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专题二 考点二9.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3711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6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 专题二 考点二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一部分 专题二 考点二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一部分 专题二 考点二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一部分 专题二 考点二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一部分 专题二 考点二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专题二 考点二9.docx

《第一部分 专题二 考点二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 专题二 考点二9.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部分 专题二 考点二9.docx

第一部分专题二考点二9

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此中真意,细加涵咏韵味长

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炼字(品味关键词)、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突破一 炼字(品味关键词)

沈德潜曾言: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开头说此处是“空山”,而后面却写了人的活动,你觉得“空山”一语用得是否准确?

有何作用?

【思路导引】

1.动词 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在语境中的“动态之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穿”“拍”“卷”三字生动形象,请加以品味。

答:

                                    

                                    

答案 “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

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

2.形容词 分析时要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语意双关,同时注意所用的修辞和形容词活用情况。

请简析“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中“阔”字的作用。

答:

                                    

                                    

答案 “阔”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3.副词 运用恰到好处,能体现动作的情态和人物心理的变化,也能表现某种状态的程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中的“方”“始”有何表达作用?

答:

                                    

                                    

答案 表现了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

4.数量词 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古诗中的数量词,虚指、泛指的多,实指的少;并且与数量词的使用相关联的是,这些数量词常常采用夸张、对比和比拟等修辞手法。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中的“三千丈”运用了什么修辞?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

                                    

                                    

答案 “三千丈”运用夸张修辞,表现出了作者深深的忧愁。

5.叠词 具有强调作用,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使感情更加绵密曲折,在形式上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美。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中有哪些叠词?

其表达效果如何?

请加以赏析。

答:

                                    

                                    

答案 “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

七组十四个叠字,形象、细致而深入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为全词奠定了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蕴愁,创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读来仿佛可以听到词人那迟缓沉重的足音。

【整合答案】                                    

                                    

答案 准确。

说“空山”是因为山太大、太空旷,只有少量的一些人活动,而且“空山”给人世外桃源之感。

【答题建模】

(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 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

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

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 两个诗句中的“斗”和“攒”分别表现出两岸崖石之态和群峰之态;情感不是很明显,可以省略。

答案 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完成题目。

白头吟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①上,沟水东西流②。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注】 ①御沟:

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

②东西流:

即东流。

在首联哪两个词用得最妙?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皑:

白色,通常用来形容雪的洁白。

皎:

皎洁,通常用以形容月光,洁白光明。

②自喻手法,运用两个颜色的词体现诗人自己的人格纯洁如同白玉。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 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答:

                                    

                                    

答案 ①“荒”是荒凉、冷落,“瘦”指瘦瘠。

②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

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③“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

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答:

                                    

                                    

答案 ①“常”强调时间频度,“偏”突出情态;②“常”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偏”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③“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突破二 赏析诗眼

赏析“诗眼”类题型从归类上看,从属于“突破一”,但因“赏析诗眼”题的解题方法与“突破一”有区别,故单列讲解。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为什么?

【思路导引】

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的诗眼是什么?

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答案 “愁”为诗眼,表达了诗人的乡愁。

2.修辞上,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的诗眼是哪个字?

词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该诗眼的表达效果如何?

答:

                                    

                                    

答案 “闹”为诗眼。

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3.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的诗眼是什么?

该字属于哪种词类活用现象?

其表达效果如何?

答:

                                    

                                    

答案 “绿”为诗眼。

“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

用“绿”描写春风,化不十分容易传达的听觉、感觉而为视觉,既见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一诗的诗眼是什么?

你作此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答:

                                    

                                    

答案 “好”为诗眼。

一是暗扣诗的题目“喜雨”的“喜”,二是统领全诗。

全诗围绕“好”字展开: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发生,春天正需要雨水,恰好春雨来了;二好,它悄悄而来,滋润万物细细无声;三好,夜里下不停,下得充足、透彻;四好,天晓时花朵带湿而怒放,锦官城花朵重重,花且如此,禾苗生长就可想而知了。

“好”字又统领各句的诗眼:

知、生、潜、润、俱、独、湿、重。

【整合答案】                                    

                                    

答案 “深”为诗眼,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深情厚谊。

【答题建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凝香斋①

曾 巩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②最上头。

【注】 ①凝香斋:

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

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

②香炉:

香炉峰。

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答案 诗眼“幽”,总揽西斋景物特征。

其一,大明湖畔的西斋,地处幽僻之处,实为清幽境界。

悠游庭斋,临风玩月,乐而忘身乃一地方诸侯。

身为齐州知州,政通人和,丰收有望,才有闲情探幽揽胜;其二,湖水清幽,白云驻足,好鸟幽鸣,泉清见石,寒流激荡,好不让人留恋喜爱,可谓幽景寄幽情;其三,悠游之余,潜心书史,感到无异于置身香炉峰,更是显得情趣高雅,心境清幽。

全诗无不紧扣诗眼“幽”展开意境。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串全诗的吗?

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

                                    

                                    

答案 ①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

②第一句写初至燕台这地势险要的边塞重镇而心为之“惊”,第二句写诗人因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因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因猎猎军旗飘扬而“惊”。

颈联写作者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和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

最后两句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

③全诗以“惊”为感情基调,展现了诗人的心灵震撼。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 ①安禅:

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②毒龙:

指世俗观念。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突破三 炼句(赏析关键句)

赏析之要,赏句为妙。

因此“赏句”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鉴赏。

赏析诗句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

【思路导引】

1.从语言特点出发,把握句法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正常的语序是什么?

作者如此处理的表达效果如何?

答:

                                    

答案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这样倒装,突出了词人对英雄的景仰之情。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它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如此表达有何效果?

答:

                                    

答案 纯名词组合成句,省略动词(意象叠加)。

这两句选取了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组合在一起,勾勒出旅人早行的图画;意象具足,所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具有极大的包蕴性,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2.从表达技巧出发,鉴赏特别之处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有何表达效果?

答:

                                    

                                    

答案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作者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借用花的溅泪、鸟的惊心表现出来。

运用了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

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

这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3.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明确句子的作用

请赏析“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 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

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整合答案】                                    

                                    

答案 颔联描写了一幅星星垂在天边,原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的宏大画面。

动静结合,写出了雄浑阔大的景象,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也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

【答题建模】

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题目。

黑 林①

吴兆骞②

黑林天险削难平,唐将曾传此驻兵。

形胜万年雄北极,勋名异代想东征。

废营秋郁风云气,大碛霄闻剑戟声。

历历山川攻战地,只今旌甲偃边城。

【注】 ①黑林:

黑松林,在长白山一带。

②吴兆骞(1631~1684):

清初诗人,遣戍黑龙江宁古塔二十三年,诗作慷慨悲凉。

颈联被誉为“笔致深折,曲有其妙”,意思是笔术神巧、意蕴精妙,请简要赏析神巧、精妙之处。

答:

                                    

                                    

解析 按提示就应从技巧与内容的关系角度来整合答案,因此解答此题不仅要从颈联本身寻找答案,还要从颈联所表达意义与其它三联的关系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答案 ①视听结合。

视觉上“秋日风云”之色,听觉上“剑戟交接”之声,写出塞外边关的雄壮苍凉。

②虚实结合。

实写如今废弃军营、旧垒残存,虚写沙场当年之鏖战至今似可听闻。

③寓情于景。

作者融内心的悲愁与感慨于眼前的景物之中,“废营”可见其痛心,“秋郁”足显其郁结,“大碛”“剑戟”可表其钦慕,雄放笔调有复杂情绪。

④对比反衬。

以“废营秋郁”与颔联“形胜万年”形成了鲜明对比,反衬出如今的萧瑟凄凉。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去者日以疏

佚 名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注】,欲归道无因。

【注】 故里闾:

指故居。

清人朱筠有云:

“末二句一掉,生出无限曲折来。

”请结合作品对此加以分析。

答:

                                    

                                    

答案 末二句从上面的所见所感,转向(牵连)到自身,好像游离开前文,确乎“一掉”。

但它和上文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一“去”一“来”中岁月消逝迅速,游子唯一的希望只有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但引人怆痛的是欲归不得,故障重重。

末二句欲归不得的叙述中包含着无限心酸。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 ①东都:

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宣和:

宋徽宗年号。

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答:

                                    

                                    

解析 本题从赏析句子的角度考查诗歌语言的鉴赏。

画线句是对北宋都城汴梁荒凉破败之景的描绘:

皇帝的陵园和宫殿都已遭到破坏,其中的陈列物石马已残破不堪,铜驼也见状悲泣。

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在写景中抒发亡国之痛。

答案 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突破四 赏析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

不同诗人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

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

试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豪放风格。

【思路导引】

1.从诗歌种类入手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这首曲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

答:

                                    

                                    

答案 诙谐幽默。

诗庄,词媚,曲谐。

宫廷诗:

缠绵宛转 田园诗:

恬淡宁谧 山水诗:

清新优美

边塞诗:

悲凉慷慨讽喻诗:

沉郁激愤咏史诗:

雄浑壮阔

2.从作者入手(不同的诗人语言风格不同,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作品语言风格也不同)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这首词有着怎样的语言风格?

答:

                                    

                                    

答案 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

这是李清照前期词作。

常见作家语言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苏轼的豪放旷达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3.从诗句中的意象、意境、语言力度入手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整合答案】                                    

                                    

答案 ①意象豪放。

词人选择了“大江、乱石、惊涛、雪”等雄壮有力的意象,意象豪放。

②意境开阔。

词的上阕描写了“大江东去”的阔大场面及古战场的雄奇,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富有气魄的画面。

③情感旷达。

虽然词人在抒发壮志难酬的悲伤,但并不囿于此,而是“还酹江月”,表达了词人超脱、旷达的胸襟。

【答题建模】

【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