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一课一练随堂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4737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一课一练随堂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一课一练随堂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一课一练随堂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一课一练随堂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一课一练随堂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一课一练随堂练习含答案.docx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一课一练随堂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一课一练随堂练习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一课一练随堂练习含答案.docx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一课一练随堂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一课一练含答案

第三单元(9——12课)课时练习含答案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时练习

第1课

基础达标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   )   惧惮( ) 粗拙( ) 哀悼()

震悚( )chuāng()疤   孤shuāng(  )   

jié(  )问    pī( ) 雳   渴mù( )

2.本文选自散文集,作者鲁迅,原名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3.题目讲析:

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

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

 

4.文中作者“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是什么?

5.作者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

第2课

课内精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

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

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

把原句摘录出来。

4.“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

(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

(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5.当阿长问《山海经》时,“我”是怎样想的?

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

6.阿长为“我”买来“三哼经”时,“我”有何反应?

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7.作者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答案】

第1课

1. wù  dàn zhuō  dào  song  疮  孀    诘    霹  慕

2.《朝花夕拾》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狂人日记》

3.①阿长是“我”的保姆,她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最为心爱的宝书”绘图《山海经》,所以文章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一石三鸟,既交代了重点的人物也交代了重点的事情,还暗示了长妈妈为“我”买来有画儿的《山海经》一事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

②作者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同忆,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怀念、感激、祝福、祈祷之情。

4.

(1) 我一定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

(2)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 ;5.

(1)常常对我讲“长毛” ;

(2)不料她还有这样(脱下裤子,站在城墙上,外面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神力 ;(3)给我买来《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第2课

1. 从侧面衬托阿长。

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

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2.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

反映了她的善良。

3.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4.“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

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5.“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表现了我对不是学者的阿长的轻视。

6.“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太出人意料。

令“我”十分震惊。

7.她的“神力”在于她愿意做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在于她愿意使“我”开心的事,在于她对“我”的关爱。

第10课《老王》课时练习

基础达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落伍:

(2)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取缔:

(3)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扶病:

(4)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愧怍:

2.填空。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3.依课文填空。

(1)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的小胡同。

A.偏僻B.荒僻

(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的小屋。

A.坍塌B.塌败

(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了。

A.取缔B.取消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A.愧怍B.惭愧

4.指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A.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

B.幸亏有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

C.“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

D.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手法。

(1)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

(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

(3)我吃惊地说:

“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6.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7.“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8.文章写了老王和“我”交往中的哪几件事?

9.请概括文中老王的形象。

【答案】

1.落伍:

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取缔:

明令禁止或取消扶病:

带着病做(某件事)愧怍:

惭愧

2.散文彼此交往逻辑时间善苦.

3.

(1)B 

(2)B (3)A (4)A

4.特定称谓特殊含义特定称谓引用

5.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语言、神态描写

6.镶嵌:

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老王像嵌进门框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也写出“我”见到老王时的诧异和同情。

7.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

(可用原文相关语句作答)表达了我对老王的抱歉和同情。

8.①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③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表示感谢。

9.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老实厚道、淳朴善良、关心他人、重感情、讲仁义、知恩必报的人。

第11课《台阶》课时练习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凹凼(ào)烦燥(zào)B.尴尬(ɡānɡà)阴凉(yīn)

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D.砌缝(qì)舀米(yǎo)

2.给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凹dàng( ) xián( )水 nián( )性

gāngà( ) 筹( )划 砌( )缝

3.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4.解释加粗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5.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指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2)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3)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4)(神色、态度)不自然。

 

(5)烦闷急躁。

【答案】

1.A

2.凼涎黏尴尬chóuqì

3.B

4.

(1)小得不值得提。

(2)好像失去了什么。

(3)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5.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大庭广众 

(2)微不足道 (3)若有所失(4)尴尬(5烦躁

第12课《卖油翁》课时练习

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1)家圃()___________

(2)睨之()___________

(3)颔之()___________(4)忿然()___________

(5)酌油()___________(6)覆其口()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善射_______________

(2)尝射于家圃___________

(3)释担而立___________(4)久而不去_____________

(5)因笑曰_____________(6)笑而遣之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3)尔安敢轻吾射?

(4)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4.卖油翁用来表演的那枚“钱”应当是什么样子?

请根据文意和你的想像将其画在下面。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5~7题。

5.卖油翁是因为什么原因停下来“睨”陈公射箭?

他为什么敢“轻”陈公之“射”?

陈公“笑而遣之”说明了什么?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7.试用简短的语言分析一下卖油翁这个人物形象。

 

【答案】

1.

(1)pǔ这里指场地

(2)nì斜着眼睛(3)hàn点头(4)fèn生气(5)zhuó倒(6)fù盖

2.

(1)擅长

(2)曾经(3)放下(4)离开(5)趁势,顺便(6)打发,送

3.

(1)(卖油翁)看见他射出去的箭,十支当中有八九支射中靶子,只略微点了点头。

(2)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射箭的本领难道不高超吗?

(3)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本领呢

(4)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4.圆形方孔。

图画略。

5.陈公以善射自矜的态度吸引了卖油翁,他觉得陈公的本领并无神秘,“但手熟尔”,是多练的结果,因而“轻”。

“笑而遣”说明陈公认同了卖油翁的经验,觉得自己的射术并无秘方。

6.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7.心志平和、豁达超然、深明世故。

(回答时能抓这些要点即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16课)课时练习含答案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

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商酌()累赘()拖沓()丁卯()

慎重()删减()妥帖()

2.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繁碎教晦草率B.生疏恳切恢复

C.鞠躬公寓感慨D.体例躬行格式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不耻下问:

颠沛流离: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第6~8段,回答问题。

4.选文第1段第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5.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6.作者是怎样说明叶圣陶先生注重文风简洁的?

 

7.说说作者在选材方面的特点和作用。

 

【答案】

1.zhuózhuìtàmǎorǒngshènshān

2.A(“教晦”应为“教诲”)

3.不耻下问:

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颠沛流离:

颠沛:

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

浪落。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

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4.过渡句,承上启下,由上文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过渡到下文写他律己严。

5.“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6.作者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

一个是“了”,一个是“太”,“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

7.作者选取与自己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

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第14课《驿路梨花》课时练习

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荆棘()陡峭()竹篾()简陋()恍惚()()讴歌()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

  陡峭:

  ②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

  修葺:

  ③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修长:

3.调整句序并回答问题

①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

②一弯新月升起来了。

③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

④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漂落在我们身上

⑤在忽明忽暗的梨花林里走着

(1)正确的句序是。

(2)句④中的错别字是,应改为。

4.下面三段话都是对梨花的描写,其中()属实写,()属虚写。

这样虚实结合,反复写的作用是,梨花象征了精神。

A.白色的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呵!

B.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C.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

课内精读

阅读“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到课文最后一段,完成问题。

5.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6.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

(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7.选文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对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抒发思古之幽情,缅怀宋将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功绩。

B.这“驿路梨花”是边境盛开的洁白梨花,是哈尼姑娘梨花,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

C.照应标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D.含蓄而又形象地写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深刻含义,升华了中心思想。

【答案】

1.jīngqiàomièlòuhuǎnghūōu

2.①陡峭:

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②修葺:

修理房子。

③修长:

长。

3.

(1)②③⑤①④

(2)漂飘

4.ACB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雷锋

5.她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6.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道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

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

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7.A

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时练习

第1课

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契约()讹诈()斟酌()弄巧成拙()

2.解释下列词语。

(l)心安理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释重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重道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悲天悯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l)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

失意吗?

不是。

老吗?

死吗?

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

()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4.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A.课文《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

B.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C.《少年中国说》不是梁启超的文章。

D.《谈语言》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

5.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

(缺主语,删掉“使”字)

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

(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

(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6.有时,当父母的往往喜欢这样抱怨自家的孩子:

“你看,人家的孩子……”这句话说得节省又含蓄,不过,个中滋味也只好由那“自家的孩子”慢慢地体会。

如果你是“自家的孩子”,定会知道父母想要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你不是“自家的孩子”,听到别人父母说出这样的话来,他的言外之意是:

 

第2课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问题。

1.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_______。

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0字以内)

 

3.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4.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常存善念

善念就是善良的念头。

念头,有是非之分、正邪之分、善恶之分。

善念,是万善之门,从这里可以走向人生的制高点;恶念,是万恶之源,从这里可以滑入恶的深渊。

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①。

思想支配行动,这是一条定律。

善念支配行动,则能使良好的道德行为通过善念的心理活动得以实现。

二是②。

善念是一种思维活动,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思想感情,也是一种道德意识。

因此说,善念是道德行为建设的内在动因,是指导人们去行动的无形内驱力。

三是③。

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依靠道德修养和道德积累。

从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可以看出,善念之积累对于……个人良好道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善念不是先天的,亦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道德教育,环境熏陶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善念来源于崇高的信念。

我们的信念,是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追求光明、追求真善美。

这样的信念一经在自己的头脑里生根,它就会成为自己的善念之源。

善念来源于正确的善恶现。

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善恶观,才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抑恶扬善,走向光明。

善念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善恶观念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人们在后天的实践中形成的。

只有经过实践把善念转化为善行的时候,才能实现善念的社会价值,因为善念是根,善言是花,善行是果。

要做到常存善意,就要经常自思内省,排除邪念。

明代杨继盛在其《遗嘱》中有一段深刻的论述:

心以思为职。

或独坐时,或夜深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

“这是好念?

还是恶念?

”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

若是恶意,便禁止勿思。

此段论述令人深思,耐人寻味。

我们应该是恶当惊,是善则喜。

去恶扬善,唯善是举。

常存善意,是一个人善言善行的思想根基,是一个人的崇高美德。

有了这种美德,就可以乐善不倦,以善为宝,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5.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是写“善念”的,可在第一段中又提到“恶念”,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7.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将“推动作用”、“积累作用”、“导向作用”三个词语恰当地填入文中画线处。

 

【答案】

第1课

1.huìqìézhēnzhuō

2.

(1)事情做得合理,对自己对人都很坦然。

(2)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3)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4)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3.

(1)设问

(2)引用(3)反问(4)对比

4.C

5.D

6.示例:

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有多好(多聪明、多体谅人、多懂事);

示例:

人家的孩子比我强(好)。

言外之意:

你不如人家的孩子;你比人家的孩子差。

第2课

1.知足;安分;达观;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2.人人必须尽责任。

3.本文是从“最苦”与“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

4.示例:

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5.人要常存善念。

6.通过善恶对比,阐明人要常存善念,而不可存有恶念。

7.①导向作用②推动作用③积累作用

 

第16课《短文两篇》课时练习

第1课

整体感知

1.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2.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

3.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

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

4.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5.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

课内精读

阅读《陋室铭》,完成下列问题。

6.解释句子中加括号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7.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

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第2课

整体感知

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

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课内精读

阅读《爱莲说》,完成下列问题。

7.解释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枝

  (4)陶后鲜有闻

8.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

(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第1课

1.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2.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3.

(1)作者以山水引出陋室,而后以仙、龙喻德馨,这就自然而然引出本文主旨。

(2)陋室之所以不陋,都是因为在陋室之中居住的人是一位志趣高尚的人,这就更好地体现出那种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

 

4.生活环境、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