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3956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1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若以“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的证据来源应该是(   )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

2.根据下列信息判断出的远古人类是

信息一:

上图是其头部复原图

信息二:

生活在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

信息三:

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3.河姆渡人生活的地区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

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A.洞穴B.干栏式建筑C.四合院D.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4.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尧B.舜C.禹D.炎帝和黄帝

5.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6.“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

”周朝的这一规定说明(  )

A.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种类繁多

B.西周时期青铜器的数量增加

C.西周时期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等级的高低

D.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功能多

7.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

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大盂鼎

8.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来到了殷墟,在参观的时候,讲解员指着一片兽骨上的文字告诉同学们:

“这些文字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这段兽骨上的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

B.铭文

C.金文

D.钟鼎文

9.“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

”秦国主持“新法”的人物是( )。

A.管仲B.商鞅C.秦始皇D.周武王

10.战国时期,学术纷争,辩论成风。

下列内容中,不符合这一时期史实的是(  )

A.儒家学生正在听荀子讲“礼治”

B.道家学生正在听庄子讲“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C.墨家学生正在听墨子讲“仁政”

D.法家学生正在听韩非讲“以法治国”

11.下面哪一项能够佐证孔子“万世师表”(千秋万代老师的楷模)的称号

A.提倡“为政以德”B.主张实行德政,以“德”化民

C.主张以“礼”治国D.主张“有教无类”

12.下列史实,通过如图所示著作不能了解的是

A.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

B.陈胜吴广起义

C.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D.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13.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光武中兴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

14.“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

”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皇帝早逝B.幼主即位C.宦官得宠D.外戚专权

15.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继商周之后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的文化灿若群星、百花齐放。

下列有关秦汉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佛教在秦朝末年传入我国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

④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A.①③④B.②④C.③④D.②③④

16.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下列人物中与纸

的发明、改进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A.屈原B.张衡C.蔡伦D.郦道元

17.以下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A.蜀、东晋、前秦B.西楚、东晋、前秦

C.蜀、东晋、梁D.西楚、南晋、张楚

18.下列图片是考古出土的魏晋时期的墓砖画,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中外交往B.江南开发C.民族交融D.政权分立

19.在传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使我国的文化出现了中外交汇的特点,下列历史文物中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的是﹙﹚

A.半坡彩陶盆B.司母戊鼎C.战国铁器D.南北朝石窟艺术

20.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

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嬴政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货币一统。

材料三: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材料一赞颂了“秦王”的什么功绩?

(2)根据材料二,说说嬴政在文化上和经济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的“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

领导这场农民起义的两位领袖分别是谁?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秦王”的统治给后世的统治者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是西汉第四位皇帝,在位17年。

执政期间,他崇奉“黄老之术”,轻徭薄赋,和亲匈奴,与民休息,与其父汉文帝刘恒共同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治国安邦的黄金时代,被后世赞誉为“文景之治”。

材料二: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________上书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诸王封地。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春夏之际,大将军卫青大战匈奴于漠北,单于逃走。

(1)材料一中“他”指西汉时期哪位皇帝?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出他与其父汉文帝能够共同开创出“文景之治”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空白处应填写哪位历史人物?

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除材料中采取的措施外,还有哪些措施?

(3)据以上体验与探究,你觉得两汉时期杰出的帝王身上哪些闪光点值得今人去学习?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凿空”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古代世界一条中西交往的重要商路,人们通常称之为什么?

为开辟这一商路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冒险家是谁?

(3)想一想,我们今天应该学习他的哪些精神品质?

(4)请参照地图将这条商路的起点A与终点B的地名填在方框内。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1)材料中的“浪花淘尽英雄”“一时多少豪杰”,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有过很多英雄豪杰,请你举出两个当时的“英雄豪杰”来。

你最喜欢的是哪个英雄豪杰?

为什么?

(2)你知道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描述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这次战役交战双方是谁?

对当时的时局有什么影响?

(3)除了这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你还能举出一例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记载: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

民食(食:

吃)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

……饮食还给,不忧(忧:

担心)冻饿,亦亡(亡:

无)千金之家。

”(原文大意:

江南地域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

老百姓把鱼和米作为主食,靠打渔狩猎和采集为谋生手段。

……由于食物的供给有保障,人们不担心挨冻受饿,但这里也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宋书》记载:

“江南之(之:

作)为国盛(盛:

繁荣昌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稔:

大丰收),则数郡忘(忘:

无)饥。

”(原文大意:

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

……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

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

材料二

(1)阅读材料一比较《宋书》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有哪些不同?

想一想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

这场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

(3)表格归纳法有助于人们通过对探究主题的系统把握和对相互关联知识的鲜明对比来强化记忆,按照相关提示,完成下表。

朝代

人物

成就

地位

东晋

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

南北朝

圆周率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

北魏

《齐民要术》

 

参考答案

1.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掘是对古代的遗迹和遗物,进行科学的研究,是进行原始人类研究的科学依据。

ABC项不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不能成为研究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的证据来源。

故选D。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干中所给信息可推断出题干中的远古人类应该是北京人,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京人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的生活,故选B。

3.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浙江河姆渡人根据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建造了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所以,适合河姆渡人的居住房屋样式是干栏式建筑,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选B。

4.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5.A

【详解】

依据题干上图年代尺中的内容,①约公元前2070年是禹建立夏朝的时间,②给公元前1600年是汤灭亡夏朝,建立商朝的时间,③公元前1046年是武王代纣,建立西周的时间,④公元前770年是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的时间,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6.C

【详解】

根据题干“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根据等级不同,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

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

题干“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就体现了西周时期分封制下,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等级的高低,所以答案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天子”“诸侯”“卿大夫”,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从而判断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根据级别的不同分成各个等级,每个等级权力大小不同。

7.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8.A

【详解】

根据“殷墟”、“兽骨”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出土于殷墟,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A符合题意。

铭文、金文、钟鼎文不是刻在兽骨上的文字,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9.B

【详解】

依据题干“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

”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奖励耕战,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战斗力的增强,秦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B项符合题意;管仲是齐国改革的人物,A项不符合题意;秦始皇是统一六国的人物,C项不符合题意;周武王是讨伐纣王,建立周朝的人物,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

”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解答问题,商鞅变法使得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10.C

【解析】

【详解】

A项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孟子和荀子,其中荀子主张“礼治”,此情境与史实相符;B项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为庄子,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此情境与史实相符;C项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为墨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主张实行“仁政”的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此情境与史实不符;D项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韩非主张“法治”,此情境与史实相符。

故选C。

【点睛】

记忆百家争鸣各个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即可轻松得出答案。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强调治国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他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1.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万世师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主张,他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因此D项正确;提倡“为政以德”属于孔子的政治思想,与“万世师表”无关,排除A项;主张实行德政,以“德”化民,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与“万世师表”无关,排除B项;以“礼”治国是荀子的主张,与孔子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1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蔡伦改进造纸术在东汉,不在记述之内,D符合题意。

ABC项内容都能在《史记》中了解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3.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选项A符合题意;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排除B;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排除C;文景之治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

故选A。

14.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外戚梁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多年幼,大权就由外戚独揽,东汉时期外戚梁冀,是典型的外戚专权,他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动摇了东汉统治。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5.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①表述错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②表述错误;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东汉的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③④表述正确,故此题选C。

16.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降低了纸的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故选C项。

17.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

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

故图中①②③分别是蜀、东晋和梁,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择C。

18.C

【详解】

据图片《胡人牛耕图》和《汉人胡食图》可知,汉人学习胡人的生活习俗,胡人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相互交融,体现了民族融合,故C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反映中外交往,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江南经济发展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政权分立,排除D。

故选C。

19.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南北朝石窟艺术在传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D项符合题意;半坡彩陶盆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发明;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战国铁器没有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0.D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基本特征有:

社会大分裂,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

除西晋短期统一以外,魏晋南北朝多数时间处在分裂割据状态。

“多民族的融合”,构成了魏晋南北朝社会大分裂之外的又一大时代特征。

所以答案选D。

21.

(1)统一六国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3)陈胜、吴广

(4)秦朝的统治者实行暴政。

(5)统治者要想长治久安,必须实行仁政,要爱惜百姓,发展经济等。

【详解】

(1)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秦始皇嬴政,材料一赞颂了秦始皇统一全国的功绩。

(2)根据材料“书同文字。

货币一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

在文化上统一文字,在经济上统一货币。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领导这次农民起义的两位领袖分别是陈胜、吴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5)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措施对我国历代王朝影响深远;秦的暴政成为后来统治者引以为戒的教训。

统治者要想长治久安,必须实行仁政,要爱惜百姓,发展经济等。

22.

(1)景帝。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2)主父偃。

措施: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关心百姓疾苦、励精图治等。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西汉第四位皇帝是汉景帝。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诸王封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依据所学可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关心百姓疾苦、励精图治的优点等。

23.

(1)张骞岀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2)丝绸之路;张骞。

(3)不屈不挠、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勇于献身、开拓进取的精神等。

(4)B:

大秦;A:

长安

【详解】

(1)据材料“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凿空”指的是张骞通西域,为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发展与西域各国友好关系,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2)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古代世界一条中西交往的重要商路,人们通常称之为丝绸之路;为开辟这一商路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冒险家是张骞。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应该学习张骞不屈不挠、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勇于献身、开拓进取的精神等。

(4)仔细观察图片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再到中亚、西亚的安息,一直到达欧洲的大秦。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24.

(1)曹操、刘备、孙权、周瑜、诸葛亮等。

喜欢诸葛亮,因为足智多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喜欢曹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等。

喜欢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坚韧不拔,宽以待人等

(2)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与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等

【详解】

(1)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那个历史年代是三国时期,曾有过的英雄豪杰是曹操、刘备、孙权、周瑜、诸葛亮等。

喜欢诸葛亮,因为足智多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喜欢曹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等。

喜欢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坚韧不拔,宽以待人等

(2)依据题干“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末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

孙权、刘备联军5万人大破曹操大军20余万人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与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淝水之战,发生于383年,是前秦出兵伐东晋于淝水的战役,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猛攻秦军,最后项羽军队获胜。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等。

25.

(1)不同:

《汉书》:

江南当时开发不够充分,生产力水平较低,但由于江南地区本身物产丰富;《宋书》:

江南成为当时全国最繁荣富庶的地方;主要原因:

北民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2)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3)①《兰亭序》;②祖冲之;③贾思勰;④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详解】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书》:

江南当时开发不够充分,生产力水平较低,但由于江南地区本身物产丰富;《宋书》:

江南成为当时全国最繁荣富庶的地方。

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北民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等。

(3)根据材料二“北魏时期穿汉服,改汉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①东晋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是《兰亭序》;②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③北魏时期《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④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因此填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