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北京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状况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7350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间管理北京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状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时间管理北京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状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时间管理北京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状况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时间管理北京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状况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时间管理北京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状况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时间管理北京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状况分析.docx

《时间管理北京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状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间管理北京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状况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时间管理北京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状况分析.docx

时间管理北京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状况分析

(时间管理)北京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状况分析

北京城市居民时间分配情况分析

 

内容提要:

时间利用调查于反映人和社会发展、人和经济发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反映人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解城市居民时间分配情况,北京市统计局对北京市城八区2000名城市居民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

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日工作时间延长,加班时间增加。

家务劳动时间不断减少,闲暇时间不断增加。

但也反映出居民闲暇时间的利用空间较狭小、情趣单壹,尚需引导居民树立科学、健康的闲暇观、生活观。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壹周双休制度实行以来,居民休闲的物质条件大为改善,享受休闲生活已成为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

为了全面了解城市居民时间分配情况,北京市统计局对北京市城八区2000名城市居民进行抽样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壹、居民时间分配构成

居民每天的时间分配能够分为四个部分:

壹是工作时间,即从事各种职业劳动的时间,包括工作准备时间、实际工作时间、上下班路途时间、工间休息时间、加班时间等;二是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包括睡眠、吃饭、个人卫生等时间;三是家务劳动时间,包括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照见老人孩子、修理家用物品等时间;四是上述时间以外能够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包括学习、娱乐、体育锻炼、社会交往等时间。

(壹)工作日时间分配构成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1、工作日居民工作时间为9小时50分钟,其中,上下班路途时间1小时零5分钟,实际工作时间为7小时52分钟,加班时间为53分钟;2、生理需要时间为9小时9分钟,其中睡眠时间为7小时19分钟,壹日三餐时间为1小时14分钟,个人卫生时间为36分钟;3、家务劳动时间为1小时55分钟;4、休闲时间为4小时35分钟。

(注:

于本次调查中,居民于壹段时间内同时从事俩项活动,则将其分别记入不同的项目时间内,如边用餐、边见电视,分别记入“用餐时间”和“见电视时间”。

因此,居民壹天时间分配可能超过24小时。

(二)休息日时间分配构成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1、休息日居民生理需要时间为10小时20分钟,比工作日增加1小时12分钟,其中睡眠时间为8小时15分钟,个人卫生时间为43分钟,壹日三餐时间为1小时22分钟;2、家务劳动时间为3小时52分钟,比工作日增加近2小时;3、休闲时间为9小时12分钟,按类别分:

见电视157分钟,读书见报81分钟,计算机上网60分钟,游园散步45分钟,参加体育活动30分钟,逛街购物61分钟,探亲访友31分钟,听广播19分钟,培训学习12分钟,旅游22分钟,下棋打扑克14分钟,观见电影文体表演、各种展览9分钟,4、其他活动时间1小时50分钟。

二、居民时间分配变化

和1986年开展的居民时间分配调查结果对比分析,我们发现经过近二十年的变迁,居民工作、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壹)工作日工作时间延长,加班时间增加

实行双休日以来,每周制度工作日减少壹天,加之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职工于每个工作日内工作时间及加班时间有所增加。

调查资料显示:

工作日居民实际工作时间为7小时52分钟,比1986年增加19分钟;加班时间平均为52.7分钟,比1986年增加39分钟。

按年龄分,工作日加班时间排于第壹位为31-35岁年龄组,人均每天加班67.4分钟,第二位为36-40岁年龄组,人均每天加班57.3分钟;从职业见,个体劳动者工作日加班时间最长,人均每天加班1小时58分钟,其他加班时间较长的人员依此为:

科研人员1小时31分钟,文体工作者1小时9分钟,教师59分钟,国家公务员58分钟。

(二)生活节奏加快,日平均睡眠时间减少

调查显示由于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和1986年相比有所减少。

工作日居民睡眠时间为7小时19分钟,比1986年减少25分钟。

从文化程度见,学历越高睡眠时间越短,小学及以下人员为7小时40分钟,初中生为7小时25分钟,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为7小时16分钟和7小时13分钟。

休息日居民睡眠时间为8小时15分钟,比工作日睡眠时间多近1小时,但比1986年减少28分钟。

从职业见,休息日国家公务员睡眠时间最少,为7小时4分钟,其次是文体工作者为7小时5分钟,再次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7小时11分钟。

(三)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提高,家务劳动时间减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居民用于于家做饭、洗衣和购物时间明显减少。

调查显示:

工作日居民于家做饭时间为31分钟,比1986年减少19分钟;休息日于家做饭时间为1小时4分钟,比1986年减少15分钟;工作日居民于家洗衣时间为15分钟,比1986年减少3分钟,休息日于家洗衣时间为26分钟,比1986年减少37分钟;工作日居民逛街购物时间为11分钟,比1986年减少8分钟,休息日逛街购物时间为61分钟,比1986年减少5分钟。

(四)闲暇时间增加,读书见报、见电视、上网是居民闲暇主要方式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双休日的实行,居民闲暇时间不断增加。

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个休息日居民见电视时间为2小时37分钟,比1986年增加42分钟;读书见报时间为1小时21分钟,比1986年增加51分钟;听广播时间为19分钟,比1986年增加10分钟;体育锻炼时间为30分钟,比1986年增加21分钟。

随着居民家庭计算机从无到有,普及率不断提高,“上网”成为不少居民重要休闲方式之壹,此次调查显示,休息日居民上网时间已达1小时。

此外,休息日居民用于其他休闲内容的时间分别为:

游园散步45分钟,旅游22分钟,下棋打扑克14分钟,观见电影文体表演及展览9分钟。

2005年和1986年居民时间分配比较见下表:

居民休息日时间花费对比表

休息日(分钟)

2005年

1986年

2005年比1986年

睡眠时间(含午睡)

495

523

-28

个人卫生时间

43

42

1

做饭时间

64

79

-15

洗衣物时间

26

63

-37

逛街购物时间

61

66

-5

用餐(三餐)时间

82

78

4

照见孩子时间

55

29

26

读书见报时间

81

30

51

见电视时间

157

115

42

听广播时间

19

9

10

游园散步时间

45

52

-7

体育锻炼时间

30

9

21

探亲访友时间

31

79

-48

参加培训学习时间

12

23

-11

教育辅导子女学习时间

8

15

-7

三、不同居民时间分配特点

(壹)男性加班时间多于女性,女性家务劳动时间多于男性

分性别见,男性工作时间多于女性。

调查显示,男性居民和女性居民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相差不大,分别为7小时53分钟和7小时49分钟,但男性居民平均每天的加班时间明显多于女性:

男性为61分钟,女性为44分钟;而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多于男性,休闲时间少于男性。

调查显示,工作日平均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女性为2小时3分钟,男性为1小时17分钟。

休息日平均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女性为4小时26分钟,男性为2小时41分钟;平均每天的休闲时间,女性为3小时24分钟,男性为4小时15分钟。

(三)年轻人休闲时间较多,中年人家务负担重

分年龄见休息日30岁以下的年轻人睡眠时间最长,超过8小时,具体是:

21-25岁517分钟,26-30岁506分钟。

和此相应,休息日30岁以下的年轻人家务劳动时间最少,21-25岁为206分钟,26-30岁为309分钟。

这壹方面是因为年轻人消费观念比较先进,更容易接受家务劳动的社会化,更愿意将休闲时间用于学习、娱乐;另壹方面是因为壹些未成家的年轻人和父母居住于壹起,不操心家务,家务劳动时间较少,享受的休闲时间较多。

值得注意的是,30-40岁年龄段的人,家务劳动时间最长,休闲时间最少。

家务劳动时间分别为:

31-35岁401分钟,36-40岁386分钟。

休闲时间分别为:

31-35岁389分钟,36-40岁400分钟,而其他年龄段休闲时间均于400分钟之上。

(三)学历越高读书见报和上网时间越长

从文化程度见,居民学历高低对文化娱乐方式的选择有较大的差异:

学历越高用于读书见报、上网的时间越长,学历越低用于见电视、听广播时间越长。

调查表明:

研究生及之上学历人员休息日用于读书见报时间为2小时14分钟,本科生为1小时49分钟,大专生为1小时16分钟,中专生为1小时7分钟,初中生为1小时18分钟,小学及以下为37分钟;研究生及之上学历的上网时间最长,休息日人均96.2分钟,本科生为82.6分钟,大专生为71.9分钟,高中生为70.4分钟,中专生为35.3分钟,初中生为26.3分钟,小学及以下为3.2分钟。

这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学历居民对于网络的兴趣和依赖越来越大,通过网络获得信息、知识和娱乐日益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从见电视、听广播时间见,学历越低所花费时间越长。

调查表明:

研究生及之上学历人员休息日用于见电视的时间为1小时43分钟,本科生为2小时18分钟,大专生为2小时29分钟,中专生为2小时38分钟,初中生为3小时7分钟,小学及以下为2小时42分钟;研究生及之上学历人员休息日用于听广播的时间为9分钟,本科生为16分钟,中专生为17分钟,初中生为24分钟,小学及以下为30分钟。

(四)收入水平越高,家务劳动时间越少,上网时间越多

居民所享受的休闲生活取决于俩个要素,壹是时间,二是收入水平。

于收入水平较低时,居民宁愿多劳动以获取更多的收入,只有于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后,才开始于充分的闲暇时间中享受科学、文化艺术、社交等快乐生活。

调查显示,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家务劳动时间越来越少:

月收入于5000元之上的居民休息日做饭时间为44分钟,收入于3001-5000元的居民为50分钟,收入于2001-3000元的居民为64分钟,收入于1001-2000元的居民为76分钟,收入于501-1000元的居民为94分钟;休息日洗衣及打扫卫生时间,收入于5000元之上的居民为67分钟,收入于3001-5000元的居民为72分钟,收入于2001-3000元的居民为82分钟,收入于1001-2000元的居民为85分钟,收入于501-1000元的居民为92分钟。

居民收入高低和读书见报、见电视、听广播、见文体表演等方式没有直接关系,但却和上网时间长短关系密切:

月收入于5000元之上居民的上网时间最长,每天人均102.9分钟,收入于3001-5000元的居民每天上网70.1分钟,收入于2001-3000元的居民每天上网56.6分钟,收入于1001-2000元的居民每天上网36.8分钟,收入于501-1000元的居民每天上网14.0分钟。

四、问题及建议

调查表明:

于绝大部分居民闲暇时间构成中,读书见报、见电视、上网时间偏多,而参加体育锻炼、培训学习时间偏少,休息日分别为30分钟和13分钟,占休闲时间不足8%。

反映出多数居民闲暇时间的利用空间狭小、情趣单壹。

居民于休息日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的时间日均也仅有3分钟。

这不利于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也不利于居民素质的提高。

同时文化设施不足于壹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居民闲暇生活质量的提高。

同时仍有壹些文化体育场馆改变了使用功能,如改为酒店、写字楼或停车场等其它运营场所。

当前,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有了壹定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质的愿望。

因此,于大力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要从多方面改善闲暇生活、提高闲暇生活质量。

(壹)开展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居民树立科学、健康的闲暇观、生活观

闲暇的概念不仅仅是见电视、探亲访友、娱乐、购物,用来放松自己、恢复体力,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而且仍能够用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的素养的提高。

不同的闲暇观念和方式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取向、生活观念和价值追求。

因此,应积极引导居民重视闲暇时间、合理计划闲暇时间,培育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改善社区服务功能,为居民提高闲暇生活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栖身养息之处,而是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密切关联的社会环境。

由于人们闲暇时间相当部分是于社区环境中度过的,因此,社区服务体系是否完备、服务功能是否优良,直接影响人们闲暇生活质量的提高。

于坚持“文明、安全、优美、方便”的原则下,应因地制宜搞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如切实搞好绿化带、报刊阅览室、便捷购物、卫生保健、文体娱乐等设施建设。

此外,仍可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类具有大众参和性的公益活动,完善社区的服务体系,创造优美的社区环境,以健康的活动内容、适宜的活动方式,促进居民更好地利用闲暇时间。

(三)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为居民闲暇生活创造有利的环境

和居民闲暇生活息息关联的休闲产业是壹个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部门,如饭店、餐饮、接待、商业、旅游、通信等第三产业,公安、医疗、交通、文化艺术、市政建设等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等。

各部门及各行各业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均会影响到居民的闲暇选择。

交通拥挤、餐饮脏乱、价格不合理、服务质量差、社会治安差、环境恶劣、公共设施简陋、消费陷阱等,均可能会使居民考虑放弃外出闲暇、减少闲暇活动。

各行业应不断地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规范服务行为,为居民提供壹个安全、舒适、健康、文明的休闲环境。

(四)加强各类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发展型的闲暇生活需要居民具备壹定的科学文化素养。

因此,应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从而为居民提高闲暇生活质量奠定壹定的知识基础。

切实把教育放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努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积极创建学习型社会。

于普及科学、历史、艺术等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且切实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多层面、多途径、持续性地普及科技知识和方法,帮助人们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技艺;通过深入浅出的教育方式和多元化的教育途径,逐渐普及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及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