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1715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复习提纲.docx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复习提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复习提纲.docx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复习提纲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复习提纲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数据库、数据库模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答:

数据库: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的基本特征:

(1)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

(2)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3)数据间联系密切,具有最小的冗余度和较高的独立性

(4)服务于某个特定的应用

数据库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DBMS(DatabaseManagementSystem),是计算机程序的集合,用于创建和维护数据库.

DBS(DataBaseSystem),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了数据库后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2、DBMS的分类

按数据模型

网状型DBMS

层次型DBMS

关系型DBMS

对象DBMS

其它DBMS

按所支持的用户数

单用户DBMS

多用户DBMS

按允许数据库可以分布的站点数

集中式DBMS

分布式DBMS

按用途

通用DBMS,如Oracle、Informix等

专用DBMS,如时态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移动数据库等

第二章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1、数据库模式和实例

模式(Schema)和实例(Instance)

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它仅仅涉及类型的描述,不涉及具体的值

模式的一个具体值称为模式的一个实例

关系:

一个模式可有很多实例

模式反映数据的结构及联系,实例反映的是某一时刻数据库的状态

模式相对稳定,而实例相对变动

2、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映象的含义是什么?

三级模式结构

(1)概念模式:

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2)外模式:

单个用户所看到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3)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两级映像

(1)外模式/模式映像:

定义了外模式及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a)属性名称可能不同

b)外模式中的属性可能由模式中的多个属性运算而得

(2)模式/内模式映像:

定义了概念模式及内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a)概念模式中的逻辑记录和字段在内部如何表示。

3、数据独立性包括哪两个方面?

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1)当概念模式发生改变时,只要修改外模式/模式映象,可保持外模式不变,从而保持用户应用程序不变,保证了数据及用户程序的逻辑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2)当数据库的内部存储结构发生改变时,只要修改模式/内模式映象,可保持概念模式不变,从而保持外模式以及用户程序的不变,保证了数据及程序的物理独立性——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第三章关系数据模型

1、数据模型的概念和分类

(1)数据模型的定义

描述现实世界实体、实体间联系以及数据语义和一致性约束的模型.

(2)分类

根据模型的不同应用目的

概念数据模型(概念模型)

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进行建模,强调语义表达功能

独立于计算机系统和DBMS

主要用于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结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

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进行建模,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及计算机系统和DBMS相关(DBMS支持某种数据模型)

有严格的形式化定义,以便于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

2、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什么?

含义各是什么?

(1)数据结构

现实世界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表示和实现

(2)数据操作

数据库检索和更新的实现

(3)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数据及数据间联系应具有的制约和依赖规则

3、关系模型、元组、域、关系、关系模式、码等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1)关系模型

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集,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三类完整性表示数据约束的数据模型

(2)属性(Attribute):

二维表格的每一列称为关系的一个属性,列的数目称为度(degree)

(3)元组(Tuple):

每一行称为关系的一个元组,元组的数目称为势(cardinality)

(4)域(Domain):

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每个属性有一个域

(5)关系(Relation):

元组的集合

(6)关系模式(RelationSchema)

关系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对应于二维表格的表头

通常由属性集和各属性域表示,不关心域时可省略域

(7)关系数据库模式(RelationalDatabaseSchema):

关系模式的集合

(8)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模式的实例

(9)超码(SuperKey)

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码

(10)候选码(CandidateKey)

不含多余属性的超码

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PrimaryAttribute)

不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NonprimeAttribute)

(11)主码(PrimaryKey)

用户选作元组标识的一个候选码称为主码,其余的候选码称为替换码(AlternateKey)

4、关系的性质有哪几个?

(1)属性值不可分解

不允许表中有表

(2)元组不可重复

因此一个关系模式至少存在一个候选码

(3)没有行序,即元组之间无序

关系是元组的集合,集合的元素是无序的

(4)没有列序,即属性之间无序

关系模式是属性的集合

5、关系模型中有三类完整性规则,分别指什么?

具体含义?

(1)实体完整性(EntityIntegrity)

关系模式R的主码的属性不可取空值

(2)参照完整性(ReferentialIntegrity)

参照关系R的任一个外码值必须:

等于被参照关系S中所参照的候选码的某个值

或者为空

(3)用户自定义完整性(User-DefinedIntegrity)

针对某一具体数据的约束条件,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特殊语义.

由应用环境决定

6、关系模型的形式化定义

(1)数据结构

关系:

数据库中全部数据及数据间联系都以关系来表示

(2)数据操作

关系运算

关系代数

关系演算(元组关系演算、域关系演算)

(3)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规则

7、关系代数的概念?

关系代数中一元操作和二元操作各有哪些?

关系代数:

以关系为运算对象的一组运算集合

运算结果仍是关系

以集合操作为基本运算

一元操作(UnaryOperation)

只有一个变元的代数操作

如选择、投影

二元操作(BinaryOperation)

具有两个变元的代数操作

如并、交、差、笛卡儿积、联接、除

8、熟练掌握原始关系代数的五个基本操作和四个组合操作

并(Union):

返回两个关系中所有元组

交(Intersection):

返回两个关系共同的元组

差(Difference):

返回属于第一个关系但不属于第二个关系的元组

笛卡儿积(CartesianProduct):

返回两个关系的元组的任意组合所得到的元组集合

选择(Select):

返回指定关系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

投影(Project):

返回指定关系中去掉若干属性后所得的元组

联接(Join):

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儿积中选取属性间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

除(Divide):

除的结果及第二个关系的笛卡儿积包含在第一个关系中

9、掌握附加的关系代数操作:

扩展投影、聚集和分组、排序、赋值。

10、熟练掌握:

根据查询要求写出关系代数表达式

第四章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1、SQL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是什么?

(1)一个SQL数据库的总体逻辑结构是基本表(Table)的集合,对应于ANSI/SPARC的概念模式

(2)SQL数据库的底层存储结构采用文件,对应内模式

(3)用户所见的数据结构以视图(View),对应外模式

(4)用户可以通过SQL对基本表、视图、文件结构进行操作

2、SQL的组成

数据定义语言(DDL):

提供定义关系模式,删除关系以及修改关系模式的命令。

交互式数据操纵语言(DML):

包括基于关系代数和元组关系演算的查询语言,还包括在数据库中插入、删除、修改元组的命令。

完整性:

包括定义保存在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命令。

破坏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更新将被禁止。

视图定义:

包括定义视图的命令。

事务控制:

提供定义事务的开始和结束的命令。

嵌入式SQL和动态SQL:

定义SQL语句如何嵌入到通用编程语言中。

授权:

包括说明对关系和视图的访问权限的命令。

3、熟练掌握:

CREATETABLE、ALTERTABLE语句

4、SQL中的约束有哪几种?

及关系模型中的三类完整性约束有何关联?

主键约束(PrimaryKey):

实体完整性

唯一键约束(Unique):

候选码

外键约束(ForeignKey):

参照完整性

检查约束(Check):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5、熟练掌握:

INSERT、UPDATE和DELETE语句的使用

InsertInto<表名>(列名1,列名2,……,列名n)

Values(值1,值2,……,值n)

Update<表名>Set<列名1>=<值1>,<列名2>=<值2>,…

Where<条件>

DeleteFrom<表名>

Where<条件>

6、熟练掌握:

根据要求写出SELECT查询语句(包括基本查询、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

Select<列名表>--指定希望查看的列

From<表名列表>--指定要查询的表

Where<条件>--指定查询条件

GroupBy<分组列名表>--指定要分组的列

Having<条件>--指定分组的条件

OrderBy<排序列名表>--指定如何排序

7、视图的概念?

视图在SQL数据库中有什么作用?

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中导出的虚拟表,其数据没有实际存储,但可以和表一样操作。

视图具有和表一样的逻辑结构定义

但视图没有相应的存储文件,而每个表都有相应的存储文件

视图的作用:

逻辑数据独立性

简化了用户眼中的数据,使用户可以集中于所关心的数据上

同一数据库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数据呈现方式

安全保护

8、视图的更新有何限制?

不是所有视图都是可更新的

基于联接查询的视图不可更新

使用了函数或表达式的视图不可更新

使用了分组操作的视图不可更新

只有建立在单个表上,而且只是去掉了基本表的某些行和列,但保留了主键的视图才是可更新的

第五章关系数据库的模式设计

1、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依赖、无损连接的概念

函数依赖:

一个关系模式中一个属性集和另一个属性集间的多对一关系

完全函数依赖:

对于函数依赖W→A,若不存在XW,并且X→A成立,则称W→A为完全函数依赖,否则为局部函数依赖

传递依赖:

若Y→X,X→A,并且X→Y,A不是X的子集,则称A传递依赖于Y

无损连接:

db06.ppt,page36

2、模式设计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如何解决?

问题:

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

解决方法:

模式分解

3、模式分解的概念和含义

模式分解的概念:

db06.ppt,page32

模式分解的含义:

属性集的分解

函数依赖集的分解

4、模式分解的原则有哪几个?

具有无损连接

要保持函数依赖

既具有无损连接,又要保持函数依赖

5、掌握无损连接的测试方法

Chase方法:

db06.ppt,page43

6、掌握一个分解是否保持函数依赖的判定方法

db06.ppt,page45

7、掌握求最小函数依赖集的方法

db06.ppt,page22

8、1NF、2NF、3NF、BCNF的概念

1NF:

对于关系模式R的任一实例,其元组的每一个属性值都只含有一个值

2NF:

假定R只有一个候选码,且该候选码为主码)当且仅当R属于1NF,且R的每一个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主码

3NF:

(假定R只有一个候选码,且该候选码为主码)当且仅当R属于2NF,且R的每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主码

BCNF:

如果关系模式R的所有不平凡的、完全的函数依赖的决定因素(左边的属性集)都是候选码

9、什么是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整个讨论过程只采用了两种操作:

投影和自然联接,以投影来分解,以自然联接来重构。

对1NF模式投影,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局部函数依赖,产生2NF

对2NF模式投影,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函数依赖,产生3NF

3NF模式投影,消除左边不是候选码的函数依赖(或者消除主属性对码的局部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产生BCNF

若要求保持函数依赖,则总可以分解到满足3NF,但不一定满足BCNF

BCNF可以达到无损连接,但不一定保持函数依赖

若要求保持函数依赖和无损联接,则总可以达到3NF,但不一定满足BCNF

10、掌握无损并且保持函数依赖分解到3NF的算法

db06.ppt,page74

第六章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设计分为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需求分析:

完整刻画数据库用户的需求

概念设计:

定义实体、实体的属性、实体之间的联系、实体上的限制,创建实体联系图。

逻辑设计:

将高层概念模式映射为将被使用的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数据模型。

物理设计:

使用系统特定的数据库模式。

数据库实施

数据库运行及维护

2、概念设计一般采用什么方法?

主要步骤是什么?

概念设计一般基于ER模型

自顶向下进行需求分析,自底向上进行ER设计

分ER模型设计(局部ER图)

ER模型集成

ER模型优化

3、掌握ER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分ER设计:

通过实体、联系和属性对子系统的数据进行抽象,产生分ER图

确定实体

确定实体属性

确定联系和联系属性

(2)ER集成

确定公共实体

合并分ER图

消除冲突

属性冲突:

类型冲突、值冲突

结构冲突:

实体属性集不同、联系类型不同、同一对象在不同应用中的抽象不同

命名冲突:

同名异义、异名同义

(3)ER优化

目标:

实体个数要少,属性要少,联系尽量无冗余

合并实体类型

消除冗余属性

消除冗余联系

4、ER图的扩展:

弱实体和子类的概念和设计

弱实体:

一个弱实体的存在必须以另一实体的存在为前提

弱实体所依赖存在的实体称为常规实体(regularentity)或强实体(strongentity)

子类和超类:

两个实体A和B并不相同,但实体A属于实体B,则A称为实体子类,B称为实体超类

子类是超类的特殊化,超类是子类的一般化

子类继承了超类的全部属性,因此子类的标识就是超类的标识

5、局部ER模式之间可能出现什么冲突?

属性冲突:

类型冲突、值冲突

结构冲突:

实体属性集不同、联系类型不同、同一对象在不同应用中的抽象不同。

命名冲突:

同名异义、异名同义

6、逻辑设计的主要工作

根据概念模型设计出及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数据库逻辑结构

主要工作: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关系模型优化

关系模型修正

7、掌握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方法

实体转换

每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为关系模式的属性,实体的标识成为关系模式的主码

联系转换

1:

1:

将任一端的实体的标识和联系属性加入另一实体所对应的关系模式中,两模式的主码保持不变

1:

N:

将1端实体的标识和联系属性加入N端实体所对应的关系模式中,两模式的主码不变

M:

N:

新建一个关系模式,该模式的属性为两端实体的标识以及联系的属性,主码为两端关系模式的主码的组合

弱实体转换

每个强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强实体的属性成为关系模式的属性,实体标识成为主码

每个弱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并加入所依赖的强实体的标识,关系模式的主码为弱实体的标识加上强实体的标识

子类转换

父类实体和子类实体都各自转换为关系模式,并在子类关系模式中加入父类的主码,子类关系模式的主码设为父类的主码

8、物理设计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设计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为关系模式选择存取方法

设计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物理设计的考虑

查询时间效率

存储空间

维护代价

物理设计依赖于给定的计算机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