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6629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可持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可持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可持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可持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可持续发展.docx

《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持续发展.docx

可持续发展

∙二氧化碳排放演变驱动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陈劭锋;刘扬;邹秀萍;苏利阳;汝醒君;

通过IPAT方程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在技术进步驱动下,二氧化碳排放随着时间的演变依次遵循三个"倒U型"曲线规律,即碳排放强度倒U型曲线、人均碳排放量倒U型曲线和碳排放总量倒U型曲线。

依据该规律,可以将碳排放演化过程划分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前阶段、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人均碳排放量高峰到碳排放总量高峰阶段以及碳排放总量稳定下降阶段等四个阶段。

在不同演化阶段下,碳排放的主导驱动力存在明显差异。

在碳排放强度高峰之前阶段,碳排放增长主要由碳密集型技术进步驱动,在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则主要由经济增长驱动,在人均碳排放量高峰到碳排放总量高峰阶段,则主要由碳减排技术进步来驱动,进入碳排放总量的稳定下降阶段后,碳减排技术进步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10年01期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

891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37 ]|[阅读次数:

60 ]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研究

陈晓春;胡婷;唐姨军;

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问题对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已经构成重大威胁,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

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缓解气候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存环境的最佳发展模式之一,已经成为各国的重大战略选择。

从政策执行乏力的角度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并希望通过加强行政执行力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2010年01期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

1124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22 ]|[阅读次数:

51 ]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王先述;

首先对循环经济这一问题进行界定,然后对国内外有关循环经济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

在此基础上,提出此次研究的重点——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研究。

笔者首先对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进行了回顾,并从中发现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笔者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得出此次研究的结论并对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

2010年01期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

460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10 ]|[阅读次数:

20 ]

∙海水淡化—沿海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李琦;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沿海地区由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综合比较各种有效办法,调研各种淡水资源获得成本。

最后指出,随着海水淡化成本的降低,海水淡化将成为保证沿海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措施。

2010年01期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

347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5 ]|[阅读次数:

32 ]

∙科技进步引领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基于资源与法律之间关系的视角

刘亚丛;卢朝霞;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内蒙古雄居资源优势。

但是,资源与法律的关系警示我们,只有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思想,不断强化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资源——技术型"或"技术型"支撑的循环经济的法治保障才更有利于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内蒙古作为祖国北大门的守卫职能。

2010年01期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

212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0 ]|[阅读次数:

41 ]

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的环分析

赵进;刘延平;

产业集群具有生态群落的特性,嵌入于企业生态系统之中,在集群企业种群内部企业间,集群企业种群间,以及产业集群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多层次的协同演化。

各层次的协同演化促使产业集群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良性的演变和持续的发展,并获得较强的集群稳定性。

还运用环分析方法对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判定。

2010年02期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

612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15 ]|[阅读次数:

30 ]

∙低碳经济视角下内蒙古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王锋正;

伴随低碳能源时代的到来,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已成为内蒙古工业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重大挑战。

基于对内蒙古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

发展循环经济是内蒙古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实现技术创新生态化是关键所在,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动力。

2010年03期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

809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14 ]|[阅读次数:

50 ]

∙基于软环境视角的生态技术创新分析

薛桂波;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生态技术创新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在实践中积极开展。

但是,生态技术创新的全面推进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

软环境的不完善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如生态技术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生态理念向企业文化的融入不够、相关制度不够健全等等。

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引导,优化软环境,才能有效促进生态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

2010年03期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

197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5 ]|[阅读次数:

46 ]

∙内蒙古环境容量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洪冬星;

伴随着内蒙古GDP的快速增长,环境容量资源成为制约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的刚性约束。

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首先对环境容量的内涵、特征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自治区环境容量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发展思路和对策,对内蒙古自治区未来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和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年04期102-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

101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2 ]|[阅读次数:

29 ]

∙低碳经济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王朝全;吴强;

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和经济发展模式,自提出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引起全球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与广泛讨论。

低碳经济的历史潮流给中国发展既带来了机遇,提出了挑战,各级政府应该坚持何种立场、履行哪些职责、发挥什么作用、采取哪些对策,以保证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成为理论和现实中的重大问题。

2010年04期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

267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4 ]|[阅读次数:

50 ]

∙基于绿色采购的家电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究

颜江;

近年来,随着各国纷纷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家电企业实施绿色采购已是刻不容缓,这对提高产品竞争力、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绿色技术创新是实施绿色采购的关键一环,研究了家电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面临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10年05期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

247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1 ]|[阅读次数:

37 ]

∙发展低碳经济的进展、挑战和机遇

王岩;杨志;

近年来,英、美、日、法、德、等国家以及中国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做了不同程度的推进。

中国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在新能源发展、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和资金支持、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获得发达国家提供的减排资金和技术等方面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对一些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进展回顾表明,已经初步形成的低碳经济的基本发展路径为:

首先是政府有计划地推动,其次是制定适当的法律法规作为约束手段,再次是政策引导和市场经济手段的激励。

2010年05期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

454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4 ]|[阅读次数:

41 ]

我国在碳气体减排领域的行动及对策研究

佘元冠;祁卫士;

从碳气体减排的国际背景出发,系统归纳了我国在此领域的行动及成效,重点阐释了参与减排对我国的经济影响,最后给出了我国在碳气体减排领域的对策建议。

2010年06期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

112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1 ]|[阅读次数:

30 ]

我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李文龙;

持续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至今仍未走出困境。

在此形势下,对我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探讨、研究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我国稀土产业的现实发展状况等进行了分析,对未来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环境及趋势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2011年01期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

748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18 ]|[阅读次数:

42 ]

∙金融危机背景下包头市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弓秀玲;李文龙;

在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现实背景下,针对包头市稀土产业的发展现状、经济运行数据、竞争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未来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环境及趋势进行探讨和研究,指出了制约包头市稀土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包头市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新的思路、目标和具体措施。

2011年02期72-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

285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6 ]|[阅读次数:

51 ]

∙低碳经济的科技支撑体系初探

刘勇;张郁;

发展低碳经济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包括知识研究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和技术传播系统、科技资金保障系统、科技监督和监测系统在内的科技支撑体系,从而提高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抢占未来低碳经济的制高点。

2011年02期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

397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8 ]|[阅读次数:

41 ]

∙欧盟航空业碳排放交易新规则研究综述

秦悦铭;陈其霆;

在介绍欧盟碳排放交易的运行机制以及将航空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的指令内容的基础上,从航空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引起的争议、产生的竞争和成本转移、预期外收益、基准制以及对碳排放的影响等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航空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

2011年03期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

609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9 ]|[阅读次数:

28 ]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制度安排

周艳;王子龙;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揭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制度安排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我国低碳经济的3种发展模式。

最后,针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缺陷,提出在低碳经济的制度安排方面应当采取加大鼓励性制度建设、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等5项措施。

2011年03期76-7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

457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6 ]|[阅读次数:

50 ]

∙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研究

郭景涛;丛志杰;

基于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的层面,探讨了内蒙古可持续系统协调发展问题。

在对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系统要素构成及西部开发以来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系统状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对比较成熟的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来分析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状态。

评价结果显示,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水平呈快速上升趋势,但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需要进一步提升。

2011年03期80-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

219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3 ]|[阅读次数:

40 ]

∙基于DEA法的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效率评价

马军;

低碳经济被认为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可行的经济运行模式,但是由于区域的差异,低碳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因此对于低碳经济的有效评价成为必须。

目前我国对于区域低碳经济的评价研究较少,对中国内蒙古地区近10年数据的利用数据包络法(DEA法),根据投入及产出的结果分析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效率,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内蒙古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策。

2011年03期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

536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14 ]|[阅读次数:

44 ]

∙我国木本油料生物能源产业政策工具选择的研究

郭艳斌;张彩虹;张美艳;

国际社会和各国都积极寻求更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而发展木本油料等生物质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国主要的解决手段之一。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具有环境效益的弱势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因此选择和应用合理有效的政策工具至关重要。

通过对政策工具特征的分析及其在国外木生物质能源产业中实际应用的评价,提出我国发展木本油料能源产业的政策工具选择思路,从而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011年04期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

195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2 ]|[阅读次数:

24 ]

∙基于情境分析的预测方法研究——以呼和浩特市风电发展规划为例

李长青;齐舆;杨光;

介绍了呼和浩特市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利用单位产值能耗法对2010年~2020年呼和浩特市能源需求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风电产业未来10年的发电量进行预测,通过3种情景的构造及分析,提出呼和浩特市风电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建议。

2011年04期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

189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3 ]|[阅读次数:

27 ]

∙论低碳经济——新一轮的产业革命

陈晓敏;

我国作为世界上能源消耗大国和经济大国,面临着能源结构不合理和能源利用效率等不利局面,所以迫切需要改变产业结构、创新能源体制以适应新的发展模式。

在阐述了低碳革命的动因基础上,结合我国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辅以电动汽车行业为佐证,为低碳路径的延伸提供借鉴。

2011年04期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

153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2 ]|[阅读次数:

26 ]

∙空间信息在内蒙古气象领域的应用

李云鹏;韩勇;张晔珵;

空间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信息技术,近年来在自治区气象领域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长足的应用。

从自治区遥感事业的建设发展、技术应用、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对GIS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并从遥感和GIS技术发展的角度对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其应用于气象信息系统建设的一般方法进行了分析。

最后给出了结论,以遥感和GI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必将随着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进一步深化,并将得到更深入的应用。

2011年05期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

51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2 ]|[阅读次数:

33 ]

∙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分析与启示

马春梅;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掌握国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制订和实施新能源汽车相关措施。

2011年05期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

788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10 ]|[阅读次数:

35 ]

∙中国经济增长、电力消费与碳排放量关系研究

米国芳;赵涛;

以1981~2009年数据为样本,运用ADF单位根检验、VAR模型,Johansen多变量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分析对经济增长、电力消费与碳排放量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电力消费和碳排放量都属于二阶单整序列;三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当均衡关系在短期内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模型将以69.39%的调整力度将其调整至均衡状态;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碳排放量与电力消费都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

2012年01期89-9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

374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6 ]|[阅读次数:

40 ]

∙国际碳减排背景下我国资源环境政策适应性调整研究

姜国刚;乔瑞中;孟琦;

探讨了推进碳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改造经济发展模式,提出政府应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调整现行资源环境政策,完善煤炭资源税征收机制、适时开征碳税,对碳减排项目实行补贴与支持政策,重点扶持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并在长期稳步建立碳排放市场交易制度。

通过系统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体系,把发展低碳经济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推动经济向低碳化发展的转型升级。

2012年01期92-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

284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2 ]|[阅读次数:

38 ]

科技促进涉农产业融合相关模式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王厚全;

为统筹城乡发展,北京农业定位为都市型现代农业。

目前,北京产业要素呈现双向流动,产业互促融合已成为北京农业发展的新特征。

通过探讨北京涉农产业融合的典型案例,分析促进涉农产业融合面临的问题,提出科技促进涉农产业融合的理念和对策措施。

2012年03期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

102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0 ]|[阅读次数:

40 ]

生物多样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农业科技

李琦珂;惠富平;

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科学概念,它是在人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自然界的生物种类日益减少、大量珍贵种质资源迅速消亡、进而引发一系列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

它产生和存在的现实基础是生物的差异性、联系性和发展性。

在此视角的观瞻下,中国古代的农业科技正是农业生物多样性原理的自觉践行:

轮作复种、间作套种事实上是农业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主动运用;生物防病、农业治虫恰恰是农业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巧妙运用;农牧结合、多种经营则是农业生态多样性的自觉运用。

2012年04期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

94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1 ]|[阅读次数:

19 ]

∙农业现代化的科技创新保障机制研究

何建雄;

我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所占比例仍然较大,农业是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农业现代化是县域现代化的核心。

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保障资源配置、加大投入、促进产业化以及强化农业市场导向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科技创新保障机制,为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2012年06期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

147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0 ]|[阅读次数:

37 ]

∙防沙治沙生态补偿模式创新研究

张宝林;潘焕学;

防沙治沙是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创新治沙补偿模式并以此加大林业资金投入是根本保障。

近年来,治沙投入有所增加、财政补偿逐步提高、治沙绩效相对显著,但现有补偿模式仍然存在资金投入严重不均、补偿标准亟待完善、来源无法保证和落实力度不够等问题。

因此,创新治沙补偿模式,必须对治沙补偿战略重新定位、推进补偿方式创新、改进财政补偿标准、加大农村地区投入和改革治沙协调机制。

2012年06期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

98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0 ]|[阅读次数:

24 ]

∙高新技术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以高速铁路工程为例

张书明;王晓文;黄乐平;王树恩;

运用系统工程或定量分析的手段,对高速铁路工程项目进行了竞争优势分析、市场前景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并建立了高速铁路工程项目的成本效益模型,对于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突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2013年01期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

152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0 ]|[阅读次数:

69 ]

∙可持续节能路径的选择:

技术进步、产业创新与价格改革

孟军;

源于全球气候的恶化,世界各国都在为节能减排做出积极努力。

基于Fisher-Vanden的一个理论模型,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可持续的节能降耗路径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产业创新和能源价格改革。

2013年01期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

106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0 ]|[阅读次数:

38 ]

生态创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李文超;田立新;贺丹;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构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OECD国家为例进行系统仿真与预测。

分析生态创新的灵敏度,分析结果显示传统发展模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生态创新可通过增进产业关联和减少环境污染这两条路径,使经济增长同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论证生态创新对中国"绿色发展"的必要性。

2013年02期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

306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2 ]|[阅读次数:

56 ]

跨区域低碳经济协同创新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余晓钟;江昱洁;辜穗;

分析认为基于区域外部的低碳动力协同创新机制主要来自国际趋势及国际呼声、社会舆论及低碳文化、低碳技术共享机制和低碳政策激励机制4个方面;内部的低碳动力协同创新机制主要是区域自身经济利益驱动及低碳竞争机制,它们为实现跨区域低碳经济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源。

2013年02期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

418 ]|[网刊下载次数:

0 ]|[引用频次:

1 ]|[阅读次数:

55 ]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的动力机制研究

张秦;李笑春;

结合文献研究,在界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的动力机制,其中,人类需求的变化和需求缺口的消除,起着诱发作用,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市场化、技术进步和制度安排等,起着推进作用,而且在诱发因素与推进因素间还存有相互作用和耦合效应。

2013年03期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

145 ]|[网刊下载次数: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