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8陈情表教材优化全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75433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8陈情表教材优化全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8陈情表教材优化全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8陈情表教材优化全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8陈情表教材优化全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8陈情表教材优化全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8陈情表教材优化全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

《高中语文 8陈情表教材优化全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8陈情表教材优化全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8陈情表教材优化全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

高中语文8陈情表教材优化全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8陈情表教材优化全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学习目标导航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3.体会课文融情于事,感情真挚,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特点。

自主研学平台

一、作者简介

李密(公元224—287年),一名虔,字令伯,晋朝犍为武阳县(今四川彭城县东)人。

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

为人正直,颇有才干。

他曾在蜀汉担任尚书郎的官职,以文学才辩见称于世。

蜀汉亡后,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他以奉养祖母为理由,辞不应征。

祖母死后,才出仕晋朝,官至汉中太守。

代表作为《陈情表》。

表:

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

二、写作背景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

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而若应诏,则祖母无人照顾。

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了以“孝”治理天下。

于是,李密上表陈情,叙述了不能应诏的原因。

三、重点字词

1.字音

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凶(sùmǐn)门衰祚薄(zuò)

茕茕孑立(qiónɡjié)猥以微贱(wěi)非臣陨首(yǔn)

责臣逋慢(bū)犹蒙矜育(jīn)过蒙拔擢(zhuó)

宠命优渥(wò)期功强近之亲(jīqiǎnɡ)床蓐(rù)

2.字形

希冀门衰祚薄茕茕孑立陨首矜育盘桓

3.成语理解

茕茕孑立:

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地自己生活。

形影相吊:

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形容孤独。

吊:

慰问。

日薄西山:

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气息奄奄:

形容气息微弱。

朝不虑夕:

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

形容情况危急。

也说朝不保夕。

急于星火:

形容非常急迫。

皇天后土:

指天和地。

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衔环结草:

亦作“结草街环”。

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

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联合结构。

结草,典故见本课注释。

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古官名)。

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

教材优化全析

一、文脉梳理

二、课文详解

整合感悟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

文中所写,皆是真心实意。

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评点赏析

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

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

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这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第二部分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

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

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给下文留下悬念。

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了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

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则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不仅合情亦合理合法,并为下文乞终养给出了理论根据。

随后说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不矜名节,打消武帝疑虑。

再以祖母病笃,说明自己确实不能远离出仕。

第四部分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

作者先比较自己和祖母年岁,说明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

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

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

亚里士多德说:

“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

”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三、文言知识梳理

1.重点词语

(1)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2)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舅夺母志改变。

(4)门衰祚(zuò)薄福分。

(5)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

(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8)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9)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

(10)寻蒙国恩不久。

(11)则刘病日笃病重。

(12)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

(1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2.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

(2)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词

(1)至于:

至于成立(①古义:

到。

②今义:

程度副词。

(2)成立:

至于成立(①古义:

成人自立。

②今义:

创立。

(3)不行:

九岁不行(①古义:

不能走路。

②今义:

不可以。

(4)秀才:

后刺史荣举臣秀才(①古义:

优秀人才。

②今义:

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5)告诉:

则告诉不许(①古义:

上报申诉。

②今义:

让别人知道。

(6)辛苦:

臣之辛苦(①古义:

辛酸苦楚。

②今义:

身心劳苦。

5.词类活用

(1)躬亲抚养:

名词作状语,亲自。

(2)则刘病日笃: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3)夙遭闵凶:

形容词作名词,忧患凶丧这事。

(4)猥以微贱:

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5)愿陛下矜悯愚诚:

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6)无以终余年:

动词使动,使……结束。

(7)谨拜表以闻:

动词使动,使……知道。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形容词作动词,远行。

6.文言句式

(1)介宾结构后置

急于星火

(2)省略句

谨拜表以闻(陛下)

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

则告诉(陛下)不许

少仕(于)伪朝

四、技巧鉴赏

1.融情于事

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古人曾说: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由此可见其悲切动人的特点。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

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

此外该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3.本文多四字句(五至七字句,可以看作加统领字的四字句),读来容易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但在以四字句为主的同时,又杂以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构成了句式的错综变化,使文章脉络流走,音韵和谐。

诵读时要加以体会,读出文章的节奏感。

参差错落的句式,不仅音节、语气有缓有急疏密有致,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情感。

作者在写到应诏与奉亲的矛盾时,一连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朝廷催促甚急,“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但“刘病日笃”,使他不能成行。

所以,他处在“欲奉诏奔驰”和“欲苟顺私情”的“进退”之间,状况“实为狼狈”。

短促的节奏,反映出异常紧张的情势,有效地突现出从皇上到地方官征召的急切心情,又表现出李密无所适从的矛盾心理。

五、合作探究

讨论:

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绝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

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

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

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

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词,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2019-2020年高中语文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陆 游

阿纲学书蚓满幅,阿绘学语莺啭木。

截竹作马走不休,小车驾羊声陆续。

书窗涴①壁谁忍嗔,啼呼也复可怜人。

却思胡马饮江水,敢道春风无战尘。

传闻贼弃两京走,列城争为朝廷守。

从今父子见太平,花前饮水勿饮酒。

【注】 ①涴:

读wò,污染。

☞鉴赏:

此诗描述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陆游把家眷接到临安后的情景。

作者从一位父亲的视角出发,前四句纯用白描,接下去的两句则将叙述与抒情融合,描绘出一幅其乐融融的嬉戏教子图,极具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父亲对子女深深的爱和极尽享受的天伦之乐。

然而这样看似普通的生活场景必须建立在国家太平的基础上,因此陆游的感情便超越了一己之思而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同时抒发了自己殷殷忧时忧国之情。

 

1.注音

履行(lǚ) 逊色(xùn)

辜负(gū)咄咄逼人(duō)

惶恐不安(huáng)休戚相关(qī)

      

2.写对字形

 

 

◎写法归纳

(1)条理清晰,层层深入。

文章先论述了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的成长过程中,其体验母爱的能力是不断发展的。

而后阐释父爱和母爱的根本区别。

最后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走向完全成熟。

(2)对比手法的运用。

文章在阐释父爱和母爱的区别时,紧紧围绕“无条件”“有条件”这一区别,使读者更清楚地把握其不同。

对孩子来说,母亲代表自然世界,父亲代表思想世界,这些阐述都给人以新鲜感和有益的启示。

◎写法精讲

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往往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有比较才有鉴别”,两种事物一经对比,就可以分辨出彼此间的差异。

因此,议论文中常常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

因此,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比单从正面说理,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

特别是本身就含有对比因素的题目,如《俭与奢》《索取与奉献》《“知足长乐”与“知不足长乐”》等,都适宜用此法完成作文。

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时,要防止出现两种弊病:

1.生硬对比。

有些人在使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时只将两件事物照章写上,看不出其可比之处,不知为何而设;有时更是生搬硬套,令人不知所云。

2.不加分析。

即不注意在比较上下功夫,未能指出其相异之处以证明观点的正确。

相比前一种失误,这更是通病。

事实上,我们应牢记正反对比论证的目的,不在叙例的生动、完整,而在从中归纳出一个能证明论点的道理,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

所以对比之例既已举出,必然要分析其蕴含的证明论点的意义。

◎微写作训练

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它将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这种论证方法,学习这种方法,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解。

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

反观闯王,有了生路,有了安逸,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

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已定,大功告成。

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

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老话。

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课内素材

纵观弗罗姆一生的著作,发现他是以他的“规范的人本主义”为中心的,他认为自己的理论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往的理论即传统的理论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的纯理论性的科学,而他自己的理论即批判的理论是一种关于“生活艺术”的应用科学,并且力图把它付诸实践,建立理想中的“健全的社会”。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成员,与马尔库赛不同的是,弗罗姆的理论缺少一种冲动和激情,却多了一种沉稳和理性,这注定了他的理论对人们的影响是循序渐进深远而持久的,而不是热烈而短暂的,他属于不容易被人忘怀的那一类。

事实上,作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弗罗姆摒弃了弗洛伊德关于个体性心理动力学的研究,与阿德勒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他以“普遍的人”为研究对象,来构建自己“普遍的人道主义”。

因此,他的理论又是以“先验的人”为基础的一种心理动力学的研究,特别是在《爱的艺术》中对爱的本质的精彩描述。

所以理解弗罗姆不应拘泥于某一学派。

◎延伸阅读

父爱是金

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是淡淡的,从小学开始到上中学,父亲一直很少过问我的学习,更不用说为了我的学习而忙碌。

中考时,我只考上了一所离家很远的二流高中,面临着茫茫未知的前途。

像所有的家庭一样,母亲求助于父亲,希望通过关系帮我找一所好一点的学校。

而父亲的回答是:

朽木在哪儿都一样。

况且父亲是从不求人的,母亲只有唉声叹气。

那夜,我的心凉到了极点,泪水浸湿了大半个枕巾。

我默默地告诉自己:

走吧,走吧,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不久,我背起行囊,孤身一人远走他乡,继续我的并不光明的求学生涯。

日子很苦,没有希望的生活失去了应有的朝气。

我在浑浑噩噩中打发着无聊的时光,吸烟、酗酒、打架,以至于不得不要父亲来收拾残局——学校通知父亲来领我回家。

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父亲找到我时,我又被酒精麻醉得差不多了。

他绷着脸,一言不发,只是呆呆地看着我,似乎我不是他的儿子。

我所有的委屈在一瞬间迸发:

“你从来就没关心过我,现在你总算满意了吧……”父亲哆嗦着打了我两个耳光,头也不回地推门而去,惶惶中我早已泪满心谷。

回到宿舍,舍友递给我一大包粽子,说今天是端午节,父亲带来了我最爱吃的红枣粽子。

末了,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我永生难忘的场面——父亲求校长再给我一次机会,说得涕泪俱下,他最后表态:

“给孩子一个月时间,要是不改,我再来把他领回去。

”那晚,粽子在我的枕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我彻夜未眠,开始认真考虑同父亲的关系。

三天后,父亲托人给我捎来一个包,包里只有一本《傅雷家书》,没有赠语,只是书的第73页被折起,上面用红笔写了一段话:

“倘使这些话使你听了不愉快,使你觉得我不了解你,那么请你想到上面两个理由而原谅我,原谅我抛不开父母对子女的心。

不知是那两记耳光打醒了我,还是那诱人的粽子香味唤回了失去的希望。

父亲再也没有被校长“召见”。

第二年八月,我又一次背起行囊远走他乡。

我考上了一所虽不是名牌,但绝对锻炼人的大学。

父亲第一次在我打点行囊的时候看着我,不顾刚被摔坏的腿执意要送我去车站。

一路上,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我跟在他后面,默默地走路。

到了车站,父亲帮我把包放好:

“凡事靠自己,轻易莫求人。

父亲只留给我一句话。

父亲两鬓斑白,已不再年轻。

父亲说这句话时花了好长时间,长得让我感到心痛。

我泪水横流,父亲却转身往回走去。

“爸!

”我轻轻地喊了声。

父亲没有回头。

“爸!

”我大喊了出来。

我看到了缓缓转过身来的父亲——他已是泪流满面。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见父亲流泪。

从此以后,我不再哭泣,不管多苦多累,受多大委屈,在父爱的陪伴下,我始终昂首前行。

有人说父爱如山,也有人说父爱似海,而我要说,父爱是金。

 

一、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刘庆邦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

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

“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

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

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

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

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

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

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

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

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

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

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

“那我给你揉揉吧!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

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

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

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

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

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

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

“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

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那个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

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

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

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

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

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

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

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

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

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

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

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

怎么会是母亲呢!

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

后记: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

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

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

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

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C)

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

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

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

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

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的好处,因此回答时既要扣紧“好处”作答,又不能忽视必须限制在“叙事写人”这两方面。

答案:

①以“鞋”为纽带可以传递主人公守明的深情与期盼,有利于展开故事情节。

②鞋就是主人公守明感情的载体,聚集着她对那个人几近全部的爱。

以“鞋”为中心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

③“鞋”是主人公守明心中爱情的替代品,是她爱的见证物。

以“鞋”为中心有利于表达人物情感。

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她有什么样的心态?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此题,要从文本对人物心理活动、行为动作和语言等的描写以及一些细节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中捕捉信息。

比如文本中对主人公守明在做鞋看到鞋样时心中的想法和近乎梦境般的描写,就可以从中归纳出主人公单纯又略带娇羞的神态,以及她对于爱情抱有的一种严肃甚至神圣的态度,等等。

答案:

①守明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她内心淳朴,有着热烈的爱情。

②守明单纯又略带娇羞,对于爱情抱有一种严肃甚至神圣的态度。

③守明对她心中那个男人的爱更多的是渴望被爱,守明的羞涩实际上更包蕴着对“被爱”的渴盼。

4.文末“后记”是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