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 美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7333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 美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班 美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班 美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班 美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班 美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 美术.docx

《中班 美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 美术.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班 美术.docx

中班美术

活动名称:

美术《我会制作七巧板》

活动目标:

1、认识三原色,尝试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调色,为七巧板涂上不同的颜色。

2、探索在调色过程中水粉笔的使用方法。

3、发现并感受色彩的变化。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认识七巧板的经验。

2、水粉笔,红黄蓝颜料,调色盒,水桶。

3、已经涂好颜色的教师用大七巧板1套,未涂色的幼儿用大七巧板一套。

4、幼儿用书《七巧板》。

活动重点:

认识三原色,尝试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调色,为七巧板涂上不同的颜色。

活动难点:

在调色过程中水粉笔的使用方法。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七巧板,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2、指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七巧板》。

教师:

我的七巧板和树上的有什么不一样?

等会儿请你也为七巧板涂上好看的颜色。

二、幼儿自由为小七巧板涂色。

1、教师:

你们看看,老师的七巧板上有哪几种颜色?

2、幼儿自由讨论,教师总结并加以引导。

教师:

其实我们只用了红黄蓝三种颜色,怎么会变出绿色和其他颜色的呢?

原来,你可以用一种颜色涂一块图形,也可以用两种颜色调在一起涂一块图形。

把图形涂满,让你的七巧板上每一种图形的颜色都不一样。

3、幼儿动手操作。

教师注意个别幼儿出现洗笔的现象,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三、师幼共同讨论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发。

1、教师:

你再涂颜色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

你解决了吗?

你是怎么解决的?

如果没有解决,谁愿意来帮助她?

2、师幼共同回忆舔笔的方法。

教师:

你在涂小七巧板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笔上的颜料会滴下来?

怎样操作画笔上的颜料才不会滴下来?

3、引导幼儿了解每次调色后要洗笔。

教师: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涂出来的颜色灰灰的?

请XXX小朋友告诉大家,为什么你的七巧板上有各种好看的颜色?

教师:

现在我们知道用过的颜料以后要及时洗笔,这样每次调出来的颜色才不会灰灰的,很好看。

四、幼儿为大七巧板涂色。

教师:

请你们来为大七巧板涂上好看的颜色吧!

用我们刚才讲的方法,看看是不是每一块的颜色都不一样。

五、展示幼儿作品,结束活动。

将涂好的幼儿作品晾干并布置在区角,相互交流。

延伸活动:

课后反思:

活动名称:

美术《百老汇爵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蒙德里安作品中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呈现出的节奏感。

2、迁移已有的欣赏经验,能注意到画面的基本构图是蒙德里安所特有的垂直线和水平线,色彩组成是红黄蓝三原色。

3、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欣赏感受。

活动准备:

1、投影仪1台。

2、教学挂图:

《蒙德里安的作品》。

活动重点:

感受作品中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呈现出的节奏感,注意到画面的基本构图是蒙德里安所特有的垂直线和水平线,色彩组成是红黄蓝三原色。

活动难点:

大胆表述自己的欣赏感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构成》,引导幼儿回忆欣赏经验。

1、教师:

这幅画是谁的画?

画的名字叫什么?

2、教师:

画上有哪些颜色?

有哪些线条?

线条变成了哪些形状?

这些方形有什么不同?

(围绕线条和颜色进行回忆)

二、教师出示教学挂图中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爵士乐》,引导幼儿对比欣赏。

1、整体欣赏画面。

教师:

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你想到了什么?

你觉得像什么?

2、引导幼儿从线条(垂直线、水平线)和色彩(红、黄、蓝)上寻找相似之处。

教师:

仔细看看这两幅画,你发现了什么?

3、根据两幅作品的相似之处,鼓励幼儿进行猜测。

教师:

你知道这幅画是谁的吗?

为什么?

4、展开教学挂图,引导幼儿对比欣赏两幅作品中大小不同的色块,感受作品中红色、蓝色小点儿似霓虹灯般闪烁的画面。

教师:

两幅作品中的方形有哪些一样的地方呢?

5、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欣赏两幅画面的感受。

教师:

你最喜欢哪一幅画?

为什么?

请你为这幅画起一个名字。

三、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百老汇爵士乐》和画家蒙德里安的画派及画风。

延伸活动:

课后反思:

活动名称:

美术《送给爸爸的领带》(做课件)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领带的图案和色彩,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2、迁移欣赏《百老汇爵士乐》中获得的色彩、线条的经验设计领带。

3、体验给爸爸设计、制作礼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带一条爸爸的领带到幼儿园,在活动之前欣赏。

2、红黄蓝三色水粉颜料,棉签若干,记号笔人手一支。

3、幼儿用书《送给爸爸的领带》。

活动重点:

迁移欣赏《百老汇爵士乐》中获得的色彩、线条的经验设计领带。

活动难点:

迁移设计领带。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欣赏过的各种领带。

1、教师:

我们欣赏过哪些不一样的领带?

2、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进行小结,有的是以动物造型为主的,有的是以花卉和植物玩造型为主的,有的是以色块为基本造型的,还有的是以各种线条为基本造型的。

二、引导幼儿回忆《百老汇爵士乐》。

教师:

谁还记得《百老汇爵士乐》?

给你什么感觉?

画家用了哪些线条?

垂直线、水平线组成了什么形状?

垂直线、水平线怎样才能变出大大小小的方形呢?

画家用了哪些颜色?

三、教师布置任务,提供幼儿用书让幼儿创作。

教师:

我们试一试用垂直线、平行线来装饰爸爸的领带,再涂上红黄蓝三种色。

四、集体欣赏作品。

1、鼓励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领带。

教师:

说说你最满意的地方,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

为什么?

2、鼓励幼儿大胆评价同伴的领带。

教师:

你喜欢这种风格的领带吗?

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呢?

3、教师:

把领带送给爸爸时候,你想对爸爸说什么呢?

延伸活动:

课后反思:

活动名称:

美术《小手真能干》

活动目标:

1、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尝试在手掌印迹上进行添画。

2、通过想象,在手掌不同方位进行添画,创造出不同形态的物体。

3、体验创造、变化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鱼和花的手掌范画1张。

2、每组3盘红黄蓝水粉颜料,分别装在一些平盘子里(注意颜料要稍微厚一些,如盘子不够大,可每组提供1把刷子,将颜料刷在手掌上),棉签若干(用于沾上颜料添画)

3、幼儿用书《小手变变变》。

4、轻柔的背景音乐,播放设备

活动重点:

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尝试在手掌印迹上进行添画。

活动难点:

通过想象,在手掌不同方位进行添画,创造出不同形态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展开想象。

教师:

伸平你的小手,看看它像什么?

把手指尖变一个方向,又像什么?

二、欣赏范例,师幼共同讨论手掌印画的制作方法。

1、教师:

画面上有什么?

他们是什么颜色?

这三种颜色叫什么?

2、教师:

猜猜这是怎么画出来的?

小鱼添画了什么?

在手印的哪里添画的?

小鱼的身体是什么颜色?

花纹是什么颜色?

这两种颜色在一起给你什么感觉?

小花添画了什么?

在手印哪里添画的?

3、教师小结:

除了在手印的里面添画,还可以在手印的外面添画。

4、教师:

小鱼的手印和小花的手印有什么不一样?

你的小手还可以印出哪些不同的方向?

三、教师提供操作材料和幼儿用书,幼儿自由探索。

1、教师:

桌子上有什么?

泥准备怎么用?

如果想换一种颜色该怎样?

2、教师:

正着看看,倒过来看看,斜着看看,想一想你的小手像什么?

添画点儿什么九变成了另一样东西?

3、教师:

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怎样才能印出一个完整的手印?

四、播放音乐,幼儿相互分享、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

向同伴介绍你的小手变成了什么?

你觉得哪一个变得最有趣?

你是怎么样让它变有趣的?

延伸活动:

课后反思:

 

活动名称:

美术《中秋月饼盒》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压印、绘画、粘贴等方法装饰盒子,体验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所产生的独特效果。

2、通过观察、了解月饼盒的结构特征和装饰风格,并有意识的将其迁移到自己的设计和装饰过程中。

3、大胆的选择并尝试合理利用材料,感受设计和装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提前一周搜集各种月饼盒,并在自由活动和游戏时间鼓励幼儿观察、欣赏、交流。

2、印章、废旧宣传海报、报纸、彩纸、亮片、树叶、毛线、纸绳、粗细不同的吸管。

3、空盒子人手一个。

4、剪刀、糨糊、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了解材料,分享各种材料的用法。

教师:

桌子上有什么?

你在那里见过这些材料?

你以前用这些材料做过什么?

二、师幼共同讨论怎样装饰盒子。

1、引导幼儿重点欣赏月饼盒。

教师:

猜猜看,这个盒子是用来装什么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觉得这个盒子最吸引人的地方在那里?

2、引导幼儿相互讨论:

如果你们来设计月饼盒,你觉得盒子上要有什么?

你想把它放在盒子的什么地方?

你准备用什么材料?

选什么颜色?

最主要的东西有了,其他地方可以怎么打扮?

3、教师就幼儿的回答,在材料运用的独特性、色彩搭配和主题背景关系上进行相关提升。

三、教师布置任务,幼儿装饰盒子。

1、教师:

想想用什么材料能让你的盒子变得特别漂亮,还要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装月饼的盒子!

2、操作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协助教师共同收拾活动室并布置作品展示区。

四、集体欣赏作品。

教师:

你最喜欢哪个盒子?

为什么?

你是用什么材料来装饰的?

在操作时有没有遇到困难?

你是怎么解决的?

延伸活动:

课后反思:

 

活动名称:

美术《兔儿爷》

(一)(做课件)

活动目标:

1、感受兔儿爷对比强烈的用色手法和兔首人身大胆的造型,体会民间泥塑的造型美。

2、通过欣赏兔儿爷的表情、神态,体会其端庄威武而又稚气可爱的形象。

3、愿意在欣赏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各种造型的兔儿爷图片或玩具。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兔儿爷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朋友,是用泥做的,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它叫兔儿爷,是中国民间泥塑的一种,也是天津的特产。

二、集体观察一副兔儿爷图片,感受兔儿爷兔首人身富有创造性的艺术造型。

1、教师:

你们猜猜它为什么叫兔儿爷?

这个兔儿爷是什么样的?

它和兔子一样吗?

哪里像兔子?

哪里又不像?

看上去感觉怎么样?

(端庄威武,稚气可爱)。

2、教师:

你觉得兔儿爷身上最特别的地方是什么?

还有哪些艺术形象在表现方式上和它很像?

(狮身人面像,海的女儿美人鱼)。

三、引导幼儿欣赏兔儿爷的色彩,感受民间工艺的用色特点。

教师:

兔儿爷身上都有哪些颜色?

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四、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形象的兔儿爷,感受兔儿爷造型的变化和统一。

1、教师:

这些兔儿爷都一样吗?

哪里一样?

哪里不一样?

2、教师:

你喜欢兔儿爷吗?

找一个兔儿爷学一学它的样子。

延伸活动:

 

课后反思:

 

活动名称:

美术兔儿爷

(二)手工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分泥的方法和已有的泥塑经验表现兔儿爷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同伴交流、自己尝试等多种途径,寻找连接兔儿爷头部和耳朵的方法。

3、在制作工程中遇到困难不放弃,敢于尝试与求助,坚持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泥工板,火柴棒若干。

2、幼儿用书《兔儿爷》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兔儿爷的造型。

教师:

兔儿爷是什么样的?

二、师幼共同探索兔儿爷的制作方法。

1、教师:

我们用泥来做兔儿爷,需要把泥分成几分?

分的泥一样大吗?

大的用来做兔儿爷的什么地方?

小的呢?

2、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讨论并尝试:

怎样做兔儿爷的身体和头部?

怎样连头部和耳朵?

3、请个别幼儿示范,或幼儿说教师示范。

三、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

想象用什么方法做兔儿爷的身子、头和耳朵。

2、幼儿尝试制作。

3、观看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制作方法,学习参考步骤图惊醒制作。

4、制作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连接兔儿爷的头部和耳朵,鼓励遇到困难的幼儿,并提供适度的帮助。

四、展示幼儿作品,交流制作过程中所遇困难及其解决方法。

1、教师:

在制作过程中,你觉得什么地方最难?

谁有好办法?

2、请幼儿示范解决方法,若幼儿操作有困难,教师可先给幼儿做示范。

延伸活动:

课后反思:

活动名称:

秋菊(绘画)(做课件)

活动目标:

1、在细致观察菊花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曲线表现形态各异的菊花。

2、尝试用油水分离的方法平涂底色,初步感受画面中图案和背景的关系。

3、感受用不同绘画材料进行创作所带来的艺术美。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可组织幼儿参观菊花展,用动作模仿菊花的各种形态。

2、尽可能在活动室里摆放若干实物菊花或布置菊花图片。

3、大号排比,黑色颜料,油画棒,菊花范画2幅。

4、幼儿用书:

《秋菊》

活动重点:

在细致观察菊花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曲线表现形态各异的菊花。

活动难点:

感受用不同绘画材料进行创作所带来的艺术美。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整体欣赏菊花,感受其造型、色彩的美。

1、教师:

我们参观过菊花展,看到了很多美丽的菊花。

今天活动活动室里也有很多菊花,看一看,你喜欢那一盆菊花?

为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造型等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菊花。

二、引导幼儿局部欣赏,进一步了解菊花花瓣的外形特征,并迁移相关经验进行表现。

1、教师:

看了这么多菊花,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教师:

花朵有的是从什么地方长相胡来的?

它们一样吗?

什么地方不一样?

3、教师:

你觉得这些花瓣像什么?

如果让你来画一朵菊花,你想画什么样的花瓣?

用什么样的线条来画?

请你用手指画一画他们的样子吧!

三、教师出示范画,比较两幅画的不同的视觉效果,激发幼儿学习平涂底色的兴趣。

1、教师:

我这了画两朵一样的菊花,看一看,哪一幅画让你觉得颜色更鲜亮呢?

为什么会这样?

2、教师边师示范边介绍平底涂色的步骤和方法。

3、教师:

先用油画棒在纸上画出菊花,再用排比蘸满黑色颜料,注意颜料不要第四阿莱,从纸的一边慢慢的平刷向另一边(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排一排的刷过去,直至将整张纸涂满。

4、教师:

你发现了什么?

什么地方被涂上了底色?

教师带领幼儿徒手练习一次,一边操作一边说:

蘸满颜料舔一舔,从左到右慢慢刷,一排一排接着刷。

四、教师提供幼儿用书,指导幼儿操作。

1、鼓励幼儿观察实物或图片,大胆运用线条画自己喜欢的菊花,并提醒幼儿将菊花花在纸张的中间位置。

2、重点帮助、指导个别幼儿进行底色平铺,和幼儿交流平铺后对画面的新奇发现。

五、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

1、欣赏每个幼儿的作品,让幼儿感受到在黑色衬托下,菊花表现出来的明亮与艳丽。

2、教师:

在黑色中,这些菊花让你感觉怎么样?

你喜欢那幅作品?

为什么?

3、将幼儿作品布置成展品布置成展板,供幼儿欣赏。

延伸活动:

课后反思:

 

活动名称:

美术《树叶的照片》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在树叶上均匀涂色,并在纸上压印的技能,感受压印后留下的痕迹。

2、通过欣赏作品、探索操作,弄清楚压印的方法,加深对叶子形状及叶脉的感受与理解。

3、能大胆的印画,体验印画带来的惊奇感。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树叶。

2、与偶感树叶压印画,各色卡纸、水彩颜料,盘子、软笔等。

3、组织实地观赏树叶、收集树叶活动,并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关注叶子的行装、颜色和叶脉等

4、幼儿用书:

《树叶的照片》

5、轻柔的背景音乐。

活动重点:

掌握压印的方法,加深对叶子形状及叶脉的感受与理解。

活动难点:

能大胆的印画,体验印画带来的惊奇感。

活动过程

一、展示收集的树叶,唤醒幼儿的记忆,引发幼儿的注意和讨论。

1、请幼儿观察自己收集的树叶。

2、教师:

桌子的这些树叶是从哪儿来的呢?

在拾树叶的时候,你看到了那些树叶?

3、请幼儿选择一片自己喜欢的树叶进行介绍。

4、教师:

找一片自己喜欢的树叶,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为什么喜欢它。

5、教师以便将树叶展示出来,一边引导幼儿观察叶脉。

6、教师:

有的小朋友喜欢树叶的形状,有的小朋友喜欢树叶的颜色。

那么从这些树叶上,你还看到了什么?

它们是什么样子?

二、展示各种树叶的压印画,调动幼儿对作品的兴趣。

1、激发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勇敢的说出自己的设想。

教师:

我这里有一片树叶的照片,猜猜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

2、幼儿推测树叶照片的制作方法。

教师:

看一看桌上的材料,想一想你会怎样使用这些材料制作树叶照片?

三、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上树叶照片的制作方法,尝试自己制作一张树叶照片。

1、请幼儿观察树叶照片的制作步骤图。

教师:

我们一起来看看树上是怎样介绍制作树叶的方法。

2、幼儿尝试根据幼儿用书上的步骤图制作树叶照片。

教师:

我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制作漂亮的树叶照片吧。

3、教师以便引导幼儿体验压印树叶带来的惊奇感,以便指导幼儿怎样做出一张清楚完整的树叶照片。

4、教师:

啊!

你的树叶照片印出来了。

真有趣,好漂亮!

教师:

你的树叶怎么少一块,再试试看能不能引出一片完整的树叶。

教师:

你的树叶叶脉有些看不清,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四、师幼相互交流对比,共同归纳压印树叶的方法。

1、教师:

你是怎样制作出一张清楚地树叶照片的?

2、教师:

怎样才能压印出一张完整的树叶?

3、教师:

你在制作过程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五、幼儿再次进行树叶压印,完成幼儿用书中树叶照片的制作。

1、教师:

我们一起在树上为小树叶做一张漂亮的照片吧!

2、幼儿相互欣赏印好的树叶画,体验成功的乐趣。

延伸活动:

课后反思:

 

活动名称:

美术《阿福》欣赏(做课件)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阿福胖胖乎乎的造型、笑眯眯的神态以及鲜艳的色彩欣赏,感受阿福所蕴含的欢快、喜庆的特点。

2、在欣赏过程中能积极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3、了解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体会其传达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祝愿。

活动准备:

1、泥塑阿福1对。

2、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阿福》

活动重点:

感受阿福所蕴含的欢快、喜庆的特点。

活动难点:

在欣赏过程中能积极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实物泥塑阿福,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以前见过他们?

在哪里见过的?

你知道他们是谁?

2、教师:

他们是惠山阿福,很受大家欢迎。

你最喜欢阿福的那个地方?

为什么?

二、出示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阿福,感受浓厚的民族特色。

1、教师:

猜猜看,为什么他们都叫阿福?

它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看到他们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

阿福笑起来的时候,眼睛、眉毛喝醉吧都是什么样子?

我们一起用手指画画他们的样子。

3、教师:

阿福身上都有哪些颜色?

这些颜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4、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

找找书上你最喜欢的阿福,告诉身边的小朋友你喜欢他什么地方?

三、请幼儿再次欣赏实物阿福,知道它是泥塑作品。

1、教师:

谁知道阿福是用什么做的?

2、教师小结:

阿福都是用泥巴为原材料捏出来的,是无锡山泥人中的一种。

四、教师总结阿福的由来。

1、教师:

泥人阿福一只深受大家的喜爱。

他们的模样让大家觉得欢快喜庆,人们常用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核对别人的祝福,所以他们也就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阿福。

延伸活动:

课后反思:

 

活动名称:

美术《好朋友的脸》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橡皮泥搓、压、围和的方法在白瓷砖上塑造脸部的基本外形的主要特征。

2、能根据需要取用适当的橡皮泥,耐心、细致的操作。

3、迁移以往感知、表现五官的经验,大胆创作,增进同伴之间的情感。

活动

1、白色瓷砖,橡皮泥,牙签。

2、幼儿有过在瓷砖上创作的经验准备:

活动重点:

学习用橡皮泥搓、压、围和的方法在白瓷砖上塑造脸部的基本外形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

能根据需要取用适当的橡皮泥,耐心、细致的操作。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猜好朋友的方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

我们每个人都有好朋友,你们知道我的好朋友是谁吗?

2、教师:

现在我来说说好朋友的的特点,你来猜猜他是谁?

3、请个别幼儿描述自己好朋友的面部特征,大家猜测所描述的对象。

二、引导幼儿用搓、压、围和的方法塑造人物的脸。

1、教师:

以前我们划过好朋友的脸。

今天我们要用橡皮泥贴一张好朋友的脸。

你觉得用什么方法能在瓷砖上贴出好朋友的脸?

你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幼儿回顾以往的经验,知道搓条法可以塑脸的外形。

3、教师:

我们在画脸时是怎么画的?

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出脸的形状?

4、教师:

怎样才能把橡皮泥均匀地搓成长条?

搓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搓成长条后怎么办?

5、幼儿讨论,教师归纳并请幼儿演示方法。

6、教师:

用搓、压扁和画(牙签画)地方法,将眼、鼻子、嘴、头发贴到瓷砖上,再用牙签进行简单的细化活动,注意刻画不要用力过大。

三、教师交代创作要求,幼儿操作。

1、教师:

先塑脸的轮廓,再是五官。

想一想每一部分需要用多少橡皮泥,贴的时候注意轻轻的将橡皮泥按在瓷砖上。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同时进行个别指导。

四、幼儿相互欣赏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猜猜他的好朋友是谁?

你是怎么知道的?

延伸活动:

课后反思:

 

活动名称:

美术《说唱陶俑》(欣赏)(做课件)

活动目标:

1、学习从整体到局部欣赏陶俑的造型,尝试理解作品详略得当的创作特点。

2、通过观察陶俑的表情和体态,感受作品强烈的感染力。

3、对欣赏雕塑作品感兴趣,愿意参与猜测和讨论。

活动准备:

1、小品演员表情的漫画

2、教学挂图。

活动重点:

从整体到局部欣赏陶俑的造型,尝试理解作品详略得当的创作特点。

活动难点:

感受作品强烈的感染力。

活动过程

一、集体欣赏漫画,引导幼儿重点观察漫画中的人物动作和表情。

1、教师:

猜猜他们在做什么?

你是怎么猜到的?

2、教师:

漫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与现实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看了这些漫画,你有什么感觉?

二、引导幼儿整体了解泥塑作品《说唱陶俑》。

1、出示挂图。

教师:

猜一猜,这个人在干什么?

你是怎么猜到的?

2、介绍《说唱陶俑》。

教师:

这是古代的人们用陶土做成的一件雕塑品,作品中的这个人和刚才漫画中的人一样,都是在表演,这件作品的名字叫做《说唱陶俑》。

三、引导幼儿感受作品中由人物的造型和神态所传递的艺术感染力。

1、教师引导幼儿从局部观察陶俑,感受其夸张的造型和神态。

2、引导幼儿从陶俑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夸张的身体动作来猜测说唱者的语言和心理,鼓励幼儿也学学相应动作。

3、引导幼儿想象:

我们从这个人的表情、动作,猜出了他在干什么,心情是怎样的,那他对面的观众会是什么样的呢?

四、教师总结

教师:

《说唱陶俑》把人物的动作和表情雕刻得很生动,很夸张,而其他地方雕刻的很简单,这样看到作品的人一下子就会被吸引住了,而且能猜出他在做什么,《兔儿爷》《阿福》《说唱陶俑》都是泥塑作品,它们带给我们的感觉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你最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延伸活动:

课后反思:

活动名称:

美术《笑得露出牙齿的脸》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表现笑脸的明显特点,并用自己认为恰当的颜色进行涂色。

2、能合理构图,将脸部轮廓画满整个画面。

3、通过对漫画作品的观赏、自我观察、同伴的互相观察,感知人物大笑时脸部五官的变化,分享其中的愉悦心情。

活动准备:

1、幼儿笑脸照片若干,小镜子。

2、记号笔、油画棒若干。

3、幼儿用书。

活动重点:

能合理构图,将脸部轮廓画满整个画面。

活动难点:

能大胆地表现笑脸的明显特点,并用自己认为恰当的颜色进行涂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幼儿用书,引起幼儿对笑脸的兴趣。

1、教师:

小朋友,看看书上图片中的人物都是什么表情?

你觉得画中人在笑的时候什么地方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