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语文10端午粽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32143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下语文10端午粽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下语文10端午粽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下语文10端午粽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下语文10端午粽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下语文10端午粽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下语文10端午粽教案.docx

《一下语文10端午粽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下语文10端午粽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下语文10端午粽教案.docx

一下语文10端午粽教案

10端午粽

文本分析

本课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长句子主要在第2、3自然段中出现,教师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

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占八、、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通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立字旁、米字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儿歌导入,教师引出端午节。

今天,爸爸特别有力气,他说,赛龙舟,他要得第一。

今天妈妈一早起来就淘米,她说,要给我们包甜甜的粽子。

晚上,在灯下,奶奶给我讲屈原的故事。

我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

2.教师简介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但没有被楚王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国都郢被秦军攻占的那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

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遗体,就往江里投食物。

为了纪念屈原,每逢端午节,人们便用竹叶包裹糯米,做成菱角形的粽子,划着龙船到汨罗江,将粽子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这两个习俗的来历。

3.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人们包粽子的情景。

(1)师生共同欣赏人们包粽子的情景,引导学生说一说人们是怎样包粽子的。

(2)全班交流:

你喜欢吃粽子吗?

你吃过哪些馅儿的粽子?

4.教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

端午粽),学生齐读。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1)游戏:

我是读词王。

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2)多种方式朗读词语,读正确。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

4.检查识字情况,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1)读准字音。

“粽、总”是平舌音,“肉、知”是翘舌音,其中“肉”的声母“r”发音

要正确;“间、分、念”是前鼻音,其中“端”也是三拼音节,“粽”是后鼻音。

(2)识记字形。

1联系生活识记。

(课件出示大米、黄豆、牛肉、海带图片)学生观看图片,依次说出图中食物的名称,教师点击屏幕出示“大米、黄豆、牛肉、海带”4个词语,引导学生

结合图文识记“米、豆、肉、带”4个字。

2加一加识记。

立+山+而=端米+宗=粽门+日=间八+刀=分今+心=念

认识新偏旁:

立字旁(■)—含“EI”的字一般和站或依靠有关。

米字旁()一一含“”的字一般和米或食物有关。

3熟字比较识记。

米一一来间一一问分一一刀肉一一内念一一思

4创设语境识记。

◊妈妈总念叨着去超市买大米、红豆、牛肉、海带等食材。

◊据我所知,端午节期间,当地人们会举办包粽子比赛。

(3)组词巩固识记。

端端正端午两端

节一节日

节目

过节

总一总是总和总共

米一大米小米玉米

间一房间

空间

时间

分一分开分别十分

豆一红豆黄豆豆子

知一知识

知道

知心

据据说根据据点

念一想念思念怀念

5.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6.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提醒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

(2)教师范写生字并讲解书写要点,学生跟着书空练习

独体字。

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又直又正

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上扁下长。

“卄”的长横要写平;“卩”横折钩的折钩稍稍左斜,长度适中,竖要写直。

左窄右宽。

“口”偏上;“十”的横对准“口”的中间,不要太长,最后一笔竖要直。

独体字。

左右对称,先写点、短撇,再写“木”,横、竖分别写在横中线、竖中线上,长撇、捺要舒展。

上下结构。

“具”横画间隔均匀,末横较长;撇、点左右呼应。

上下结构。

“八”稍宽,撇、捺舒展,撇伸到左下格,捺不超过横中线;“刀”放当中,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独体字。

首横短而偏上,“口”扁、宽;最后一笔长横要写平、写舒展。

(3)学生描红、临摹,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价:

这些字写得好吗?

好在哪里?

不足的是什么?

(5)鼓励学生用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读读写写。

上午下午叶子红叶真心真正豆子

土豆节日节气大米小米分开十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边听边想: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有困难的可以问一问老师或同学。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思考:

课文写了几种味道的粽子?

重点写了哪种味道的粽子?

(课文写了红枣粽、红豆粽和鲜肉粽,重点写了红枣粽。

3.学生交流汇报对课文的感知,教师归纳。

粽子一一样子美、气味香、味道甜、花样多。

意义一一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时学习的内容。

师: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了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来历,还认识了很多生字词。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同学们课后可以查查资料。

2.回家后向家人请教包粽子的方法,或交流关于全家过端午节的经历。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字词。

(1)课件出示带会认字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抢读、齐读。

(2)听写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同桌互评互纠。

中午节日叶子红叶大米豆米真好真心十分红豆

2.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

轻轻地剥开粽叶,白白的糯米中间裹着红红的枣儿,咬一口,又黏又甜;闻一口,清香怡人。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品尝外婆家那美味的粽子吧!

二、朗读课文,体会心情

1.指四名学生接力读课文,其余学生指出不足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

(1)读好短语。

(课件出示短语)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1教师示范读,读得柔和,有节奏感,提醒学生读好轻声“的”,再用多种方式朗读。

2引导学生画出文中“()的()”式短语,同桌互读、小组互读。

(2)读好长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1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写出了粽子的哪些特征?

找出相关事物。

(粽叶

包着的,里面有糯米,中间有红枣。

2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

(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学生在前面朗读短语的基础上再读一读。

3抓住“里面、中间”几个方位词,把停顿读正确。

如: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3)读好“-

丿的变调。

」(yi)到

一(yi)

一(yi)颗一

-(yi)掀开

」(yi)股

一(yi)

一(yi)小篮

3.多形式朗读课文,如分组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对读等,再指名读。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

我们美美地读完课文,眼前是不是浮现出一个个饱满而又香气四溢的粽子?

还等什么呢?

一起去品味又黏又甜的粽子吧!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2)学生思考、交流。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端午节吃粽子是一种习俗?

(一到……总会……)

2对比朗读“一锅粽子”“一个粽子”,想象外婆煮好满满一锅粽子盼“我们”回去的情景,感受端午节中浓浓的亲情。

(3)练习朗读,“一到……总会……”“盼着”要重读。

(4)交流: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哪些传统习俗?

2.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思考:

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特点?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特点一颜色美

(课件出示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1粽子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外面粽叶包,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

2这些材料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口头填空,并对照课文插图想象其样子。

(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3(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发现不同。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青青、白白、红红”均为叠词,生动具体地从视觉上表现了粽子的颜色相间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小结:

“青青、白白、红红”这样的叠词能使描述的事物更形象,读起来更朗朗上口。

4你还知道哪些这样叠词?

想一想,说一说。

(黄黄)的树叶(清清)的小河(宽宽)的马路(胖胖)的娃娃

(蓝蓝)的天空(弯弯)的月亮(大大)的房子(甜甜)的西瓜

5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粽子的样子,说一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粽子的样子的。

(从外到内。

6引导学生抓住“里面、中间”这两个方位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

7指名读、自由读。

♦特点二一一气味香

(课件出示句子)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1指导朗读短语“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一股清香”,再指名读句子。

2思考:

哪个词语让你感觉到粽子香?

(一……就……)

3拓展:

用“一……就……”说句子。

生1:

我一到家就下起了大雨。

生2:

我一进教室,上课铃声就响了。

4思考:

这句话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粽子的?

(嗅觉。

♦特点三一一口感好

(课件出示句子)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吃粽子的情景,体味粽子的味道之美。

2思考:

“又黏又甜”写出了粽子的什么特点?

(黏、甜。

3说几个“又……又……”式词语。

(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又快又好、又白又胖。

4学生齐读、指名读。

(3)重点探究:

课文是怎样描写粽子的?

(第一句按“外表一一里面一一

中间”的顺序描写粽子的样子,然后用“外婆一掀锅盖”过渡到写粽子的香味,再由“剥开粽叶”写粽子的味道,很有条理。

(4)试着仿照本自然段的语言介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3.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样?

她为什么

要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

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交流汇报。

(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多,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外婆还让“我们”把粽子分给邻居吃。

外婆是一个善良、大方、乐于分享的人。

(3)从“美滋滋”一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美滋滋”一词中,我感受到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感受到“我们”对粽子的喜爱以及快乐的心情。

4.自读第4自然段。

(1)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指名回答。

(端午节吃粽子的

来历;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学生分组交流自己查阅的关于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以及端午节的来历。

5.拓展:

学做“粽子代言人”,向大家介绍、推荐粽子。

四、回顾课文,感受亲情

过渡:

一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粽子。

作者的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望“我们”回去。

1.抓住文中重点句子,感受“爱”。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分三个小组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盼望一家人团聚◊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一一重视端午节、关爱家人

◊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一一邻里和睦、分享快乐

(2)教师引说:

外婆亲手包了这么美味的粽子给“我们”吃。

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起了自己的外婆。

每次过节,我的外婆总会做好多好吃的。

同学们除了吃过外婆包的粽子,还吃过家人给你做的什么好吃的?

(鸡汤、红烧肉、清蒸鱼、蒸鸡蛋……)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家人对我们的爱。

)外婆包的粽子满含着对我们的爱,家人做的各种美食里也满含着对我们的爱。

我们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家人呢?

(学生自由交流)

2.交流: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爱”?

五、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1.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节、中秋节。

)全班交流关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说一说过节经历。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横爷凌计]I

Q吃粽子:

外表美、味道好、花样多、继承传统炳午祿J说意义: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丿热爱祖国教学片段

♦品读课文,初步了解按照一定顺序描绘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师:

谁来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

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红枣粽的样子、味道。

(指名读)

师:

在了解课文内容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红枣粽是什么样子的。

生: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学生读课文,教师用课件出示红枣粽的图片)

师:

谁能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红枣粽的样子?

生:

白白的糯米中有一颗红红的枣,外面包着青青的箬竹叶。

师:

课文中描写端午粽的样子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生:

从外往里。

师:

刚才一位同学是按什么顺序说的呢?

生:

从里到外。

师:

我们描绘事物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

(多媒体课件出示半

个西瓜的图片)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来说一说西瓜的样子吗?

生1:

我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来描绘的。

西瓜的外面是带有波纹图案的绿绿的皮,里面是红红的瓜肉,还有一颗颗黑色的籽镶嵌在中间。

生2:

我是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来描绘的。

西瓜的里面是红红的肉,肉中夹

杂着一颗颗黑色的籽;西瓜皮则是绿色的

师:

同学们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事物,将事物描绘得形象、生动,真棒!

赏析:

本课对端午粽外形的描写是课文中的重点片段,描写端午粽外形的句

子比较长,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确、读流利,读懂句子内容。

除此之外,有条理地介绍事物是教学本段的难点。

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深入地挖掘描写粽子外形的手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师生互动,体会作者的这一写作手法,再运用已有的知识拓展延伸,用同样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来进行仿句练习,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指导朗读,指导朗读要体现层次性,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要求。

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从读准字音开始,让学生读好词语、短语,读通文中的长句子。

这样分层次的教学,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课文内容,我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生活经历来理解作者对粽子的描绘、文章蕴含的人文情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