合成氨尿素10kV二次配电室结构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7700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7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成氨尿素10kV二次配电室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合成氨尿素10kV二次配电室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合成氨尿素10kV二次配电室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合成氨尿素10kV二次配电室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合成氨尿素10kV二次配电室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成氨尿素10kV二次配电室结构施工方案.docx

《合成氨尿素10kV二次配电室结构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成氨尿素10kV二次配电室结构施工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成氨尿素10kV二次配电室结构施工方案.docx

合成氨尿素10kV二次配电室结构施工方案

内蒙古兴安博源3052化肥工程

合成氨、尿素10kv二次配电室

结构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定:

批准: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兴安博源工程项目部

2015年06月25日

目录

1、编制说明2

2、编制依据2

3、工程概况2

4、施工准备3

5、施工方法、施工程序、施工工艺4

6、保证施工进度、质量的技术措施和技术要求17

7、保证施工安全、保护环境、雨期施工以及产品防护技术措施22

8、施工机具、措施用料、劳动力、计量器具需用量计划22

9、施工进度计划23

10、应填写的技术资料目录24

 

 

1、编制说明

本方案为内蒙古兴安盟博源化学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项目全场供配电设施合成氨、尿素10kv二次配电室结构施工方案。

该工程基础与主体施工内容包括场地平整、土方开挖、土方回填、地基处理、基础工程、主体、预埋件等工作。

该方案的编制是通过现场实际情况认真细致的研究和分析,精心编制而成的,是作为指导工程从施工准备到主体结构验收全过程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文件,也是项目管理人员的作业指导书和行为准则。

2、编制依据

2.1中国五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全场供配电设施合成氨、尿素10kv二次配电室结构施工图。

2.2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有关施工规范、技术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法律法规。

岩土工程详堪报告DⅢ2011-063

地基处理检测报告DⅢ2012-055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0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埋件》04G362

《地脚螺栓(锚栓)通用图》HG/T21545-2006

2.3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2.4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规范、规程、标准。

3、工程概况

兴安盟博源化学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项目合成氨、尿素10kV二次配电室,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距为(6x6m)x(9m+10m),主体结构长为36m,宽为19m,高12.6m,基础持力层除特殊说明外须为强夯处理后的素填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50kpa,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底标高为-2.8m。

垫层采用C15混凝土,基础采用C30混凝土,梁板柱采用C30混凝土,基础周边及基础梁底面和侧面采用非冻胀土分层夯实回填,分层厚度不大于300mm,压实系数≥0.94。

主要工程实物量约为:

钢材:

120T混凝土:

1100m3(工程量可以放大点)

4、施工准备

4.1施工技术准备

4.1.1配齐建设项目施工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要具备完成所承担项目的施工指标、管理和作业技术力量。

工人入场时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特种工种必须具有技术等级或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特种工种及普通工种。

4.1.2根据工程的特点,要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积极性,科学的安排施工人员、机具和设备,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按工期完成土建施工任务,为设备、工艺管线和电气设备的安装创造有利的条件。

4.1.3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熟悉施工规范和图纸,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应该向工人进行技术交底),编制施工图预算,编制施工方案及特殊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4.1.4制订技术岗位责任和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网络。

4.2施工现场准备

4.2.1施工场地应具备“三通一平”,进行测量控制网点的布设,作业人员必须按获取的最新测量成果作为进行土方工程高程控制的依据,并应经常进行测量网点的复测。

根据现场现有的水源引至用水处,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总电源,从总电源引至各配电箱,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布线。

4.2.2开工前必须做好夜间施工照明设施,并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安全标志。

4.2.3土方开挖前应修筑临时道路;做好基坑开挖施工时的安全防护工作。

4.2.4根据各个时期的进度要求,对材料的需要量进行分析,对材料的名称、规格、使用时间、数量进行统计、汇总,编制采购计划,确定堆放、储存场地和组织运输。

对所有需要的钢材及预埋件均需提前15天进行上报,以便及时采购。

4.2.5做好现场安全防火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

4.3组织机构(见图4-1)

图4-1组织结构图

5、施工方法、施工程序、施工工艺

5.1施工方法

5.1.1测量定位:

根据现场引测的坐标点和水准点对合成氨、尿素10kv二次配电室进行定位,定位选择1、3、A、G四条轴线,并做好定位桩的保护。

5.1.2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采用大开挖的形式,因该区域为回填区域,放坡系数为1:

1,由1台1.3m3的履带式反铲挖掘机,坑上作业,自卸汽车运输;挖出土方全部运至甲方指定的弃土场。

5.1.3土方回填:

基础两侧的回填土应同时进行回填并进行夯实,以保证基础的稳定。

基础边缘采用打夯机进行夯实时,要求施工人员特别注意已成型的混凝土基础侧面及棱角不受破坏;压路机碾压时有专人负责指挥,以免压路机撞伤成型混凝土及混凝土棱角。

5.1.4模板工程:

模板全部采用竹胶板,对拉螺栓采用M16止水对拉螺栓;构造柱下部插筋采用预埋,上部插筋全部采用植筋,二次结构墙体拉筋、圈梁插筋也同样采用植筋技术。

5.1.5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采用现场集中搅拌,由罐车运送、商品混凝土,汽车泵泵送入模的方法施工。

5.1.6钢筋工程:

钢筋采用现场集中加工,HPB235级钢筋采用绑扎搭接,HRB400级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

5.1.7脚手架工程:

外架采用落地式双排钢管脚手架,里架采用满堂脚手架。

5.1.8垂直运输:

现场垂直运输设立塔吊及人工配合运输解决。

5.2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土方开挖→地基清槽→垫层施工→基础施工→主体施工

5.2.1施工测量控制

根据现场引测的坐标点及要求对建筑定位,然后根据定位线依次将各关键轴线确定,并在关键轴线交叉点及轴线上确定轴线控制桩。

根据轴线控制桩对建筑物放线。

轴线控制桩除轴线交叉点外其余设置在建筑物6-15米处,轴线控制桩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并有明显的标识,以免遭到毁坏。

5.2.1土方工程

1土方开挖

1)、根据图纸和实际情况,本次开挖采用大开挖方式,一次挖至基础垫层底标高以上200mm的位置,然后人工清理至基础垫层底标高的位置。

本次开挖采用一台1m3液压反铲挖掘机坑上作业,2辆自卸汽车运土至业主指定弃土场,人工配合随时测定基底标高及监测基底边线和放坡,以防超挖。

由于装置区域全部为强夯区,土方开挖外边线按基础边外放500mm宽作业面和1:

1放坡施工,+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85.00,自然地坪平均标高为285.106(0.106m),垫层底标高为-2.9m,预计挖深3.006m(如图5-15-2所示)。

 

图5-1基坑剖面图

图5-2基础土方开挖图(基坑底口尺寸)

2)、基坑开挖过程正值雨季,基坑周边距坑边1.2m处做400×400排水沟,并设防护栏杆,防止雨水浸泡,引起基坑周边塌方,并及时组织好对基坑验槽工作,及时进行垫层施工,防止雨水对基底土的浸泡。

3)、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防止错挖或者超挖,施工部位根据需要,安设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醒目标志。

4)、基坑清理合格后,及时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有关部门进行基坑验槽,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基底人工开挖土时,人工将土运至基坑外边6米以外,减少坑槽边堆积荷载。

2、质量标准:

1)检查挖土标高、放坡及排水;基础的定位、轴线和几何尺寸准确无误。

2)开挖至设计标高时,进行地基验槽,应与设计、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共同进行基坑验收,做好验槽记录、基坑隐蔽工程记录。

3)符合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表5-1)。

基坑机械挖土的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

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基坑

主控项目

标高

±50

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

+500;-150

边坡

1:

0.75

一般项目

表面平整度

50

基底土性

设计要求

表5-1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3、质量保证注意事项:

1)开挖基坑时,应控制好坑底标高,并在坑底预留不少于200mm厚的余土,最后用人工凿除清理。

已挖好的基坑应及时清边平底。

2)基坑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

3)基坑底部的开挖宽度和边坡,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尚应根据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增加工作面。

4)基坑开挖后,周边及时进行安全维护及悬挂安全标识,无关人员不得靠近或者进入。

5.2.2土方回填

1回填采用装载机或者挖掘机挖土装车,自卸车回运至基坑边,由装载机推至基坑内并由人工配合整平,然后人工分层夯实。

回填土采用设计要求材料符合规范要求,分层厚度不超过300mm,回填土根据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必要时要浇水润湿。

回填时应注意在建筑物四周均匀回填。

2土方回填时,基坑内不得有积水、淤泥、施工垃圾及有机物等杂物,土方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

如土中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润湿。

3刚刚夯实或尚未夯实的土,如遭受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除去并补填夯实。

4每层回填土夯实后采用环刀法进行检验,试验在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监督指导下进行,经试验达到密实度要求时,方可进行上层的回填。

5土方回填特殊措施:

基础两侧的回填土应同时进行回填并进行夯实,以保证基础的稳定。

基础边缘采用打夯机进行夯实时,要求施工人员特别注意已成型的混凝土基础侧面及棱角不受破坏;压路机碾压时有专人负责指挥,以免压路机撞伤成型混凝土及混凝土棱角。

5.2.3钢筋工程

1钢筋的检验:

钢筋进场时要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按规定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试验,严禁不合格品进场,钢筋分等级、规格、厂家、批号进行堆放,并进行标识。

2钢筋的连接:

除梁柱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外,其余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45d。

钢筋的接头位置要相互错开,同一截面处钢筋接头不应大于总数的25%。

所有管道洞口需增设加强筋。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及锚固长度依据设计要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参照相应标准图集。

3钢筋的调直加工:

HPB235钢筋采用冷拉的方法调直,冷拉率不得超过4%。

HRB335级柱纵向钢筋采用搭接焊时,钢筋端头不平或弯曲部分在绑扎前切除。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偏差要符合要求。

4钢筋保护层:

支柱和墙钢筋采用成品塑料垫块,间距800mm。

侧壁保护层为35mm,支柱保护层为35mm。

底板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40x40mm细石砼垫块。

5钢筋连接:

除梁柱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外,其余采用搭接连接。

6浇筑混凝土时,不得踩蹋钢筋。

委派专人看护钢筋,随时修整变位变形钢筋,确保其位置正确。

5.2.4模板工程

1垫层模板安装

根据垫层外边线,沿四周连续布置100mm高的方木,其外侧用不小于12mm的钢筋短头打入土内卡住方木,钢筋间距应不大于900mm;对于方木下缝隙可用湿土或砂浆塞严。

2基础采用15mm厚竹胶板配50mm×100mm木方加工成定型模板进行整体支设,竹胶板根据柱立面尺寸进行合理裁割,用钉子与外侧50mm×100mm木方内楞钉牢,木方内楞中心间距300mm,外楞采用短钢管扣成门型抱箍,钢管包箍设置沿垂直方向,间距为400mm,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规格为Φ48mm×3.5mm,材质为Q235的钢管。

3柱模板安装

模板拼装时,接缝处粘贴海棉胶条。

先校核柱的垂直度和位置后,再正式连接支撑体系并加固使之成为完整柱模的安装,钢管加固体系每500mm设一道与满堂红脚手架相连。

操作要点:

支模前先用水准仪抄平。

柱模底部留清扫口,支模后检查模板的加固情况及平整度,加固时有足够的支撑和拉杆。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柱模安装主要时先弹出柱子的中心线及四周边线,按照放线位置,在柱四边每隔500mm主筋上焊支顶杆,从四面顶住模板,以防止位移。

柱子模板安装完用水平杆和斜杆对加固支撑进行加固。

柱模板安装的平面和侧面示意图(见图5-1、5-2)

图5-1柱模平面图

图5-2柱模立面图

4梁模板:

1)梁模板采用12厚竹胶板配以木方龙骨和脚手架木支撑体系。

梁底模及侧模均采用12mm竹胶板。

竹胶板拼缝处塞海绵条。

梁侧模采用50×100(mm)木方子作为龙骨,底模采用100×100(mm)木方作为龙骨。

(如图5-3、5-4)

图5-3梁模板大样示意图

2)通过调整竖向短杆与斜杆的角度保证侧模的垂直度。

梁在支模过程中,拉水平通线,保证梁尺寸、位置的准确,并通过钢筋上的结构50线校核梁的底标高。

梁底要求起拱1‰~3‰。

梁板模板采用覆膜竹胶板,模板表面光洁,硬度好,混凝土成型质量好。

支撑系统采用钢管脚手架,梁板格栅采用50×100木方,100×100木方作格栅托梁。

采用双T早拆养护支撑,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即可拆去部分模板和顶撑,只保留养护支撑不动(混凝土的强度以同条件养护的抗压强度为依据)。

5楼板模板

现浇顶板模板采用“钢扣式群体满堂架”+10×10方木主龙骨+5×10方木次龙骨+竹胶合板木支撑体系。

加快模板周转,减少模板的一次投入量。

本工程支撑系统采用新型扣件式脚手架支撑,具有多功能、效率高、承载力大、结构稳固、安装可靠、便于管理等特点。

顶板格栅采用50×100木方,格栅间距300mm,100×100木方作格栅托梁,间距1.0m。

梁底格栅采用50×100木方,格栅间距300mm,100×100木方作格栅托梁,间距0.8m。

(见图5-5)

图5-5楼梯模板及支撑图

6模板拆除

墙、柱、梁侧模的拆除:

墙体、梁侧模板的拆除以不破坏棱角为准。

为了准确的掌握拆模时间。

留置同条件试块,试块强度达到1.2Mpa时才允许拆模。

施工中要积累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不同水泥、在不同气温条件下多长时间达到1.2Mpa的经验。

梁、楼板模板应先拆梁侧模,再拆楼板底模,最后拆除梁底模。

其顺序如下:

拆除部分水平拉杆、剪刀撑→拆除梁连接件及侧模→松动支架柱头调节螺栓,使模板下降2~3cm→分段分片拆除楼板模板及支承件→拆除梁底模和支承件

底模的拆除:

主要从混凝土强度上考虑,板模的拆除必须符合下表规范的规定:

(表5-2)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达到设计的砼强度(%)

≤2

50

>2,≤8

75

>8

100

≤8

75

>8

100

表5-2板模拆除规定表

拆模工程注意事项:

非承重侧模应以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大于1N/mm2)方可拆除,承重模板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执行。

混凝土浇筑完,将同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试块送实验室试压,根据实验室出具的强度报告,决定模板的拆除时间和措施。

拆模时,一般应遵循先浇筑完先拆的原则进行拆模。

梁、板模板和支撑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后拆除。

墙模、柱模一般在浇筑完12小时后即可进行拆模。

拆模时不得使用大锤或硬翘乱捣,如果拆除困难,可用撬杠从底部轻微撬动;保持起吊时模板与墙体的距离,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受损坏。

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

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

拆下模板等配件,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指定地点堆放。

模板拆除后要及时、认真清除残灰,再刷脱模剂。

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能漏刷,脱模剂干后再支设模板。

脱模剂选用水性的,不能用油性的。

5.2.5混凝土工程

1本工程使用的砼采用统一搅拌,罐车水平运输,汽车泵浇筑。

2现场试验

1)施工现场设有统一的标准养护室、成型室等。

2)标准养护室设有自来水及加温炉,温、湿度计、试块架。

成型室的温度需保持在20±5℃。

相对湿度应在90%以上,相对湿度每天有记录。

3)试件模具:

100mm×100mm×100mm的试模

4)严格按施工规范的规定,取够试块组数。

混凝土试块取样应有代表性,注意标准养护条件,及时送检。

3取样方法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要求:

1)每100盘,但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组。

2)每一工作台班的同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组。

取样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但每组试件应在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

每组试块为三块,根据骨料粒径分别制作试块,石子在30mm以下,试模用100mm×100mm×100mm,石子在40mm以下,试模用150mm×l50mm×l50mm。

3)混凝土强度试验以三个试块为一组。

采用标准养护的试块成型后应覆盖表面,以防止水份蒸发,并在温度为20±5℃的情况下静置一昼夜至两昼夜,然后编号,拆模。

拆模后的试块应立即放在温度20±3℃。

湿度90%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在标准养护室内试块应放在架上,彼此间隔为10~20mm,并应避免用水直接冲淋试块。

同条件养护的试块成型后应覆盖表面,试块的拆模时间与标准养护试块相同。

拆模的试块需与结构或构件同条件养护。

4对搅拌站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根据图纸要求的砼强度等级和浇注部位要及时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

5混凝土浇筑

1)准备工作

(1)清理模板内的杂物;

(2)修补嵌填模板缝隙,加固好模板支撑;

(3)钢筋模板办理隐检,并在模板上弹好混凝土浇筑标高线;

(4)混凝土泵、振捣机具试运转,处于良好状态;

2)混凝土浇捣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自混凝土泵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

(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表面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4)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3)混凝土浇筑

砼振捣应全面,不能只注意模板表面的振捣而忽视内部的振捣.砼内部的密实度对砼的抗裂,抗渗有着重要意义,振捣过程中产生的泌水要及时排除砼上表面用抹子压实抹光。

在振捣时严禁振动棒接触予埋件锚爪及对拉螺栓,预埋套管等,以防引起变形和位移;为确保混凝土基础浇筑速度及质量,将组织昼夜施工,以确保在短时间内一次浇捣成功。

6砼养护

砼浇筑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砼中的水分。

砼浇注完毕后6-12h后,待砼初凝,即可进行覆盖及浇水养护。

养护用水应与搅制砼的用水相同。

砼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昼夜,浇水次数应使砼经常保持足够的温润状态。

气温较高时应使浇水次数适当增加。

所有砼试块专人管理。

5.2.6脚手架工程

1主体工程施工时搭设外围双排钢管脚手架,并挂密目网封闭。

2框架结构:

脚手架采用“钢扣式群井桁架支模法”施工。

框架柱梁采用“钢管式群体井架”支撑,梁板采用竹胶模板及调节支撑体系。

框架柱设竖井式柱模承力架,与框架梁下由多个井架串联成群体支撑相连,梁板的钢管式扣件节点简易桁架支撑下群体井架,使模板结构形成稳定可靠不变体系,以保证轴线尺寸,楼层标高符合要求。

同时,利用“群体井架”铺设脚手板形成操作台,并做为定位依托,易于控制精度。

主框架施工至三层后,拆除以下满堂脚手架,利用现浇梁承重,继续向上搭设脚手架及支承系统,以加快材料周转。

1)立杆:

脚手架采用双排单立杆,立杆顶端高出结构上皮1.5m,柱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并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60cm。

2)大横杆:

大横杆置于小横杆之下,在立柱的内侧,用直角扣件与立柱扣紧;其长度大于3跨、不小于6m,同一步大横杆四周要交圈。

大横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其接头交错布置,不在同步、同跨内。

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距立柱的距离不大于50cm。

3)小横杆:

每一立杆与大横杆相交处(即主节点),都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大横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cm。

小横杆间距应与立杆柱距相同,且根据作业层脚手板搭设的需要,可在两立杆之间在等距设置增设1—2根小横杆,其最大间距不大于75cm。

小横杆伸出外排大横杆边缘距离不小于10cm;伸出里排大横杆距结构外边缘15cm,且长度不大于44cm。

上、下层小横杆应在立杆处错开布置,同层的相临小横杆在立柱处相向布置。

4)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20cm处的立柱上。

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问扫地杆下方的立柱上。

5)剪刀撑:

本脚手架采用剪刀撑与横向斜撑相结合的方式,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用通长剪刀撑沿架高连续布置。

剪刀撑每6步4跨设置一道,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45°~60°之间。

斜杆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

剪刀撑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柱上,另一根斜杆扣在小横杆伸出的端头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固定。

在其中间增加2~4个扣结点,所有固定点距主节点距离不大于15cm。

最下面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距地面的高度控制在30cm内。

剪刀撑的杆件连接采用搭接,其搭接长度≥100cm,并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的距离≥10cm。

横向斜撑搭设在主楼脚手架部位,在同节内,由底至顶呈“之”字型,在里、外排立柱之间上下连续布置,斜杆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柱或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

除拐角处设横向斜撑外,中间应每隔6跨设置一道。

6)脚手板:

脚手板采用松木,厚5cm、宽30~40cm、长度不少于4m的硬木板。

在作业层下部架设一道水平兜网,随作业层上升,同时作业层不超过两层。

脚手板设置在3根横向水平杆上,并在两端8cm处用12#的镀锌铁丝箍绕2~3圈固定。

脚手板应平铺、满铺、铺稳,接缝中设两根小横杆,各杆距接缝的距离均不大于15cm。

靠墙一侧的脚手板离墙的距离不应大于15cm。

拐角处两个方向的脚手板应重叠放置,避免出现探头及空档现象。

7)连墙件:

连墙件采用刚性连接,垂直间距为3.60m、水平间距为4.50m。

连墙杆用Φ48×3.5的钢管,它与脚手架、建筑物的连接采用直角扣件。

在结构每一外框架柱处设一组双杆箍柱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