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3 自考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7125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宪法学3 自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宪法学3 自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宪法学3 自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宪法学3 自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宪法学3 自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宪法学3 自考资料.docx

《宪法学3 自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宪法学3 自考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宪法学3 自考资料.docx

宪法学3自考资料

1、宪法特点与一般法律的区别:

1、规定的内容不同。

宪法是确认社会和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而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

2、在法律效力上不同。

宪法最高的法律效力:

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普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活动以最高准则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不同.更为严格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全国人大全体代表2/3通过。

普法由全国人大主席团、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军委、最高法院检察院及全国人大的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的代表提议,过半即可。

2、宪法特征:

宪法内容的根本性,宪法法律效力的最高性;宪法制定、修改程序的严格性;宪法的解释和监督实施的特殊性。

3、宪法分类:

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钦定宪法、民定宪法与协定宪法;资本主义宪法与社会主义宪法。

4、宪法规范的表现形式:

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解释、宪法判例;宪法解释的三种形式。

5、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四个阶段:

一从17,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二从19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6、宪法是公民权利的请愿书:

1、历史上看:

宪法与公民权利有密切的联系。

资产阶级宪法和社会主义都体现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内容看:

宪法的出发点为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而的保障居于支配位。

7、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1、资产阶级宪法是随资产阶级民主事实的出现而产生,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2、没有无产阶级民主事实,社会主义宪法就无从产生,社会主义宪法是无产阶级民主事实的法律化。

3、民主事实:

普通化是宪法产生的前提。

8、宪法的本质:

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一)在政治力量对比中,阶级力量对比居于首要地位。

1、宪法由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制定。

2、会随统治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二)在同一阶级内部不同阶层、派别和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

(三)宪法集中和全面地表现了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

9、宪法历史发展。

1.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A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普遍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条件。

B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形成,政治条件。

C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理论,思想基础。

D.法律部门的增多,法律形式的分化及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是,法律条件。

2.早期资本主义宪法

A英国宪法。

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判例构成--不成文

1679《人身保护法》1689《权利法案》、1701《王位继承法》

B.美国宪法。

1776《独立宣言》--第一个人权宣言

1787《联邦宪法》---第一部成文宪法

C.法国宪法。

1791《法国宪法》----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D、社会主义宪法

1.苏俄宪法。

1918《苏俄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2.我过宪法三次修正:

(1)1988年七届一次:

A.增加“允许私经存在发展;私经是社公的补充;保护私经合法利益,引导、监督、管理”B.增加“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删“不得出租土地”

(2)1993年八届一次:

A.“处社初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写进宪法B.家庭联产承包制确定C.增加“共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长期存在和发展”D.确定社市场经济为基本经济体制E.县级人大任期:

由3年变为5年。

(3)1999年九届二次:

A.“长期处社初阶段”、“沿着中国特色社道”、“邓理论指引”、发展“社市经济”写进宪法。

B.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规定“在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

”E.将国家对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基本政策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对其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F.将镇压“反革命的活动”改为镇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10、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制宪活动的开始和清末立宪活动二、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时期的宪法四、人民革命根据地制定的宪法性文件

11、1954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1)确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的国家性质,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确认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四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2)肯定了《共同纲领》,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制度。

3)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了比较完善和具体的规定,开展了人民民主,规定了逐步扩大物质保障的措施

12、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

贯彻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

它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起了巨大的作用。

为普通立法提供了原则和依据,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法.

13、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内容?

确立“三个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政治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统一战线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增加对国歌的规定。

14、宪法分类:

1.是否具有统一法典形式。

成文宪法:

不成文~:

2、有无严格的制定、修改机关、程序。

刚性~:

柔性~:

3.制定机关。

钦定~:

民定~:

协定~:

15、宪法的作用有那些内容:

一、对组织和规范国家权力的作用。

确认国家权力的归属和社会各政治力量的地位。

确立行使国家权力的主要形式和运行机制。

二、对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

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三、对实行法治的作用。

保证国家的立法权按宪政的要求运行;为法制的完备奠定基础。

四、对经济的作用。

确认现存的经济制度,规定其发展方向。

五、维护国家的统一。

确认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一国两制”的方针

16、宪法的主要作用:

四大特点与作用:

一,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这为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二,现行宪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

三,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1年来,我国宪法的实施状况不断改善,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正在成为社会普遍的行为准则。

四,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17、宪法的人权保障: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终极价值。

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一次写入宪法,在中国的人权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和历史性的重要意义,是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反映了我国思想领域的进步,宪法观念的进步。

宪法,对人权的保障的宏观和微观的两个方面机制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人权不仅在宪法制度上得到了承认和保障,人权观念本身也得到了解放和发展,也直接导致了我国人权保障条款的诞生。

从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保障条款”的诞生也可以说是人权观念发展的直接产物。

人权保障条款赋予了我国宪法新的生机,更加凸现宪法的人权价值法的含义。

指引着我国基本权利体系不断地完善。

18、宪法的基本原则:

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于立法和行宪的基本精神。

人民主权~1、资:

规定人民主权,是资产阶级民主的首要原则。

私有制构成人民主权的障碍。

2、社:

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是对人民主权原则的创造性发展,主权在民。

基本人权~1、资:

称“天赋人权”。

享有自由、平等、财产、追求幸福的权利,以人权的普遍性掩盖人权的阶级性。

2、社:

称“公民基本权利”,是对基本人权的确定。

公开限制少数敌对分子的部分人权。

法治~1、资:

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法律之外特权。

2、社:

宪法至上性,立法权属于人民代表机关;以消灭特权为目的的法治。

权力制约~:

国家权力部分之间的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分权~1、资:

分权原则平衡2、社:

监督原则,全国人大和人民对国家机关的监督。

宪法规范特点:

根本性,最高权威性,原则性,纲领性,相对稳定性。

19、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

(一)宪法规范对社会现实作用的条件1、宪法规范的科学性2、宪法规范的完备性3、适宜的社会外部环境

(二)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及其解决

20、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点:

1、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2、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一方总是国家或国家机关。

21、宪政的特征:

A。

宪法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B.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

(宪法核心:

权利制约权力)C.树立宪法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

树立起宪法权威、公共权力的限制有了保障。

22、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1、关系密切: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生命。

宪法是静态的宪政,宪政是动态的宪法,没有宪法就谈不上宪政;离开宪政宪法就成了一纸空文。

2、相同点:

两者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是民主政治与法治国家的重要表现,都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为目的。

2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条件:

依法治国实质是依宪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实质是社会主义宪政建设。

1、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2、必须有真实、科学的宪法。

3、必须有相应的宪政文化。

4、必须安定而有秩序。

5、必须有稳定而有效的宪法实施机制。

24、宪法实施:

基本构成:

A。

宪法的执行(代议机关、行政机关落实宪法内容的活动)和宪法的适用(司法机关落实宪法的活动)B.宪法的遵守根据宪法享有行使权利和义务

25、宪法实施的监督的内容:

(宪法监督与违宪审查)

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与行为的合宪性;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

26、宪法实施保障的体制(机关):

1、由司法机关负责体制。

美国最高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

2、由立法机关负责体制。

英国“议会至上”、中国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3、由专门机关负责体制。

法国,护法元老院

27、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方式:

事先审查(预防性审查);事后审查;附带性审查(司法机关);审法控诉(公民个人)

28、我国的宪法实施保障体制:

1、政治保障:

中共带头模范地遵守和执行宪法。

2、法律保障:

明确规定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修宪的特别秩序。

3、组织保障: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专门委员会协助监督。

4、依靠人民群众:

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29、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的实施主要方面:

一,保证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同宪法不相抵触,人大有权改变或撤销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和决定。

二,对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进行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三,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和司法解释进行监督。

四,对省级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进行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批准的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30、我国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

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工农联盟为基础。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爱国统一战线是其特色。

1、“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2、两个联盟:

“祖国大陆范围内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组成的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组成的以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联盟”3、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31、我国的人民民主表现在方面:

①国家权利属于广大人民所有②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出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民主权利;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③人民依照法律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④通过在城市和农村设立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形式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⑤人民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还享有各种权利和自由。

32、为何我国的国家性质为“人民民主专政”?

而不采用无产阶级专政①反映了我国政权的特点,适应我国的国情②其的提法表明了我国当前的阶级状况、政权广泛基础和民主性质③其是工人阶级壮大了,地位也发生了变化④从其所担负的任务来看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用⑤其的提法能更直接的体现人民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

33、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

1954年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1975年、1978年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中家。

”1982年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34、论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①从中国革命的道路看:

不可能只依靠无产阶级一个阶级,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无产阶级和其它革命阶级。

②从革命队伍的阶级构成看:

存在2联盟:

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联盟;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

35、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就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

36、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保证:

1、要改善党的领导,就是要加强党的制度的建设。

2、改善党的领导,要实行党政职能分开,革除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弊端。

3、改善党的领导,还必须要改进党的作风。

4、改善党的领导,还必须解决好党与宪法和法律的关系问题。

37、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1、领导权相同:

工人阶级掌握国家领导权,成为领导力量。

2、政权的阶级基础相同:

都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3、职能相同:

维护人民当家作主,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组织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维护世界和平。

4、历史使命相同:

建设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38、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的统一:

1、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是实现对敌人专政的前提和基础。

2、对敌人实行专政是人民民主的有力保障。

39、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两大特色

1、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①中共是领导核心,是执政党②各民主党派受中共领导,是参政党③坚持中共领导和四项基本原则是合作的政治基础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合作的基本方针⑤中共是政治领导各民主党派享有法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2、爱国统一战线:

①2联盟:

大陆范围内劳动者爱国者的联盟;港、澳、台、海外侨胞的联盟。

②中国政协是中国统战的组织形式。

③政协不同于一般的人民团体。

40、爱国统一战线任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服务。

组织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

它既不是国家机关,又不是一般的社会团体。

特点:

具有空前的广泛性,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4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产生和发展:

一,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当时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和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二,从新政协的产生到现在。

42、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

它不是国家机关,也不属于国家机关体系的范围,但它同国家机关又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43、我国民主党派:

1)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国民党民主派2)~民主同盟。

“民盟”,中上层知识分子3)~民主建国会。

“民建”,经济界人士 4)~民主促进会。

“民进”教育、文化、出版5)~农工民主党。

“农工党”,医药卫生和科学、文化中高级知识6)~致公党。

“致公党”。

归侨、侨眷7)九三学社。

“九三”,有科学和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8)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台盟”。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人士

44、资本主义政党的作用:

1、参加选举。

2、控制议会。

3、控制政府。

45、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可分为:

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

(P80)

资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的种类:

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根据君主或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的大小不同,一般分为二元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君主立宪制两种。

共和制;根据国家权利在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配置不同,共和制可分为:

议会制、总统制和委员会制三种。

46、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别于一般一党制。

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对于我们巩固和扩大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和进一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有着重要的意义。

47、我国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逻辑起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前提:

选民民主选举代表。

C核心:

以人大为基础建立国家机构。

人民通过两种途径行使国家权力:

一是人大直接行使宪法上的职权;二是由人大选举产生“一府两院”。

D关键:

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多种形式,人大最重

48、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人大体现。

A人大组成:

民主选举的人民代表。

B人大职权:

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C人大责任:

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49、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①政体从属于国体。

但同一类型的国体,政体并不必然相同。

②政体对国体有反作用。

50、人大制度是实现我国民主的基本形式:

1、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民主形式①组成来看:

各级人大由人民代表组成,而人民代表又通过民主选举产生②职权看,人大代表人民行使广泛国家权力。

③责任看,它要向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在各种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只有人大制度无限制地、全面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3、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51、我国人大制度的优越性:

①适合国国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苏维埃-参议院-人大制度②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

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③便于集体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

“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

④既能保证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能保证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52、坚持与完善人大制度:

1、理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其他机关组织的关系①与同级党委的关系②与同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③与同级法院、检察院的关系。

2、加强人大制度的自身建设①组织机构建设②制度建设③成员素质的提高。

5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实现这一核心内容和基本原则的组织形式。

2、充分反映了我国的阶级本质。

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3、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5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在?

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依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把民主制和集中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制度。

体现:

(1)从人民代表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来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选出来的代表所组成的。

(2)从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来看。

同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由同级人大会选举产生,受它监督。

国家的立法权集中在人大和常委会手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权集中在省级人大和常委会手里。

(3)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

实行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同时,中央又不能集权过多,必须充分照顾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

55、坚持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正确处理党和人大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党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制度的建设;加强思想建设。

56、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

出席人大会,依法行使代表职权2)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议案、建议和意见3)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质询案或询问4)依法提出罢免案5)人身特别保护权6)言论免责权7)有在履行职务时,根据实际需要享受适当补贴和物质上的便利的权利8)其他权利

57、我国选举的组织和程序:

选举组织、选区划分、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选举投票、代表的补选、罢免、辞职哦程序。

58、选举原则:

A.选举普遍性原则:

中国公民、年满18、有政治权利。

B.选举平等性:

一人一票。

C.直接间接选举并用:

地级及以上→间接;地级以下→直

直接:

选民直接选代表,公职人员

间接:

由下一级代表机关或选民代表选举上一级代表或公职人员

D.无记名投票:

不署名,亲自书写。

文盲或残废可委托代写。

(5)选民对代表实行监督和罢免(6)选举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

59、选举制度的民主原则:

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无记名投票的原则;选民对代表实行监督和罢免的原则;选举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原则

60、代表候选人的提名:

是选民推荐自己满意的人进入机关参加国家管理的过程,是民主选举的基础环节。

1、关于代表候选人的产生方法2、实行差额选举3、预选制度4、正式代表候选人的确定5、介绍候选

61、民主程序:

A.选举组织:

直接→选举委员会;间接→本级人大常委会。

B.划分选区和选民登记:

居住、生产、事业、工作划分。

C.候选人提出:

直接:

选民或代表10人以上联名→推荐候选人→选举15日前公布→酝酿正式候选人→选举5日前公布。

间接D.投票选举:

主持:

直接→选举委员会;间接→本级人大主席团。

E.对代表的罢免和补选:

罢免:

直接选举的代表→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

间接选举代表→原选举单位半数代表通过(闭会期,半数人大常委会)地级及地级以下人大代表可以辞职。

62、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原因:

1、历史原因:

国家统一的局面占主流。

2、民族原因:

①各民族友好合作。

②民族分布的“大杂居、小聚居”特点。

③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④所面对的国际环境的复杂性。

6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1、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根据当地民族实际,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

变通或停止。

3、自主管理地方财政。

4、自主管理地方性经济建设。

5、自主管理教、科、文、卫事业。

6、组织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7、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64、我国采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

①从历史因素看,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从秦汉时期开始中国就建立了君主专制政体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②从民族关系发展因素来看,在历史上虽然汉族统治者压迫少数民族人民,但也有相互交流友好的一面。

③从民族成分和分布来看,有利民族的团结。

④从资源分布的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来看,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挥各方优势⑤根据我国尚未完全统一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具有灵活性的单一制国家。

复合制国家:

分为联邦国家、邦联国家、政合国、君合国等。

65、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行政区划:

就是行政区域的划分,是指国家为了实现治理的职能,依法按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将国家领土划分为许多大小不一,层次不同的部分,建立相应的各级国家机关进行管理,实现国家职能的法律制度。

66、我国在划分行政区域时所依据的原则是:

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二,有利于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出发,以有利于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生产和发展。

三,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四,照顾到历史状况、民族传统和人民生活习惯以及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情况综合考虑。

67、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县、自治州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

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68、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体现?

①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的统一。

②有助于把统一性和特殊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③有助于逐步消除民族间发展的事实上的不平衡,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