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22703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docx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docx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

(最新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

  这是《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第1篇

  [摘要]统编新版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文言文基本知识点;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谏太宗十思疏》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掌握魏征的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说话技艺;学习《答司马谏议书》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结构。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两篇文章的说理艺术;鉴赏文章的语言美和结构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接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体会王安石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教学重点诵读、领悟、背诵全文;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领略《答司马谏议书》简明扼要,铿锵有力的词语的运用。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部分示范精读教学要点师生共同探究学习《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1一、导读:

知人识体1.导入新课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

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

  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

  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2.作者简介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

  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

  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

  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

  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3.文体知识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奏疏、章表:

古代官吏书写给君主的文书,皇帝用朱砂红笔亲手批谕后发还原奏人。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章表分用以谢恩为“章”,用以陈述事实为“表”。

  奏疏的内容有多个种类,包括言事、对策、请安等。

  24.写作背景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

  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

  这一个魏征连上四疏。

  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

  二、听读:

感概知貌1.听课文朗读注意停顿,并粗知句义。

  2.揣摩句内停顿如: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3.连读整体把握连读时要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情。

  三、细读:

咬文嚼字1.小组合作探究每4个同学为一组,左边的同学探究第一段,中间的同学探究第二段,右边的同学探究第三段,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上台展示。

  要求:

1人朗诵,1人指出该段的重要词语,1人翻译,1人挑出该段的成语并解释。

  2.小组展示探究成果(以下仅为预设)⑴第一段本段重要词语:

●固:

培土加固。

  ●根本:

树的根。

  ●德义:

德政与信义。

  3●明哲:

明哲的圣人。

  ●不胜:

不堪。

  本段重要成语:

●居安思危:

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

  ●戒奢以俭:

防备奢侈,做到生活节俭。

  ⑵第二段本段重要词语:

●景命:

大命。

  ●殷忧:

大忧。

  ●行路:

路人。

  ●董:

督责。

  ●苟免:

苟且免罪。

  ●宜:

应当。

  本段重要成语:

●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靡: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第2篇

  原文

  臣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一作:

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

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

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

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

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

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第3篇

  师:

同学们,上课。

  生:

起立!

  师:

请坐。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

(板书: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作者魏徵,既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

可是,他之所以彪炳史册,得到后人的敬仰,却主要因为他是一位刚正不阿、敢于冒死直谏的诤臣。

(板书:

诤臣zh鑞g)他先后向太宗上书二十多次,虽然差一点因此掉了脑袋,但最终还是赢得了太宗的信赖,后人的敬仰。

《谏太宗十思疏》是他奏议中最著名的一篇。

  布置预习时,要求同学们反复诵读课文,认真阅读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现在,请三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三个段落。

其他同学看看他们的诵读有没有体现文言文诵读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指名三位学生分别诵读课文三个段落)

  师:

请一位同学对他们的诵读作一个简要的评点。

  生:

读文言文要注意断句,以及字音和现代文的不同。

这一点,他们都已经注意到了,可是读得不是很流畅。

  师:

这位同学强调了文言文诵读要注意字音和句读,这的确是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

不过,对于同学们来说,达到这个基本要求是不难的。

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还应该能读出文言文特有的情味,(板书:

情味)也就是通过诵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文言文特有的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遍录音诵读,再听我诵读。

然后请对我的诵读和录音的诵读作一个比较和评价,看怎样诵读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听课文录音)(教师诵读课文)

  师:

好,请同学们对录音的诵读和我的诵读作一个比较和评价,说说你认为谁读得更好。

哪位同学先说?

  生:

我更喜欢老师你的诵读,因为我感觉这是魏徵对太宗说的话,你的诵读体现了他对太宗所作所为的着急以及他激动的心情。

  师:

激动的心情,很着急,愿望很迫切?

  生:

对。

  师:

谢谢。

其他同学呢,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

我也认为黄老师你读得比较好,因为你抑扬顿挫比较明显,而录音读的时候,感觉读起来好像比较平,比较柔。

(学生笑)

  师:

谢谢同学们的肯定。

不过,我还想听听不同的意见。

  生:

我觉得还是温柔一点比较好。

如果他怕掉脑袋的话,他应该温柔一点吧。

  师:

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篇课文,应该是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呢?

是“柔”一点还是“刚”一点?

(板书:

基调)或者说,如果魏徵上书要当朝读这篇奏议,他诵读时的感情应该是怎样的?

  生:

应该很着急,希望能说服唐太宗。

  师:

对,这是他的目的。

其实,我倒觉得我和录音的诵读,对文章感情基调的把握还是比较一致的。

有些同学也已经体会出来了。

(转向一位学生)你体会出这篇文章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

  生:

我觉得应该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感觉。

  师:

强烈的责任感?

是不是说“以天下为己任”更好?

刚才一位同学分析得不错----“如果他怕掉脑袋的话,他应该温柔一点”,可是作者怕掉脑袋吗?

不怕。

----唐太宗才开始执政时,非常勤政,也很体恤百姓,可随着国力的强盛,政治的安定,他开始大兴土木,广造宫殿,大臣们屡次进谏,他就是不听;魏徵屡屡上奏,惹得他非常不满,扬言要杀了他。

可是魏徵就是不怕。

----大家想一想,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谏,可能“温柔”吗?

(生:

“不可能。

”)对,不可能温柔。

我们是否可以说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诚恳”?

(板书:

忠诚、恳切)要做一个诤臣,首先要有满腔的忠诚,对国君的,对国家的;同时,又要特别恳切,才容易被接受。

  现在我们来看看如何才能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情味。

除了感情基调的把握,字音的准确,还要把握文章语言的特点。

(板书:

语言)从整体上说,文言文有它独特的语言魅力;就每一篇文章而言,又有它具体的语言特点。

大家能说说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吗。

  生:

我觉得这篇文章整体语言都是慷慨激昂的。

  师:

“慷慨激昂”,还是作者的感情,很忠诚,很恳切。

这样的感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的呢?

  生:

我觉得语言形式上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师:

能具体从句子的形式上说说特点吗?

  生:

第三段运用了一系列的排比来论述事理,很有气势。

  师:

很好,其实修辞的运用都和语言形式有着紧密的关联。

比如排比,从句子形式角度来看,常常都是整齐的句式,也叫整句。

魏征这篇奏议把整句和长短交错的散句结合,非常有表现力。

这在奏议里是一个独创,在唐代散文里也是一个贡献。

奏议这类文章,形式比较固定,语言大多比较僵化,魏徵却大胆地突破了一般的语言形式,把整句和散句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所以同学们诵读这篇文章,不能不注意这个特点。

同学看哪一段这个特点最鲜明?

(生:

第三段)

  对,文章第三段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个特点。

我们一起来揣摩这一段的诵读。

先请一个同学尝试读一遍。

  (指名一位同学读第三段)

  师:

她读得比较流畅,字音、句读也没有问题,可语言的特点,作者的情感表现得还不够。

诵读,与对内容的理解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们来对这一段的内容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这一段开头是一个散句: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同学们体会一下,读这个句子,哪个字读得重一点能更好地体现感情?

  生:

忽。

  师:

对!

这样可以引起太宗的注意。

文章主要内容在后面的“十思”。

这也是诵读的难点,十个句子结构一样,很容易读得呆板。

那么,怎样处理呢?

有人把“十思”的内容概括为“五戒”。

(板书:

“十思”----“五戒”)大家想一想,是哪“五戒”?

哪些句子表达了共同的内容?

  生:

每两句一“戒”。

  师:

各“戒”什么呢?

  (讨论归纳:

一戒奢,二戒骄,三戒纵欲,四戒轻人言,五戒赏罚不公)

  师:

所以诵读时,根据句义关系首先应该把这十个句子分成五个单位。

但五个单位之间如果停顿的节奏一样,仍然会显得呆板,表现不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还要有轻重和节奏的变化。

组与组之间的停顿可稍微长一点,每组句子后一句的前半句,和前一句跟得紧一点,这样和轻重的语气结合,就能把恳切之情、强烈的愿望表现出来。

下面我读一遍,大家注意体会。

  (教师范读“十思”)

  师:

同学们自己诵读体会,然后我们请两位同学试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

  (先指名一位同学诵读,然后指名前面尝试诵读的同学再次诵读,教师评点其进步之处)

  (学生齐读“十思”)

  师:

读得不错!

“十思”的后面还有一组整句,句子都比较短,主要是通过句间停顿的长短形成适当的节奏,应该是前三句之间稍长一点,最后一句接得紧一点,“信者”这里有一个停顿,可以增强意味。

最后一句要读好句末的语气词“哉”,想一想轻读好还是重读好?

(学生意见不一)大家再体会一下。

轻读还是重读?

(生:

重)对,重读,可以增加表达的力量,以引起唐太宗的重视,也包含了作者的强烈的情感。

  诵读文章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同学们课后还要反复诵读,一定能读得更好,对文章的理解也会不断深入。

----其实,比较我和录音的诵读,还有一个重大的不同,就是我们读的文本有很大的区别。

这里的区别有很多是细微的,有的是较大的。

比较明显的是资料上删了许多句子,而教科书上则保留了这些句子。

预习时已经让同学们标注出这些不同的地方。

现在我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你们觉得,这些句子是有好还是没有好?

思考的依据是什么呢?

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就是文章本身的内在结构。

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好,这位同学好像有话要说,你是不是觉得没有更好啊?

  生:

我还是同意保留。

  师:

说说你的理由。

  生:

教科书上的是魏徵的原文。

  师:

你怎么敢下这个结论?

  生:

因为有名的文章是不可以随便篡改的。

  师:

有道理,但是也不一定。

有时候就是发现被偷偷改了。

你觉得又好,能从文章本身说说理由吗?

  生:

比如第三段,资料上开头比教科书少一句话,直接把“十思”亮了出来,我觉得有点突然。

  师:

加了这一句,行文更自然,对吧?

(转向另一学生)

  生:

我觉得没有好,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魏征对太宗的所作所为非常着急,他进谏时应该是怀着一种恳切着急的心态,他想尽快让太宗明白自己的意图,所以直接突出重点,态度更明确。

  师:

这位同学认为没有更切合作者迫切的心情,更简明。

还有哪位同学要发言?

  生:

我认为保留与不保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师:

很有道理。

现在的具体情况就是魏徵向唐太宗进谏。

你说有还是没有好呢?

  生:

第三段的第一句(读第一句)这句需要保留,因为这一句可以引起下文。

而后面的“君人者”要省去,因为他进谏时锋芒不能直接针对唐太宗,这样不好,会影响进谏的效果。

  师:

这位同学的分析也很辩证。

其他同学呢?

  生:

我认为没有好,因为现在社会什么都讲究创新,创新就要改革,……

  师:

这位同学结合时事从大的方面讲,有高度。

可我想提醒同学们,对具体文章内容的讨论还是多从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来考虑,删了未必就是改革,更很难说是创新。

  生:

我觉得有好,因为毕竟是臣对君,臣不能当着君的面指责他,只能把具体的史实说给君听,希望国君能明白。

  师:

这位同学从君臣关系来看。

也是个很好的角度。

  生:

我觉得没有比较好。

魏徵在进谏时,他不可能说得那么准确。

  师:

我想魏徵这个奏议,是事先写好的,不是当场口头说的。

他应该字斟句酌。

(转向另一学生)

  生:

我也认为没有好。

因为在当时那种背景下,简洁一点,更表现出他的期待。

  师:

同学们从不同角度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我想提醒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板书:

观点)从这个角度看,那些句子是有好还是没有好呢?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同学们觉得这篇文章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生:

他希望太宗以仁为本。

  师:

就从文章里摘一个关键的词句来表达,能吗?

  生:

“十思”。

  师:

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

我认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师:

主要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有没有不同的理解呢?

  生:

“积其德义”。

  师:

现在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是“十思”,一种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还有一种是“积其德义”。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在这三者中作出选择。

  (学生看书)

  师:

这篇文章我们还要用一节课深入学习。

在初读文章以后,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请认为文章的中心观点是“居安思危”的同学举手。

(学生举手)----好,大多数同学认为是“居安思危”。

我想问一个问题: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于提出“十思”的建议,可是“居安思危”能概括“十思”的内容吗?

(学生犹豫,有同学要发言)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的意见----

  生:

我认为是“积其德义”。

  师:

为什么呢?

  生:

“十思”的内容有五个方面:

戒奢,戒骄,戒纵欲,戒轻人言,戒赏罚不公。

居安思危不能全部概括。

  师:

同意这个观点的举手。

  (部分同学举手)

  师:

我也赞同这位同学的意见。

因为只有“积其德义”才能概括(板书:

积其德义)“十思”的全部内容。

同学们可以在对课文的继续学习中,加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从这个角度看,有许多句子是不能删去的,否则文章的中心就不够明确,结构也不够严谨清晰。

而删去的许多句子,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更突出更鲜明。

比如第一小节,“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第二小节“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都是强调了德义的重要;文章结尾的“无为之大道”是什么呢,也是强调德义。

有了德义,就可以垂拱而治,也就到了治国的最高境界。

  同学们,魏徵这篇奏疏通过严密的论证,表达了对唐太宗忠诚恳切的告诫,也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我觉得,他的告诫不仅对唐太宗,对历代国君非常重要,即使对我们这些普通的人也很有借鉴意义。

我读“十思疏”,就针对自己的缺点从文中的一个句子中摘取四个字作为座右铭,时时告诫自己:

“谦冲自牧”。

我相信,文章中的许多话对同学们也一定很有启发。

如果请大家也从文章里摘取一个句子作为自勉的话,或者作为赠言送给别人,你会摘哪一个句子呢?

  (学生看书)

  生:

我会摘取“戒奢以俭”这四个字。

  师:

为什么呢?

  生:

因为在我们现在的时代里,物质生活已经非常丰富了,很容易奢侈。

  生:

我选“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这一句,因为我做事情常常有头无尾,不能坚持到底。

  生:

我选第一句(读第一句),送给所有的学生。

  师:

送给所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