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以下备课仅供参考可以取以下设计或实录的可取之处加上自概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4252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注以下备课仅供参考可以取以下设计或实录的可取之处加上自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备注以下备课仅供参考可以取以下设计或实录的可取之处加上自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备注以下备课仅供参考可以取以下设计或实录的可取之处加上自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备注以下备课仅供参考可以取以下设计或实录的可取之处加上自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备注以下备课仅供参考可以取以下设计或实录的可取之处加上自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注以下备课仅供参考可以取以下设计或实录的可取之处加上自概要.docx

《备注以下备课仅供参考可以取以下设计或实录的可取之处加上自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注以下备课仅供参考可以取以下设计或实录的可取之处加上自概要.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注以下备课仅供参考可以取以下设计或实录的可取之处加上自概要.docx

备注以下备课仅供参考可以取以下设计或实录的可取之处加上自概要

备注:

以下备课仅供参考,可以取以下设计或实录的可取之处,加上自己的观点,然后独立备课。

为人民服务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著名的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卫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选编这篇文章,一是对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二是让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对议论文有点感性的认识。

全文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分作五层来讲。

第一层讲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这个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层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指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第三层讲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第四层讲要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第五层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以及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是教学上的重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并要求全部会写。

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

彻底、司马迁、鸿毛、兴旺、目标、炊事员、送葬、泰山、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追悼会、寄托、哀思。

2、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受到为人民服务的教育。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阅读张思德生平事迹材料。

教师准备有关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插图、课文重点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课开始时,可先让学生交流对张思德生平事迹的了解再导入课文。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应要求学生一段一段地读,每读完一段想想这段写什么。

读完全文,再要求把每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画下来,体会句子意思。

在学生自己独立阅读的基础上,要组织合作交流。

3、含义深刻的句子有: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这句话指明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宗旨。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而外,再没有别的目的,“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利益。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

这是一句古汉语,词语的用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固”,本来。

“或”,有的。

“于”,表示比较。

“泰山”,山名,在山东,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鸿毛”,大雁的羽毛。

这句话大意是: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

(3)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这句话讲为人民服务就要欢迎批评)

(4)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这句话讲欢迎批评的目的是促进革命事业的兴旺)

(5)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这句话讲团结的意义)

(6)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讲困难时要提高勇气)

(7)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这句话讲要不怕牺牲)

(8)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讲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

4、思考·练习2在于通过引导讨论,理解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思路可参考“教材说明”。

思考·练习3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两个重点句的意思,一是党的宗旨,一是人死的意义。

思考·练习4是抄写语句。

抄什么语句,不要强求一律,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理解。

“觉得需要记住的语句”才抄写下来。

不过,课文中公认的名言警句,还是要鼓励学生抄下来。

5、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旺”“葬”,后鼻音;“迁”,前鼻音。

“人固有一死”句来自古汉语,应适当讲解,“司马迁”“鸿毛”“五湖四海”“死得其所”“追悼会”“哀思”可借助工具书理解。

 

积累·运用

一、读读背背

这首词题目是《大柏地》。

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25公里。

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从井岗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反动军队打了一仗,大获全胜。

1933年夏天,毛泽东同志再次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词。

毛主席在这首词里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表达了革命者对战争,对美的看法。

在革命者的心目中,当年打败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一次漂亮仗留下的弹痕,不仅没有破坏自然界壮丽的景色,而且使壮丽的影色晃得更美,美上加美。

选编这首词,目的在于让学生读读背背,对毛泽东诗词多点感性认识。

教学时,主要是让学生熟读成诵,不必让学生逐句理解诗句意思。

学生如果有兴趣,可让学生试着说全首词的大概意思,老师稍加指点即可。

二、阅读

阅读的短文是《延安的孩子们》,写的是当年延安八路军子弟小学的孩子怎样读书的事。

短文主要讲了5件事:

(1)学校课外读物严重不足;

(2)孩子们如饥似渴地读书;(3)师生自己动手做“书”;(4)周恩来伯伯赠书;(5)周恩来伯伯赠书对孩子的激励。

选编这篇短文,一是扩大阅读,二是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一道题主要是检测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道题是检测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感受手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时,应放用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在交流时给予适当的指点。

学生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

教学时不要强求一致,要鼓励个性化阅读,有的可能对孩子的身世感兴趣;有的可能对师生自己动手做“书”感兴趣,有的可能对周恩来伯伯赠书感兴趣,不管对什么内容有兴趣,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就要鼓励。

漫画的指导与写作

要指导学生写好漫画,需要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一、了解漫画的特点

1、漫画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

它主要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看后,让观者能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或引发人们深入的思考。

2、漫画的取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二、看漫画写作的教学目标

1、了解漫画的有关知识。

2、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等。

三、认真细致地观察图画,看明白画面,读懂图意

1、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

可以按空间顺序(前到后,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等),可以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等等。

以“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为例观察

整体观察:

先从整体上观察这幅漫画,看图上有什么?

(图上画着六个人正在一车站上等车。

部分观察:

看背景,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怎样?

最后看人物细节(看人物细节时,注意人物的衣服、外貌、神情、动作等。

先看图上画着的四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汉,观察他们的身材,有的高大,有的粗犷,有的壮实;从他们的衣着来看,他们都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有的还戴着棉帽子。

说明天气很冷,是个冬天;甚至有的戴着眼镜,显得十分文明。

他们的旁边有个“母子上车处”的牌子。

牌子的后面有一位抱着小孩的身体柔弱的女士。

而真正应该在母子乘车处乘车的母子,则站在母子乘车牌子的旁边。

这一步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是每个人的表情神态等。

1、展开想象

按生活实际,大胆的想象,把无声的、静止的图画想象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想象人们在说什么,在做什么,在想什么……

2、看懂图意,重点弄清画面所蕴含的意义,即体会画家的用意。

在观察漫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画家的用意,结合漫画的题目想一想,“假文盲”是谁?

为什么说他们是假文盲?

其目的是什么?

细一分析,不难看出,此幅漫画讽刺的是四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汉,他们明知道那是母子乘车处,但却熟视无睹,仍然还站在那儿,将真正的母子挤到了一边。

联系当时的天气、男子汉们的强壮,孩子的弱小,一分析就会有发现——四名身强力壮的男人的无情。

再深入分析,假文盲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什么?

透过假文盲可以看出,作品不仅仅讽刺的是这几个男子汉,更重要是讽刺了社会上那种无视社会公德,只图自己方便的不文明现象,然后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假文肓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想,从中受到惊醒和启迪。

另一种新视角:

除了四位男子汉是真正的假文盲之外,谁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的话,那位母子何尝不是一个假文盲。

明明知道那是母子上车处,却不敢据理力争,不敢见义勇为,这难道不是假文盲吗?

由此折射出社会上那些唯唯喏喏,胆小懦弱,不敢见义勇为的人,他们也是假文盲。

(这里要注意,在同一篇作文中不要写这两种情况)

3、联系生活,展开联想,拓宽思路

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假文盲的现象或行为?

引导学生与生活进行联系,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

如,有的草地中明明写着请不要乱踏草地,可有的人就像没看见一样,照样走;有的同学眼看着学校的水笼头没关,却仍旧置之不理。

第二种情况,有的人被小偷偷了却不敢说,甚至不敢报案等等,这不都些假文盲。

这些假文盲给人类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

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再说说其危害性。

重点拓宽学生的思路,从不同角度有创意的表达。

4、确定中心,先说后写

(1)定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围绕中心列出提纲,然后结合提纲先说后写。

(2)说完后,师生评议。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本文可以写成议论性质的。

像可以重点写你的看法和想法,所引用的事例要概括,应围绕一个观点运用事例来分析。

向往奥运

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抒发对我国成功申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感受,和对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感受的追述,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这是作者对我国申奥成功的强烈感受,是民族自豪感的真实的流露。

这感受,是全文的情感主线。

开头,作者说,“如今,好梦成真,我当然很高兴,很激动。

”中间,作者说,“在熟悉的北京采访自己举办的奥运会,我想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激情和灵感,写出一点新的东西。

我突然涌出这样强烈的渴望,这是很少出现过的。

”结尾,作者说,“这一天终于来了。

作者对我国申奥成功所产生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源于他整整十年的体育记者经历,源于他对体育和奥运会的深切了解,源于他对体育对奥运会的特殊感情。

这种认识和这份情感,使他对我国申奥成功所产生的民族自豪感,比一般人更强烈、更深刻。

他体会到,“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面对申奥成功所激发出来的民族自豪感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情感世界,超越时空,思接万里。

这是本文的主要表达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在于让学生从中受到民族自豪感的熏陶和学习搜集资料。

因此,抓住重点词句和通过搜集有关资料理解课文,感受作者民族自豪感,是教学重点。

了解奥运精神同由申奥成功所激发的民族自豪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

举办权、水花四溅、嘹亮、魅力、一趟、拆除、申请、流光溢彩、清澈圣洁、星光灿烂、种族歧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民族自豪感和奥运精神。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我国申办、筹办2008北京奥运会和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

2、本课教学,应注意两点:

一是本文抒情色彩很浓,应在反复的朗读中和对抒情语句的揣摩体会中体会民族自豪感;二是作者所抒发的民族自豪感之所以那么感人,是源于他对体育对奥运精神的深切理解。

抓住重点语句和联系有关资料体会奥运精神,能更深刻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4、学习指导可以从检查预习开始,再引向深入。

先检查学生的朗读是否正确,流利,结合正音教学。

然后检查学生画重点句的情况。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这是全文的情感主线。

预习要求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检查学生画重点句的情况时,可让学生先自己再读课文,着重画出抒发作者情感的语句,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交流时,可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还可有感情的朗读。

对以下句子,老师要着重引导。

(1)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

(2)我亲身体会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要引导学生结合对北京筹办2008奥运会的情况的了解,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3)-在熟悉的北京采访自己举办的奥运会,我想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激情和灵感,写出一点新的东西。

我突然涌现出这样强烈的渴望,这是很少出现过的。

(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4)那时,我们正在积极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了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反复朗读最后一句话,体会作者的澎湃激情。

5、在领悟作者对我国申奥成功所表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后,老师要告诉学生,作者由申奥成功所激发的民族自豪感,来自于他本人十年体育记者的经历,来自于他对体育和奥运精神的了解。

然后要求学生画出体现奥运的影响的语句,在小组里交流,说说各自的见解。

以下句子要给予适当的指点。

(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会使得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变得多么美好;你就会在那一刻明白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可让学生联系搜集的资料来谈,如,北京到2008年会有那些变化?

1992、1996、2000奥运会举办城市筹备过程中城市有什么变化等?

从中体会奥运会的举办会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市政建设的发展和人民文明程度的提高。

(2)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可联系上下文和搜集的资料体会,如游泳比赛、赛跑金牌和银牌的区别仅仅是零点零几秒,在赛场上,种族不起作用,金钱不起作用,权势也不起作用。

这种公正性、公开性、公平性和客观性体现了人类的理想,体现了文明的进步)。

(3)在那一刻,体育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在超越着不同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的进步和发展。

(可联系上下文,体会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从而体会到奥运精神就是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

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象征。

在理解奥运精神后,引导学生再读直接抒发民族自豪感的语句。

此时的朗读,学生会另有一番感受。

本文民族自豪感不仅体现在抒情语句中,还体现在议论和叙事的语句中,要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

6、思考练习的指导

思考.练习2是抓住重点句体会奥运的影响,见前面所述。

思考.练习3是抄写语句,学生喜欢的语句都可以抄,不应加以限制。

有的可能抄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有的可能抄体现奥运影响的句子,有的可能抄描写蒙椎克山音乐喷泉的句子,还有的可能愿意多摘抄一些。

(3)课外可小练笔或办一期手抄报。

搜集有关奥运明星的资料,在想象世界里和作者采访过的一位畅谈2008年奥运会,然后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或搜集有关奥运的趣闻和北京筹备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以读悟情以情激情

──《向往奥运》教学设计二

[教材分析]

《向往奥运》是人教版大修订教材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组第七课,是一篇新选编的精读课文。

奥林匹克是和平、友谊、进步、发展的象征,向往奥运,实质上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向往。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采访巴塞罗那奥运会和奥运明星时的强烈感受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体味,说明自己一直以来对在自己国家举办奥运会热切向往和因北京终于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而无比兴奋、无比自豪的原因,表达自己向往和平、友谊、进步、发展,向往自己国家走向世界、走向美好明天的强烈情感。

本篇精读课文是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来抒发自己强烈的向往和无比的兴奋、无比的自豪。

因此,本课教学不宜采用理性研读的方式,甚至对文章的结构也无需梳理,而是应通过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品味,从整体上体会和把握作者的情感,从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发学生对奥运精神的向往。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作者的感情基调有个粗略地整体把握;然后,围绕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奥林匹克精神;最后,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升华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自己对奥运精神的向往和无比兴奋、无比自豪的强烈情感。

同时,鉴于本组读写重点是“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整个教学过程应注意结合读写重点,适时适当地利用课外资料帮助读悟,让学生体会到收集资料的好处,引发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诱发“向往奥运”

1.出示奥运会标挂图,交流所收集的有关奥运会和北京申奥的资料。

教师相机简要介绍奥运会以及北京申奥情况,并播放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录像。

2.回忆,并互相交流申奥成功时自己亲身所见、所闻、所感,引发情感兴奋。

3.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导语可以如下:

“在这激动人心、举国欢庆的时刻,曾经当过十年体育记者,置身并采访过奥运会的著名作家肖复兴先生,更是百感交加、兴奋不已。

他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写下了一篇文章,来抒发自己一直以来对在自己国家举办奥运会的热切向往,抒发自己因北京申奥成功的无比兴奋。

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向往奥运》。

二、读悟品味,激发“向往奥运”

(一)自读自悟,粗略把握感情基调。

1.轻声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一是边读边划出生字词,自己拼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二是边读边划出感受最深的有关语句,并在课本上作作批注,写下自己的感想;三是在小组内自由交流,相互帮助,合作学习。

2.组织交流。

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特别是谈谈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比如从“很高兴很激动”,体会到作者因申奥成功而非常兴奋;从“我佷难忘记巴塞罗那奥运会……”“我怀念采访他们的那些日子……”体会到作者“和体育和奥运会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从“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体会到作者对中国申奥成功的自豪感;从“那时,我们正在积极申请……这一天终于到来了”“……那将是一次更加难忘而美好的经历”“我突然涌出这样强烈的渴望……”体会到作者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向往……这个环节,目的是通过点点滴滴阅读感受的交流,汇集在一起,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作者的感情基调有个粗略的把握。

(二)研读品悟,整体把握感情内蕴。

1.提出研读专题。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感受的?

2.小组合作研读。

可以这样引导:

①默读课文,找出作者表达这种感受的语句,读一读;②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甚至联系自己收集的有关奥运会比赛的资料进行感悟;③反复诵读品味。

3.集体交流感受。

重点交流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如果学生感悟得比较肤浅,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相机指导有关语句的朗读,反复揣摩,以读悟情。

“思考?

练习2”中,第1句话是说体育不仅是一种竞技比赛,而且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友谊和进步。

这就是奥林匹克的精神之所在。

对这个句子的感悟,可以联系作者在巴塞罗那奥运会结束那一天夜晚的所见、所闻、所感;联系作者采访奥运明星时的强烈感受;甚至可以联系北京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文化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申奥行动和申奥承诺等资料,让学生感悟到奥运会是如何推动世界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世界各族加强交流、加深了解、增进友谊,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和平的,从而感悟到奥林匹克的精神和作者对奥运的向往。

第2句话是说竞技体育是一种公平竞争,在体育比赛中人人平等,不存在强权干预、不存在种族歧视、不存在金钱交易。

对公平竞争、人人平等的向往,是人们对不公平社会的一种抗争,也是人们对理想的一种追求。

这个句子可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通过竞技体育和艺术比赛的对比,体育与生活现象的对比,让学生感悟到体育的公平性,感悟到人们对公平公正的向往和追求。

另外,课文中还有很多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如课文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等),它们大多是作者从不同角度来描述自己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受。

可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进一步感悟奥林匹克精神。

三、含情诵读,抒发“向往奥运”

1.自主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2.互相交流朗读。

先同桌互读互评,然后班上朗读评议。

3.在交流中,相机指导,注意读出作者兴奋、神往、渴望、自豪等心情。

对第一自然段的朗读指导,可以利用大屏幕投影再现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场面,并放磁带录音范读(或教师朗读),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后,让学生仿着读、试着读,用比较高昂、激荡的声调读出作者“很高兴很激动”的兴奋之情;对第二自然段的朗读指导,可以让学生边听奥运会歌,边想象画面,边用舒缓、轻松、神往的语调,读出作者对往事的回味和陶醉;对第四和第六两个自然段的朗读指导,要用比较急切的语调,读出作者对自己国家取得奥运会举办权和对采访自己国家举办的奥运会强烈渴望;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再次播放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场面,让学生用更加激昂的语调读出作者无比兴奋、无比自豪、无比满足的心情。

四、拓展实践,引发“向往奥运”

1.读写“举办权、水花四溅、嘹亮、魅力、一趟、拆除、申请、流光溢彩、抗争、迸发等词语,特别是指导学好“嘹”“趟”“魅”等字。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抄一抄。

3.课外拓展活动两项,由学生根据兴趣自行选择,由小组长组织或检评。

①“思考?

练习”拓展题一,可以组织口语交际,也可以作为课后小练笔。

②“思考?

练习”拓展题二,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完成后在班级或学校“学习园地”中展评。

[本文收录于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语文教师用书》,并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2003年第1期]

向往奥运-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九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举办权、嘹亮、迸发、魅力、拆除、申请、水花四溅、流光溢彩、星光灿烂、等量齐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我国申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这种感受,从而领悟我国申奥成功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诱发“向往奥运”

1出示奥运会标,交流所收集到的有关奥运会和北京申奥的资料。

教师相机简要介绍奥运会和北京申奥的情况。

2回忆,并互相交流申奥成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发情感。

3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读悟品味,激发“向往奥运”

1自读自悟,把握情感基调

(1)提出学习要求:

边读边画出生字;画出感受最深的有关句子,并在课本上作批注写下自己的感想。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组织交流。

a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b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特别是谈谈从那些语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个环节,目的是通过一些阅读感受的交流,汇集在一起,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作者的情感基调有个整体的把握。

2研读品悟,把握情感内涵

(1)提出研读专题。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感受的?

(2)小组合作研读。

A默读课文,找出作者表达这种感受的语句,读一读

B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句,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甚至联系自己收集的有关奥运会的资料进行感悟

C反复朗诵品味

(3)集体交流感受

(重点交流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如果学生感悟得比较肤浅,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相机指导有关语句的朗读,反复揣摩,以读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