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试用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50968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试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试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试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试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试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试用版.docx

《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试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试用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试用版.docx

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试用版

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

修改记录

批准人

受控号

版次

日期

修改单

修改人

实施日期

第1页共16页

1目的

本规程旨在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运行人员能够快速、准确作出判断,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造成系统停机或设备故障进一步扩大,力求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运行操作

3引用标准

3.1.《干法熟料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操作规程汇编》

3.2.《余热发电DCS总体设计》

3.3《此规程引用宁国三线余热发电参数》

4指导思想

4.1.树立安全第一、以稳为主的观念,精心操作,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以保证系统在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能够长期安全、稳定、高效运转和文明生产。

4.2.树立全局观念,努力维护和保养好各辅助设备,以延长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周期。

5.窑甩分解炉的发电系统具体操作过程

5.1.窑甩分解炉的现象:

5.1.1.在窑因故甩分解炉后,窑喂料量减少,烟气流量下降,PH锅炉入口烟气温度将急剧升高(甚至达400℃以上),PH炉蒸汽温度随之上升,汽包水位下降速度较快。

5.1.2.AQC锅炉入口烟气温度先会短时间内高温,随后出现长时间低温,造成蒸汽压力下降,AQC炉退出运行,汽包水位缓慢下降。

5.1.3.汽轮机主蒸汽温度会升高(甚至超出允许范围367℃),发电机功率由于锅炉负荷下降而降低。

系统给水平衡可能打破,各处水位将出现低水位报警,甚至低低报造成锅炉给水泵、凝结水泵及PH锅炉强制循环泵跳停。

5.2.窑甩分解炉发电系统应对措施:

5.2.1.当窑因故甩分解炉前,发电中控操作员应及时、迅速地了解何故甩炉、何时恢复等详细情况,并提前做好相关操作:

(1)立即通知现场岗位人员目前状况并要求做好解列停机的准备;

(2)提前做好锅炉汽包、闪蒸器、凝汽器水位调整,可调整至接近高报水位。

5.2.2.窑因清煤称或其它原因而短暂甩炉,恢复时间较短时,操作员根据两炉工况随时调整控制好水位、挡板开度、主蒸汽温度、锅炉负荷重要参数,以免造成主蒸汽高温而机组解列停机:

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

修改记录

批准人

受控号

版次

日期

修改单

修改人

实施日期

第2页共16页

5.2.2.1密切注意PH炉烟气温度、蒸汽温度变化速度,逐步开旁路挡板至20%~60%(供参考),以适当降低锅炉负荷,减缓蒸汽温度上升速率。

若挡板开度速率过小,会造成汽机主蒸汽温度迅速升高报警,速率过大,会造成发电机功率下降过快。

过程中随时做好汽包补水,可适当关小强制循环泵出口电动阀开度,汽包水位正常后恢复。

补水量不足通知现场开凝汽器补水旁路;

5.2.2.2AQC炉密切注意其烟气温度及蒸汽压力变化,逐步开或关旁路挡板,以控制好锅炉负荷。

手动调节省煤器出口温度调节阀开度使省煤器出口水温尽量保持正常值。

在确认AQC炉由于长时间低温,蒸汽压力下降,AQC炉退出运行后,做好锅炉退出重新带入的相关操作:

关闭AQC锅炉主蒸汽截止阀,打开锅炉启动阀适当开度,锅炉旁路挡板全开,入口挡板开度20~30%,做好重新投入准备,防止升负荷过快;

5.2.2.3维持发电机低负荷运行,负荷降至额定负荷30%以下混汽退出。

若主蒸汽压力变化不大,发电机负荷能够维持低负荷,则保持汽轮机压力控制模式,若压力变化大,负荷下降速度过快,可通知现场将汽轮机运行模式由压力控制转为速度控制。

汽轮机入口主蒸汽温度要求:

在367℃以上不得超过30分钟,380℃以上不得超过15分钟。

若出现超温超时则机组应立即解列、停汽轮机,关闭汽轮机主蒸汽截止电动阀,蒸汽走旁路,维持辅机运转,保持两炉一定的压力,待窑系统恢复正常、蒸汽温度下降后重新投锅炉、汽机冲转和机组并网发电;

5.2.2.4在发电机低负荷运行过程中,若发电机振动明显上升,则发电机解列,维持汽轮机运转;若汽轮机振动或胀差明显变化,则发电机解列、汽轮机停机。

5.2.3.窑甩炉、恢复时间无法确定时,同样按上述操作对两炉进行控制,同样以汽轮机入口蒸汽温度为基准进行相关操作。

6.发电系统全线失电时应急操作

6.1发电系统全线失电时操作:

6.1.1.现场操作

6.1.1.打开真空破坏阀,以防高压蒸汽冲破汽轮机安全阀;

6.1.2.确认直流油泵是否已经自动启动供油,若没有自动启动,将控制模式打至手动启动,并确认汽轮机轴承润滑正常;

6.1.3.投事故照明电源,确认事故照明灯亮;

6.1.4.关闭汽轮机轴封供汽阀;

6.1.5.通知调度,发电所有站用电失电,要求立即恢复供电;

6.1.6.待汽轮机停止后,手动对汽轮机进行盘车,最低要求汽轮机转子间隔5分钟旋转180°。

6.1.2.中控操作:

6.2.1.确认主蒸汽旁路阀、混汽旁路阀处于关闭状态,若没有关闭,通知现场关闭旁路阀前手动阀;

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

修改记录

批准人

受控号

版次

日期

修改单

修改人

实施日期

第3页共16页

6.2.2.联系调度和电气人员,确认失电原因,要求尽快恢复送电。

6.2.低压联络电源恢复送电后操作:

6.2.1.现场操作:

6.2.1.1通知中控启动(或现场启动)交流润滑油泵,停直流油泵,确认汽轮机各轴承润滑正常;

6.2.1.2现场启动盘车装置,要求盘车连续运转;

6.2.1.3协助中控操作员开、关系统内各挡板,确认挡板开度正确。

6.2.2.中控室操作:

6.2.2.1启动交流润滑油泵,停直流油泵;

6.2.2.2在窑操和原料磨操的允许下,打开PH锅炉旁路挡板,关闭入口挡板;打开AQC锅炉旁路挡板,关闭入口挡板;

6.2.2.3严禁启动冷却水泵等大功率用电设备;

6.2.2.4监控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温度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分厂调度安排处理。

6.3.恢复市电供电后操作;

6.3.1.现场操作:

6.3.1.1根据操作规程按照程序正常启动各系统;

6.3.1.2对应急操作中的设备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6.3.2.中控室操作:

6.3.2.1关闭主蒸汽及混汽截止阀;

6.3.2.2逐步打开AQC锅炉启动阀、PH锅炉启动阀、主蒸汽排污阀泄压;

6.3.2.3在冷凝器排汽室温度小于80℃,方可启动冷却水泵,水泵出口阀开度小于10%以小流量送水,以防止急剧冷却造成冷凝管胀口松漏;依照规程对辅机按顺序启动;

6.3.2.4对锅炉缓慢补水,由于汽包因长时间干烧处于低水位状态,将补水阀打至手动小流量补水,控制在5~10t/h为宜。

6.3.2.5在投入锅炉和汽轮机冲转前,检查系统各保护的状态如ETS、油泵连锁等是否处于正常位置;

6.3.2.6按操作规程,进行锅炉升温升压带负荷操作。

7.锅炉承压部件的损坏具体操作过程

7.1.锅炉受热面损坏的现象

7.1.1.汽包水位下降较快;

7.1.2.纯水消耗量明显增大

7.1.3.蒸汽压力和给水压力下降;

7.1.4.给水量不正常大于蒸汽流量;

7.1.5.排烟温度升高;

7.1.6.轻微泄漏时,有蒸汽喷出的响声,爆破时有显著的响声;

7.2.锅炉受热面损坏的原因

7.2.1.锅炉质量不良,水处理方式不正确,化学监督不严,未按规定排

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

修改记录

批准人

受控号

版次

日期

修改单

修改人

实施日期

第4页共16页

污,致使管内结垢腐蚀;

7.2.2.制造、检修或安装时管子或管口被杂物堵塞,致使水循环不良引起管壁过热,产生鼓包或裂纹;

7.2.3.管子安装不当,制造有缺陷,材质不合格,焊接质量不良;

7.2.4.锅炉负荷过低,热负荷偏斜或排污量过大,造成水循环破坏;

7.2.5.升温升压时受热面联箱或受热面受热为均,出现过高热应力,造成焊口出现裂纹;

7.2.6.锅炉高速含尘废气与受热面冲刷磨损严重,致使受热面管壁变薄。

7.3.受热面损坏的处理方法

7.3.1.立即停炉,关闭锅炉入口挡板,打开锅炉旁路挡板,关闭锅炉主蒸汽截止阀;

7.3.2.提高给水压力,增加锅炉给水;

7.3.3.如损坏严重时致使锅炉汽压迅速降低,给水消耗太多,经增加给水仍不能保持汽包水位时应停止给水;

7.3.4.处理故障时须密切注意运行锅炉的给水情况;

7.3.5.停炉过程中,严禁开启冷风挡板对锅炉进行强制降温;

7.3.6.锅炉入口风温降至100℃以下时锅炉放水进行处理;

7.3.7.锅炉故障处理完毕后,必须经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8.锅炉发生汽水共腾时具体操作过程

8.1.汽水共腾的现象

8.1.1.蒸汽和炉水的含盐量增大;

8.1.2.过热蒸汽温度下降;

8.1.3.汽包水位发生剧烈波动,汽包水位计模糊不清;

8.1.4.严重时,蒸汽管道内发生水冲击;

8.1.5.汽轮机热效率下降;

8.2.汽水共腾的原因

8.2.1.炉水水质电导率不合格;

8.2.2.锅炉入口风温和风量波动较大,造成负荷波动剧烈;

8.2.3.锅炉汽包内的汽水分离装置有缺陷或水位过高;

8.3.汽水共腾的处理方法

8.3.1.适当降低锅炉蒸发量,并保持锅炉稳定运行;

8.3.2.全开锅炉连续排污阀必要时开启事故放水阀或其它排污阀,同时增加给水量;

8.3.3.停止向锅炉汽包内加药;

8.3.4.尽量维持低汽包水位;

8.3.5.开启过热器和蒸汽管道上所有疏水阀;

8.3.6.通知现场人员对排污水进行检测,并采取一定措施改善水质量;

8.3.7.锅炉炉水质量未改善之前,不允许增加锅炉负荷;

8.3.8.待故障消除后应冲洗水位计;

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

修改记录

批准人

受控号

版次

日期

修改单

修改人

实施日期

第5页共16页

9.锅炉缺水时具体操作过程

锅炉缺水分为轻微缺水和严重缺水两种。

轻微缺水:

当锅炉水位降至最低允许水位以下或水位计不能直接看到水位,但用叫水操作能使水位出现。

(“叫水”操作:

先开启水位计底部排泄阀,再关闭汽连管旋塞,保持水连管旋塞开度,然后缓慢关闭排泄阀,观察水位计内是否有水位出现。

有水位出现后,打开汽连管旋塞。

严重缺水:

当锅炉水位计看不见水位,而且用叫水法也叫不上来水位。

表明已出现严重缺水。

9.1.锅炉缺水事故现象:

9.1.1.现场水位计内水位低于最低安全水位,或看不见水位;

9.1.2.现场水位计内虽有水位,但水位不波动,实际是虚假水位;

9.1.3.中控水位显示为低水位。

过热蒸汽温度明显上升;

9.1.4.蒸汽流量与给水流量之差值明显增大,但因爆管造成缺水时,则出现相反现象。

9.2.锅炉缺水事故原因:

9.2.1.工作人员疏忽大意,对水位监视不够,或不能识别虚假水位,造成误判断及误操作;

9.2.2.锅炉给水管道污垢堵塞或破裂或阀门损坏,造成给水流量下降;锅炉给水泵故障造成压力突然降低,流量下降;

9.2.3.水位变送器由于管路冷凝水中混有汽泡或管路杂质堵塞造成中控水位显示失真;

9.2.4.锅炉自动给水调节系统失灵,蒸汽流量或给水流量显示不正确或偏差,造成缺水事故;

9.2.5.锅炉排污阀泄漏或忘记关闭;

9.2.6.锅炉管道发生爆管事故;

9.2.7.省煤器段给水因高温形成“汽塞”,造成给水流量减小或中断。

9.3.锅炉缺水事故处理:

9.3.1.通知现场巡检人员与中控核对水位,当看不见水位时,关闭汽路阀,打开水路阀和排污阀,无水流出,则可判断为缺水事故。

9.3.2.进行“叫水”操作,若经过“叫水”,水位计内有水位出现,则表明轻微缺水,若水位计内仍无水位出现,则表明是严重缺水。

9.3.3.锅炉轻微缺水时,应打开旁路挡板,减少入炉风量,降低锅炉蒸发量,降低锅炉负荷,中控手动向汽包补水。

同时要迅速查明缺水原因。

(1)若水位变送器故障,进行相应排汽排污操作;

(2)若给水自动调节失灵,相应处理;

(3)若给水管路堵塞或阀门损坏,检查管路;若锅炉给水泵故障造成水压低,检查水泵,同时起动备用泵投入运行;

(4)若排污阀泄漏或忘记关闭,相应处理;

(5)若确认是爆管事故或汽塞事故,按相关操作进行。

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

修改记录

批准人

受控号

版次

日期

修改单

修改人

实施日期

第6页共16页

待水位逐渐恢复正常后,再关闭旁路挡板,恢复正常运行。

9.3.4.锅炉严重缺水时,应紧急停炉,小流量补水,千万不能盲目大流量补水,造成高温金属急剧冷却产生巨大热应力,损坏部件。

10.锅炉满水时具体操作过程

10.1.锅炉满水事故现象:

10.1.1.水位高于最高安全水位。

或者看不见水位;

10.1.2.中控发出高报报警信号;

10.1.3.过热蒸汽温度急剧下降;

10.1.4.给水流量不正常地大于蒸汽流量;

10.1.5.严重时蒸汽大量带水。

蒸汽管道内发生水击,法兰连接处向外冒汽、滴水。

10.2..锅炉满水事故原因:

10.2.1.给水调节系统(如汽包补水阀)发生故障或失灵;

10.2.2.汽包水位变送器故障,虚假水位造成满水;

10.2.3.锅炉负荷增加过快;

10.2.4.运行人员疏忽大意,对水位监视不够,调整不及时或操作不当。

10.3.锅炉满水事故处理:

10.3.1.核对现场实际水位与中控水位,正确判断是否满水。

当看不见水位时,打开现场水位计排污阀,若有水流出,表明是满水事故,否则是缺水事故;

10.3.2.判断是满水后,判断是否是中控虚假水位造成的自动给水满水,若是,则现场处理水位变送器(排汽、排污操作),恢复其正常工作,中控手动给水操作,打开事故放水阀或排污阀放水;

10.3.3.判断是否是给水调节系统(如汽包补水阀)发生故障或失灵,造成给水过大,处理措施同样打开事故放水阀或排污阀放水,手动小流量给水或走旁路给水;

10.3.4.判断锅炉已严重满水,过热蒸汽温度急剧下降造成汽轮机主蒸汽温度明显下降,进行放水处理后仍未恢复,则须立即甩炉,截断锅炉蒸汽通道,打开锅炉起动阀,停止汽包给水,打开事故放水阀或排污阀放水,待水位恢复正常化后,重新按锅炉投入运行程序操作,注意暖管时间要充分及锅炉投入后的汽轮机主蒸汽温度的变化情况;

10.3.5.锅炉负荷增加过快造成的满水事故,应暂缓加负荷,水位恢复正常后缓慢加负荷。

11.系统出现汽塞现象具体操作过程

11.1.系统出现汽塞的现象

11.1.1.省煤器出口水温180℃高温报警;

11.1.2.开大省煤器出口温度调节阀,温度持续上升;

11.1.3.闪蒸器中控显示为满水位;

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

修改记录

批准人

受控号

版次

日期

修改单

修改人

实施日期

第7页共16页

11.1.4.AQC锅炉蒸汽流量下降;

11.1.5.发电机功率下降;

11.1.6.锅炉给水泵电流下降,出口压力升高;

11.1.7.现场水位计无法看清水位,锅炉实际处于缺水状态。

11.2.系统出现汽塞的原因

11.2.1.省煤器出口水温升高,省煤器出口温度调节阀手动调节不及时;

11.2.2.当温度超过180℃时,管道内出现汽化现象,且各调节阀处出现“汽塞”,造成水循环受阻;

11.2.3.闪蒸器出现虚假高水位,闪蒸器水位调节阀处于关闭状态,无法进行补水;

11.2.4.闪蒸器、锅炉补给水中断,省煤器出口水温持续升高,情况进一步恶化,导致系统给水瘫痪,各系统自动控制失灵,机组被迫解列停机。

11.3.系统出现汽塞的处理

11.3.1.当系统省煤器出口水温接近180℃时,开大省煤器出口温度调节阀开度增大给水流量,降低省煤器出口水温;

11.3.2.当水温继续上升至180℃以上时,开大省煤器出口温度调节阀时锅炉给水泵出口压力和流量无明显变化,此时应判断系统发生汽塞现象;

11.3.3.立即甩AQC锅炉,同时严密监视PH锅炉运行情况;

11.3.4.手动打开闪蒸器旁路阀;

11.3.5.通知现场人员打开AQC炉省煤器出口排汽阀排汽;

11.3.6.待系统水位恢复正常后,通知现场人员冲洗闪蒸器水位计,并核对水位;

11.3.7.当省煤器出口水温降至设定值167℃时,缓慢带AQC锅炉;

12.PH和AQC汽包电导率高具体操作过程

12.1.当两炉汽包电导率偏高,应保持锅炉低负荷运行;

12.2.通知现场人员打开锅炉定期排污阀及开大连续排污阀进行排污;

12.3.加大锅炉给水量,保持锅炉低水位,以免引起系统发生汽水共腾现象;

12.4.通知现场人员加大对纯水装置管理力度,严格控制纯水电导率在10us/cm以下;

12.5.当电导率降至设定值以内时,通知现场人员冲洗两炉汽包水位计,并核对水位;

12.6.缓慢带PH和AQC锅炉负荷;

13.汽轮机动静部分摩擦及大轴弯曲

一、事故原因

1、动静部分发生摩擦的原因

1)动静间隙安装、检修调整不当

2)动静部套加热或冷却时,膨胀或冷却不均匀

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

修改记录

批准人

受控号

版次

日期

修改单

修改人

实施日期

第8页共16页

3)受力部分机械变形超过允许值

4)推力轴承或主轴瓦损坏

5)机组强烈振动

6)转子装套部件松动有位移

7)通流部分的部件损坏或硬质杂物进入通流部分

8)在转子弯曲或汽缸严重变形的情况下强行盘车

2、引起大轴弯曲的主要原因

1)动静部分摩擦使转子局部过热

2)停机后在汽缸温度较高时,由于某种原因使冷水进入汽缸,引起高温状态下的转子下侧接触到冷水,局部骤然冷却,出现很大的上下温差而产生热变形,造成大轴弯曲。

据计算结果,当转子上下温差达到105~200℃时,就会造成大轴弯曲。

转子金属温度越高,越容易造成大轴弯曲。

3)转子的原材料存在过大的内应力,在较高的温度下经过一段时间运转后,内应力逐渐得到释放,从而使转子产生弯曲变形。

二、事故现象

由于这种事故发生在汽缸内,无法直接观察,因而只能根据事故的原因、现象进行判断。

一般具有下列特征:

1)机组振动增大,甚至强烈振动。

2)前后汽封处可能产生火花。

3)汽缸内部有金属摩擦声音。

4)有大轴挠度指示表计的机组,指示值将增大或超限。

5)若是推力轴承损坏,则推力瓦温度将升高,轴向位移指示值可能超标并发出信号。

6)上下汽缸温差可能急速增加。

三、事故处理办法

通过各种特征,如机组振动增大、汽缸内有金属摩擦声或汽封处产生火花等,结合有关表计指示值变化判断是这种事故,应果断的故障停机,不要采取将负荷或降转速继续暖机,以致延误了停机时间而扩大事故,加剧设备的损坏。

停机时要记录转子惰走时间,静止后进行手动盘车。

如果盘车不动,不要强行盘动,必须全面分析研究,采取适当措施,直至揭缸检查。

14.汽轮机水击

汽轮机水击事故是一种恶性事故,如处理不及时,易损坏汽轮机本体。

汽轮机运行中突然发生水击,将使高温下工作的蒸汽室、汽缸、转子等金属件骤然冷却,而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和热变形,导致汽缸发生拱背变形,产生裂纹,并能使汽缸法栏结合面漏汽,胀差负值增大,汽轮机动静部分发生碰摩损伤;转子发生大轴弯曲,同样也使动静部分发生碰摩,这些都将引起机组发生强烈振动。

水击发生时,因蒸汽中携带大量水分,水的速度比蒸汽的速度低,将形成水赛汽道现象,使叶轮前后

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

修改记录

批准人

受控号

版次

日期

修改单

修改人

实施日期

第9页共16页

压差增大,导致轴向推力急剧增加,如果不及时紧急停机,推力轴承将过载而被烧毁,从而使汽轮机发生剧烈的动静碰摩而损坏。

另外发生水击时,进入汽轮机的水将对高速旋转的动叶片起着制动作用,特别是低压级的长叶片,其叶顶线速度可高达300~400m/s以上,水滴对其打击力相当大,严重时将把叶片打弯或打断。

总之,水击将导致汽轮机严重损坏。

一、水击发生的原因

1)锅炉的蒸发量过大或蒸发不均引起汽水共腾。

2)运行人员误操作或给水自动调节失灵造成锅炉满水。

3)汽轮机汽动过程中没有充分暖管或疏水排泄不畅,主蒸汽管道或锅炉过热器疏水系统不完善,可能把积水带入汽轮机内。

4)机组停机时,降温降的过快,使汽温低于当时大气压下的包和温度而成为带水的湿蒸汽。

5)汽轮机启动时,汽封供汽系统暖管不充分或排水不畅,使汽水混合物被送入汽封。

6)停机后,忽视对凝汽器水位的监督,发生凝汽器满水,倒入汽缸。

二、水击现象

1)主蒸汽温度急速下降,主汽阀和调节汽阀的阀杆、法兰、轴封处可能冒白汽。

2)机组振动逐渐增大,直到剧烈振动。

3)推力轴承乌金温度迅速上升,机组转动声音异常。

4)汽缸上下温差变大,下缸温度要降低很多。

三、处理方法

汽轮机水击事故是汽轮机运行中最危险的事故之一,运行人员必须迅速、准确的判断是否发生水击,一般应以主蒸汽温度是否急剧下降作为依据,同时应检查汽缸上下温差变化,因为汽轮机进水时,下缸温度必然下降较大。

待确认发生水击事故时,应立即破坏真空紧急故障停机。

1)破坏真空紧急故障停机。

2)开启汽缸缸体和主蒸汽管道上的所有疏水阀门,进行充分排水。

3)正确记录转子惰走时间及真空数值。

4)惰走中仔细倾听汽缸内声音。

5)检查记录推力瓦乌金温度和轴向位移数值。

6)注意惰走过程中机组转动声音和推力轴承工作情况,如惰走时间正常,经过充分排出疏水,主蒸汽温度恢复后,可以重新启动机组,但这时要特别小心仔细倾听汽缸内是否有异音,并观察机组振动是否增大,如果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启动,揭缸检查。

15.汽轮机叶片损坏与脱落

一、事故原因

造成叶片断裂或脱落的原因很多,它与设计、制造、材质、安装、

余热发电系统应急操作规程

修改记录

批准人

受控号

版次

日期

修改单

修改人

实施日期

第10页共16页

检修工艺和运行维护等因素均有关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损伤

1)外来的机械杂质随蒸汽进入汽轮机内打伤叶片。

2)汽缸内部固定零部件脱落,如阻汽片、导流环等,造成叶片严重损伤。

3)因轴承或推力瓦损坏、大轴弯曲、胀差超限以及机组强烈振动,造成通流部分动静摩擦,使叶片损坏。

2、腐蚀或锈蚀损伤

叶片的腐蚀常发生在开始进入湿蒸汽的各级,这些级段在运行中,蒸汽干、湿交替变化,使腐蚀介质易浓缩,引起叶片腐蚀。

叶片受到侵蚀削弱后,不但强度减弱,而且叶片被侵蚀的缺口、孔洞还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侵蚀严重的叶片,还会改变叶片的振动频率,从而使叶片因应力过大或共振疲劳而断裂。

3、水蚀损伤

水蚀一般多发生在末几级湿蒸汽区的低压段长叶片上,尤其是末级叶片。

水蚀是湿蒸汽中分离出来的水滴对叶片冲击造成的一种机械损伤,而末级叶片旋转线速度高,并且蒸汽湿度大,水滴多,故水冲蚀程度更严重。

受水蚀严重,叶片将出现缺口、孔洞等,叶片强度降低,导致断裂损坏。

4、水击损伤

汽轮机发生水击时,前几级叶片的应力会突然增加,并骤然受到冷却,使叶片过载,末几级叶片则冲击负荷更大。

叶片遭到严重水击后会发生变形,其进汽侧扭向内弧,出汽侧扭向背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