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1155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

《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

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

维新思想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归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向西方学习的不同主张及特征。

2.由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认识到当今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3.近代仁人志士不断推陈出新,提出各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启迪我们打破保守的思想牢笼,与时俱进。

4.新文化运动中的“科学”口号与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相联系,作为考查切入点。

5.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将会成为命题的重点。

6.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评价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扬弃观。

7.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成为历史的选择?

新文化运动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24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梳理

考点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派别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早期维新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背景

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19世纪60年代以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90年代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变革政治制度,设立议会;推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工商业。

康有为:

“三世说”。

梁启超:

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严复:

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目的性质

要求向西方学习,以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性质。

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实践活动

林则徐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

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洋务运动

没有付诸行动

与封建顽固派的论战;戊戌变法。

意义

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促进西学传播,对中国教育制度改革起了促进作用。

但是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彻底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最终失败。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谈不上付诸行动。

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新青年》的诞生

背景

政治方面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废除临时约法,实行专制,复辟帝制。

思想文化方面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兴起

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大

德先生和赛先生

前期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思想界的空前解放

进步性

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及其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局限性

一些先进分子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考点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1918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进一步传播

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阵营分化

“问题”与“主义”之争。

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

扩大传播

1920年,各地举行“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各地出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思想流派

科学社会主义

基尔特社会主义

无政府主义

马克思主义者

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

中国共产党成立

各地酝酿组织共产党。

(1920年8月,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

重难点突破

重点1师夷长技以制夷

【知识归纳】内容: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悉夷、师夷、制夷的三位一体。

首先,“悉夷情”是“师夷”的必要前提;其次“师夷长技”是“攻夷”“款夷”“制夷”的重要手段;最后“制夷”是“师夷”的最终目的。

上述三条是前提、手段和目的的有机统一,其中,根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制夷”,而积极的办法是“师夷长技”。

实质: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局:

一方面,列强以炮舰开路,侵我主权,是中华民族的仇敌;另一方面,侵略者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领先中国。

就前者而言,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民族的野蛮征服,是以强凌弱的强盗行径;就后者而言,则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腐朽的封建帝国的挑战。

对于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既是沦为半殖民地悲剧的开始,又是促其猛醒、奋起直追的契机。

简言之,鸦片战争既是侵略,也是挑战。

魏源等人最早察觉并敢于正视中国与西方强国之间的悬殊差距,从而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师夷长技以制夷”。

作用: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宏论,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既体现了对封建传统的怀疑和否定,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的封闭状况和“天朝上国”自大虚骄的陈腐观念,使中国人第一次不得不面对列强林立、充满竞争和威胁的现代世界,从而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

【温馨提示】抵抗派以林则徐为代表,洋务派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两派虽都属地主阶级的派别,但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

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

【典例1】“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这种思想是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严复《天演论》   D.洪仁玕《资政新篇》

【名师点睛】此题是材料选择题,关键是能从材料中读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同时对选项中的四人及其著作中的主张、思想有准确的理解。

【答案】A

【方法技巧】注意区别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的代表人物和观点。

【配对练习】

1-1.(拓展题)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实质是

A.对封建王朝的愚忠和维护B.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效仿

C.对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D.树立了崭新的爱国主义旗帜

【解析】本题要求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目的有比较准确到位的理解。

如何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封建统治是当时先进知识分子要探索和回答的问题,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就是为了抵抗外来侵略,寻求强国御侮办法,不能理解为对封建王朝的愚忠。

【答案】C

1-2.(易错题)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的主要意图是

A.让中国人了解西方世界B.提倡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C.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为洋务运动奠定理论基础

【解析】不会用阶级分析法分析问题。

魏源是地主阶级官僚,所以排除B、C、D魏源不可能先知先觉。

【答案】B

重点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知识归纳】背景:

①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②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③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含义:

中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制度,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是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但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历史作用: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洋务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长达30年经济自强运动—洋务运动,但结局失败,却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洋务运动的实践,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

【误区警示】洋务运动客观上顺应了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进步潮流,误以为它违背了这一潮流。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和生产技术,客观上顺应了工业革命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不能因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就无视这一客观事实。

【典例2】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名师点睛】考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准确理解。

难度不大。

【答案】B

【方法技巧】注意比较洋务派与林则徐、魏源的观点的异同。

【配对练习】

2-1.(拓展题)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

然而,当初京师同文管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的干涉B.顽固势力的反对C.洋务官员的无能D.维新人士的抵制

【解析】开办新式学堂培养近代科技人才是洋务派的教育主张,必然遭到顽固派的反对。

【答案】B

2-2.(易错题)“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③提出者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④影响不同

A.①②  B.②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这是一道对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思想观点进行评议的组合型选择题。

由于以组合形式出现,难度就更大一些。

学生在解答本题时,可从两种思想观点的提出者切入题目内容。

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也是思维发展的规律。

在解题时,学生不妨回忆魏源和洋务派代表人物的阶级属性和政治主张。

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他们都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己任。

因此,在阶级立场和根本目的上并无不同之处。

至此,本题即可用干扰排除法来解答。

如果不从具体问题切入,那么就容易在许多概念上绕来绕去,误入歧途。

正确选项为B。

【答案】B

重点3维新思想

【知识归纳】

1.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

(1)康有为:

①著作: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②特点:

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和儒家经史相结合,宣传维新改革理论。

(2)梁启超:

①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②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3)谭嗣同:

①是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

②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4)严复:

①严复是系统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②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主张。

③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了中国如能实行变法维新,就会由弱变强,否则就将亡国灭种或被淘汰的道理。

2.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

主要内容:

主张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历史影响:

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一次思想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这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温馨提示】掌握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早期维新派与康、梁等人维新思想的特点与区别,维新思想的意义,对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影响。

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起思想启蒙的作用。

【典例3】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社会思潮得以发展到一场政治运动,关键因素在于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趋势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C.维新派得到光绪帝和一些官僚的积极支持

D.维新派及时提出了他们的施政纲领

【名师点睛】该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矛盾变化与维新运动的关系,注意比较康梁维新派与早期维新派、洋务派的区别。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朝,在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之时维新派开展变法运动,他们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公车上书”就成了维新运动兴起的重要事件,因此是进步的、爱国。

C项不是关键因素。

【答案】B

【方法技巧】分析原因,特别是分析关键原因,一定要紧扣那个历史时代的主要社会矛盾,把试题中的主体放在具体历史范围中去考查。

【配对练习】

3-1.(拓展题)康有为打出“孔圣人”的招牌宣传维新变法,其策略在于:

A、利用传统思想作武器B、动员士大夫阶层参加变法

C、继承和发展传统思想D、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解析】本题要求掌握康有为的思想特点,他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宣传变法的必要性。

他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孔子抬出来打扮成改革先师,目的就是减少阻力。

传统思想不可能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指导思想。

【答案】D

3-2.(拓展题)晚清有御史上奏称:

“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

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

”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要抓住“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从近代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做出了努力,但各阶级的主张不同。

【答案】C

3-3.(易错题)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最突出作用是

A.变法思想宣传B.思想启蒙作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D.实行君主立宪

【解析】学生知道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要在中国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也知道这场运动是失败的,但不清楚君主立宪制根本没有实行,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维新变法运动的措施没有实行,因此没有产生实际效果,其主要意义在思想层面的启蒙。

他们追求民主政治和通过各种行动的宣传在人民和知识界产生重要的震动。

【答案】B

重点4新文化运动

【知识归纳】

1.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性质及其兴起标志、指导思想

(1)背景:

①政治状况: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②经济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③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④思想基础: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⑤直接原因: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遭到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

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2)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兴起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

(4)指导思想:

民主与科学。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1)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还提倡新道德,对旧道德。

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鲁迅是对礼教、旧道德的批判最为猛烈,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

提倡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7年,《新青年》上先后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2)思想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②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③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⑤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⑥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3.前期新文化运动三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三项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两面大旗,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封建愚昧和迷信,用民主和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文学革命扩大了民主和科学在社会上的影响,民主和科学正是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得到广泛传播。

所以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手段”,提倡新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以儒学为基础的旧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

【温馨提示】新文化运动之“新”,在其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冲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误以为是由于运动有了新的指导思想。

尤其在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其指导思想与辛亥革命、甚至是戊戌变法都无本质差异,均以民权、平等和进化论学说为理论武器。

要说区别,只能说是斗争的矛头所向。

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的儒家道德,因而,对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儒家学说以沉重一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在学习新文化运动时,应联系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政政体,窃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开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认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典例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B.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C.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护统治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的准确理解。

当时的情况是,经济上,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但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尊孔复古违背潮流。

经济决定政治。

【答案】A

【方法技巧】根本原因往往找经济方面或生产力方面的答案。

【配对练习】

1-1.(拓展题)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主要“新”在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用发散、比较的思维理解新文化运动与维新派、革命派思想的异同。

维新派、革命派侧重于政治上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而新文化运动侧重于思想上反封建,宣传西方民主政治。

【答案】B

1-2.(易错题)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A.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B.弘扬了民主与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

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解析】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题目“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的含义,不能全面理解新文化运动在反封建思想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两个方面的贡献。

新文化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成为重点传播的新思想。

这种先进的理论后来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指导工人运动,诞生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才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正确的政党领导。

【答案】D

重点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知识归纳】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19世纪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理论成果和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斗争武器,以其高度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征服了中国广大进步的青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以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政治学说为理论武器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表明马克思主义一开始传人中国,就注重和工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十月革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出路,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形成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2.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①开始传入: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②系统介绍: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③进一步传播:

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出版,随后,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相继出版,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问题”与“主义”之争: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出现“问题”与“主义”之争。

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进行回击,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

⑤扩大传播: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等刊物都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

各地举行了“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这些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⑥有计划宣传: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通过《新青年》、《共产党》月刊、《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和《工人周刊》有计划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还为工人办补习学校识字班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意义

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②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毛泽东、郑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为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温馨提示】李大钊:

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成为传播主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是向西方学习找到的救国的正确的思想武器。

  【典例1】陈独秀的思想主张或历史活动不包括

 A.《新青年》的创办人B.曾经信仰民主共和

 C.主张批判尊孔复古思潮D.首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