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剂医案.docx
《清热剂医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热剂医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热剂医案
xxxx
例一xxxx味治愈高热急惊案
xx某某,女,10岁。
初诊:
1962年6月3日。
主诉;壮热不退,已有一周(39.5~40℃),神志昏迷。
狂妄不安,便结五天,矢气频转,手足掣搐,汗少溲赤。
诊查:
两脉数实,舌苔黄腻。
辨证、治法:
是xx腑实热,拟通腑结,下实热。
处方:
川朴3克生枳实6克西绵纹9克元明粉6克(冲)
xxxx8xx(化服)一剂
一诊:
6月4日。
神志仍昏,大便未下,汗出较多,小溲赤涩。
脉象同前而舌绛苔燥。
为实热逗留肠胃,势已化火化燥。
改用白虎加味以透邪清热,生津润燥。
处方:
生石膏60克(先入)知母6克生草3克陈粳米30克鲜生地30克花粉9克鲜竹叶五十片鲜菖蒲6克紫雪丹8克(化服)一剂
三诊:
6月5日。
药后下大量宿粪,热和神清,知饥素食,津津有汗。
舌转滋润,脉象平静。
然余热末清,防其死灰复燃拟竹叶石膏场二剂。
药后热清神安,调理而愈。
例二xxxx治愈头痛高热昏迷案
xx,19岁。
主诉:
病者于两天前头痛,次日上午头痛转剧,身发热,并呕吐一次,家人给服陈艾水,至下午身热如焚,昏睡,问之答话不清。
经区医院作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较高,色清,细胞200个,蛋白试验阳性,糖及氯化物均正常。
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诊查:
体温39.5℃,神昏,面红唇赤,脉大而数。
强张其口,舌红,苔黄欠润,身热灼手,大汗出,颈项强在,腹壁、提睾反射均消失,抬腿、划足趾试验均为阳性,膝反射增强。
辨证:
为暑温邪热入于xx。
治法:
急用辛凉重剂xxxx味。
处方:
石膏25克知母15克甘草l0克粳米30克连翘30克银花30克板蓝根30克滑石30克
急煎两剂,一昼夜服完。
24小时后体温下降至37.6℃,神志清醒,脉仍小数。
改用竹叶石膏场以清余热。
服药两天病愈,且无任何后遗症。
此例未用任何西药。
例三xxxx治愈大实若羸状案
某女,52岁。
初诊:
1965年秋。
主诉:
患重症肌无力住院半年余,所服皆八珍、十全大补、归脾、左归及右归等温补滋养之类,其效不显。
四天前因突然发热(38.5℃),病情陡变,致饭前不注射新斯的明则无进食之力,且体温渐增,乃请我会诊。
诊查:
患者面色萎黄,形瘦肉削,精神萎靡,两目难睁,舌胖苔白糙老且干。
两脉虚濡,按之略滑,沉取弦细似数。
观之一派虚羸之象,但心烦梦乡,小溲色黄,大便两日一行,身热颇壮(37.4℃)。
辨证:
请医皆谓久病气血大虚,舍甘温除热,别无良法。
余久思而日:
阳虚气弱,法当甘温,药量虽小,病势理当少轻,岂能对症之后,热势反增夫新病多实亦有虚者,久病多虚亦有实证,且虚证可能夹有邪实,实证之中亦有夹虚,真假虚实,错综复杂,变化莫测,病无定体,治有定理。
本病高烧,进甘温而病势续增,脉象虚濡之中按之略滑,沉取弦细似数。
此属本虚而标实,真虚而新感实邪,似白虎证。
治法:
可拟试用xxxx,以观动静。
请经治医生取凉开水200毫升少少予立,病人饮毕,仍索凉水,此渴欲饮冷也,又取200毫升续饮,饮后遂安然入睡,且头额似有潮汗。
综观其脉舌色症,非本虚为主,实标热之象也。
若虚热何能渴欲凉饮,且饮后小汗出而入睡乎又其舌白糙老且干,脉象之细弦且数,心烦梦多,溲黄便干,断为阳明气分之。
热。
虽病人素体气血不足,但现困邪已化热而成标热实证,故改用白虎之辛凉,以求虎啸风生,金飙热退之效。
药用生石膏25克,生甘草10克,知母10克,粳米60克。
一剂,煎100毫升分两次服。
药后,夜间汗出而身热即退,体温正常,两脉虚濡而滑,按之细弱,已无弦数之意矣。
病人精神如常,食欲见增,改用甘寒生津益气法而善其后。
竹叶石膏汤
例一治疗乳腺炎术后高热案
xx某某,女,23岁。
主诉;患乳腺炎,经手术治疗后,病不愈而高热39℃,西医诊断为炎症所致,用各种抗菌素而发热不退,并且口腔粘膜长满霉菌。
西医又恐将成败血症,其医院医生何君,力主中医会诊,乃邀余诊视。
诊查:
切其脉数而无力,其舌因涂龙胆紫亦无法辨认。
经全面了解,患者除发热外,尚有心烦、呕吐、不能食之证,唯两便尚调,精神犹佳。
辨证;乳腺炎手术后,气液两伤。
乳房内合阳明胃经,故热邪袭胃,胃气上逆而作呕吐。
今胃之气阴两虚,而抗邪无力,是以病势缠绵,而治不见效。
治法:
清热滋液,和胃扶虚。
处万:
生石膏30克竹叶10克麦冬20克党参10克甘草10克粳米一撮半夏10克此方药前后共服八付,热退身冷,呕止胃开,因而病愈。
例二治疗乳腺炎术后败血症案
张某某,女,25岁。
主诉:
因患乳腺炎,经手术后,发热在
38.5~
39.5℃之间。
西医认为手术后感染,注射各种抗菌素无效。
后用“安乃近”发汗退热,然旋退旋升,不能巩固。
证见呕吐而不欲饮食,心烦,口干,头晕,肢厥。
诊查:
切其脉数而无力,舌质嫩红而苔则薄黄。
辩证:
余问医院主治医日:
此何病耶答日:
此乃败血病,不知中医能治愈否余日:
患者已气阴两伤,犹以胃液匮乏为甚,而又气逆作呕,不能进食,则正气将何以堪
治法:
必须清热xx,而气阴两xx,方为合法。
处方:
生石膏30克麦冬24克党参10克炙甘草10克粳米一撮竹叶10克此方药仅服四剂,则热退呕止,而胃开能食。
例三竹叶石膏汤加减治愈阳伤热炽案
xx某某,男,83岁。
初诊:
1986年6月5日。
主诉:
素有冠心病,
1986年4月19日受凉之后,鼻塞、流涕、乏力、轻咳。
后因过于劳累,晚间症状加重,全身无力,痰不易咳出,食欲不振,发烧,体温38.7℃。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4200立方毫米,中性84%;X线检胸片示右下肺炎。
住院用抗菌素(先锋5号等)治疗,肺炎基本好转,低烧渐清,但夜眠不安,二便不畅,身倦无力,咳嗽痰不易出,浮肿,易汗。
6月5日应邀会诊。
诊查:
诊见舌xx,脉象已缓。
辨证:
此乃痰热已化,xx未复。
治法:
宜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主之。
处方:
竹叶10克生石膏30克太子参12克竹沥半夏8克浙贝母8克条黄芩15克连翘15克银花12克白茅根15克霍石斛10克芦根20克羚羊角粉2克(冲)二诊:
服药三剂,体温曾降至36.l℃。
因患者停用羚羊角粉,体温又升至37.1℃。
三诊:
6月12日患者尚有咳嗽,痰少不易咳出,疲乏,思睡,食欲不振。
舌红少苔,脉滑。
证系余热未清,仍以原方加减。
处方:
竹叶10克生石膏10克浙贝母8克竹沥半夏9克知母10克黄芩10克连翘15克银花15克霍石斛10克南沙参15克芦根20克
四诊:
服七剂,体温波动干37~37.3℃之间,有时降至35.8已咳嗽很少,疾不多,大便稀。
舌红变浅,苦薄白,脉弦略滑。
此乃肺热渐清,痰湿不化。
6月21日改用清化湿热之剂,三仁汤加减。
处方:
生苡仁15克白蔻仁3克杏仁8克黄芩12克南沙参15克桑白皮12克知母10克白芍12克地骨皮12克浙贝10克麦芽10克芦根20克
五诊:
服药五剂,大便已不稀,但低热未除,体温37.2℃,寐纳尚可,出汗不多,有时吐淡黄痰。
青苔薄白,脉细弦。
低烧时有起伏,虑其余热未尽,仍用清化痰热之法。
处方:
桑白皮10克知母10克黄芩12克浙贝10克化橘红8克桔梗8克紫苑15克生石膏18克地骨皮12克功劳叶10克苇根18克葛根15克
依方加减,服药三十余剂,低热痊愈,咳痰很少。
舌淡红少苔,脉细。
下肢已不肿。
化验白细胞6900/立方毫米,中性67%。
自觉无不适而于7月19日出院。
xxxx
例一高xx慢性细菌性痢疾案
xx某某,女,54岁,家务。
1960年9月5日初诊
1955年起,每年夏秋季节,痢疾反复发作,经中西药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但未获根治。
近三天来痢下赤白,有粘冻,腹痛,里急后重,日行七、八次。
形体销售,纳谷减少,烦躁,手心灼热,口苦溲赤,舌质红绛,苔光剥,脉细数。
久痢耗伤阴血,湿热挟滞,支阻大肠,乃休息痢之重症,治拟清化湿热,兼养阴血。
白头翁9克北秦皮9克川黄柏9克川黄连9克阿胶珠9克全当归9克广木香4.5克炮姜炭3克焦查炭12克制川军9克二剂
九月七日二诊:
连服二剂后,腹痛后重略减,大便仍夹脓血,烦躁,手心灼热,口苦略减,小溲短赤。
前方尚称合度,仍守原意,前方去川军,三剂。
九月十日三诊:
腹痛后重已除,大便已无脓血,但尚有粘冻,烦躁渐宁,日晡手心微热,口仍苦,溲赤略淡,仍守原法,前方去炮姜炭。
五剂。
九月十五日四诊:
大便已无粘冻,每日1~2次,质软成形,烦躁,口苦等证大减,胃纳渐增。
舌红少苔,脉象细数,再从前方加减,以清余邪。
白头翁9克北秦皮6克川黄柏6克川黄连3克阿胶9克全当归9克大生地9克炒山楂9克炒谷、麦芽各9克广陈皮4.5克五剂。
一九六四年随访,痢疾未复发。
例二高xx风热眼病案
xx某某,男,11岁
其父代诊:
患儿眼睑肿胀,目睛赤痛,眦泪多之十多天,近日逐渐肿大。
西医诊为“急性结膜炎”,服西药,打针,滴眼药,并服祛风清热之中药数剂无效。
现症:
眼睑高度红肿,形如荔枝。
球结膜亦极度充血。
视物模糊,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证属肝肺之火俱盛,乃予白头翁汤:
白头翁30克黄连4.5克黄柏6克秦皮9克
服药三剂,肿痛随即消失而愈。
例三高xx慢性痢疾伴目赤案
xx,男,33岁,技术员
反复发作腹泻6年,有时粪带粘液脓血,日解3~6次,略有里急后重感;有时腹隐痛。
精神较差,食纳尚可,两目红赤,生眦流泪,目干而痛,头昏作胀,口干不欲饮,睡眠差。
脉细而弱舌质红少苔少津。
粪检曾数次发现阿米巴。
脉证合参,乃久痢伤阴,虚火上炎而致目疾,兼肠中湿热未尽(西医曾诊断为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角膜炎,双目上眼睑结石,左泪道阻塞等症)。
因思葛洪《肘后方》云:
“时气差后,虚烦不得眠,眼中疼痛,懊恼,黄连阿胶汤。
”
黄连6克黄柏12克生白芍24克鸡子黄三枚9打)白头翁30克
10余剂服而愈。
犀角地xx
例一曾月根治温毒发斑案
张少卿,男,22岁,学生,感染温毒时行而发。
面赤唇红,一身手足壮热,血毒外溃,神烦而躁,发出红斑。
诊断:
六脉洪大,右甚于左。
舌鲜红,阳明血热无疑。
血为阴,气为阳,阳盛则烁血,血热则发斑矣。
疗法:
凉血解毒,以泄络热。
故以生地、犀角之大寒为君,以清君火;佐以芍药、丹皮之微寒以平相火,火熄则斑黄阳毒皆净尽矣。
处方:
鲜生地30克犀角尖6克赤芍药18克丹皮7.5克
效果:
一服热清斑透,继用清养法调理而痊。
例二xx治暑湿便血案
1946年夏间,至友周德三之媳,患暑湿证,病已二十一天,身热日晡增至40.6℃,神志尚清,胸脘烦闷,口渴喜饮,夜不安寐,便秘溺赤,并无疹、bei。
是日午后二时,突然身热陡增,高至42℃。
神志模糊,胸脘懊闷,莫可言状,忽然一阵腹痛,大便出血,鲜红迸洩,而不夹粪便,连下多次。
按其脉,两手弦劲有力,惟无数势。
舌质红绛,薄有黄苔。
以此参症,病属暑湿互蕴。
观其舌苔,知热邪入营,察其脉,又可知热邪蕴于阳明,故脉来弦劲有力也。
出血之后,而体气尚未见拙弱之象,其为阳盛热张,灼灼明矣。
况其身热突增,胸脘懊闷,形神不萎,夜间烦躁,寤不成寐,则其为营分灼热,更无容置疑矣!
亟当养阴泄热,清营止血之法,为克不容缓之图。
处方:
鲜生地四两(先煎)犀角五钱,磨冲粉丹皮五钱杭白芍五钱象牙屑五钱鲜铁斛二两(撕开先煎)焦山栀五钱侧柏炭五钱鲜藕汁四两鲜茅根四两(去心)血余炭五钱金银花露八两(代水煎药)2帖
上药煎后,频频灌服。
二剂后血止,诸症向愈。
例三xx人治吐血(上消化道出血)案
颜某,男,平素善饮,向嗜辛辣。
曾经钡餐检查:
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此次饮酒后,胃痛不已,胸胁胀急,胸中如火,口渴欲饮,血由口吐出,伴少量食物残渣。
面色红赤发亮,唇若涂朱,大便秘结。
舌边赤,苔黄,脉象芤数。
显系胃热炽盛,脉络灼伤,迫血妄行。
治宜清热凉血止血为法。
方用犀角地黄汤。
水磨犀角3克捣碎鲜生地240克赤芍6克丹皮6克
先将赤芍、丹皮二味,以水100毫升,煎成50毫升。
取25毫升冲犀角和鲜生地汁,分两次冷服。
二诊:
服上方二剂后,吐血已止,心下处略感不适,惟口渴益甚,面赤头昏不减。
此为胃热耗津,治宜滋阴清热,佐以和胃,方用玉女煎加味。
鲜生地60克生石膏30克知母9克寸冬18克丹皮6克牛膝12克
三诊:
药后胃热得清,诸症均减,饮食渐增,嘱服乌贝散,注意饮食调理。
xx方:
乌贼骨240xxxx240xx
共研极细末,每日三次,每次1.5克冲服。
xx解毒汤
例一治痈肿重症案
xx某某,女,16岁。
主诉:
寒战壮热(体温40℃),一日数发,心烦口渴,神志朦胧,全身多发性脓肿,局部红肿热痛,大便秘结。
发病两天后住某某医院,经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血白细胞28,000/立方毫米,中性90%,淋巴10%。
诊断为
(1)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2)多发性脓肿。
入院后未加用抗生素治疗,转请中医诊治。
诊查:
脉数有力,舌质xx。
辨证:
脉证会参,辨证为热毒炽盛,深入营血。
治法:
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散血。
方选黄连解毒汤和五味消毒饮加减。
处方:
银花30克连翘30克黄芩25克黄连9克黄柏12克丹皮15克生甘草10克夏枯草30克生地20克赤芍15克紫花地丁30克野菊花30克黄芪30克
日服药两剂,分6次服,上方药连服两剂后,体温逐渐下降,后续用上方加减,血培养转阴,血白细胞正常,症状消失而痊愈出院。
普济消毒饮
例一xxxx眼案
xx,女,20岁,工人。
初诊于
1980年6月31日。
患者自述三天前双目同时红肿、灼痛,至今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眼干涩,伴头痛,发热,尿赤。
检查:
双眼球结膜充血,眼睑肿甚,有黄白色分泌物,舌红,苔薄黄,脉数。
证属风热疫毒犯眼,治应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处方:
杭菊花8克,炒黄芩6克,炒黄连3克,甘草6克,板蓝根20克,连翘10克,马勃6克,薄荷3克(后下),僵蚕10克,桔梗6克,玄参、牛蒡子各10克,赤芍6克,水煎服。
服药2剂后,结膜充血好转,眼睑肿消,头痛已解,发热已退,苔黄薄,脉细数,继服原方2剂,诸证悉除。
例二xx喉蛾案
xx,女,18岁,工人。
1982年12月1日来我院就诊。
患者已发热3天,周身不适,咽喉痛,痛连耳前,吞咽困难,口干,尿赤,大便3天未解。
检查:
扁桃体肿大(Ⅱ°),鲜红,上有脓性分泌物,舌质红、苔薄黄,脉数,病属风邪热毒结喉。
治应清热解毒,疏风利咽。
处方:
炒黄芩6克,炒黄连3克,玄参、连翘、山豆根各10克,马勃6克,牛蒡子10克,薄荷3克(后下),桔梗、甘草、射干各6克,板蓝根15克,生大黄10克(后下)。
水煎服。
服药2剂后,发热已退。
咽喉肿痛已减,脓性分泌物亦大减,大便已解1次。
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继服原方2剂,而获痊愈。
例三xx治大头瘟案
古某某,男,45岁。
初诊;
1937年4月。
主诉:
头肿大如斗,皮色焮红,病已半月,延医数人,其效不显,病渐恶化,邀请往诊。
诊查:
见其仰卧床上,胸高气粗,体若燔炭,头肿如斗,目合难开,眼角流脓,耳孔肿塞凸出并亦流脓水,神昏谵语,烦渴喜冷饮。
家人告之:
大便已十日未解。
切其腹坚而满,诊其脉数而大;望其舌苔赭黄干厚,咽喉红肿。
辨证:
此乃感受温热疫毒之邪,上攻头面而发。
病久失治,热陷心包,兼有腑实之证。
治法:
遂拟清瘟解毒,豁痰开窍之法,予普济消毒饮加减,兼服安宫牛黄丸治之。
处方:
连翘16克川连10克黄芩15克牛蒡10克玄参20克桔梗10克板蓝根15克马勃10克僵蚕10克薄荷7.5克贯众10克柴胡10克纹军20克(后下)芒硝10克(分两次冲)
水煎分两次服,同时以汤送服安宫牛黄九二丸。
二诊;翌日复诊,身热大减,大便已解,便出燥屎黑硬,患者神志渐清,偶能识人,烦渴亦减,舌脉同前。
嘱继服前方药。
十日后一男子忽入诊所,向余倒身跪拜。
连称:
“感激救命恩人。
”仔细观之,此人正是古某、见其头肿全消,舌转红赤,脉象稍数。
为清其余邪,投以清瘟败毒饮二剂以为善后。
xx鳖甲煎
例一xx治xx入营案
付某某,男,50岁。
初诊:
1983年11月23日。
主诉:
患者发热十八天,中西药无效。
干
1983年11月23日来我处就诊。
诊查:
面色晄白,倦怠无力,语音低微,动则心慌气喘,举步艰难。
夜间十点发热,体温
38.8~39.2℃暮热早凉,热退无汗,发热时头项痛,心烦不寐,食欲不振。
二便尚调。
舌质红而嫩,舌尖赤无苔,脉细数无力(110次/分)。
辨证:
此乃xx入营,气阴两亏。
治法:
当清热透邪,益气养阴。
仿青蒿鳖甲汤加味。
处方:
青蒿16克鳖甲15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天冬15克知母12克太子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大青叶12克白薇15克地骨皮10克三剂。
再诊:
11月25日。
病人精神好转,心慌气喘减轻,言谈时气能接续,体温已减,昨夜体温
37.6℃。
发热时间缩短。
舌无变化脉搏有神微数(94次/分),胃纳好转。
药已中病,乘胜再进原方。
三诊:
11月28日。
发热退(体温36.8℃),睡眠好,食欲大增,项仍强痛。
仿上法去解热药,加葛根、秦艽以解项背强痛。
四诊:
12月5日。
病情日渐好转,仍有气阴两亏症状,以心动气虚明显,动则气急。
舌红脉细数。
拟用益气育阴法。
处方:
太子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天冬15克玉竹15克杞子12克当归10克玄参15克银花12克甘草10克生地15克丹参12克
最后以补中xx加味收功,病未复发。
导赤散
例一xx治淋浊案
xx某某,女,60岁。
1963年12月29日初诊。
昨夜小便短频,伴有尿道下坠,尿道口不适。
化验小便有中量红、白细胞。
今晨体温37.4℃,下肢酸,出汗,大便量小,诊为膀胱炎。
脉右三部沉数;左寸沉数,关弦细,尺沉细。
舌唇皆红,苔薄黄腻。
由郁热下注膀胱。
治宜清心泻火,拟导赤散加味。
处方:
甘草梢五分白木通一钱竹叶一钱黄连五分细生地三钱藕节三钱焦栀子八分丹皮炒八分香附五分
一剂。
慢火煎取200毫升,兑冰糖三钱,和匀,分二次食前温服。
12月30日复诊:
药后热退,体温36.5℃,小便下坠感消失,尿量多舒畅,色淡黄。
近来入卧胃脘憋气,胃口不开。
小便化验:
红细胞0~2,白细胞3~5。
六脉缓和;黄苔减退,舌正少津,唇略干。
壮火虽去,阴液略伤。
治宜养阴、续清余热。
处方:
玉竹二钱石斛三钱豆黄卷二钱扁豆衣二钱荷叶二钱
二剂。
每剂二煎,共取160毫升,分二次温服。
1964年1月2日三诊:
二便调,血、尿常规化验正常,尿培养无细菌。
六脉正常,舌正无苔。
停药,以饮食调理。
例二治紫斑案
汤某某,女,7岁。
初诊:
1979年10月13日。
诊查:
患儿双下肢紫斑,成块成片,足肿,小便黄,四干,.心烦。
苔白,舌质红,脉细数。
辨证:
此湿热伤血。
治法:
xx清热,凉血解毒。
治以三妙散加味。
处方:
苍术5克黄柏10克苦参10克紫草10克茜草10克银花10克栀子10克萆薢10克苡仁10克木瓜10克二剂
二诊:
10月19日。
下肢紫斑全部消失,尚足肿,足底发痒。
苔白,舌尖红。
转清心泄热,凉血熄风。
以导赤散加味治之。
处方:
生地15克通草5克淡竹10克栀子10克当归5克赤芍10克苓皮10克苡仁10克萆薢10克紫草10克地龙10克
前后服药五剂而愈。
xx泻肝汤
例一黄水源治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合并广泛性内出血案
xx,女,45岁,农民,
1980年10月6日入院,住院号:
7444
患者以右上腹部反复疼痛20余年,持续加剧6天,拟为“胆囊炎胆石症”,收住外科,准备行胆囊切除术。
入院后病情突然加剧,畏寒发热,呕吐大量咖啡色水样物,双眼球结膜、角膜、咽部及全身皮肤出现散在性血斑,口腔溃疡,大便色黑稀溏。
检查:
体温38.5,血压:
;白细胞总数:
19100/mm3(其中中性94%);血小板4.5万/mm3;出血时间:
1分钟;凝血时间:
3分钟;大便隐血:
阳性。
确诊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合并广泛性内出血”,经用抗菌素和激素,止血药,并输血400cc,病情未见好转,请中医会诊。
初诊:
腹痛剧烈,拒按;表情淡漠,烦躁不安,终夜难寐,眼睛、口腔、腹部、背部可见大量散在血斑,色暗红,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色黑稀溏,舌淡苔黄燥,脉虚弦带数。
证属胆火内炽,迫血妄行,溢于肌肤,淤滞于内。
治宜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处方:
龙胆草10克黑山栀10克黄芩10克木通6克泽泻10克生地黄10克大黄炭6克丹皮10克紫珠草15克元参15克北柴胡6克
二剂,水煎服。
二诊:
全身血斑未见增加,口干己减,证有好转,继守前法,原方加茵陈10克,再服三剂。
三诊:
药后全身血斑减少,体温正常,原方去大黄炭续服五剂。
四诊:
全身血斑基本退尽,精神转佳,夜已能寐,能进食流质,并下床活动。
血小板:
10.4万/mm3,白细胞8000/mm3(其中中性75%),自觉全身无力,口苦且干不喜饮,于原方减龙胆草为5克,加太子参15克,继服三剂。
诸症悉除。
例二黄水源治眼、口、生殖器综合证案
xx,男,34岁,石匠。
1978年8月12日就诊。
主诉:
口腔、双眼和阴茎溃烂反复发作三次,每次均在夏天。
证见:
口唇四周色暗红,有五个疱疹,表而附有灰白色包膜,口内双颊粘膜溃疡,双眼红肿,充血,阴茎肿胀,龟头溃烂,渗出淡黄色液体,心烦不寐,口渴喜饮,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属暑热外逼,湿热化毒,湿毒内蕴,循经而发。
治宜清肝泻火,凉血解毒。
处方:
龙胆草10克山栀10克黄芩10克北柴胡7克车前子10克木通10克泽泻10克生地12克连翘11克生大黄10克滑石18克甘草3克
三剂,水煎服。
二诊:
口唇疱疹逐渐消退,眼睛红肿减轻,阴茎龟头渗出液减少,大便己通。
原方去大黄续服三剂。
三诊:
眼睛红肿消退,口唇疱疹结痂,阴茎肿胀消退。
仍予前方去连翘,减栀子,黄芩各为6克,再服三剂巩固疗效,至今末见复发。
例三张xx眩晕案
刘某某,女,38岁,
1979年8月。
四天前突然头晕呕吐,似觉周围物体旋转,继则头顶部疼痛而有灼热感,痛处肿起绵软,左侧头部亦感掣痛,并伴左上牙疼痛出血,口干苦,苔薄黄,烦躁失眠,小便赤热,脉弦滑。
处方:
龙胆草6克生栀子6克黄芩9克柴胡6克生地黄15克泽泻6克木通9克当归6克白芍9克生甘草3克川牛膝9克赭石9克
二剂。
呕吐止,头痛大减,余症亦有好转,照上方再进四剂而痊愈。
例四张良尧治窿闭案(选自《江西中医药》1983.2)
xx某某,男,60岁,
1979年9月。
十天前出现小腹痛,嗣后小便窿闭,尿道灼热,点滴难下。
西医诊为前列腺肥大,住院数日全靠导尿。
伴口苦,苔黄,根部较厚,大便干结,脉弦滑,左关尤甚。
处方:
龙胆草6克生栀子8克黄芩9克柴胡6克生地黄12克车前子9克泽泻9克木通9克当归8克大黄8克川牛膝8克生甘草3克
一剂,服后约六小时许小便即能自行解出,但量不多,余症稍减,照方再进三剂而痊愈出院。
半年后,上症又发,继服取效。
清胃散
例一xx治口腔炎案
xx某某,男,65岁,本公司职工。
1976年3月24日初诊。
因唇口疼痛多日曾服土霉素、维生素
B2、抗坏血酸等无效,转服中药。
诊视患者下唇口腔粘膜有一小溃疡,中央呈灰白色外有红晕一圈,红肿而硬,舌左边缘有一溃疡点,左颈淋巴结肿大,疼痛难忍,口干,舌红,脉细数,拟清热解毒治之,用清胃散加味(生麻、丹皮各6克,青皮、薄荷各5克,黄连3克,石斛10克)。
服二剂后疼痛已减,仅吃有刺激性食物时才觉疼痛,肿块渐软,红晕转淡,舌部溃疡已渐收口。
再予原方加白芷6克、生地12克续服二付诸症悉除。
例二xx治牙龈炎案
xx,男,成年人,于
1977年5月26日初诊。
患者素体阴虚,牙龈萎缩,齿已松动,牙经常疼痛但龈不红肿,近日饮酒后牙痛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