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教案完美版知识分享.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2304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形记》教案完美版知识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变形记》教案完美版知识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变形记》教案完美版知识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变形记》教案完美版知识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变形记》教案完美版知识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形记》教案完美版知识分享.docx

《《变形记》教案完美版知识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形记》教案完美版知识分享.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形记》教案完美版知识分享.docx

《变形记》教案完美版知识分享

 

《变形记》教案完美版

粤教版第四册

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李君仁

第11课变形记(节选)

卡夫卡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和细节、分析人物形象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2、学习表现主义小说的基本特征及其写作技巧,体会表现主义小说的语言风格及其与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3、体会主人公变形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4、了解并领会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

 

1、作者介绍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著有《变形记》、《城堡》等。

他的作品情节荒诞不经,但蕴含深意,对现代主义各派产生过重大影响。

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

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饥饿艺术家》《地洞》《猎人格拉克斯》《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之流》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

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的。

2、背景资料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

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

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目睹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他在工伤保险公司工作时,接触了许多被劳动致残而一贫如洗的工人,使他认识到“富人的奢侈是以穷人的贫困为代价的”,下层人民越来越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是卡夫卡创作《变形记》的时代、生活背景。

表现主义文学兴起于20世纪初,极盛于20年代和30年代的德、美等国家。

它首先出现在绘画界,是对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主义画派的反驳。

表现主义作家不满于印象主义注重外在的客观事物的描绘,要求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而表现事物内在的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而揭示其内在的灵魂,要求突破对暂时现象的抒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和真理。

他们强调描写人们的主观世界、知觉和潜意识,用特殊手法来反映现实世界。

表现主义文学在诗歌、小说、戏剧各领域都产生过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家,卡夫卡是小说领域的杰出代表。

3、题目解说

题为《变形记》,此处“变形”一词很值得探究,它至少可以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

1.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生理上的变形。

但格里高尔虽变形为甲虫,他内心依然保留着美好的人性,仍然记挂着工作,仍然为父母和妹妹操心,是为家庭着急、分忧,他的情感中充满了对亲人的关心、体贴之情。

因此,从这一点上可以说格里高尔是虫形而人心。

2.当时社会人们心理上的变形。

格里高尔形变而心未变,他的家人形未变却变了心。

开始时家人对格里高尔还有所牵挂,但后来就变得十分冷漠,甚至要设法摆脱他,把他扫地出门。

连身边最亲的人尚且如此,亲情变成仇情,更何况是社会上的陌生人呢?

从这点上说,反映了当时的人们是人形而“虫”心。

3.卡夫卡在这篇小说中运用的变形的艺术手法。

此处“变形”是指卡夫卡采用一套有别于传统的叙述方式和技巧,通过变形把描写的客观对象加以“陌生化”的处理,让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披上一层奇异的色彩,以此来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重新思考同一事物,进而探究其本质。

卡夫卡在作品中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的思考,在荒诞的故事背后是并不荒诞的情感表达,寄寓的恰恰是卡夫卡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痛彻的思索。

 

解读课文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穹qióng顶:

像天空那样中间隆起而四面下垂的形状。

)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条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点拨:

首段叙写格里高尔变形为甲虫的特点:

“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给读者造成一种紧张感;大躯体和“细得可怜”的腿,两者之间的对比构成喜剧效果。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形象地写出了一个小人物,一个偶在的个体生命,其命运就是如此的充满了偶然性、荒谬性,其实人生悲剧就是如此的不可预料、不可逃避,更谈不到积极地加以预防。

]

评析:

在《变形记》的开头,作者没交代任何原因,简直是祸从天降: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显然,故事是在一个荒诞的情境中展开的。

读者都知道这是一派胡言,从来没有人变甲虫这种事。

但小说拥有自由想象的特权,这个自由没什么边界。

卡夫卡的小说“是梦与真实的绝妙混合。

既有对现代世界最清醒的审视,又有最疯狂的想象”。

所以如果我们联想一下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当我们被一些谁也无法预料、无法逃避的境况所决定时,生活的荒诞与这个故事的荒诞就有了一种比拟的联系,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尖锐了:

当我们突然无法动弹,在完全无能为力,丧失了人的一切自主性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

卡夫卡的小说带出了我们深深的疑问。

显然,在如此荒诞的突变中,卡夫卡敏锐地觉察到现实生活某些带本质性的问题,才用这种象征、夸张甚至荒诞的手法加以表现。

 

“我出了什么事啦?

”他想。

这可不是梦。

他的房间,虽是嫌小了些,的确是普普通通人住的房间,仍然安静地躺在四堵熟悉的墙壁当中。

在摊放着打开的衣料样品——萨姆沙是个旅行推销员——的桌子上面,还是挂着那幅画,这是他最近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装在漂亮的金色镜框里的。

画的是一位戴皮帽子围皮围巾的贵妇人,她挺直身子坐着,把一只套没了整个前臂的厚重的皮手筒递给看画的人。

评析:

格里高尔清早一起来就变成一只甲虫,作者没有交待任何原因,很难想像还有比这更虚幻的怪事了。

在现实生活中当然是不可能有的。

而并没学什么法术的格里高尔,对自己的变形似乎早有准备,几乎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异和惶恐。

就像他只是患了头痛脑热一样。

整个过程中,他只说了一句:

“我出了什么事啦?

”尔后,他又像正常人似的想他的差事,想着他五点钟要去赶火车。

以后整个的作品几乎就是沿着他与差事这条线索展开的。

卡夫卡写格里高尔变形,并不是在他如何变形,为什么变形上着笔,而是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周围环境。

格里高尔变形了,而环境却毫无变化;还是那个“安静地躺在四堵熟悉的墙壁当中”的房间;衣料样品照旧摊放在桌子上;他最近从画报上剪下来的那幅画像仍然挂在墙上。

作者只是用平稳的语调,像新闻报道一样冷静客观,不动声色地说明情况和记叙过程,不发表任何评价。

小说的情节形式是荒诞的,情节内容是平淡的。

小说虽然没有设置悬念与矛盾冲突,却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最细小的生活细节,以类似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使之具体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来调动读者的感性认识,吸引读者的阅读注意力,从而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格里高尔的眼睛接着又朝窗口望去,天空很阴暗——可以听到雨点敲打在窗槛上的声音——他的心情也变得忧郁了。

“要是再睡一会儿,把这一切晦气事统统忘掉那该多好。

”他想。

但是完全办不到,平时他习惯于侧向右边睡,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再也不能采取那样的姿态了。

无论怎样用力向右转,他仍旧滚了回来。

肚子朝天。

他试了至少一百次,还闭上眼睛免得看到那些拼命挣扎的腿.到后来他的腰部感到一种从未体味过的隐痛,才不得不罢休。

[点拨:

气氛、心情已有定调——阴暗下雨的天气;阴郁的心情。

欲摆脱心事,格里高尔想好好再睡一会儿,“但却完全办不到,因为他习惯于向右边睡……”文笔上起了小波澜。

格里高尔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主要是通过下文大量的心理描写来表现的。

]

“啊,天哪,”他想,“我怎么单单挑上这么一个累人的差使呢!

长年累月(长年累lěi月:

形容经历很多年月。

)到处奔波,比坐办公室辛苦多了。

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而萍水相逢(萍水相逢:

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泛泛之交:

友谊不深厚的人。

泛泛,不深入。

),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

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

”他觉得肚子上有点痒,就慢慢地挪动身子,靠近床头,好让自己头抬起来更容易些;他看清了发痒的地方,那儿布满着白色的小斑点,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想用一条腿去搔一搔,可是马上又缩了回来,因为这一碰使他浑身起了一阵寒颤。

他又滑下来恢复到原来的姿势。

“起床这么早,”他想,“会使人变傻的。

人是需要睡觉的。

别的推销员生活得像贵妇人。

比如,我有一天上午赶回旅馆登记取回定货单时,别的人才坐下来吃早餐。

我若是跟我的老板也来这一手,准定当场就给开除。

也许开除了倒更好一些,谁说得准呢。

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

那个家伙准会从写字桌后面直蹦起来!

他的工作方式也真奇怪,总是那样居高临下坐在桌子上面对职员发号施令,再加上他的耳朵又偏偏重听(重zhòng听:

听觉反应迟钝。

),大家不得不走到他跟前去。

但是事情也未必毫无转机;只要等我攒够(攒zǎn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得五六年——可是我一定能做到。

到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了。

不过眼下我还是起床为妙,因为火车五点钟就要开了。

[点拨:

这两段文字展示了格里高尔求生的艰难:

职业累人——长年奔波,睡眠不足,精神不佳,缺少朋友,不受尊重,压力很大;债务压力;不公平的待遇——失业威胁。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主人公那种勤奋工作,责任感强的品质,他为还清父债而忍辱负重,又有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还清父债就辞职,争取“一身轻松”的自由生活。

一句话,格里高尔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了忠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

]

他看了看柜子上嘀嘀嗒嗒响着的闹钟。

天哪!

他想道。

已经六点半了,而时针还在悠悠然向前移动,连六点半也过了,马上就要七点差一刻了。

闹钟难道没有响过吗?

从床上可以看到闹钟明明是拨到四点钟的;显然它已经响过了。

是的,不过在那震耳欲聋的响声里,难道真的能安宁地睡着吗?

嗯,他睡得并不安宁,可是却正说明他还是睡得不坏。

那么他现在该干什么呢?

下一班车七点钟开,要搭这一班车他得发疯似的赶才行,可是他的样品都还没有包好,他也觉得自己的精神不甚佳。

而且即使他赶上这班车,还是逃不过上司的一顿申斥,因为公司的听差一定是在等候五点钟那班火车,这时早已回去报告他没有赶上了。

那听差是老板的心腹。

既无骨气又愚蠢不堪。

那么,说自己病了行不行呢?

不过这将是最最不愉快的事,而且也显得很可疑,因为他服务五年以来没有害过一次病。

老板一定会亲自带了医药顾问一起来,一定会责怪他的父母怎么养出这样懒惰的儿子,他还会引证医药顾问的话,粗暴地把所有的理由都驳掉,在那个大夫看来,世界上除了健康之至的假病号,再也没有第二种人了。

再说今天这种情况,大夫的话是不是真的不对呢?

格里高尔觉得身体挺不错,只除了有些困乏,这在如此长久的一次睡眠以后实在有些多余,另外,他甚至觉得特别饿。

[点拨:

人变成甲虫,是荒诞的,生活中不可能出现;卡夫卡深知仅仅依靠荒诞是无法打动人心的,因而在荒诞的故事情节中,巧妙地融人了写实手法,把细节写得真实而生动。

段中五个疑问句,写出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虫形”“虫性”,更写出了他那善良、软弱、懊丧、焦虑、孤独、无助、忧伤、痛苦的“人心”,而且处处让人感到合情合理,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真实的人际关系,表现了“异化”人的社会现实,令人读来感叹不已。

]

这一切都飞快地在他脑子里闪过,他还是没有下决心起床——闹钟敲六点三刻了——这时,他床头后面的门上传来了轻轻的一下叩门声。

“格里高尔,"一个声音说,——这是他母亲的声音——“已经七点差一刻了。

你不是还要赶火车吗?

”好温和的声音!

格里高尔听到自己的回答声时不免大吃一惊。

没错,这分明是他自己的声音,可是却有另一种可怕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zhā)的尖叫声同时发了出来,仿佛是伴音似的,使他的话只有最初几个字才是清清楚楚的,接着马上就受到了干扰,弄得意义含混,使人家说不上到底听清楚没有。

格里高尔本想回答得详细些,好把一切解释清楚,可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他只得简单地说:

“是的,是的,谢谢你,妈妈,我这会儿正在起床呢。

”隔着木门,外面一定听不到格里高尔声音的变化,因为他母亲听到这些话也满意了,就拖着步子走了开去。

然而这场简短的对话使家里人都知道格里高尔还在屋子里,这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

于是在侧边的一扇门上立刻就响起了他父亲的叩门声,很轻,不过用的却是拳头。

“格里高尔,格里高尔,”他喊道,“你怎么啦?

”过了一小会儿他又用更低沉的声音催促道:

“格里高尔!

格里高尔!

”在另一侧的门上他的妹妹也用轻轻的悲哀的声音问:

“格里高尔,你不舒服吗?

要不要什么东西?

”他同时回答了他们两个人:

“我马上就好了。

”把声音发得更清晰,说完一个字过一会儿才说另一个字.竭力使他的声音显得正常。

于是他父亲走回去吃他的早饭了,他妹妹却低声地说:

“格里高尔,开开门吧,求求你。

”可是他并不想开门,所以暗自庆幸自己由于时常旅行,他养成了晚上锁住所有门的习惯,即使回到家里也是这样。

[点拨:

这一段写了家人的关怀:

“好温和的声音”“用轻轻的悲哀的声音问”等,却在为下文亲人的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这种人情的反差埋下了伏笔。

揭示了人的异化、亲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不合理性。

]

首先他要静悄悄地不受打扰地起床,穿好衣服,最要紧的是吃饱早饭,再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因为他非常明白,躺在床上瞎想一气是想不出什么名堂来的。

他还记得过去也许是因为睡觉姿势不好。

躺在床上时往往会觉得这儿那儿隐隐作痛,及至起来,就知道纯属心理作用,所以他殷切地盼望今天早晨的幻觉会逐渐消逝。

他也深信,他之所以变声音不是因为别的而仅仅是重感冒的朕兆。

这是旅行推销员的职业病。

评析:

当家里人因叫不开门在外面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当他的声音里“有另一种可怕的叽叽喳喳的尖叫声同时发出来”的时候,他似乎没事儿似的,认为“仅仅是重感冒的征兆”,是“旅行推销员的职业病”。

而整篇小说里,作者几乎一直是用这样的笔调,用这样的态度来叙述格里高尔变形后发生的一切,使小说中虚幻的梦境,难以置信的幻象跟日常生活场面,街头即景等具有了相同的意义,其间没有根本的对立,没有明显的过渡,甚至泯灭了界限,完全结合成一个整体了。

在这里,虚幻中有现实,现实里可见到虚幻,幻象变成了“现实的”“物质的”,看得见、摸得着,与现实难解难分了。

人异化成甲虫,这应该是荒诞的了,但经过卡夫卡高超的处理后,好像是必然的,极普遍的,不足为奇的事情了。

要掀掉被子很容易,他只需把身子稍稍一抬被子就会自己滑下来。

可是下一个动作就非常之困难,特别是因为他的身子宽得出奇。

他得要有手和胳臂才能让自己坐起来;可是他有的只是无数细小的腿,它们一刻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挥动,而他自己却完全无法控制。

他想屈起其中的一条腿,可是它偏偏伸得笔直;等他终于让它听从自己的指挥时,所有别的腿却莫名其妙地乱动不已。

“总是呆在床上有什么意思呢。

”格里高尔自言自语地说。

他想,下身先下去一定可以使自己离床,可是他还没有见过自己的下身,脑子里根本没有概念,不知道要移动下身真是难上加难,挪动起来是那样的迟缓;所以到最后,他烦死了。

就用尽全力鲁莽地把身子一甩,不料方向算错,重重地撞在床脚上,一阵彻骨的痛楚使他明白,如今他身上最敏感的地方也许正是他的下身。

于是他就打算先让上身离床,他小心翼翼地把头部一点点挪向床沿。

这却毫不困难,他的身躯虽然又宽又大,也终于跟着头部移动了。

可是,等到头部终于悬在床边上,他又害怕起来,不敢再前进了,因为,老实说,如果他就这样让自己掉下去,不摔坏脑袋才怪呢。

他现在最要紧的是保持清醒,特别是现在;他宁愿继续呆在床上。

可是重复了几遍同样的努力以后,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还是恢复了原来的姿势躺着,一面瞧他那些细腿在难以置信地更疯狂地挣扎;格里高尔不知道如何才能摆脱这种荒唐的混乱处境,他就再一次告诉自己,呆在床上是不行的,最最合理的做法还是冒一切危险来实现离床这个极渺茫的希望。

可是同时他也没有忘记提醒自己,冷静地、极其冷静地考虑到最最微小的可能性还是比不顾一切地蛮干强得多。

这时候,他竭力集中眼光望向窗外,可是不幸得很,早晨的浓雾把狭街对面的房子也都裹上了,看来天气一时不会好转,这就使他更加得不到鼓励和安慰。

“已经七点钟了,”闹钟再度敲响时,他对自己说,“已经七点钟了,可是雾还这么重。

”有片刻工夫,他静静地躺着,轻轻地呼吸着,仿佛这样一养神什么都会恢复正常似的。

可是接着他又对自己说:

“七点一刻前我无论如何非得离开床不可。

到那时一定会有人从公司里来找我,因为不到七点公司就开门了。

”于是他开始有节奏地来回晃动自己的整个身子,想把自己甩出床去。

倘若他这样翻下床去,可以昂起脑袋,头部不至于受伤。

他的背似乎很硬,看来跌在地毯上并不打紧。

他最担心的还是自己控制不了的巨大响声,这声音一定会在所有的房间里引起焦虑,即使不是恐惧。

可是,他还是得冒这个险。

当他已经半个身子探到床外的时候——这个新方法与其说是苦事,不如说是游戏,因为他只需来回晃动,逐渐挪过去就行了——他忽然想起如果有人帮忙,这件事该是多么简单。

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他想到了他的父亲和那个使女——就足够了;他们只需把胳臂伸到他那圆鼓鼓的背后,抬他下床,放下他们的负担,然后耐心地等他在地板上翻过身来就行了,一碰到地板他的腿自然会发挥作用的。

那么,姑且不管所有的门都是锁着的,他是否真的应该叫人帮忙呢?

尽管处境非常困难,想到这一层,他却禁不住透出一丝微笑。

[点拨:

这几段描写了格里高尔起床的艰难,请注意一系列动词:

“扒”“撂”“扑”“靠”“直”。

把虫子的特性写活了。

]

他使劲地摇动着,身子已经探出不少,快要失去平衡了,他非得鼓足勇气采取决定性的步骤了,因为再过五分钟就是七点一刻——正在这时,前门的门铃响了起来。

“是公司里派什么人来了。

”他这么想,身子就随之而发僵,可是那些细小的腿却动弹得更快了。

一时之间周围一片静默。

“他们不愿开门。

”格里高尔怀着不合常情的希望自言自语道。

可是使女当然还是跟往常一样踏着沉重的步子去开门了。

格里高尔听到客人的第一声招呼就马上知道这是谁——是秘书主任亲自出马了。

真不知自己生就什么命,竟落到给这样一家公司当差,只要有一点小小的差池,马上就会招来最大的怀疑!

在这一个所有的职员全是无赖的公司里,岂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忠心耿耿吗?

他早晨只占用公司两三个小时,不是就给良心折磨得几乎要发疯,真的下不了床吗?

如果确有必要来打听他出了什么事,派个学徒来不也够了吗——难道秘书主任非得亲自出马,以便向全家人,完全无辜的一家人表示,这个可疑的情况只有他自己那样的内行来调查才行吗?

与其说格里高尔下了决心,倒不如说他因为想到这些事非常激动,因而用尽全力把自己甩出了床外。

蓬的一声很响,但总算没有响得吓人。

地毯把他坠落的声音减弱了几分,他的背也不如他所想像的那么毫无弹性,所以声音很闷,不惊动人。

只是他不够小心,头翘得不够高,还是在地板上撞了一下;他扭了扭脑袋,痛苦而忿懑地把头挨在地板上磨蹭(磨蹭cèng:

指慢腾腾地行动。

)着。

评析:

格里高尔这个小职员为了养家糊口,终日奔波在外,被公司看作安分守己、稳当可靠的雇员。

他渴望有一天能摆脱这种苦役。

但没等到时来运转,他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完全不能动弹了。

然而即使变成了虫,格里高尔还想拼命起来赶火车上班,还想着拼命工作去还债,还战战兢兢想乞求上门威逼的秘书允许他继续为公司效力。

可见,格里高尔不但逃不脱外界的巨大压力,也逃不脱内心的束缚与规范。

如果我们有兴趣仔细揣摩下去,就会发现每个描写格里高尔心理的片段背后都包含了现代人的心理。

被关在房子里的格里高尔总是没完没了地担心可怕的或有害的事情就要发生了。

这种恐惧焦虑的情绪状态无疑是一种对现实的担忧与害怕。

解雇的威胁,债务的压力,人情的冷暖,忧郁的累积,甚至一切无从猜测随时都可能落在自己头上的灾祸……这种危机感、孤独感、压抑感、灾难感……正是庞大的综合城市崛起之后的城市人普遍的心里病症。

卡夫卡给当代人指出了痛苦所在。

他的批判具有超出政治而达到对人生思考的意义,因为他看到了现代人最深刻的精神危机。

 

《变形记》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第一次深刻地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

卡夫卡曾说过:

“不断运动的生活纽带把我们拖向某个地方,至于拖向哪里,我们自己是不得而知的。

我们就像物品,物件,而不像活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也就是金钱、机器、生产方式操纵了“人”,把“人”变成“物”的奴隶,使人最终也变成了“物”,或者说“非人”。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常见的现象,卡夫卡的《变形记》则把这种常见的现象典型化了。

作者描写的格里高尔在生活重担的压迫下从“人”变成一只大甲虫,表面上看,似乎是荒诞无稽的,但是,通过变形这样的象征手法,揭示的正是上面提到的那个普遍真理,即人创造的物,作为异化的、统治人的力量同人相对立,它们操纵着人,把人变成奴隶。

人成了不能支配自己的奴隶,也就是“非人”了。

不能支配自己的“非人”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两样?

这样说来,变成甲虫不也很自然了?

把虚幻的离奇荒诞现象和现实的本质真实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真正的“卡夫卡式”的小说。

此外,卡夫卡还通过受压抑的小职员变成甲虫后的思想活动和所遭受的冷遇,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灾难感和人的孤独感。

人变成了“非人”,不能自已后,就再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切无从猜测的灾难都随时有可能落到自己头上。

格里高尔的遭遇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广大受害者的缩影。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也被暴露无遗。

以前,他是主要养家之人。

这时,他的亲人为之着急的不是骨肉之情,而是因为他不再能为家里挣钱,甚至成了他们的“家丑”和“家庭负担”了。

因此,到最后,谁也不同情他、怜悯他,要把他“弄出去”。

他被遗弃在黑暗中,杂乱的家具堆中,没人清扫的房子里。

他便在孤独中悄然死去。

他的死亡,倒使家里人如释重负,得以开始“新的生活”。

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的金钱关系。

1、文章结构

一(1—3节)、醒来变为甲虫

六点半前翻身的艰难

二(4—14节)、挣扎起床的六点半求生的艰难

心理过程六点三刻起床的艰难

七点

2、写作特色

《变形记》用的是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手法。

成功地把虚幻和现实结合起来了。

“现实”和“虚幻”是构成“卡夫卡式”小说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相比,其好处在于,它使读者在看到格里高尔由人变成甲虫的故事后,产生一种惊异心理,会受到深深的震撼,迫使自己深入思考,从而更加深刻地、强烈地感受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作者没有交待任何原因,格里高尔清早一起来就变成一只甲虫,很难想像还有比这更虚幻的怪事了。

在现实生活中当然是不可能有的。

而并没学什么法术的格里高尔,对自己的变形似乎早有准备,几乎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异和惶恐。

就像他只是患了头痛脑热一样。

整个过程中,他只说了一句:

“我出了什么事啦?

”尔后,他又像正常人似的想他的差事,想着他五点钟要去赶火车。

以后整个的作品几乎就是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