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发电厂房升压变电站土建分部工程施工措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2526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面发电厂房升压变电站土建分部工程施工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面发电厂房升压变电站土建分部工程施工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地面发电厂房升压变电站土建分部工程施工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地面发电厂房升压变电站土建分部工程施工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地面发电厂房升压变电站土建分部工程施工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面发电厂房升压变电站土建分部工程施工措施.docx

《地面发电厂房升压变电站土建分部工程施工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面发电厂房升压变电站土建分部工程施工措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面发电厂房升压变电站土建分部工程施工措施.docx

地面发电厂房升压变电站土建分部工程施工措施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腾冲县大岔河和小岔河两条河之间,由腾冲县大岔河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由云南省保山永兴集团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马过口电站为引水式电站,装机规模2×12000KW,设计水头309.5m,设计引用流量9.35m³/s多年平均发电量11922万KW.h,年利用小时数4968h,设计保证率P=90%,保证出力4630KW。

整个电站工程由:

一号取水坝、二号取水坝、一号隧洞。

二号隧洞、压力前池、泄水陡槽、压力管道、主副厂房、110千伏升压站,110千伏输电线路和生活区组成。

本工程支墩、镇墩砼强度等级为C20,主副厂房、升压站、上下结构及尾水暗渠结构砼强度等级为C25。

一、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为:

1、冲县大岔河马过口水电站厂区枢纽工程标段施工招标文件。

2、根据云南省保山永兴集团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施工图纸及相关标图。

3、场实地踏勘情况,工程地点周边环境情况及与本工程施工相关的保山地区气象资料。

4、我司同类型工程施工经验。

5、我公司ISO9001:

2000质量体系及程序文件。

二、设计概况

马过口电站为引水式电站,装机规模2×12000KW,设计水头309.5m,设计引用流量9.35m³/s多年平均发电量11922万KW.h,年利用小时数4968h,设计保证率P=90%,保证出力4630KW。

电站自大岔河和小岔河两条河取水,大岔河一侧取水流量8.15m3/s小岔河一侧取水流量1.2m3/S。

整个电站工程由:

一号取水坝、二号取水坝、一号隧洞。

二号隧洞、压力前池、泄水陡槽、压力管道、主副厂房、110千伏升压站,110千伏输电线路和生活区组成。

引水隧洞工程:

一号隧洞自大岔河一侧引水,自0+000~2+859.357处与二号隧洞交汇。

再至4+507.772里程处进入前池,交汇的上游段长2859.357m,设计流量8.15m³/s隧洞开挖断面宽度2.9m,高度3.3535m。

拱形,在上游段中,有渠道两段,一段长12m,另一段长213.643m,共计225.643m。

交汇后的下游段,长1648.415m,离前池450m处设一支洞,长145m,设计流量9.35m³/s隧洞开挖断面宽度3.2m,高度3.622m拱形。

一号隧洞洞挖长度共4427.129m,其洞挖工作面共有7个(前池处未计)。

三、结构设计概况

1、工程地质:

工程地处喜山早期第一阶段侵入岩分布区,岩性为黑云二长似斑状花岗岩及钾长花岗岩等,围岩中以微新岩体占绝大多数,工程地质条件总体优良。

2、厂区建筑物包括主厂房、副厂房、升压站、尾水渠、进厂公路、辅助生产和生活房屋建筑等,布置在右岸。

3、厂区建筑物沿河布置,由上游至下游分别为升压站、中控室、主厂房。

4、主副厂房布置在右岸,中央控制室布置在主厂房的右侧。

回车场布置在安装场和中控室的前面。

两台机组的尾水通过尾水渠直接泄入大岔河。

5、地面厂房尺寸为39.12m×14.9m×25.43m(长×宽×高),内装两台单机容量12000KW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机组间距12.75m,机组安装高程1997.935m,水轮机层安装高程1991m。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我国基本建设的方针和宗旨,为此,现场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把工程质量自始至终要抓紧、抓实、抓好,采取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

四、地面发电厂房升压变电站土建分部工程施工措施:

1、施工前准备:

技术核定、开挖设备、辅助机械和人员在开工前已全部布置到位,并对各工种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对该工程项目整个过程每道工序处于首控状态,以使工程整理符合合同、设计规定和竣工验收规范文件,过程控制由总工程师领导,工程部和质安部负责实施。

施工过程控制程序如下图:

不符合项处理

形成文件、记录

验证

落实质量计划

质量监督

人员配备配置

执行方案

物资验证供应

 

2、开挖: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结合地质情况对该部位制定开挖方案。

采用先进的开挖机械设备和优化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覆盖层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按照设计坡比挖除,对边坡坑洞、树根、草皮及剥皮采用人工完成;石方开挖采用分层分块的方式进行,主爆孔采用CM351为主、YT-28手风钻配合钻孔,边坡采用予裂或光爆,予裂孔采用KQ100钻机沿边坡设计线钻孔,毫秒梯段微差爆破。

1~1.6m3反铲挖装,50B型装载机,8~10t自卸车运渣至渣场。

起爆方式:

采用毫秒非电雷管与导爆索串并联成起爆网络进行梯段微差爆破。

土方开挖工艺流程框图:

石方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挖、装、运石渣

边坡修整

下一循环作业

边坡喷锚施工

 

3、主要工序技术措施

(一)测量放线

测量采取“三固定”措施

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除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外,并按规范要求定期、准确、全面地进行观测。

同时采取“三固定”的措施,即仪器固定(含附件)、人员固定、观测线路固定(包括镜位固定和观测次序固定)。

设立专门的测量放线小组,测量仪器及工具事先检查、定期校正。

测量控制的重点是保证建筑物垂直的控制。

(二)模板工程

鉴于模板工程是影响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环节,本工程拟采用“一次成优”的质量控制法,以便在结构工程施工时为装饰工程提供优越的条件。

1、工程技术人员在工序开工前将各工序部位的模板安装图详细绘出,工人按图施工,质检员严格按图检查验收。

2、认真做好工序交接检,当钢筋工程完工后应组织钢筋、木工班组长和技术员进行现场交接检,凡钢筋位置不符合要求的必须整改完后方可封模。

3、提高模板施工质量标准,垂直平整度均要在规定范围之内。

尤其要重视外墙垂直度,这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4、模板拆模后要进行清理修正,涂刷隔离剂后才能继续使用。

5、为保证板缝能满足优良标准要求,在模板安装完毕后,应用透明胶纸粘贴板缝。

6、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流程图:

 

(三)钢筋工程

1、钢筋进场时要进行原材料检测试验,合格材料方可使用。

2、钢筋工程施工前要认真做好翻样、交底工作。

钢筋密集处既保证钢筋位置准确,又要保证砼顺利浇捣。

3、钢筋工程完成后,工程质检人员应对钢筋进行检查,做好隐蔽验收。

重点进行下列内容检查。

根据设计图,检查钢筋的种类、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特别要检查负筋位置是否准确;检查钢筋接头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脱变现象,检查砼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对焊接头是否符合要求。

4、由于钢筋偏位是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因此本工程在施工中将采取在楼板模上进行二次放线的方法,对墙、柱筋进行重复校核,在浇砼前还要再三复核墙、柱筋位置是否正确。

5、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流程图:

 

(四)砼工程

1、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制度,特别是对水泥要有计划地提前做好化验工作,杜绝不经化验而先使用的现象。

2、作业面设技术人员和专职质检员跟班作业,对振捣密实度、下料方法、高低差留置、平整度、墙柱钢筋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施工工艺标准的将行使质量否决权,有权下令停工修复,直至符合工艺标准才能继续施工。

砼工程质量控制流程图:

 

(五)砌体工程

一)墙身轴线位移。

造成原因:

在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检查校核砌体的轴线与边线的关系,以及挂准线过长而未能达到平直通光一致的要求。

二)水平灰缝厚薄不均。

造成原因:

在立皮数杆(或框架柱上画水平线),标高一致,砌砖盘角时每道灰缝控制不均匀,砌砖准线没拉紧。

三)墙面游丁走缝。

造成原因:

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砌前没有进行实测及挑选,排砖撂底时没有把竖缝排列均匀,或没将窗口位置引出,使砖的竖缝尽量与窗口边线相齐,在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丁砖的中线必须与下层条砖的中线相重合而造成游丁走缝,上下竖缝发生错位;没有在沿墙面每隔2m间距左右竖缝处用托线板吊直弹线向上引伸作为控制游丁走缝的基准。

四)同一砖层的标高差一皮砖的厚度。

造成原因:

砌筑前由于基础顶面或楼板面标高偏差过大而没有找平理顺,皮数杆不能与砖层吻合;在砌筑时,没有按皮数杆控制砖的皮数。

五)墙面粗糙。

造成原因:

砌筑时半头砖集中使用造成通缝,一砖厚墙背面平直度偏差较大;溢出墙面的灰渍(舌头灰)未刮平顺。

六)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出现裂缝。

造成原因:

砌筑时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没有用侧砖或立砖斜砌(60°)顶贴挤紧。

五、克服质量通病措施

1、模板工程

模板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梁模板:

1、通病现象: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梁底漏浆。

2、防治措施

①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②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固定。

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③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④防止梁底部漏浆采用梁底部加可调架或在靠近梁底部位置加对拉螺杆加固。

二)板模板

1、通病现象:

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

2、防治措施

①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

②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

③板模按规定起拱。

三)保护模板的拆模方法

1、安装时最后在边角处安装小块长方形模板,当一个开间铺2块大模板,中间可有意铺1条小模板,拆模用铁撬先拆出这个小模板,然后用木楔楔入大块模,一块一块拆下。

2、拆墙模、柱模或板模时均应用木楔先楔入,使模板与砼表面脱离,再用铁撬撬模。

3、钢筋工程

一)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在立柱的模板支撑系统前,应在柱子每侧的混凝土楼面上预埋φ18的钢筋头作为支点,每侧不小于两点,并使斜支撑能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作用。

2、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注意梁、柱筋的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的位移。

3、在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扎筋时给框架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用电焊将它与梁的箍筋点焊固定,再将柱主筋逐一绑扎牢固,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

4、加强砼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禁将整车或整料斗的砼直接灌注到柱、墙内,不得随意冲撞构件的钢筋骨架,应先将砼卸在盘板上。

再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这样既能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又可防止撞偏钢筋骨架。

5、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机械连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在上部通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箍筋位置,使接长的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柱的钢筋,绑扎箍筋,既安全,又能保证框架柱骨架不扭曲、不倾斜,还能提高工效。

钢筋开料切断尺寸不准:

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

对于Ⅰ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二)钢筋绑扎与安装

(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2)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3)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力求平稳,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

(4)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

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5)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立即纠正。

(6)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就及时调整。

4、砼工程

一)砼浇筑

1、蜂窝。

产生原因:

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预防措施:

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

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

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粘浆,才能使接缝严密。

2、露筋。

产生原因:

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

预防措施:

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自重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能移动。

3、麻面。

产生原因:

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预防措施:

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刷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4、孔洞。

产生原因: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预防措施: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

5、缝隙及夹渣。

产生原因:

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

预防措施:

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砂、木屑。

6、墙柱底部缺陷(烂脚)。

产生原因:

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

预防措施:

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厚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

预防措施:

浇注砼前先浇足50~100m厚的水泥砂浆。

梁柱接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产生原因:

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预防措施:

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

7、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产生原因:

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预防措施:

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混凝土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8、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

产生原因:

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

预防措施:

基础混凝土属厚大构件,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当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

浇注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

必要时二次浇筑。

9、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

产生原因:

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预防措施: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

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

10、缺棱掉角。

产生的原因:

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

预防措施:

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在拆除模板不受损坏时方能拆除。

拆除时对构件棱角予以保护。

11、计量不准确。

砂、石、水泥,未经计量或计量不准;外加剂没有按程序操作,而导致混凝土质量下降。

二)混凝土缺陷的处理

1、麻面:

先用清水对表面冲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

2、蜂窝、露筋:

先凿除孔洞周围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然后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对小的蜂窝孔洞用1:

2或1:

2:

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大的蜂窝露筋按孔洞处理。

3、孔洞:

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模后,刷涂纯水环氧水泥浆进行封闭处理;裂缝较严重时,可用埋管压力灌浆。

5、砌体工程

一)墙身轴线位移。

造成原因:

在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检查校核砌体的轴线与边线的关系,以及挂准线过长而未能达到平直通光一致的要求。

二)水平灰缝厚薄不均。

造成原因:

在立皮数杆(或框架柱上画水平线),标高一致,砌砖盘角时每道灰缝控制不均匀,砌砖准线没拉紧。

三)墙面游丁走缝。

造成原因:

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砌前没有进行实测及挑选,排砖撂底时没有把竖缝排列均匀,或没将窗口位置引出,使砖的竖缝尽量与窗口边线相齐,在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丁砖的中线必须与下层条砖的中线相重合而造成游丁走缝,上下竖缝发生错位;没有在沿墙面每隔2m间距左右竖缝处用托线板吊直弹线向上引伸作为控制游丁走缝的基准。

四)同一砖层的标高差一皮砖的厚度。

造成原因:

砌筑前由于基础顶面或楼板面标高偏差过大而没有找平理顺,皮数杆不能与砖层吻合;在砌筑时,没有按皮数杆控制砖的皮数。

五)墙面粗糙。

造成原因:

砌筑时半头砖集中使用造成通缝,一砖厚墙背面平直度偏差较大;溢出墙面的灰渍(舌头灰)未刮平顺。

六)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出现裂缝。

造成原因:

砌筑时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没有用侧砖或立砖斜砌(60°)顶贴挤紧。

六、季节性施工质量措施

(一)雨季施工措施

1、雨季施工应有专人负责发布天气预报,通报全体施工人员。

2、做好现场排水系统,将地面和基坑的雨水及时排出场外,确保主要运输道路的畅通。

3、砼浇捣期间随时注意气象台预报,尽量避开雨天施工砼。

4、如遇雨,注意雨后砂石含水最的变化,准确掌握砼配合比,现场备足雨布,以防雨天浇筑过程中砼被冲刷。

5、防水工程应避免在雨期进行施工。

6、施工期间塔吊顶端应设置防雷措施,六级以上大风应停止高空作业。

7、现场机电设备要做好防雷防漏电措施。

(二)、炎热天施工措施

1、试配砼配比时应考虑到天气炎热的情况,如加缓凝剂延缓砼的凝结时间,降低坍落度损失等。

2、指派专人负责做好砼的养护工作,采用浇水养护,使砼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防止发生龟裂现象。

3、做好施工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

现场配备凉茶,中午给工人以一定的休息时间,密切注意工人的饮食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