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片散热数值计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5937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肋片散热数值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肋片散热数值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肋片散热数值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肋片散热数值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肋片散热数值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肋片散热数值计算.docx

《肋片散热数值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肋片散热数值计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肋片散热数值计算.docx

肋片散热数值计算

肋片散热数值计算

2016年12月

一、题目3

二、数值计算4

(1)网格戈U分4

(2)节点方程5

(3)计算方式6

(4)计算结果6

(5)温度分布云图7

(6)误差分析10

三、结论10

四、程序11

五、参考文献15

一、题目

肋片优化问题

考虑三种不同形状的肋片,如图所示。

材料均为硬铝,热导率为

187w/(m|k),肋根半厚度为4mm,肋高为25mm。

对于梯形肋和圆弧边肋,最右端的平面部分半厚度为1mm,且圆弧在最右端的

切线为水平线。

肋根温度To500K即227C,肋外流体温度Tf300K即27©,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为2800W/(m2|k)。

试编程求解每种肋片的温度分布及散热量,并讨论肋片形状对散热量、材料需求量的优劣。

二、数值计算

鉴于肋片对称,因此只研究上半部分即可,肋半厚度处可以按绝热处理。

(1)网格划分

如图所示,用方格逼近曲面边界(三种形状的肋片都这样处理):

即用图中蓝色网格边界来替代红色实际边界。

网格在边界处的取法用以下规则:

对于第i列节点,如果其中的第j个节点在红线上方或者恰好在红线上,并且第j-1个节点在红线下方或者正好在红线上,那么就取第j个节点作为第i列上的边界节点,最后把所有边界节点连成锯齿状得到用方格逼近的边界(蓝色边界)。

网格间距delta在运行程序时输入。

(建议值0.1mm,如果输入的值过大,那么计算结果不精确;输入值过小则程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算出结果)

(2)、节点方程

部节点

左」、f++勺亠t+1口-盅淞二。

肋根

1.1二500K

换热面

流边界节点

b八走流边界外拐点

c、对流边界内拐点

 

〔號川—+S」)-(6+2——)t.^亠——。

传热量Q按照肋根部的导热量计算,忽略根部y方向上的温度梯度

(根据程序的运行结果来看,这种近似是合理的,对结果的影响很小),由求得的温度数据,在根部用(t(j,1)-t(j,2))/delta作为温度梯度,

(由于程序的原因,这里t(j,1)表示第1列第j个温度值)再用温度梯度乘上微元面积delta*1(为计算方便,肋宽取为1m),然后把所有的值求和,就得到从肋根部导出的热量。

因为只研究上半部分,求出的散热量只有一半,再乘2即可。

具体到程序中所使用的节点方程,一共有一下11类

 

(3)、计算方式

简单迭代法,矩形肋片允许误差取为10八(-6),梯形肋片和圆弧形

肋片的允许误差取为10八(-4)。

(4)、计算结果

肋片形式

允许误差e

网格间距

散热量Q

肋端

温度

截面面

积A

Q/A

矩形肋片

10A

(-6)

0.1mm

17394

96.2

200

86.97

梯形肋片

10A

(-4)

0.1mm

15107

75.6

125

199.93

圆弧形肋片

10A

(-4)

0.1mm

14758

65.1

101

146.12

(5)、温度分布云图

矩形肋片温度分布

 

圆弧形肋片温度分布

(6)、误差分析

由于用矩形边界代替曲面边界,导致截面周长增加,所以在程序中引入修正项L/LO,其中L为实际对流换热边界长度,L0为网格对流换热边界长度,将求得的热量乘上该修正项,能够减小误差。

修正步骤已经写入程序。

三、结论

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对于矩形肋片,只要设置的允许误差e足够小,迭代求得的肋端温度值基本不受网格间距大小的影响,但是求得

的散热量对网格间距比较敏感,当网格间距设为0.1mm,允许误差

e=0.000001时,结果已经基本准确。

对于变截面肋片,即梯形和圆弧形肋片,测试发现求得的散热量Q和肋端温度对e和间距delta都很敏感;发现设置同样的e值,即e=0.0001,delta=0.1mm时,求得肋端温度757C;delta=0.05mm时,求得的肋端温度反而变小了,68C。

但是可以预见,当e和delta取的都足够小时,求得的散热量和肋端温度将会越来越接近,但是鉴于将e和delta同时取很小,程序将运行很长时间,所以不再尝试。

对比计算结果可见,其实三种截面的肋片散热量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其Q/A值却差很大,也就是说矩形截面肋片用料比较多,而圆弧形、梯形肋片比较省材。

但是也看到,虽然圆弧形肋片省材,但其

肋端温度较低,也就是说肋端的散热温差较小,这其实也是一种材料利用不充分的体现。

本题目属于给定换热系数h和导热系数入的情况,而我们知道,

肋片效率nf=th(ml)*m,

因此肋片的效率取决于肋片的周长与面积比。

四、程序

矩形肋片程序juxingleipian.m

functionjuxingleipian

h=2800;%对流换热系数

lamda=187;%导热系数

sprintf('输入网格间距delta,单位为mm,建议值0.1或0.2(其中0.2运行时间较短)')delta=input('delta=');%输入网格间距,单位mm

delta=0.001*delta;

xnum=0.025/delta;%x轴划分数

ynum=0.008/delta;%y轴划分数

tf=300-273;%流体温度

t0=500-273;%肋根温度

x=zeros(ynum+1,xnum+1);t=zeros(ynum+1,xnum+1);w=zeros(ynum+1,xnum+1);c=0;

sprintf('输入迭代允许误差e,(若delta输入0.2,则e的建议值为10A-6)当两次迭代之间的误差小于该数时,停止迭代')

e=input('e=');%输入允许误差

fori=1:

ynum+1;j=1:

xnum+1;t(i,j)=100;end;%任意假定一组初始温度值

y=i;

whiley==1

for

j=2:

xnum;x(1,j)=(2*t(2,j)+t(1,j+1)+t(1,j-1)+2*h*delta*tf/lamda)/(4+2*h*delta/lamda);end;%节点方程

for

j=2:

xnum;x(ynum+1,j)=(2*t(ynum,j)+t(ynum+1,j+1)+t(ynum+1,j-1)+2*h*delta*tf/lamda)/(4+2*h*delta/lamda);end;%节点方程

fori=1:

ynum+1;x(i,1)=t0;end;%节点方程

for

i=2:

ynum;x(i,xnum+1)=(2*t(i,xnum)+t(i+1,xnum+1)+t(i-1,xnum+1)+2*h*delta*tf/lamda)/(4+2*h*delta/lamda);end%节点方程

节点

节点

fori=2:

ynum;j=2:

xnum;x(i,j)=(t(i,j-1)+t(i,j+1)+t(i-1,j)+t(i+1,j))/4;end;%方程

x(1,xnum+1)=(2*h*delta*tf/lamda+t(1,xnum)+t(2,xnum+1))/(2+2*h*delta/lamda);%方程

x(ynum+1,xnum+1)=(2*h*delta*tf/lamda+t(ynum,xnum+1)+t(ynum+1,xnum))/(2+2*h*delta/lamda);%节点方程

fori=1:

ynum+1;j=1:

xnum+1;w(i,j)=abs(x(i,j)-t(i,j));end

if(max(max(w))v=e)%判断两次迭代的误差是否小于允许值y=0;

end

t=x;c=c+1;

end

fori=1:

ynum+1;tidu(i)=(t(i,1)-t(i,2))/delta;end;%求肋根部温度梯度

Q=lamda*sum(tidu(1,:

))*delta%温度梯度与微元面积乘积求和,得到散热量temp=t(ynum/2+1,xnum+1)

a=linspace(0,25,xnum+1);

b=linspace(0,8,ynum+1);

[aa,bb]=meshgrid(a,b);

figure

mesh(aa,bb,t);%温度分布图

figure

contourf(a,b,t,50);

shadingflat

end

梯形肋片&&圆弧形肋片程序laddershaped.m

注:

本程序改变红色字的公式即可分别计算梯形肋片和圆弧形肋片

functionladdershaped

h=2800;%对流换热系数

r=634/6;%半径r

c=0;

lamda=187;%导热系数

tf=300-273;%流体温度

t0=500-273;%肋根温度

sprintf('输入网格间距delta,单位为mm')

delta=input('delta=');%输入网格间距,单位mm

sprintf('输入设定的误差值,当两次迭代的误差小于该值时停止迭代');

wucha=input('wucha=');%输入设定的误差值

delta=0.001*delta;

xnum=0.025/delta;%x轴划分数

ynum=0.008/delta;%y轴划分数

t=zeros(ynum/2+1,xnum+1);%设初始温度场为100C

T=zeros(ynum/2+1,xnum+1);

%F面要确定第i列对应的行数

i=1;

while(i<=xnum+1)%求出每一列的数据个数

y(i)=(-3*(i-1)*delta*1000+100)/25;%梯形肋片;肋片形状可以任意更改,只需写出不同

截面的方程即可

%y(i)=((-3*(i-1)*delta*1000-242)A(1/2)*(3*(i-1)*delta*1000-392)A(1/2))/3+320/3;%圆弧形肋片

forj=1:

ynum/2+1;y1(j)=(j-1)*delta*1000-y(i);y2(j)=y1(j)-delta*1000;

if(y1(j)>=0&&y2(j)<=0)

z(i)=j;

end

end

i=i+1;%求下一列数据的个数

end

%F面是节点方程

p=1;

while(p==1)%从这里开始循环

forj=1:

ynum/2+1;T(j,1)=t0;end;%根部边界条件,第1类

fori=2:

xnum;T(1,i)=(t(1,i-1)+t(1,i+1)+2*t(2,i))/4;end;%第2类

T(1,xnum+1)=(t(1,xnum)+t(2,xnum+1)+h*delta*0.5*tf/lamda)/(h*delta*0.5/lamda+2);%3类

for

j=2:

0.001/delta;i=xnum+1;T(j,i)=(2*t(j,i-1)+t(j+1,i)+t(j-1,i)+2*h*delta*tf/lamda)/(h*delta*2/lamda+4);end;%第12类

i=2;

while(i>=2&&i<=xnum)

if(z(i)==z(i-1)&&z(i)==z(i+1))

T(z(i),i)=(2*t(z(i)-1,i)+t(z(i),i+1)+t(z(i),i-1)+2*h*delta*tf/lamda)/(h*delta*2/lamda+4);%类

elseif(z(i)==z(i-1)&&z(i)>z(i+1))

T(z(i),i)=(t(z(i)-1,i)+t(z(i),i-1)+2*h*delta*tf/lamda)/(2+2*h*delta/lamda);%

6类

T(z(i)-1,i)=(t(z(i),i)+t(z(i)-1,i+1)+2*(t(z(i)-2,i)+t(z(i)-1,i-1))+2*h*delta*tf/lamda)/(h*delta*2/lamda+6);%第5类

elseif(z(i)==z(i+1)&&z(i-1)>z(i))

T(z(i),i)=(2*t(z(i)-1,i)+t(z(i),i+1)+t(z(i),i-1)+2*h*delta*tf/lamda)/(h*delta*2/lamda+4);%类

end

end

end

i=i+1;

end

i=xnum+1;

T(z(i),i)=(t(z(i)-1,i)+t(z(i),i-1)+2*h*delta*tf/lamda)/(2+2*h*delta/lamda);%第4类

i=2;j=2;k=2;l=2;

while(i<=xnum)%纯导热部分的节点方程if(z(i)==z(i-1)&&z(i)==z(i+1))while(j

T(j,i)=0.25*(t(j+1,i)+t(j-1,i)+t(j,i+1)+t(j,i-1));%j=j+1;end;

elseif(z(i)==z(i-1)&&z(i)>z(i+1))

while(k

elseif(z(i)==z(i+1)&&z(i-1)>z(i))

while(l

end

end

end

i=i+1;j=2;k=2;l=2;

end

i=1;j=1;

while(i<=xnum+1)

while(j<=z(i))

e(j,i)=abs(T(j,i)-t(j,i));

j=j+1;

end

i=i+1;j=1;

end

t=T;%rn新的一组温度值赋值给t

ifmax(max(e))

c=c+1;

end

fori=1:

ynum/2+1;tidu(i)=(t(i,1)-t(i,2))/delta;end;%求肋根部温度梯度

Q=lamda*sum(tidu(1,:

))*delta%温度梯度与微元面积乘积求和,得到散热量%Qreal=2*Q/(25+3+1)*(25A2+3A2)A0.5;%梯形肋片的散热量

Qreal=2*Q*25.54859743/(25+3+1);%圆弧形肋片的散热量

temp=t(1,xnum+1);%求肋端部温度

temp

Qreal

a=linspace(0,25,xnum+1);

b=linspace(0,4,ynum/2+1);

[aa,bb]=meshgrid(a,b);

figure

mesh(aa,bb,t)%温度分布图

figure

contourf(a,b,t,50)

shadingflat

sprintf('参考值--矩形肋片:

17115W,94;梯形肋片:

15605W,82度;圆弧形肋片:

14726W,69度')

end

五、参考文献

《传热学(第五版)》.章熙民,任泽霈,梅飞鸣•中国建筑工业•

wenku.baidu./link?

url=LWtk3s0gt7s4FCZ5VxBUHkqUswcRjG52CYPw8m9C-hzxnKN-JVtnks3ECYx0v9iQ0o_GknJt7f9Y7r4YYs2a08uHxL1wLbL4paZJoGLiXC

wenku.baidu./link?

url=WQHizJnlwVKt6bVBC2UjF6HsU0PT3glbdfelHwbcllGzetKW9k2Aiwfvxk-yBkkVoMowFpkOdOFgmdxR7frs9AmHk3LcOvQnjKjqx9yTgx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