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学习三个代表.docx
《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学习三个代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学习三个代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学习三个代表
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学习“三个代表”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
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赢得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三个代表”中,最首要的是党要忠实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又是从保持党的先进性,总结党的历史经验,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得出的科学结论。
认真学习和领会江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自觉把握和遵循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无疑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乃至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我们党的重大历史使命
共产党是特定历史背景下适应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最根本的矛盾,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
只有代表和反映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和社会集团,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
在历史上,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曾在特定的条件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他们都不是最终的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本身固有的矛盾日益凸现,特别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想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同时,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即现代化的机器生产相联系、代表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的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而无产阶级作为一个群体,不可能自发地形成统一的力量,必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高度的战斗力和活力的行动体系,才能最终完成取代资本主义、建立新社会的使命。
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发展的,社会主义也由此开始从空想变成现实,并不断发展壮大。
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特性,也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倡导的建党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必须始终代表和反映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而工人阶级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思想最先进,革命最彻底,纪律最严明,最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最善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把消灭剥削,消灭一切阶级和差别,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根本利益。
因此,忠实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党的先进性之所在,是党的使命和生命之所在。
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就会与党的性质、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背道而驰。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和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发展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结束了旧中国备受外国奴役、掠夺、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历史,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功地进行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初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奠定了牢固的制度基础。
但党的八大之后一段时间,由于党错误地估计了国际国内形势,没能贯彻执行党的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政策,而是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忽视了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致使国民经济遭受重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重新恢复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党的一切工作的标准,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崭新时期。
从此,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密结合国际国内新形势,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力的方针政策,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胜利。
党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违背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会遇到坎坷和曲折。
中国共产党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产生,也必将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而发展。
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力量之源、生命之基。
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发展受到严重挫折。
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党力挽狂澜,高举社会主义大旗,认真吸取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失败的教训,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保持和增强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这就迫切要求通过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通过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执政党的经济基础,使党永远赢得领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动权。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力的发展方式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和质的飞跃,知识、信息、高新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谁拥有新知识、新技术,谁就能拥有未来,谁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作为最先进、最革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必然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超越自我,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服从服务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中国共产党要忠实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敢于打破束缚、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过时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就必须善于制定和调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生产力。
这才是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真正内涵。
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不同,对生产关系的要求也不相同。
先进社会生产力是特定的历史阶段物(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等)的要素和人(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等)的要素的相对发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整体上讲,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水平还不很高。
但是,我们所追求和发展的先进社会生产力应该是着眼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代表社会发展前进方向和主流的生产力;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生产力;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保持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生产力;是能够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生产力;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的、拥有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的生产力;是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生产力。
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内涵,才能有力地指导实践。
 
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党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概括讲,要坚持“六性”:
即坚持一贯性;就是要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扭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放松、不动摇、不偏离,否则,就无从忠实代表生产力,无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坚持先进性;就是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发展知识化的进程,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准确把握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趋势、特点和规律,进行战略性问题研究,制定相应对策,始终代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做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先锋。
坚持革命性;就是要大胆探索,大胆试验,大胆创新,不断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坚持原则性;就是发展生产力要遵循一定的方针,必须是与资源、环境、人口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集约型、内涵型发展。
坚持代表性;就是发展生产力,既要见物,更要见人,既要有代表先进生产力水平的高科技生产资料、高新技术等,更要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和群体,即高素质的劳动者。
坚持实践性;就是用党的性质标准、真理的实践标准、生产力的发展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检验党是否真正代表了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检验党带领人民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成果。
总之,只有真正把握和坚持好这些本质要求,党才能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才能成为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立足本国实际,顺应时代潮流,做推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先锋
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政治口号,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党的一切活动之中。
当前,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自觉顺应时代潮流,牢牢把握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从确立指导思想、贯彻方针政策、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水平、培植发展后劲、加强党的领导等方面入手,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扭住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放松。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
这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永远不能忘记的一条极其宝贵的经验。
始终抓住发展生产力不放,关键是通过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发展战略来实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发展战略以及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领导人民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实践已经证明,党所形成和确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及发展战略,集中体现和反映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集中代表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中国大地已显出巨大威力,结出累累硕果。
现在最主要的是把这些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继续贯彻好、执行好、落实好,特别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动摇。
此外,扭住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放松,还要根据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抓好战略问题研究、全局指导和宏观决策,以及注意研究解决在改革新阶段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怎样具体实施“三步走”战略,怎样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怎样处理好生产力发展中速度与效益及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从而真正把发展生产力落到实处。
坚持改革开放,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创造条件。
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只有实行改革,才能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具体方面,才能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动力,增强活力。
只有开放,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充分继承和利用人类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而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可以说,生产力发展无止境,改革开放不停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革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如经济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所有制形式经历了单一公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前提下,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嬗变过程。
在开放方面,我国也制定和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
实践证明,每一次改革大突破,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每一次大开放,都为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大机遇。
因此,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放宽眼界,观察世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当前,要重点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加入wto等问题,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从实践上大胆探索。
总之,要通过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的创新来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通过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合作与竞争,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提高生产力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掀起了全球性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使科学知识空前快速地传播和转化,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
有人估计,近30年人类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两千多年的总和还多。
这说明,科技已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世纪之交,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世界经济将是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消费)将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这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只有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才能在国际经济、政治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
否则,就会有落后和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为此,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制定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争先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
面对如此态势,我们应当顺应潮流,乘势而上,必须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实施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和知识创新战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
对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领域,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充分发挥科技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不断提高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充分发挥人在生产力中的决定作用。
发展生产力,既要见物,更要见人。
在当今社会,只有掌握当代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体力劳动者数量在递减,智力为主的劳动者在数量质量上日益扩大和提高,智力劳动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知识化、体力劳动智力化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大趋势。
我国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而这种差距从根本上讲,差就差在科技发展、运用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上。
为此,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既要靠一部分人的高素质和人的某一方面的高素质,又要靠整个劳动者队伍综合素质的明显提高。
提高全体劳动者综合素质,要大力倡导学习各种知识。
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努力学习现代经济知识,提高经营管理素质;刻苦学习科技知识,提高开拓创新素质;善于学习法律、历史、文学等一切体现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提高现代文明素质。
当前,特别要在提高国民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上下功夫,在倡导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上下功夫,在实施素质教育上下功夫,在提倡“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上下功夫。
总之,要努力建设一支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产业劳动者队伍、经营管理者队伍和科技人才队伍。
 今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及参加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时,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切实加强党的建设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其中关于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三个代表”的论述,尤其立意深刻,意义深远。
他指出:
“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
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联系上,深刻揭示了党的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本质和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为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
“三个代表”的论述对党的先进性作出了新的、全面而又完整的概括。
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诞生那天起就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全党同志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最终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党领导的一切社会实践,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大量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毫无私利、始终代表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党。
这就是说,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我们党,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的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宝贵经验。
“三个代表”的论述,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就国际环境而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
这既为我们提供了机遇,也使我们党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
就国内环境而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很重,经济成份、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种种影响,给党的建设带来许多新的课题。
历史上产生并遗留下来的一些腐朽没落的东西,依然时刻影响我们的党员和干部。
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中,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这不仅对于当前深入开展县(市)“三讲”教育是有力的推动,而且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和发扬我们党的先进性,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
坚持“三个代表”精神,对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共产党员是党的细胞,“三个代表”的要求能不能落到实处,从一定意义上讲,取决于党员队伍素质的高低。
我们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党员必须具有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
党员的这种素质,只有在党组织的长期培养教育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才能逐步形成和提高。
加强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根本途径。
毛泽东曾经指出: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艰巨任务,各级党组织应当自觉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加强党的建设,重视抓好教育党员、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工作。
应当肯定,过去几年,我们省的党员教育工作是有成绩的,对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在我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广大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拚搏、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党员。
周福坤、李常水、艾爱国、郭树人等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但是也要看到,党员教育工作同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相比,也存在一些差距,主要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尚不够有力,不少地方的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有些党组织对这项工作还不够重视。
党员队伍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三个代表”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的党员思想观念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识跟不上迅速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
二是相当一些党员掌握新知识不够,缺少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领。
三是有的党员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膨胀,在少数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中存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战斗力,我们绝不能无动于衷,任其发展,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论述的要求,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为目标,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工作,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员教育,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上,既要继承我们党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又要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和党员队伍的新情况,不断加以改革和创新。
在党员教育内容上,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一是加强邓小平理论教育。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它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揭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与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不学习邓小平理论,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就很难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很难有坚强的党性,也就谈不上是体现“三个代表”要求的真正的先进分子。
我们一定要改变一些党的组织埋头于具体事务,不重视党员理论学习的状况。
要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作为党员教育和整个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党员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掌握贯串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主观世界的改造。
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实现这一远大理想,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之所在。
现在有的党员理想信念动摇,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信心不足,摇来摆去。
各级党组织必须认识到讲理想信念和坚持“三个代表”的一致性,大力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广大党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并教育引导党员在为实现现阶段纲领而努力奋斗的同时,始终不忘共产主义远大目标。
三是加强党的宗旨教育。
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说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民群众的富裕和幸福。
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要求每个党员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法则参加生产经营活动,但是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商品生产经营者,而应遵循党性原则,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时下,在各种利欲的诱惑下,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与民争利,有的甚至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政策和制度规定以外的私利。
这是与“三个代表”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各级党组织必须大力加强对党员的根本宗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做到多作贡献,少讲索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清正廉洁,克己奉公。
四是加强科学文化知识教育。
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智力条件。
列宁曾经指出:
“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共产党员如果科学文化知识贫乏,没有为人民服务和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领,在群众中就没有示范力、影响力、号召力。
要使共产党员真正成为体现“三个代表”要求的先进分子,必须引导党员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和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和业务能力。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员教育,必须大力采用适应生产力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求的方式方法。
要摒弃那种把党员教育与经济工作割裂开来的做法。
可以开展融党员教育与经济工作于一体的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如我们省全省及一些市州开展的“先锋工程”、“双学双带”、“三心三为”活动,把党员教育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仅要组织一些必要的辅导课,而且要采取党员乐于接受的双向交流、说服疏导的办法进行教育。
要根据党员因参与经济活动和其他业务活动而比较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
要把思想教育与典型示范、实地考察结合起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