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正街的历史变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1389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正街的历史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汉正街的历史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汉正街的历史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汉正街的历史变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汉正街的历史变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正街的历史变迁.docx

《汉正街的历史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正街的历史变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正街的历史变迁.docx

汉正街的历史变迁

汉正街的历史变迁

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更替,汉正街犹在,不过不再是“青青石板,白墙灰瓦”,只是朱颜已经改变了。

500年悠悠历史,大江东去浪淘尽,汉正街却没有沉寂在历史的洪流中,而是以崭新的面貌不断踏上征途。

500年前的汉正街不过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街,是一条与汉口沿岸大道平行的普通沿河墟市,后来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它逐渐形成玉带门、杨家河、武圣庙、石码头、永宁巷等若干个方向的“正街”。

汉江水孕育了沿河而居的人民,尤其是汉正街的居民。

一条江水成全了一片街市,一片街市延续了原始住民的商业传统。

早期的商人中流传着“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的戏言。

汉江沿岸的码头众多,水运通达,被冠以“江湖连接,无地不通,一舟出行,万里唯意”,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商旅、墨客,繁闹非凡,成为内接荆州、孝感各省,外接山西、陕西、四川、湖南等各省,一时之间人们纷纷涌入慕名而来。

由此可知:

早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汉正街成为著名的货物集散地,经济达到了鼎盛时期,终于成为了“汉口之正街”。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到来,曾经一度经济活跃、市场繁荣的汉正街在政治暴风雨中沉寂了。

历经几百年的汉正街个体市场摇摇欲坠,呼啦啦大厦将倾。

汉正街只余下少数几家国营商店和合作商店,几家国营工厂和合作工厂,悠悠历史的商业街“汉正街”终于变成了冷清萧条的居民区。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务院发了一条通告,各地可以恢复和发展农贸市场。

为了响应国务院的号召,国家工商局召集各省市区的工商局长到东湖宾馆开现场会,商议之后经济的发展方向。

从此汉正街被中断的商业传统得以回归。

厚厚的迷雾笼罩了文化大革命后的整个中国上空,身处迷雾中的人们眼前一片迷茫,不知路在何方,更不知朝哪个方向前行。

然而汉正街率先响应发展经济的号召,提出恢复小商品市场,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打破计划经济在流通领域的体制束缚。

1979年,武汉市政府决定恢复中断了汉正街数十年的自由商贸传统,重新开放小商品市场。

103名待业青年和社会无业人员工商登记,汉正街迎来了国内首批个体经营者。

他们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都是小心翼翼摸着石头过河。

郑举选第一个站起来成为最早登记的个体户。

身有眼疾的郑选举并没有整日自怨自艾,抱怨老天的不公正待而胡混度日。

在文化大革命前,21岁的郑举选已经投入了千军过独木的商人队伍,成为众多商人大军中的一位微不足道的小商贩。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最终在汉正街上有一席之地,成为汉正街里有名的商户。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府缩紧了经济政策,个体经济难以融入集体经济的发展,暂时终止了个体私营经济。

郑举选作为汉正街最知名的资本主义尾巴,被划入需要接受改造的名单中,从而进入“学习班”学习。

一年后的郑选举出来了,面对空空如也的家,他毅然的把养家的重担扛上肩,改行在利济南路卖起了冰棍。

郑选举借此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干起了小百货的生意。

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以后,国家允许地方发展农贸经济,各个省、市面还在犹豫不决,武汉政府却大胆的提出发展个体经济。

有利的经济政策出台,似乎预示着市场应该朝大家期盼的方向发展,但是时值风云变幻的多事之秋,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在这样的年月里,做生意如同踩钢丝,必须要事事小心、步步为营。

即使整日提心吊胆的做生意,不过依然难逃被抓的命运。

1978年的一天,郑选举的家和其亲戚的家同时被抄,当时抄出价值几万元的货物,在当时的年岁里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因此郑选举被关进了监狱。

审讯人员要求他交代“同伙”,并提出了“如果供出买货或者供货人就放你出去”的建议,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沉默,一人揽下了所有的“罪名”。

在昏暗的牢房里他足足呆了18个月,本有眼疾的他视力下降的越发厉害了,最后右眼彻底失明。

从此,五颜六色的世界在他的眼中消失了。

1979年6月,郑选举被释放出狱。

众人钦佩他具有一种宁愿牺牲自己也不牵连他人的义气,尊称他为“盲侠”。

历来商人在文人眼中是一群重利轻情的势力小人,对他们嗤之以鼻,轻视并且不齿于人前;然而“盲侠”郑选举的重义望利彻底颠覆了文人想象中的商人形象,为一批同样注重朋友之情的“义气”商人正名。

因为郑选举的“义”不关乎想要向涉案之人收取好处的利,更无关乎想要赢得众人称赞的虚名,只是凭着自己的一颗良心做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天的事。

正是这样的一个有良心的商人,引领了一群有情义的追随者,在无情的商战中演绎出了一段又一段人的情人的义。

经过时代的洗礼,他现今俨然成为了汉正街街知巷闻的知名人物,也创造了自己的财富神话。

他和“儒商”王任昌成为了汉正街永恒不灭的传奇。

20世纪40年代,与百年老店谦祥益绸布店并重的王润记纱布老板王裕卿,一位熟读三国,经商有道的儒商。

他在文革期间被认定为需要接受党和人民教育的“工商业兼地主阶级”。

他的大儿子王任昌进过大学受过高等教育的熏陶,由于出身在“剥削阶级”的家庭让他被认定为“现行反革命分子”,前后几进几出监狱,虽然历经磨难,但他依然保持着带着镣铐跳舞的生活热情。

20世纪80年代初,尽管出台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文革没有过去多久,很多人都担心会重蹈覆辙,

作为“103将”中的王任昌也忧心忡忡。

他与弟弟在汉正街一起经营一家店铺,虽说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赚了不少钱,但是一种无形的力始终控制着他们,使他们没有足够的底气放手一搏,做大自家的生意。

他们一边静待政策环境的好转,一边观望市场的动向。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促进整个大环境的好转。

武汉政府为了巩固、扩大汉正街的市场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的经济政策来刺激市场的运作。

王任昌开始清楚的意识到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个体经济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而来,彻底的击脆了初期的犹豫彷徨。

他开始放开手脚大干起来,热火朝天的经营自己的事业。

没有后顾之忧的汉正街商户个个士气高涨,大有不干出一番名堂誓不罢休的气势。

汉正街起死回生,经济逐渐的发展起来,人民争先恐后的涌入汉正街,1983年,个体经营人员由最初临时凑集的103人扩展到991名,他们在1600多米长的汉正街上摆摊经营,日日生意红火,热情招揽来自四方的顾客;销售额也首次突破了亿元大关,振奋了全国人民,其他各个省份地区也争相效仿汉正街,发展个体经济,汉正街一时成为各地的学习标兵。

1988年,武汉政府大胆的圈出汉正街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田”。

作为经济改革实验区的汉正街,个体户们开创了“前店后厂”的家庭工厂发展模式。

武汉人民首创的发展模式丰富了小商品市场的经营范围,使汉正街不再局限于只发展小商品贸易,扩宽了汉正街的发展的广度。

1990年,汉正街第一栋专业市场——汉正街服装交易大楼竣工,成为汉正街在专业化经营道路上的成功尝试,预示了汉正街今后的规模化发展,而且提升了整条街的档次。

同年,拍摄了一部取材于王任昌小说《曲线人生》的电视连续剧《汉正街》,红遍大江南北,从此“汉正街”家喻户晓。

电视连续剧《汉正街》完整的记载了武汉个体经济的发展历程。

汉正街人的生活就像其中的歌词“小街上的人走路越来越匆忙”一样越来越精彩。

2000年,汉正街被武汉市政府重新定位为商贸购物旅游区,先后得到龙腾、春江等五大开发商近50亿的资金用来打造汉正街,建成汉正街第一大道、暨济商城、汉正街品牌服饰批发广场等多功能、高档次的大型商场和特色街区。

汉正街从原始的小百货,发展到具有服装、副食、家电、鞋类、塑料、文化用品等10个专业大类10万多个品种的大市场。

汉正街的商品辐射范围扩展到山西、四川、河南等华中、华北大片区域,并且延伸到海外市场。

业界权威人士透露,联合国已在汉正街设立了中国第二个采购点。

伴随汉正街进入快速发展期,商品销售额不再是1982年的一亿元收入,销售记录多次被改写,在2004年又一次创历史新高突破200亿大关。

汉正街不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引领全国大小街市,成为当之无愧的首脑,也被冠以“天下第一街”的美称。

在一个商业时代,一个地区必须时刻保持自我更新的警觉才能够在市场中领先。

在2005年,一篇刊登在《中国青年报》的文章说:

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的高速发展和90年代中前期的极度辉煌之后,汉正街开始走下坡路。

虽然汉正街市场规模比原先扩大了6倍,但税收增速却在下降,交易额从全国十大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前三位降到了第七位。

近两年,汉正街个体经营户数量也在以10%左右的速度递减。

汉正街第一代103名小老板中,目前只留下不到10个。

汉正街上的货品质量没有保持以往的水准,所以大多数武汉人如今不去汉正街购物了。

难道武汉人乐于见到汉正街的衰落吗?

我想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汉正街的衰落已经成为铁板定钉的事实,不容人怀疑。

汉正街源于河运,也终结于河运。

古代的街市大多是沿河而建的,陆续修建的码头,便捷的河流运输,低廉的运送费用,商人乐于接受;现代的街市多数是依据便利的马路交通来铺设,车流的通达可以节约大把的时间,对于视时间为金钱的商人来说就算是赚钱了。

真正就是这陆上交通问题成为汉正街发展的硬伤,百年老街正遭受着现实的残酷考验。

在武汉读书的几年里,我多多少少去过几次汉正街。

汉正街作为大型的批发市场,每天有着成千上百万计的货物流通量,可它的公路却不宽广。

汉正街的街头有很多的推车工,他们每天都推着沉重的货物到指定的送货地点。

一路上,他们忙碌的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忽左忽右的闪躲靠近的人,以免货物受损。

汉正街上也有不少的扁担工,他们全靠这根扁担养活。

扁担工们不管货物有多重都扛上自个儿的肩,晃晃悠悠的徐步前行。

惜时如金的汉正街老板每每都是依车代步,但是汉正街里没有专门的停车场,它们只好被随意的停靠在马路边,车辆横七扭八的霸占着本不宽裕的空间。

最为可怜的要数行车在其间上的车辆了,以缓缓的速度向前爬行,甚为艰难。

这样的情形是汉正街每天的必备功课,可想而知大型的节假日该是什么状况了?

汉正街分工明确,同类商品聚集在一起销售。

“集生产、生活、储存”为一体的独特经营方式,有的商铺老板嫌回家吃饭太过麻烦,干脆在自己的店里做起饭来。

门外的一侧铺放了许多的零零散散的商品,另一侧架起了锅碗瓢盆。

汉正街里存在一大片的居民住宅,其中夹杂商业用途的楼房,上面用于居住,下面则布满了林林总总的商铺。

一家店铺紧挨着另一家店铺,昂贵的地价使得在相邻店铺间多留一些空隙,都被视为浪费的可耻行为。

有的楼房年代久远,电线老化,承担不了太大的负荷,可怎料想一些黑心商户把塑料玩具、工艺品市场设置在楼房里。

不论是在自家的小店铺里生火做饭,还是汉正街的历史遗留问题,都为火灾的发生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历年来汉正街多次发生火灾,消防官兵只要谈及汉正街发生火灾就“闻火色变”。

在过去的几年里,流传着一条众人争论的消息“武汉市政府要把汉正街搬迁到汉口北”。

听说这条消息之后,汉正街人有的悲,有的喜,有的忧,有的怒。

这条消息的可信度有多高?

我们暂且不提。

众所周知,汉正街和汉口北分属于不同的地方政府管辖,在迁与不迁间存在太多的利益问题。

2010年8月,汉正街召集了部分有利益关系的商户,邀请了社会上知名的专家和有地位的政府官员,集体开了一个汉正街论坛发布会,为汉正街要搬迁的言论辟谣,同时规划了汉正街未来20年的蓝图,并提出投资700亿整顿汉正街提升汉正街的形象。

这个新闻发布会有利的打击了汉口北,告诉准备投资汉口北的人:

汉正街会永远屹立不倒,就算再破旧,也不会让肥水流入外人田。

硚口区拿出了二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上进心开始大力整顿汉正街,扩宽马路,改善市场内外的环境,迁走客运站,搬迁汉正街仓储,斥巨资兴建大型批发市场。

硚口区这一系列的强硬行为告诉对手:

我们不会认输。

另一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汉口北也不示弱,十大市场群的修建分秒必争,工地通宵达旦,不分昼夜的加班加点。

为争取早日完成十大市场群的第一期工程,投资金额不断加大。

为了配合汉口北,黄陂区政府也十分豪气的投掷十几亿,自掏腰包开通轻轨,预计赶在2013年底前开通5.8公里的一号轻轨三期至汉口北。

双方的拉锯战正式展开,由最初的争斗升级到政府战略上,谁也不打算服软,死磕到底。

硚口区未来总投资大概700亿用于改造、规划汉正街

,而黄陂区也预计投资600亿左右来规划汉口北。

这就是说两大市场总共投资大约1600亿在无法确定的未来十年。

武汉未来的商贸潜力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而两地的意气用事只会加大未来的风险,谁也不知道投入的钱能否赚回来。

这个赌博,谁也输不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果其中一方的市场倒下,那么花出去的几百亿谁能为它买单?

是政府?

还是普通老百姓?

汉正街未来的出路在哪?

这需要今人好好的思量。

是死守既得利益?

还是突破困局,浴火重生?

这需要汉正街人好好的权衡。

如果不再纠结自己的小小利益,而是扩展视野,放眼世界,汉正街能不能迎来更好的春天呢?

答案不言而喻。

今人应该向老前辈“郑选举”、“王任昌”们学习,凤凰涅槃,在艰难困苦中依然传承了汉正街的经商传统,也让汉正街在时代的新一轮转变中得到自我救赎,赢来了“天下第一街”的美名。

在汉正街人还陶醉在历史辉煌中时,殊不知,他们已经慢慢败下阵来。

历史的云烟,时代的更替,汉正街人又需要再一次披挂上阵打响新的商业战役。

如果不想汉正街的历史停留在今时,我们何不放下成见,学习浙江的义乌,江苏的常熟,好好的经营各自的生意,实行产品差异化经营,各自发展各自的商贸客户,相互扶持,荣辱与共。

何愁不能再次夺回“天下第一街”的盛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