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疫情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41035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项疫情预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各项疫情预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各项疫情预防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各项疫情预防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各项疫情预防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项疫情预防措施.docx

《各项疫情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项疫情预防措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项疫情预防措施.docx

各项疫情预防措施

 

南京地铁三号线D3-TA09标

建筑施工企业各项疫情预防措施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地铁三号线D3-TA09标项目部

2013年5月09日

建筑施工企业各项疫情预防措施

一、防治甲流六大措施:

第一,经常洗手,保持双手清洁。

第二,居室要多开窗通风,尽量少去人流聚集的地方。

第三,避免用手接触你眼睛、鼻子和嘴,避免人与人直接身体的接触,包括握手、亲吻,、共餐等。

第四,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烧时,应带上口罩,及时就医,出现流感样症状,留在家里和限制与其他人接触。

第五,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鼻口,擦鼻涕的纸巾要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第六,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如多吃水果、蔬菜,多锻炼,多饮水,吃营养丰富的食品,保证足够的睡眠。

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传染(infection)。

表现有临床症状者为传染病。

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1)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

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

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

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

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

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

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

如菌痢、伤寒等。

(4)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

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

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

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传染病如何预防?

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综合性防疫措施为基础,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1)管理传染源-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管理传染源

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与必要的治疗。

特别是对食品制作供销人员,炊事员,保育员作定期带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和调换工作。

(3)管理传染源

对传染病接触者,须进行医学观察、留观、集体检疫,必要时进行免疫法或药物预防。

(4)管理传染源

对感染动物的管理与处理对动物传染源,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家畜,应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并加以消毒,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发动群众予以捕杀。

(二)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

肠道传染病作好床边隔离,吐泻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作好水源及粪便管理。

呼吸道传染病,应使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空气消毒,个人戴口罩。

虫媒传染病,应有防虫设备,并采用药物杀虫、防虫、驱虫。

(三)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抵抗力,有重点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自动免疫是有计划的对易感者进行疫苗、菌苗、类毒素的接种,接种后疫力在1--4周内出现,持续数月至数年。

人工被动免疫是紧急需要时,注射抗毒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高效免疫球蛋白。

注射后免疫力迅速出现,维持1~2月即失去作用。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

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等。

病人和病原体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所有肠道传染病患者的粪便都含有大量病原体。

病原体随病人或携带者排出的粪便污染环境后,经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由口而入引起感染。

发病相应地以气温较高的夏秋两季为多。

预防措施:

1、及时发现病人,加以隔离治疗;

2、加强“三管一灭”工作;

3、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有特异性预防接种的要进行预防接种,如甲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

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

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易引起暴发流行。

一、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日内均可有病毒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

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为主,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也有可能。

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

4、流行特征:

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流行特征。

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

大流行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时,人群普遍易感而发生大流行。

一般每10~15年可发生一次世界性大流行,每2~3年可有一次小流行。

乙型流感多呈局部流行或散发,亦可大流行。

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

预防

1、管理传染源:

病人隔离治疗1周,或至退热后2天。

不住院者外出应戴口罩。

单位流行应进行集体检疫,并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2、切断传播途径: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用食醋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

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

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

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

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

3、健康教育工作:

教育学生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接种流感疫苗:

在疫苗株与病毒株抗原一致的情况下,均有肯定的预防效果。

接种时间:

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推荐接种时间为9至11月份。

接种对象:

所有希望减少患流感可能性,没有接种禁忌,年龄在6个月以上者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重点推荐人群

(1)60岁以上人群;

(2)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

(3)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

(4)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禁止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

(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

(2)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3)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4)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5)慢性病发作期;(6)严重过敏体质者;(7)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8)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

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

本病好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

二、病原学

预防

1、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

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

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

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自动免疫:

用腺腮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

4、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水痘是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

临床上以轻微和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为特征。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

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

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

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4、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

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预防

1、管理传染源:

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在集体儿童机构的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

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

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

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接种水痘疫苗:

用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

1周岁以上儿童。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

三、病原学

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

该病毒外界抵抗力不强,易被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灭活;耐寒不耐热,4℃可存活5个月,-15℃存活5年;而20~37℃仅存活2小时,56℃30分钟即被破坏。

1、传染源:

患者为唯一传染源。

一般认为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

该病传染性强,易感者直接接触后90%以上可得病

2、传播途径:

患者咳嗽、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到达易感者的呼吸道或眼结合膜而致感染。

间接传播很少。

3、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

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

通常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6个月以下的婴儿具有母递免疫力,极少发病。

麻疹活疫苗预防接种后可获有效免疫力,但抗体水平可逐年下降,因此如再接触传染源还可发病。

开展广泛预防接种后,发病年龄有增大趋势。

4、流行特征本病目前多为散发,但如传染源进入易感者居住集中的地区,则可致暴发流行。

流行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预防

1、管理传染源:

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2、切断传播途径:

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3、保护易感人群:

(1)自动免疫:

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

按免疫程序对未患过麻疹的8个月以上幼儿接种麻疹疫苗,1.5岁及6周岁复种。

由于注射疫苗后的潜伏期比自然感染潜伏期短(3~11天,多数5~8天),故易感者在接触病人后2天接种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发生,若于接触2天后接种,则预防效果下降,但可减轻症状和减少并发症。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