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2964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方案.docx

《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方案.docx

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2

1.1编制依据2

1.2编制目的2

2、工程概况2

2.1工程位置2

2.2设计概况3

2.3主体结构节段划分3

3、总体施工顺序5

3.1土方回填水平段位划分5

3.2土方回填竖向分层划分5

3.3施工工艺流程6

4、土料要求与含水量控制6

4.1土料要求6

4.2含水量控制6

4.3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7

5、结构顶板回填施工方法8

6、回填土压实方法9

6.1人工夯实方法9

6.2机械压实方法9

6.3压实排水要求10

7、资源配置10

8、取样试验方法及验评标准10

8.1取样试验方法10

8.2验评标准12

9、质量保证措施12

10、成品保护及质量问题处理12

10.1成品保护12

10.2质量问题处理12

11、施工注意事项13

滨江新城站主体结构顶板土方回填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长株潭城际铁路滨江新城站车站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设计施工图。

(2)《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08;

(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0299-1999;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10-2006;

(5)设计、施工所涉及的规范、规程、标准以及有关行业法规和法令等。

1.2编制目的

根据滨江新城站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情况,合理确定结构顶板以上土方回填质量,在防水保护层以上50内应采用透水性差的粘土回填,对其它回填填料可用粘性土或砂土,控制分层厚度、填料的最优含水量,满足市政道路路面高程要求,并取得最佳压实度,达到设计标准的要求,根据本方案指导现场施工。

2、工程概况

2.1工程位置

滨江新城站位于长沙市岳麓区银山路与杜鹃路交叉口,呈东西走向,具体车站位置详见图2-1。

 

2.2设计概况

滨江新城站开挖起止里程为8+709~8+961,全长252m,标准宽度为25m,基坑开挖深度为29.3m(标准段)、31.8m(扩大端);车站线间距为18m,有效站台长度230m,设地下三层结构。

车站结构形式为三层三跨钢筋混凝土矩形框架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结构尺寸见表2.01所示。

表2.01车站结构尺寸参数表

序号

部位

净高(m)

板厚

()

最大净跨(m)

侧墙厚

()

中立柱

()

1

站厅层(负一层)

8.7

顶板800、中板600

12.32

1000

800×1200、1000×1200和1100×1300

2

设备层(负二层)

5.35

600

12.32

1000

800×1200、1000×1200和1100×1300

3

站台层(负三层)

10.95和8.78

底板1300、1200

12.32

1000

800×1200、1000×1200和1100×1300

2.3主体结构节段划分

车站结构施工时分为8个施工段,墙板一起施工(除负三层侧墙分两

图2-02车站主体结构纵向分段平面图

次浇筑);将每个施工段分为8个施工层,主体结构分段见图2-02所示:

 

3、总体施工顺序

滨江新城站结构顶板土方回填采用分段、分层,由东往西、自下而上流水施工。

3.1土方回填水平段位划分

根据车站结构施工分段、施工进度及盾构始发节点工期要求,将车站顶板土方回填分为3大区段,具体划分段如下:

第一区:

第1、2结构段,63.5m,8+709772.5

第二区:

第3结构段,35.5m,8+772.5808

第三区:

第4~8结构段,152m,8+808960

第1、2区根据盾构始发工期要求安排回填时间,其中盾构吊装、出渣等结构预留口,待隧道掘进完成后进行结构施工及回填;第3区待车站主体全封顶后进行施工。

3.2土方回填竖向分层划分

车站顶板距离地面约3m,回填土时分层压(夯)实,每层回填厚度30,共约11层,自下而上进行施工;其中结构顶板以上50范围内均采用透水性差粘土回填,分两层进行,每层厚大约25左右。

图3-01车站顶板土方回填竖向分层示意图

顶板土方回填至最顶时,预留60后期市政路面基层和面层施工,盾构施工期间在第1、2区段预留20砼施工,土方回填顺序竖向分层划分见图3-01。

 

3.3施工工艺流程

车站结构土方回填顶板以上0.5m采用透水性差的粘土回填,对其它回填料可用粘性土或砂土,填土中不得含有草、垃圾等有机物质。

填土要分层夯实,避免结构不均匀受力,每层厚25~30,严格控制分层厚度。

顶板以上50采用85A冲击夯夯实,顶板50以上至地面60以下,采用12t型号为12C压路机静压,采用环刀法或灌砂法分层检测压实度。

土方回填施工流程见图3-02所示。

 

图3-02土方回填施工流程图

4、土料要求与含水量控制

4.1土料要求

顶板以上0.5m采用透水性差的粘土回填,对其它回填料可用粘性土或砂土,填土中不得含有草、垃圾等有机物质。

4.2含水量控制

(1)填土土料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夯实(碾压)质量,在夯实(碾压)前应先试验,以得到符合密实度要求条件下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少夯实(或碾压)遍数。

含水量过小,夯压(碾压)不实;含水量过大,则易成橡皮土。

各种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密实度参考数值见表4.01。

粘性土料施工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之差可控制在-4%~+2%范围内(使用振动碾时,可控制在-6%~+2%范围内)。

表4.01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参考表

项次

土的种类

变动范围

最优含水量(%)(重量比)

最大干密度(3)

1

砂土

8~12

1.80~1.88

2

粘土

19~23

1.58~1.70

3

粉质粘土

12~15

1.85~1.95

4

粉土

16~22

1.61~1.80

注:

1.表中土的最大干密度应以现场实际达到的数字为准;

2.一般性的回填,可不作此项测定。

(2)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

当含水量过大,应采取翻松、晾干、风干、换土回填、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如土料过干,则应预先洒水润湿,每1m3铺好的土层需要补充水量(L)按下式计算:

式中V——单位体积内需要补充的水量(L);

w——土的天然含水量(%)(以小数计);

——土的最优含水量(%)(以小数计);

ρw——填土碾压前的密度(3)。

(3)当含水量小时,亦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等措施。

(4)在气候干燥时,须采取加速挖土、运土、平土和碾压过程,以减少土的水分散失。

(5)当填料为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时,碾压前应充分洒水湿透,以提高压实效果。

4.3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

填土每层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视土的性质、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和使用的压(夯)实机具性能而定,一般应进行现场碾(夯)压试验确定。

表4.02为压实机械和工具每层铺土厚度与所需的碾压(夯实)遍数的参考数值,如无试验依据,可参考应用。

表4.02填土施工时的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

压实机具

分层厚度()

每层压实遍数

平碾

250~300

6~8

振动压实机

250~350

3~4

柴油打夯机

200~250

3~4

人工打夯

不大于200

3~4

5、结构顶板回填施工方法

采用自卸汽车倒土从南侧施工便道,人工配合小型挖机摊铺,铺土顺序从中间往两侧。

(1)基底清理

回填前先把结构顶板防水层保护层上的杂物、垃圾等清理干净,排除所有积水。

(2)检验土质

回填前检验回填土的含水率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如含水率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含水率偏低,可采用预先浇水润湿等措施。

(3)分层铺土夯实

结构顶板以上50范围内采用透水性差粘土回填。

分两层进行,每层厚大约25左右,并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夯与夯之间重叠不小于1/3夯底宽度,纵横交叉,每层至少三遍。

其余部分回填料采用粘性土或砂土,填土中不得含有草、垃圾等有机物质。

每层厚25~30,用机械静压碾实,每层6~8遍。

静压碾时宜薄填、慢行、先轻后重、反复碾压。

压碾时的搭接宽度不小于20。

机械无法碾到部分采用蛙式(或冲击式)打夯机夯实。

(4)取样实验

每层回填夯实后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或灌砂)试验取样,测出土密实度,顶板防水层以上50内回填土密实度为93%,500以上至地面为95%。

达到要求后方可再铺上一层的土。

(5)找平验收

填土全部完毕进行表面拉线找平,高出允许偏差地方,应及时铲平,凡低于规定高程的地方补土夯实。

6、回填土压实方法

6.1人工夯实方法

(1)人力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

夯实基槽时,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再夯向中间。

(2)用小型机具夯实时,一般填土厚度不宜大于25,打夯之前对填土应初步平整,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

(3)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回填与夯实。

6.2机械压实方法

(1)为保证填土压实的均匀性及密实度,避免碾轮下陷,提高碾压效率,在碾压机械碾压之前,宜先用轻型推土机推平,低速预压4~5遍,使表面平实;采用振动平碾压实爆破石渣或碎石类土,应先静压,而后振压。

(2)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平碾、振动碾不超过2;并要控制压实遍数。

(3)用压路机进行填方压实,应采用“薄填、慢驶、多次”的方法,填土厚度不应超过25~30;碾压方向应从两边逐渐压向中间,碾轮每次重叠宽度约15~25,避免漏压。

运行中碾轮边距填方边缘应大于500,以防发生溜坡倾倒。

边角、边坡边缘压实不到之处,应辅以人力夯或小型夯实机具夯实。

压实密实度,除另有规定外,应压至轮子下沉量不超过1~2为度。

(4)平碾碾压一层完后,应用人工或推土机将表面拉毛。

土层表面太干时,应洒水湿润后,继续回填,以保证上、下层接合良好。

6.3压实排水要求

(1)已填好的土如遭水浸,应把稀泥铲除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2)填土区应保持一定横坡,或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利排水。

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7、资源配置

人员及机械配置见表7.01所示:

表7.01土方回填人员及机械配置一览表

回填层

人员配置

机械配置

分层厚度

施工方法

顶板上0.5m

20人

85A冲击夯5台

250

人工打夯

顶板0.5m以上

10人

1吨203小型压路机、12吨12压路机各1台

300

机械重力压实

人工配合边角打夯

8、取样试验方法及验评标准

8.1取样试验方法

(1)各类回填土使用前应分别对其取样,测定其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并做压实试验,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压实密度等参数。

(2)填筑时应严格控制填料含水量。

其碾压压密实度检测应符合,每层填筑按路基长度,每50m(也不得大于1000m2)取样分组,每组不应小于3个点,即路基中部和两边各1点。

由于基坑上方为主干道,密实度应满足地面工程设计要求:

表8.01基坑回填碾压密实度值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

填料最小强度()%

压实度(%)

最大粒径()

0~0.3

8

≥96

<100

0.3~0.8

5

≥96

0.8m以下

4

≥94

(3)压实度计算:

λc——压实度;

ρd——土的干密度;

ρ——土的最大干密度;

ρ——土的湿密度;

W——土的含水量;

压实填土的最大干密度ρ(3)采用击实试验确定。

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η——经验系数,对于粘土取0.95,粉质粘土取0.96,粉土取0.97;

ρw——水的密度(3);

——土粒相对密度;

——最优含水量(%)(以小数计),可按当地经验或取2(——土的塑限)。

8.2验评标准

(1)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2)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3)回填土料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

取样测定夯(压)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

9、质量保证措施

(1)分段施工时交接处填成阶梯形,上下错缝距离不小于1m。

(2)在车行道范围内,必须符合相应道路路基密实度标准。

(3)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土质量密度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

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10、成品保护及质量问题处理

10.1成品保护

施工时注意保护顶板防水层保护层、混凝土梁、管道及预埋件,严禁碰撞。

10.2质量问题处理

(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

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检验其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

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土质量密度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

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2)回填土下沉:

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压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压,坑底有机物或落土等杂物清理不彻底等造成。

这些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规定,检查发现后及时纠正。

(3)回填土夯压不密实:

应在夯压前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对湿土造成的“橡皮土”要挖出换土重填。

(4)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密实要求和地基情况等与监理单位共同确定(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3%)。

11、施工注意事项

(1)铺土时严禁厚薄不均,或超厚现象。

(2)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有足够照明设施,防止漏夯或夯实不够、铺填超厚等现象。

(3)基坑采用分段回填,在分段接茬处,已填土坡应挖台阶,其宽度不得小于1m,高度不得大于0.5m。

(4)基坑回填时,机械或机具不得碰撞顶板防水保护层,防水保护层以上0.5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使用小型机具夯实。

(5)基坑雨季回填时应集中力量,分段施工,取、运、填、平、压应连续作业,雨前应及时压完已填土层并将表面压平后,做一定坡势。

雨中不得填筑非透水性土质。

(6)采用不同类土回填时应按土类有规则地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放在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填。

边坡不得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封闭,以利水分排除基土稳定,防止填方内形成水囊。

(7)严禁汽车直接将土倒入基坑内。

(8)覆土厚度大于500后方可使用机械回填碾压,若采用大型机械,顶板应采取必要的支撑加强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