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拆装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4922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1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验指导书.docx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发动机拆装实验指导书.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验指导书.docx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验指导书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汽车发动机构造实验》

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

课程代码:

学时:

16学分:

1

编写单位:

编写人:

王永忠

审核人:

审批人:

 

实验一汽车发动机整机拆装与调整(实验代码03021015*)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各种典型发动机的观察分析,并对一台多缸发动机的拆装和主要部位检察调整,熟悉车用发动机由哪些机构和系统组成,初步掌握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整机结构特点,拆装要点,以及主要配合面的检察部位和调整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供实验用465或462汽油机一台,拆装工具各一套,塞尺、活塞环拆装钳、扭力扳手各一把。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一)拆装一台其汽油机,初步了解发动机各机构和系统由哪些零部件组成,各机构和系统零部件的名称、作用、相互位置关系、构造特点、运动规律。

拆卸时,先拆除发动机外部的所有附件,然后拆卸配气机构的部分零部件,卸下缸盖及油底壳,必要时拆卸正时齿轮室和飞轮。

(二)机体零件与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与调整

1、机体零件的拆装,包括机体、缸盖、气缸垫、缸盖螺栓等。

取下汽缸盖罩,拆掉进、排气歧管,打开正时齿轮室罩盖,取下上、下正时齿轮和张紧轮即传动皮带,取下正时齿轮室后盖。

按从四周往中间的顺序拧松前后缸盖螺栓,拆掉缸盖。

注意防松装置,注意缸垫的正反面等。

将发动机翻转,拆掉油底壳,拆卸机油泵出油管及油泵。

转动曲轴至最方便的位置,拆掉连杆盖,推动连杆,以缸体上都取出活塞连杆总成,注意顺序。

拆下全部主轴承盖,抬出曲轴总成,然后把轴承盖按各自序号装回缸体,轻带螺栓。

发动机的装配时按拆卸的相反过程装配:

装配主轴承盖螺栓的扭紧力矩为43~48N.m,在扭紧时,应按规定的顺序逐渐而均匀地拧紧。

初始拧紧力矩为20~32N.m,分几次最终拧到规定力矩。

注意:

在主轴承盖初次拧紧及每次进一步拧紧后,均应用手转动曲轴,确保曲轴能轻快地转动。

装配连杆大端盖紧固螺母的拧紧力矩为28~32N.m。

气缸盖拧紧时注意从中间往两边分两次均匀拧紧。

拧紧力矩为55~60N.M。

2、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与调整,包括对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各零部件的拆装。

拆装时注意对零件在制造时所做的记号加以核对和辨认,没有记号时,要在零件非工作面上做出必要的记号。

注意活塞连杆组取出时应用木棒轻轻敲出。

注意活塞环的安装位置和方向。

注意活塞的装卸。

在装配时应注意调整气缸与活塞的配合间隙,注意活塞环的开口间隙和侧隙,注意曲轴的轴向间隙。

(三)配气机构与进排气装置的拆装与调整

包括对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各零部件的拆装与调整。

拆装时注意气门与气门座不能互换,注意配气机构的正时传动记号。

装配时对气门间隙进行调整。

用两次调气门法,将曲轴摇至一缸压缩上止点时,按着双-排-不-进的口诀分别调整1-3-4-2缸的进、排气门。

将曲轴摇至四缸上止点时,按着双-排-不-进的口诀分别调整4-2-1-3缸的进、排气门。

调整时,可先把摇臂上调整螺栓的缩紧螺母松开,旋松调整螺钉,在气阀尾部与摇臂间插入规定厚度的厚薄规,气门间隙为0.20~0.30mm,拧紧调整螺栓,使摇臂轻轻压住厚薄规,固定调整螺栓的位置,拧紧锁紧螺母即可,之后在复查一次。

(四)燃油供给系的拆装。

首先掌握燃油供给系的组成和功用和流动路线,

(五)润滑系的拆装。

掌握润滑系的组成和功用及润滑油路,并熟悉机油泵和机油滤清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六)冷却系的拆装。

掌握冷却系的组成和功用,以及冷却水流动路线(包括大小循环),

(七)点火系的拆装。

掌握点火系的组成和功用,以及高压电的产生原理,掌握汽油点火时间的检察调整部位和方法。

(八)起动系的拆装。

掌握启动系的组成和功用,

四、实验注意事项

(一)拆装时拆卸时注意缸盖螺栓的拧紧和拧松顺序以及各螺栓的拧紧力矩,注意防松装置,注意缸垫的正反面等。

(二)拆装时注意对零件在制造时所做的记号加以核对和辨认,没有记号时,要在零件非工作面上做出必要的记号。

注意活塞连杆组取出时应用木棒轻轻敲出。

注意活塞环的安装位置和方向。

注意活塞的装卸。

(三)在装配时应注意调整气缸与活塞的配合间隙,注意活塞环的开口间隙和侧隙,注意曲轴的轴向间隙。

五、思考题

1、柴油机和汽油机各由哪些机构和系统组成?

各机构系统又包括哪些零部件?

并说明机构中的配合部位和调整部位以及安装注意事项。

2、内燃机的动力是如何传递出去的?

它又怎样驱动各自的附属机件工作的?

3、写出所拆机型的燃油、机油和冷却水的流动路线。

4、气缸盖拆装时,缸盖螺栓为何要按顺序拆装?

5、曲轴如何轴向定位?

凸轮轴如何轴向定位?

6、有几种方法判断一缸上止点,如何判断是压缩上止点。

7、为何要调整气门间隙?

分析气门间隙调整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二化油器的拆装与调整(实验代码03021012*)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通过对化油器的拆装分析研究,熟悉现代化油器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单腔化油器各供油系统的结构特点、工作过程以及一般的调整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供实验用CAH101化油器一个,拆装工具各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一)拆装化油器,熟悉CAH101化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CAH101化油器的组成

(1)腔体:

包括上体上的进气口、中体上的小喉管、中下体之间的大喉管、下体上的混合室、节气门及进气通道等。

(2)进油系统:

包括针阀总成、浮子、浮子室、油窗、进油管道等。

(3)主供油系统:

包括主量孔、主空气量孔、主喷管、带孔的泡沫管等。

(4)怠速系统:

包括怠速喷孔、怠速调节螺钉、怠速过渡喷孔、第一、二怠速空气量孔等。

(5)加浓系统:

真空加浓系统包括真空活塞、真空省油器推杆、真空活塞缸、真空气道等;机械加浓系统包括加浓量孔、加浓阀拉杆、推杆、加浓油道等。

(6)加速系统:

包括加速泵活塞、加速杆、加速量孔、进油阀、连接杆、拉杆、联杆等。

(7)启动系统:

包括阻风门、阻风门拉簧、阻风门摇臂、阻风门操纵臂等。

3、拆卸

(1)将上、中、下体拆开,了解各供油系统的零部件。

(2)掌握各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装配

先对所拆卸下来的零件进行清洗,然后对需要检察调整的部位按技术要求进行调整,最后进行装配。

(二)化油器在使用中需要调整的部位

1、浮子室油面高度调整

2、主供油系统的调整

3、怠速的调整

4、真空省油器的调整

四、实验注意事项

(一)拆装时切记勿用力过猛,不能损坏密封垫子。

(二)装配时不能错装,注意密封性。

五、思考题

1、结合教材内容,举出两种化油器(一个单腔、一个双腔分动化油器),说明其结构和各供油系统的结构特点、检查部位和调整方法。

2、车用汽油机在启动时,化油器上哪些供油系统参与工作?

试分析为什么?

实验三柱塞式喷油泵和输油泵的拆装(实验代码03021022*)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通过拆装和对结构的分析研究,熟悉柱塞式喷油泵和输油泵的总体结构,掌握主要零部件的名称、形状、相互位置关系及运动规律,从而进一步掌握喷油泵和输油泵的工作原理和拆装要点。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供实验用Ⅱ号泵一台,活塞式输油泵一台,拆装工具各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柱塞式喷油泵的组成

1、分泵:

包括柱塞偶件、柱塞弹簧、弹簧下座、出油阀偶件、出油阀弹簧、减容器、出油阀紧座等。

2、油量调节机构(拨叉拉杆式):

包括调节叉拉杆、调节叉、拉杆弹簧、拉杆、拉杆螺母等。

3、传动机构:

包括喷油泵凸轮轴、滚轮传动部件等。

4、泵体:

包括上泵体、下泵体等。

(二)柱塞式喷油泵的拆卸

1、分离上下泵体。

2、从上泵体下端取出柱塞、柱塞弹簧、弹簧座等。

3、取出出油阀、出油阀座等。

4、取出柱塞套。

5、取出滚轮体传动件。

6、将所取出零部件按顺序排好,分析研究喷油泵的工作原理。

(三)柱塞式喷油泵的装配

按逆拆卸顺序依次装配,装配时应注意:

(四)活塞式输油泵的拆装

四、实验注意事项

(一)拆装时切记勿用力过猛,不能损坏密封垫子。

(二)清洗零件。

(三)各螺栓的拧紧力矩和顺序应按照规定进行。

(四)装配时柱塞不能错装,注意密封性。

五、思考题

1、绘制简图说明柱塞式喷油泵的工作原理,并分析柱塞式喷油泵如何定时、定量向喷油器供油的,以及如何实现喷油泵供油迅速,喷油器停油干脆、无滴露现象。

2、简述供油开始角、供油提前角、喷油提前角有什么不同之处,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3、简述改变所拆喷油泵供油提前角可用几种方法实现,为什么?

4、简要说明活塞式输油泵的工作原理,它是怎样维持输油压力恒定的?

实验四转子分配式喷油泵的拆装(实验代码03021011*)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熟悉分配式喷油泵的构造,工作原理与拆装,掌握分配式喷油泵一些基本参数的调整部位及调整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径向压缩式分配泵一台(丰收4-6型),分配式喷油泵总成零部件等实物。

分配式喷油泵教学挂图一张,3mm、6mm内六角扳手一把,拆卸滑片转子、分配转子、飞块等专用工具各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一)径向压缩式分配泵的组成

1、驱动机构:

包括细颈花键轴、花键轴套、飞锤轴、花键套等。

2、第二级滑片式输油泵和压力控制阀总成:

包括滑片转子、滑片、偏心环、输油泵盖、滑柱、复位弹簧、调压弹簧、调压滑套筒等。

3、高压泵头:

固定部分:

包括分配外壳、分配套筒、内凸轮圈、正时环等。

旋转部分:

包括分配转子、柱塞、滚柱座、前控制板、后控制板等。

油量控制阀。

(二)分配式喷油泵的拆卸

1、在老师指导下了解分配泵外表面各装置的名称、作用。

2、拆卸分配泵顶盖和调速器操纵机构。

3、拆卸油量控制阀。

4、拆卸分配外壳、分配转子、分配套筒和输油泵。

5、拆卸滑片式输油泵。

6、拆卸调速飞块组。

(三)结构认识

1、将所拆零件按其相互关系和动力的传递关系排放好,熟悉分配泵的总体构造,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运动关系。

2、掌握滑片式输油泵增压、调压、稳压,启动前排放空气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的保证。

3、熟悉高压泵部分燃油流动路线,高压的产生,定量及供油均匀的作用原理和结构保证。

4、结合课堂讲授分析比较它与轴向压缩分配泵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四)分配泵的装配

逆上述拆卸顺序装配。

四、实验注意事项

(一)拆装时切记勿用力过猛,不能损坏密封垫子。

(二)清洗零件。

五、思考题

1、写出丰收4-6型、VE泵的动力传动路线和燃油流经路线。

2、分析比较径向压缩式和轴向压缩式分配泵结构上的异同点?

并简述两泵供油时间、供油量的调整部位和调整方法。

实验五调速器的拆装(实验代码03021010*)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通过拆卸和分析研究,了解全程式调速器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调速器的检查调整部位和装配注意事项。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Ⅱ号泵、径向压缩式分配泵调速器各一台以及相应的教学挂图各一张,拆卸工具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一)调速器的组成(以Ⅱ号泵的机械离心全程式调速器为主)

1、驱动部分:

包括驱动盘、驱动轴套等。

2、感应元件:

包括钢球、圆盘支架、球座等。

3、传动部分:

包括推力盘、传动板、轴承内座圈、轴承、拉杆弹簧、供油拉杆等。

4、支承轴及弹簧:

包括支承轴、外弹簧(启动弹簧)、中弹簧(高速弹簧)、内弹簧(怠速弹簧)、小弹簧(校正弹簧)等。

5、操纵部分:

包括调速手柄、调速叉、高速限制螺钉、怠速限制螺钉、拉杆限位螺钉等。

(二)调速器的拆卸

1、拆卸调速器盖。

2、拆卸供油拉杆上的相关螺母,取下感应元件等。

3、取下供油拉杆弹簧。

4、从调速器端抽出供油拉杆。

5、拆下凸轮轴及其轴承。

6、取下调速器壳体。

7、拆卸调速弹簧。

(三)结构认识

1、分析研究调速器的总体布置、组成和工作过程。

2、掌握调速器的调速原理。

3、了解启动和校正弹簧的作用。

(四)调速器的装配

逆上述拆卸顺序装配。

四、实验注意事项

(一)拆装时切记勿用力过猛。

(二)注意区分不同弹簧的样式。

五、思考题

1、简要说明Ⅱ号泵调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在结构上比较Ⅱ号泵调速器和VE分配泵的调速器的不同点

实验六VE型分配式喷油泵的拆装(实验代码03021008*)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熟悉VE型分配式喷油泵的构造,工作原理与拆装,掌握VE型分配式喷油泵一些基本参数的调整部位及调整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轴向压缩式分配泵一台,平头改刀、尖嘴钳、梅花扳手、开口扳手、内六角扳手等拆装工具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一)VE型分配式喷油泵的组成

1、驱动机构:

驱动轴、调速器驱动齿轮、联轴器(主动叉)

2、高压泵头:

平面凸轮盘、滚轮机构、柱塞弹簧、联轴器(从动叉)、分配柱塞、柱塞套和泵头壳体等

3、液压式喷油提前器:

壳体、滑塞、弹簧、油缸、传动销、传动换向销等

4、二级滑片式输油泵和电磁式断油阀等

(二)VE型分配式喷油泵的拆卸:

VE型转子分配泵的分解顺序如下:

1、在老师指导下了解分配泵外表面各装置的名称、作用。

2、用平头改刀卸下油管固定夹;

3、使喷油泵处于水平位置,旋下回油电磁阀95及进油螺钉96,拆下回油管93。

4、从速度控制杆55上拆下螺母54、弹簧垫片51。

在速度控制杆55和加速轴35上做对准记号。

拆下速度控制杆55和回位弹簧56。

5、拆下泵盖上的槽头螺钉52,取下泵盖53,再用木锤轻轻敲击加速轴35的端部,将加速轴拆下。

6、从调速器杠杆65上取下调速弹簧66和减振弹簧64。

7、拆下调速器飞锤轴29;拆下滑套41、飞锤垫片42、飞锤43、飞锤支架44,然后取下垫片45和46。

8、使喷油泵处于垂直位置;拆下螺塞90、拆卸出油阀紧座87、弹簧86、出油阀85和垫片84,并分别摆放。

9、拆下停油电磁阀92,取下油封、弹簧和阀心。

10、拆下高压泵头螺钉9l,取下高压泵头83。

11、取下柱塞3、垫片78、弹簧座77、柱塞弹簧76和调整垫片4。

12、拧松泵体两侧的调速器杠杆支撑螺钉24,拆下调速器杠杆总成65。

13、拆下调整垫片4、凸轮盘5、弹簧6和联节器7。

14、拆下定位销防脱罩和定位销68;将传动销67移至滚轮圈9中心,拆下传动销。

15、将滚轮圈9连同滚轮8一起垂直提起。

注意:

不要丢失滚轮、弹簧座或调换滚轮的位置。

16、拆下传动轴12及键11。

17、拆下提前装置盖板74、O形密封圈21、垫片72、弹簧73、滑塞70和传动换向销71。

18、拆下压力调节阀34。

19、从输油泵泵盖16上旋下紧固螺钉15。

20、用专用工具放入泵体内,使泵体的连接法兰朝上,将输油泵泵盖16、滑片18、叶轮19和偏心环17作为一体拆下。

注意:

如在拆卸过程中难以拆下或卡住,可以敲击泵体,使组件拆下。

(三)VE型分配式喷油泵的装配注意事项与调试:

1、装配时,必须认真细致,按照拆卸相反的顺序正确的装配。

2、装配输油泵时,将偏心环套入传动轴,利用传动轴将偏心环拉入泵体中,偏心环应是出油孔向上,宽边朝着泵体有提前器回油孔的一方,装滑片时注意滑片上的槽口应向内侧,输油泵盖两个螺钉应对称上紧,转子和滑片应灵活自如。

3、传动轴装配时,传动齿轮有台阶一侧应朝传动轴叉形方向,装入减震块,在装好传动轴垫片与输油泵传动键后,插入输油泵孔内,输油泵传动键一定要装入输油泵键槽内。

4、提前器活塞装弹簧的一方应与泵体的提前器回油孔一个方向,提前器弹簧两侧必须装有垫片。

5、装滚轮座时,四个滚轮要等高,滚轮座销应灵活自如,滚轮座销与摆轴之间应灵活,滚轮座销与销子之间不能有卡滞现象。

6、凸轮装配时凸轮定位销与传动轴键槽应保持一个方向。

7、调速支架安装时,应将支架螺钉慢慢旋入调速支架支点孔中,再拧紧。

(四)VE型分配式喷油泵的结构及工作过程认识

1.VE泵的结构

整个分配泵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为铝制泵体,内有滑动片式输油泵3、油压调节阀25、传动轴及齿轮4、滚轮及滚轮座圈5、平面凸轮6、供油自动调节机构7以及调速器总成24。

另一部分为分配头,内装柱塞10及分配套筒、控制套筒9、出油接头12、出油阀11以及电磁式停油装置等。

柴油由输油泵1(一级输油泵)从油箱2(见图5-12)吸出,经油水分离器(图中未画出),将水分离后,进入燃油滤清器27中,滤清后,进入滑片式输油泵3(二级输油泵)。

输油泵每转一转,吸入并压送一定量的燃油。

燃油的压力与泵的转速成比例上升,由油压调节阀25控制,当油压超过规定值时,柴油便从油压调节阀的入口一侧流回输油泵。

因此,分配泵内始终充满具有一定压力的柴油。

由曲轴驱动的传动轴带动滑片式输油泵旋转,同时通过联轴节带动平面凸轮6转动,平面凸轮上有传动销钉带动柱塞10一起旋转,柱塞弹簧8通过压板将柱塞压向平面凸轮的端面。

平面凸轮的型面则与滚轮机构5紧密接触,当平面凸轮转到凸起部分与滚轮相接触时,凸轮即被顶起向右移动,同进推动柱塞压油。

柱塞上有轴向和径向油道,起进油和配油作用,所以这种分配泵的柱塞同时具有压油和配油的功能。

柱塞的往复运动起压油作用,旋转运动起配油作用。

2.工作过程

(1)进油过程

滚轮1由平面凸轮2的凸起部分移到最低位置,柱塞弹簧将柱塞由右向左推移,在柱塞接近终点位置时,柱塞上部的进油槽7与柱塞套筒上的进油孔8相通,柴油经电磁阀9下部的油道流入柱塞右端的压油腔6内。

(2)泵油与配油过程

随着滚轮由平面凸轮的最低处向凸起部分移动,柱塞在旋转的同时,也自左向右移动。

当进油孔关闭后,柱塞即开始压缩油腔内的燃油使其压力升高,此时,柱塞上的配油孔与柱塞套上的出油孔之一相通,高压柴油即经出油孔和出油阀流向喷油器,喷入燃烧室。

平面凸轮上的凸起数与气缸数相等,因此,平面凸轮每转一圈,配油孔与各缸分配油路接通,轮流向各缸供油一次,各缸喷油一次。

(3)供油结束

柱塞在平面凸轮的推动下继续右移,柱塞左端的泄油孔3与分配泵内腔相通时,柱塞内的高压油立即经泄油孔流入泵内腔中,柴油压力立即下降,供油停止。

(4)供油量的调节

柱塞上的泄油孔什么时候与泵内腔相通,靠控制套筒的位置来控制,当移动控制套筒时,柱塞上的泄油孔与泵内腔相通的时刻改变,使供油有效行程h改变,即结束供油的时刻改变。

向左移动控制套筒,有效行程h减小,供油量减少;向右移动控制套筒,有效行程h增大,供油量增加。

可见,这种分配泵供油量的调节是通过移动控制套筒、改变停止供油时刻即控制供油有效行程来实现的,称为断油计量。

(5)压力平衡过程

供油结束后,柱塞继续旋转,当柱塞上的压力平衡槽1与分配油路2相通时,分配油路中的柴油压力与分配泵内腔油压相同。

这样,可使各个分配油路内的柴油压力在喷射前趋于均匀,可使各缸喷油均匀。

(6)防止反转作用

VE型分配泵可以防止柴油机反转。

因为当柴油机反转、柱塞向右压油时,进油孔开启,因而油压不可能升高,故不能喷油。

(7)电磁式停油装置

VE型分配泵采用电磁阀控制停油,电磁阀装在柱塞套筒进油孔的上方口,在开关板上设有ST、ON、OFF开关,用以操纵电磁阀打开或关断进入气缸的燃油通路。

起动时,将起动开关转至ST位置,蓄电池的电流直接流经电磁线圈1,可以上下移动的阀门3被磁力线圈吸起,并压缩弹簧2,使进油道开启,

柴油机起动后,开关转至ON位置,此时,由于电路中串入了电阻,使通过电磁线圈的电流减小,但能使阀门保持在开启位置。

柴油机熄火时,开关转至OFF位置,电源被切断,电磁线圈内磁力消失,阀门3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下落,将进油道关闭,进油停止,柴油机即停止工作,

(8)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装置

VE型分配泵的下部装有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装置,该装置为液压式调节器。

调节器内装有活塞7,活塞左端有弹簧9压在活塞上,装弹簧的内腔中的油压与二级输油泵的进油压力相等。

活塞右端与分配泵油腔相通,其油压为二级油泵的出油压力。

调节器活塞7和滚轮座2用滚轮座销4连接。

在柴油机未工作时,由于分配泵内无油压,活塞在弹簧9的作用下移至最右端,滚轮座销4将滚轮圈2反时针方向转动到供油提前角最小的位置(图8)。

柴油机工作后,二极输油泵的出油压力随转速增加而上升,活塞右端油压力上升使作用于活塞右端的力大于左端的弹簧力,活塞向左移动,带动滚轮座销4使滚轮圈顺时针转动,供油提前角加大。

转速越高,油压越大,提前角也越大(图9)。

当柴油机转速降低时,二极油泵的输出压力下降,在调速器弹簧力的作用下,活塞被推至右边,滚轮座销4使滚轮圈反时针转动,供油提前角减小。

这种供油提前角调节器的调整特性,可以通过改变弹簧9的预紧力和弹簧刚度来调整。

3.VE型分配式喷油泵调速器

(1)调速器的结构

 调速器在VE型分配泵的上部,它主要有飞块座部件、飞块、调速滑套、调速轴、调速支架部件、调速弹簧、油量调整螺钉和调速手柄等组成。

飞块座部件装有四个飞块,飞块是转速的感应元件,旋转时飞块张开通过推力垫片推动调速滑套抵在调速支架部件的中部抵板上,调速摇架的上方被调速弹簧拉着。

调速支架部件由调速支架、调速摇架、调速拨杆构成。

调速支架、调速摇架、调速拨杆由支点M2连接在一起,调速摇架、调速拨杆以支点M2为轴心转动,调速支架被支架螺钉构成的支点M1支撑在泵体上,当油量调整螺钉向里旋时,调速支架便以支点M1为轴心向左转动,支点M2向右转动,控制套便向右移动,供油量便增加。

当调速弹簧的力小于飞块的离心力时,调速支架绕支点M1向右移,带动控制套向左移动,油量就小,柴油机转速就下降,飞块离心力也就变小,直至调速弹簧力与飞块离心力平衡,调速支架部件与控制套就稳定在某一位置,供油量就稳定在某一个量上,柴油机就稳定在某一转速。

VE型分配泵调速器,只要改变调速器内的一部分零件,就可以改装成全速式调速器和两级式调速器,以适应于不同用途的柴油机的需要。

(2)调速器的调速过程

A、起动工况

起动时,由于调速弹簧的力将调速摇架拉着向左转动,并碰至摇架挡销处,通过起动弹簧的张力作用,推动调速拨杆压向滑套,此时转速低飞块离心力小,调速拨杆左移使飞块处于完全闭合状态。

调速拨杆以支点M2为轴心向左转的,使控制套向右移动至起动位置h1,供油行程增加,在此状态下起动发动机,将获得起动加浓油量。

见图17。

B、怠速工况

当调速手柄紧靠怠速限位螺钉时,这时调速弹簧的张力几乎为零,飞块低速旋转,飞块向外张开,推动调速滑套向右移动,使调速拨杆和调速摇架向右移动。

调速拨杆以支点M2为轴心向右转动,使控制套左移动至h2。

见图18。

C、全负荷工况

当调速手柄移至全负荷位置时,由于调速弹簧的张力变大,转速升高,飞块张开使调速滑套向右移动至全负荷位置h3,使调速拨杆碰到调速摇架并固定在该位置,控制套保持在全负荷供油位置上。

见图19。

D、最高转速控制

当柴油机转速在全负荷工况下继续增加,飞块的离心力大于调速弹簧的张力时,调速滑套推动调速拨杆,调速摇架向右移动。

(以M2为轴心向右移动),使油量控制套左移,从而减小供油量,以防止发动机飞车。

见图20。

E、负校正机构

VE型分配泵的调速支架上可以带负校正机构。

如图21所示。

它是在调速支架部件中的调速拨杆上,增加一根负校正支架轴,连接负校正支架,在负校正支架上装有负校正杆、校正弹簧、负校正调整垫片。

负校正支架以支点D为轴心向左或向右移动,在全负荷状态下,在飞块的作用下,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