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城市规划方案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5881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州城市规划方案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台州城市规划方案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台州城市规划方案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台州城市规划方案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台州城市规划方案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州城市规划方案年.docx

《台州城市规划方案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州城市规划方案年.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州城市规划方案年.docx

台州城市规划方案年

台州市都市总体规划(-)方案

1市域城乡体系规划

1.1市域人口和城乡化水平

依照将来发展趋势预测和已编制上级规划,拟定台州市域范畴常住总人口为618万人,预测城乡化水平为52%;台州市域常住总人口为672万人,预测城乡化水平为67%。

1.2市域城乡体系构造规划

1.2.1城乡体系空间构造规划

台州市域城乡体系空间发展构造为“一种发展核、三条发展带”。

(1)“一种发展核”——指台州都市群,是台州都市与产业发展核心地带,涉及椒江、黄岩、路桥及温岭市区等重点发展城区;

(2)“三条发展带”——城乡群空间联系轴

“北部城乡发展带”:

以天台、三门为依托,形成沿上三高速、326省道、224省道东西向北部城乡发展带;

“西部城乡发展带”:

通过322省道,沿永安溪(椒江上游)河谷形成以仙居、临海为依托西部城乡发展带,其中,临海是该发展带上核心都市;

“东部沿海城乡发展带”:

以规划台州沿海大通道和各港口为依托,以东部沿海产业带建设为导向,形成南到玉环大麦屿港口、北到三门健跳港(含椒江大陈岛)大中小城乡相结合城乡密集发展带,这是台州市将来重要发展方向和重点建设内容。

1.2.2城乡体系职能及规模构造规划

城乡体系职能划分:

规划台州市域城乡体系职能分为五级,依次为市域中心、市域副中心、县(市)域中心、重点镇与普通建制镇。

规划市域中心为台州市区;市域副中心为临海市区;县(市)域中心为温岭、玉环、天台、仙居及三门市区;此外还规划拟定10个中心镇。

城乡体系规模级别划分:

按各城乡发展条件与职能,规划5级城乡(市)规模级别。

其中,人口100万以上大都市一种(台州市区);20-50万中档都市三个(临海市区、温岭市区、玉环县城);10-20万小都市五个(天台县城、仙居县城、三门县城、临海杜桥镇、温岭泽国镇);5-10万人口小城乡10个(金清镇、白水洋镇、大溪镇等);其他为人口在5万如下小城乡。

1.3都市群发展战略

为增进市域协调发展,将市域分为“台州都市群”、“西部城乡群”、“北部城乡群”及“沿海城乡发展带”,并拟定台州市域城乡整体发展战略为:

以推动台州都市群发展为核心,近期重点完善区域交通设施,大力发展台州市市区,增进人口与产业集中,并带动沿海城乡迅速发展。

西部、北部山区城乡则积极加强与区域中心都市联系,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依托有一定发展基本县城与中心镇,加快城乡化进程。

到,形成经济活跃、构造合理、区域生态环境良好台州市域城乡体系。

1.3.1台州都市群

台州市区——温岭地区城乡密集区,实行都市建设与产业发展政策倾斜,加强台州市区与临海、温岭之间交通联系。

强化中心都市发展,进一步提高都市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发挥其对市域辐射、带动及示范作用。

同步积极推动农村迁村并点,引导产业与人口向中心都市和重要中心镇集中。

1.3.2北部城乡群

以北部城乡发展带为重要依托,规划三门发展成为区域性核、火电基地,使之成为全市能源生产基地;规划天台发展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知名宗教旅游区,此外,在经济发展同步,以两个县城区、中心镇为核心,实现农村人口城乡化。

1.3.3西部城乡群

依托西部城乡发展带,以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为重点,提高工业特色行业规模化、专业化、园区化水平、建立山区农林业生产基地和生态保护区,使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渐接近台州市平均水平。

形成以临海市、仙居县城及官路和白水洋等中心镇为重要建设重点西部城乡群。

1.3.4沿海城乡群

空间形态上重要以沿海城乡发展带为主,依托沿海大通道和沿海港口发展,规划以东部沿海产业带形成来带动沿海城乡群开发和建设。

该城乡群北到三门健跳港能源基地、经椒北工业区、台州滨海工业区、温岭沿海工业区、到达南部玉环大麦屿港区,规划沿海城乡群是台州将来城乡建设重要发展方向和重点内容。

1.4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4.1公路网规划

规划台州市域公路网按照主干公路网、联系公路网、基层公路网三个层次进行布局。

主干公路网。

规划由高速公路构成,呈“三纵两横三连”格局,涉及甬台温高速公路、沿海大通道、诸永高速、上三高速、台缙高速及东延线、天(台)仙(居)高速、珠(岙)六(敖)高速及更(楼)浬(浦)高速等。

联系公路网。

重要由国道及省道构成,起到联系市域内外、市域内各重要城乡功能。

规划有104国道,省道甬临线、天高线、临前线、大科线、岭三线、临石县、东仙线、仙清线、泽坎线、林石线等。

基层公路网。

重要指县乡道路,起到沟通县(市、区)边界交通和各县(市、区)内部乡镇交通作用,规划以三级、四级公路为主。

1.4.2沿海港口规划

台州港功能定位为“浙江中部沿海重要区域性枢纽港,重要为台州对外贸易及大宗散货、集装箱货品运送服务,积极参加地区港口分工,为浙江中部、南部,浙赣铁路沿线省份以及华中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规划台州港由海门、健跳、大麦屿三个重要港区构成。

规划以海门港区为中心,以大麦屿港区、健跳港区为两翼,辅以沿海其他小型港口,构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点线联结、大中小泊位配套台州港。

头门岛具备良好港口资源条件,应科学论证,认真规划,使之成为规划台州港重要构成某些。

1.4.3铁路规划

规划建设国家沿海铁路甬台温段、台金铁路。

甬台温铁路。

甬台温铁路是辽宁大连至广西北海沿海铁路重要构成某些。

甬台温铁路经王林、九峰山、螺洋至温岭,铁路客运站设在永宁江北(王林),铁路货运站设在路桥螺洋。

规划在三门、临海市区东部设中间站,温岭潘郎东设客运中间站。

金台铁路。

规划金台铁路自金温铁路石柱车站接出,穿大盘山经仙居、白水洋至临海,在台州市区北部(椒北)与甬台温铁路接轨。

规划金台铁路向东延伸至头门岛港陆上基地。

该线路使得台州地区可通过浙赣线沟通内陆腹地,同步也为赣东北、皖南等地进出口物资提供便捷通道。

规划温岭至玉环大麦屿建设铁路支线。

1.4.4航空规划

规划台州新机场选址于金清镇东部滨海黄琅地段。

当前已完毕机场选址评估,规划为支线机场,按照4D级规划,4C级建设。

规划期内应积极推动新机场建设,增长新航线,扩大航空客运量与货运量。

2都市发展战略目的

2.1都市发展战略目的

充分发挥区域中心都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枢纽等都市功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区域内资源高效运用与环保相协调,巩固、提高浙江省沿海区域中心都市地位与作用,使台州市在21世纪发展成为:

——一种繁华、高效、文明区域性中心都市;

——一种适当创业发展、又适当居住生活山水型生态都市。

2.2都市规划目的

以实现都市发展战略目的为导向,以区域共同发展和生态优先为前提,充分保护与合理运用自然地理条件,保持生态环境平衡;抓住台州经济迅速增长和迅速都市化机遇,以建设一体化生态网络和基本设施网络为手段,通过“东进、西扩、南联、北优”,调节都市空间布局构造,完善都市功能,以增进地区产业化水平提高和经济健康发展,增强都市综合竞争力。

依照上述拟定都市规划目的,制定相应都市规划办法和手段:

(1)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化迅速增长形势,适应全市国民经济迅速发展需要,通过编制都市区880平方公里全覆盖规划,引导建设项目空间上合理布局,增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增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环保、可持续发展协调。

(2)采用分区平衡土地开发方略,实现都市空间布局规划调节。

加强政府对建设用地控制与管理,在保证都市长远发展所需战略性用地预留和建设时序安排,满足长远发展需要和有助于提高都市发展潜力前提下,积极应对近期发展对土地需求。

(3)加强政府对生态用地控制和管理,形成良好都市生态构造,提高都市生态环境品质。

(4)加强对台州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并在发展中保持都市文化特色,提高都市文化品质。

(5)加强台州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本设施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提高都市生活品质。

(6)制定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和都市迅速发展规定规划实行方略,强化规划可操作性。

3规划期限、范畴、都市性质与规模

3.1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期限为:

近期:

~;

远期:

~;

远景:

展望到2050年都市发展趋势,为都市长远发展提供基本方案。

3.2都市规划区范畴

规划拟定如下四个规划地区层次:

台州市域、市辖三区(都市规划区)、中心城区(都市总体规划控制区)和规划协调区。

3.2.1市辖三区(都市规划区)

包括椒江、黄岩、路桥区行政区范畴,面积1536平方公里,是都市发展直接依托区域。

总体规划着重论证市区都市发展目的、发展战略,制定合理都市化方略和产业布局方案,协调都市建成区与周边地区生态环保方面矛盾。

3.2.2中心城区(都市总体规划控制区)

中心城区(都市总体规划控制区)面积约880平方公里。

是详细进行都市各项功能用地布局、平衡都市建设用地范畴。

3.3都市性质与规模

3.3.1都市性质

台州市是“浙江沿海区域性中心都市,当代化港口都市。

3.3.2重要都市职能

1、长三角南翼重要节点都市;

2、国内东南沿海重要当代化制造业基地与商贸中心;

3、浙江中部沿海港口大都市;

4、浙江省中部沿海重要旅游集散地;

5、台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3.3都市特色

1、空间形态特色:

环绿心组团式都市。

2、生态环境特色:

山水型生态都市。

3.3.4都市人口规模

市辖三区总人口210万人,中心城区总人口195万,其中都市人口150万;人口分布为:

椒江区总人口66万,都市人口为63万;黄岩区总人口76万,都市人口为46万;路桥区总人口68万;都市人口为41万(不含金清镇)。

远景(长远规划)市辖三区总人口270万人,中心城区总人口260万人,都市人口控制在250万左右。

人口分布为椒江区总人口100万,都市人口98万人;黄岩区总人口85万人,都市人口76万人;路桥区总人口85万,都市人口55.5万人(不含金清镇)。

3.3.5都市建设用地发展规模

台州市中心城区人均都市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为110平方米,建设用地发展规模为165平方公里,其中椒江区块为70平方公里,黄岩区块为50平方公里,路桥区块为45平方公里(不含金清镇)。

远景(长远规划)台州市中心城区人均都市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为128平方米,建设用地控制规模为320平方公里,其中椒江区为120平方公里,黄岩区为90平方公里,路桥区为80平方公里(不含金清镇)。

4都市空间构造与规划布局

4.1规划原则

n都市空间拓展需以生态环保为前提,实现可持续发展;

n遵循集约化建设模式,做到空间资源效用最大化;

n都市空间规划布局既要适应台州市长远发展规定,又要满足近期发展规定;

n结合台州市生态系统规划和道路交通系统建设进行空间构造上统一布置;

n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实行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并注重战略性用地预留和开发时序上控制,以避免都市空间发展上无序。

4.2空间发展方向

规划拟定台州市都市区空间布局基本取向为:

东进西扩、南联北优、中心内聚。

东进:

东部地区指椒江和路桥城区至滨海,拥有辽阔平原,无论从土地资源、基本设施条件还是经济动力来看,向东发展都是都市将来发展必然而又现实选取。

东部滨海地区将成为将来台州市重要工业基地。

同步,以金清镇为基本,发展建设金清新城,成为将来主城区人口疏散和工业转移重要承办区域。

西扩:

指黄岩区跨越甬台温高速公路向西拓展。

黄岩西部地区是黄岩空间拓展重要方向之一。

由于要跨越甬台温高速公路门槛,限制了城区之间交通联系,因而适合于功能相对独立片区发展,如黄岩西部万亩工业园建设等;

南联:

将来温黄平原一体化城乡发展方略是“南联”重要保障。

应加强台州市区与温岭之间基本设施衔接,保护赖以生存共同生态环境资源,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北优:

黄岩区北部和椒北具备良好自然山水条件,是都市外围生态缓冲区,也是保证都市生态安全基本,应以生态绿地建设为主,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椒北平原具备辽阔土地资源,但是近期开发成本较高,可作为将来发展战略备用地,以承办主城区人口和工业外迁。

中心内聚:

指建设环绿心生活居住圈,以加强中心都市建设,增强都市综合实力。

4.3都市空间构造与形态

台州市都市空间构造为:

以“一心六脉”为都市空间区划自然界限,以“一心四组团”为台州市中心城区空间构造重要内容,建立多组团、网络式都市空间构造体系。

“一心”:

即“绿心”,是都市开敞空间体系核心,是都市“六脉”汇聚地,是都市山水构造特性标志性主体,对都市生态环境作用举足轻重。

“绿心”作为一种以生态旅游为主发展片区,涉及九峰山风景区、旅游服务区、农业地区和某些居民点。

“六脉”:

指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都市外围山体、水体与绿心相连绿色开敞空间,构成城区之间重要生态廊道,称之为绿脉。

它们分别是:

n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洪家之间生态廊道——心海绿脉;

n黄岩城区和江口之间生态廊道——双浦绿脉;

n江口和椒江城区之间生态廊道——三山绿脉;

n黄岩和桐屿之间生态廊道——五峰山绿脉(鉴洋湖绿楔);

n黄长复线南部生态廊道——十里铺绿脉

n路桥老城区与桐屿之间生态廊道——中央山绿脉

“四组团”:

除绿心以外,都市发展空间布局重要分为四大组团。

分别是椒江组团、黄岩组团、路桥组团、滨海工业组团。

每一种组团又分为若干个小组团。

n四大组团以“绿心”为空间上中心,以对外交通线、河道水系为界限,以水系及其沿海绿带贯穿各个组团,使都市空间构造体现了较强生态环境观念,并反映了台州中心城区自然地理、地貌特性。

n四大组团之间分别以迅速路、交通性干道系统及规划轨道交通联系,以加强都市空间构造整体性。

n从总体空间构造形态看,生态环保和重大交通工程是建立中心城区多组团网络式空间构造基本与核心,也是都市空间构造基本特性。

4.4都市功能布局规划

4.4.1椒江组团

椒江组团是台州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诲、金融、科研中心,临港工业基地,涉及椒江老城区、市经济开发区、洪家、章安-前所等,规划都市建设用地为53平方公里,都市人口47万人;远景都市建设用地控制在78平方公里以内,都市人口77万人。

4.4.2黄岩组团

黄岩组团是台州市重要工业基地、山地绿色生态区、城郊型风景名胜区,由黄岩中心城区、西部、南部及江口构成,都市构造为一心三翼,公共中心发展为一主两次。

规划都市建设用地发展规模为45平方公里,都市人口45万人;远景都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5平方公里以内,都市人口75万人。

4.4.3路桥组团

路桥组团是区域性商贸中心,包括路桥城区、路中峰江、螺洋峒屿等。

该组团都市建设用地发展规模为32平方公里,都市人口30万人;远景控制在50平方公里以内,都市人口43万人。

4.4.4滨海工业组团

该组团涉及东部沿海地区,是将来台州市工业新城、都市新区,交通便捷、技术领先、生态良好当代化工业基地。

该组团规划都市建设用地发展规模为40平方公里,都市人口21万人;远景都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公里以内,都市人口45万人。

4.4.5绿心

绿心是都市自然生态环境核心。

绿心建设应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与建设。

规划以自然景观为主体,除九峰山自然风景区之外,其他某些用地作为都市公共活动、度假、游乐、居住等低密度开发用地。

规划都市建设用地发展规模为8平方公里,远景控制在17平方公里以内。

5都市建设用地规划

5.1规划基本原则

n既要为都市远期发展做出全盘筹划,又要经济合理地安排近期各项建设,并制定相应建设时序;

n按照土地区位价值规律安排各项功能用地,对都市各构成某些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

n兼顾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发展需要,“质变”和“量变”并举;

n用地布局应与都市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体现地方特色。

5.2规划目的

n调节旧城区建设用地,充分运用土地资源;向外围扩展建设用地,以满足建设用地规模需求;

n合理调节不同性质都市用地比例,以保证都市综合协调发展;

n合理安排都市建设用地总体布局,提高都市运营效率,保护都市生态环境。

5.3居住用地规划

5.3.1居住用地规划原则

n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人与自然和谐人居环境,结合台州都市特色和人居住取向,形成依山傍水居住格局;

n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举,统一规划、避免混合布局和零星建设;

n居住与工业功能区有机结合,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设绿化隔离带;

n逐渐改造城中村、旧城区,保护历史街区和有代表性老式建筑,逐渐改进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n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为核心,结合市场需求,调节住宅构造,按照交通以便、环境优雅、生活舒服、配套齐全规定,满足不同收入家庭需要。

5.3.2居住用地发展方向

居住用地分布重点方向是向新区拓展,并在每一种组团都布置一定规模居住用地,使之尽量就地平衡。

规划重点开发:

椒江洪家居住片区、市经济开发区居住片区、椒江葭芷居住片区、黄岩委羽山居住片区、黄岩北部滨江居住片区、黄岩西部居住片区、黄岩江口居住区、路桥北居住片区、路桥桐屿居住片区、金清居住片区等大型居住片区。

旧城改建重点是人口密度高、老旧建筑多、市政设施落后、居住条件差老城区。

5.3.3居住用地布局

台州市居住用地布局,应充分体现台州市山水型生态都市特色,环绕绿心和沿江布置生活居住区,形成“居住在山水之间”居住生活圈。

与台州市规划人口发展规模相适应,规划到居住用地总面积为67.2平方公里(占都市建设用地40.7%),都市居民人均居住用地面积44.8平方米;规划远景居住用地总面积为121.5平方公里(占都市建设用地38%),都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48.6平方米。

5.4工业用地规划

5.4.1规划原则

n生态优先原则;

n集中布局、统一配套,集约化和整体性原则;

n旧城区工业布局调节应采用充分运用与逐渐改造相结合原则;

n接近都市对外交通设施和都市交通性干道,并与都市中心区及重要生活区联系以便,并设立必要环保隔离带。

5.4.2工业用地发展方向

旧城区应严格控制工业用地发展,逐渐外迁有污染和交通运送量大工业公司,以保护都市环境和都市风貌。

现江口工业用地作为过渡工业用地,远期逐渐搬迁或调节工业构造。

外沙、岩头工业区应调节产品构造,最大限度减少对都市环境影响。

新工业区应远离绿心,重要沿都市干道、铁路及港口码头等对外交通设施,在各个组团外围集中布置,以形成规模效应。

工业用地发展重点方向为:

——东部。

滨海工业组团为重点,重要由台州经济开发区、椒江、路桥产业汇集区构成。

——南部。

以黄岩南部南城、院桥工业区及路桥中部工业区产业集聚为重点。

——西部。

重要是黄岩西工业区。

——北部。

近中期作为医化工业、临港型工业汇集地,远期作为台州市产业发展战略用地。

5.4.3工业用地布局

台州市工业用地布局,以良好生态环保为前提,依托对外交通设施,形成“工业在城乡之间”工业圈层。

规划到台州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总面积为35.2平方公里(占都市建设用地21.3%),都市居民人均工业用地面积为23.5平方米;规划远景中心城区工业用地总面积为58平方公里(占都市建设用地18.1%),都市居民人均工业用地面积为23.2平方米。

5.5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5.5.1规划原则

n结合工业规划布局和依托港口、铁路、机场贸易物资流向,合理安排仓储与物流用地;

n危险品仓库、有污染仓库应布置在都市外围下风向;

n按照就近服务原则布置仓储用地;

5.5.2规划布局

总体上,将按照台州市产业用地规划布局,依托港口、铁路、机场等对外交通枢纽,在都市外围分散布置都市仓储物流用地。

规划到台州市中心城区仓储物流用地总面积为5.4平方公里(占都市建设用地3.3%),都市居民人均仓储物流用地面积为3.7平方米;规划远景中心城区仓储物流用地总面积为10.6平方公里(占都市建设用地3.4%),都市居民人均仓储面积为4.2平方米。

5.6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5.6.1规划原则

n中心网络。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网络型公共中心体系。

n综合配套。

配套齐全、级别明确、布局均衡、高原则配备。

n树立形象:

体现都市经济发展水平和都市当代化建设风貌。

5.6.2用地布局规划

台州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按市级、区级、居住区级三级配备。

规划形成“一种市级中心、四个区级中心、若干个居住区级中心”公共中心体系。

“一种市级中心”:

台州市中心区,即椒江区白云山南侧台州市政府大楼区块,规划市级体育中心、医疗中心、文化中心、台州大学城和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台州大剧院、文艺中心、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游泳馆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台州学院椒江校区等几所大学。

“四个区级中心”:

椒江区中心、黄岩区中心、路桥区中心、滨海工业区中心;结合都市用地功能布局规划设立若干个居住区级中心。

公共设施用地涉及商业设施用地、教诲设施用地、文化娱乐设施用地、体育设施用地、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规划到台州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29.4平方公里,占总建设用地面积17.8%;规划远景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40.3平方公里,占总建设用地面积12.5%。

6都市生态绿化系统规划

6.1规划原则

n生态系统性原则。

合理布局各类绿地,建立绿化网络系统,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n都市与区域生态系统一体化原则

n兼顾生态、景观与功能使用原则

n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原则。

新区应当高起点,保证良好生态环境。

老城宜结合河道改造、生活岸线开辟、道路拓宽,拓展都市绿地空间。

保护好黄岩西部生态环境,规划建设台州后花园。

n显山露水原则。

6.2规划目的

近期目的(至):

建设山水生态都市,创立国家园林都市,达到“山水并貌,城景交融”。

远景目的:

把台州建设成为具备山水特色都市,台州市区基本建成生态绿地网络系统。

公共绿地面积33.0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2平方米,绿地率不不大于40%,绿化覆盖率不不大于45%。

6.3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都市生态绿地重要布置在都市规划建设区周边、都市各组团之间以及都市生态廊道。

生态绿地应加强控制,不得或者限制进行都市建设,以保存既有植被为主,恰当加以改造,作为绿化背景、生态绿地和园林生产用地,以保证都市整体生态环境,增长都市绿化涵养量。

6.3.1规划目的

在维持区域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基本上,构筑合理生态安全格局,引导各类用地和资源合理配备,建立都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保共生互利体系,实现都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6.3.2功能区划

依照《台州市生态基本设施及开敞空间规划》所拟定基本生态安全格局,以及《总体规划生态专项研究》,结合“一心六脉”绿心放射状和平原绿化网络两种思路,构建“一心四层、两楔六廊、平原河道、绿化成网”主干生态绿化系统。

(1)生态保护区:

对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起决定作用生态系统和对都市有重要意义用地,涉及绿心、黄岩西部山区、水源地及其涵养区和城区山体等。

生态保护区为非都市化地区,以生态建设为主,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先有占用保护区内土地建设应逐渐退出。

(2)生态廊道:

增进都市生态系统有机循环,同步保证都市生态安全。

规划保护和恢复自然湿地系统,并将城郊防护林带与都市绿地系统结合。

生态廊道分为绿契和绿廊。

生态廊道为非都市化地区,以生态建设为主,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原有与生态廊道性质不符项目应逐渐退出。

A.都市绿楔:

以都市绿心作为都市大背景,绿契将南、北部山水景观引入都市,起到调节都市气候,减少热岛效应,促使都市与区域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作用。

重要涉及北楔和南楔,北楔为连接三山与绿心之间开敞型生态廊道,宽度米以上;南楔是连接绿心与帽峰尖、鉴洋湖湿地系统开敞型生态廊道,宽度应不不大于3000米。

B.都市绿廊:

涉及滨水绿廊和交通绿廊,是都市重要通风、景观、历史文化廊道和生物走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