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复习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1008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复习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史记》复习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史记》复习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史记》复习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史记》复习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记》复习整理.docx

《《史记》复习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复习整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记》复习整理.docx

《史记》复习整理

《史记》复习整理

《太史公自序》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太史公生平经历,李陵之祸。

3.《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年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共130篇,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二列传。

4.《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

作者是吴乘权(字楚才)、吴大职(字调侯)叔侄俩,浙江绍兴人。

5.钱钟书:

代表作《围城》《管锥篇》

刘向:

本名更生,字子政,编辑了《楚辞》(浪漫主义)《战国策》(国别体)《说苑》

二、通假字

6.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

“有”同“又”。

7.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匮”同“柜”。

8.故长于风:

“风”同“讽”,讽喻,委婉暗示劝告。

9.《书》以道事:

“道”同“导”,引导、指导。

10.其指数千:

“指”同“旨”,要旨。

11.失之豪厘:

“豪”同“毫”,长度单位。

12.堕先人所言:

“堕”同“隳”,毁。

13.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纂”同“缵”,继承。

14.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罔”同“网”,网罗。

“失”同“佚”,散失。

15.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拂”同“弼”,辅助。

16.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

“俶”同“倜”,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三、古今异义

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

至于——一直到。

2.无泽为汉市长:

市长——掌握市场的官长。

3.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从事——跟从做事;发愤——愤懑。

4.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终于——最终落在。

5.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先人——父亲。

6.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

至于——到。

7.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仪表——准则、标准。

8.余所谓述故事:

故事——历史旧事。

9.夫《诗》《书》隐约者:

隐约——言简而意深。

10.维我汉继五帝末流:

末流——遗业。

四、找出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

1.其在卫者,相中山:

相,名词作动词,做丞相。

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坑,名作动,坑杀,活埋。

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

第一个王,名作动,封王。

第二个王,动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4.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显,动词使动用法,使……显赫、尊贵,光耀。

5.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

旧、废,形容词作名词,(被)废弃、破坏的礼乐。

6.则学者至今则之:

第二个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准则。

7.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死,形容词为动用法,为……而死。

8.有能绍明世,正《易传》:

正,形容词作动词,辨正。

9.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

是、非,形容词作动词,评定褒贬。

10.退诸侯:

退,动词使动用法。

11.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第一个善、恶、贤、贱,形容词意动用法。

第二个善、恶、贤,形容词作名词。

12.存亡国,继绝世:

存、继,使动用法,使……存在,恢复;使……延续。

13.《礼》经纪人伦:

经纪,名作动,规范。

14.拨乱世反之正:

反,动词使动用法,使……归(正道)。

15.《春秋》采善贬恶:

善、恶,形容词作名词,善人、坏人。

16.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

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17.整齐其世传/整齐百家杂语:

整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整齐,整理、归纳。

18.故述往事,思来者:

思,动词使动用法,使……思。

19.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科条,名作动,对史事提纲挈领的编排记述。

五、特殊句式

1.且夫孝始于事亲:

状语后置

2.此孝之大者:

定语后置

3.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定语后置

4.欲以(之)何明:

省略句、宾语前置

5.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判断句

六、句子翻译

1.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

又让重、黎的后代继续掌管天文、地理,直到夏商时期

2.自司马氏去周适晋

自从司马氏离周到晋

3.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秦惠王派司马错率军攻打蜀国,攻取后,又让他做了蜀地郡守

4.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南略邛,还报命

探察禹穴,观览九疑山,在沅水湘水之上泛舟;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两地的都会研讨学问,考察孔子的遗风,在邹县、峄山行乡射之礼;在鄱、薛、彭城一带遭遇困难,经过梁、楚之地回到家乡。

于是司马迁出仕为郎中,奉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往南巡视邛、笮、昆明,归来向朝廷复命。

5.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

(宾语前置)

从前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

6.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评定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评判是非的标准

7.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轻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

8.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定语后置)

出奔逃亡不能保其国家的诸侯数不胜数。

9.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被动句)

再说士贤能而不被任用,是做国君的耻辱

10.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君不像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像臣就会被诛杀,父不像父就会失去为父之道,子不像子就会忤逆不肖。

这四种罪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11.子所论,欲以何明?

(宾语前置)

先生所要撰述的想要阐明的是什么呢?

七、熟语

1.言之不用,道之不行

2.拨乱反正

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4.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5.权宜之计

6.股肱之臣

 

《高祖本纪》

一、文学常识

“互见法”,是司马迁所创作的一种述史方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基本特点,而表现其他方面性格特征的材料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这就是苏洵所说的“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方法。

这样,就可以既达成人物形象的统一性,又能忠实于史实。

二、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同债,债务。

2.高祖常繇咸阳:

繇同徭,服役。

3.遂坐上坐,无所诎:

坐同座,座位;诎同屈,理亏、不安。

4.诸所过毋得掠卤:

卤同掳,抢。

5.秦人憙:

憙同喜,高兴。

6.秦军解:

解同懈,松懈。

7.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同安,不迁动。

8.无内诸侯军:

内同纳,接。

9.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同佯,假装、谎称。

10.四月,兵罢戏下:

戏同麾,大将的旌旗。

11.不如决策东乡:

乡同向,面向、朝。

12.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

张同帐,帐篷,这里作动词,搭帐篷。

三、古今异义词

1.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黑子,黑痣

2.常有大度:

大度,远大抱负

3.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平常人家。

4.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诽谤,公开批评、议论

5.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规约,规章

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无赖,没有恃以谋生的手段,无才、无能。

四、词类活用

1.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2.及见怪:

怪,形容词做名词,怪现象。

3.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家,名词做动词,安家。

4.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奇,使动用法使……与众不同。

5.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北,名词做状语,向北。

6.降章邯:

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

7.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素车、白马,名词做动词,驾着白马、白车。

8.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9.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费,动词使动用法,使……破费。

10.沛公然其计:

然,意动用法,认为……正确。

11.项羽果率诸侯兵西:

西,名词做动词,向西行。

12.会项伯欲活张良:

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命。

13.夜往见良:

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间。

14.沛公从百余骑:

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15.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道,名词做状语,在途中。

16.高祖欲长都洛阳:

都,名词做动词,定都。

17.高祖大朝诸侯群臣:

朝,动词使动用法,使……朝拜。

18.不如仲力:

力,名词做动词,勤奋、努力。

五、特殊句式

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判断句

2.诸将过此者多:

定语后置句

3.遇彭越昌邑: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4.啖以利:

状语后置句

5.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状语后置句

6.系颈以组:

状语后置句

7.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宾语前置句

8.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判断句

9.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定语后置句

10.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定语后置句

11.示鲁父老项羽头:

状语后置句

12.此三者,皆人杰也:

判断句

13.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被动句

六、句子翻译

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

2.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有远大的抱负,不从事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3.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到壮年时,任用为小官,当泗水的亭长,亭中的小吏没有不被他戏弄耍笑的。

4.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等到看见了有龙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毁掉了高祖的欠据,免除了债务。

5.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到沛县县令家做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6.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与众不同,把他许配给贵人。

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嫁给刘季了呢?

7.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您(如果)一定要诛杀没有德行的秦国,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

8.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沛公以为其中有诈,就用了张良的计策,派郦生、陆贾去游说秦将,并用财利进行引诱。

9.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在蓝田南面与秦军交战,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于是大败秦军。

10.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道旁投降。

1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非议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1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恰巧项伯要救张良(使他不至于与沛公一起被杀),(于是项伯)连夜来到沛公军营见张良,(项伯会见张良后返回楚营)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项羽这才作罢。

13.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怀王,是我家叔父项梁拥立的,他没有什么功劳,凭什么能主持定约呢!

14.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使有功的部将做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

15.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现在我的产业和刘仲相比,谁的多呢?

16.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丰县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最不能忘,我只是因为当初丰县人跟着雍齿反叛我而帮助魏王才这样的。

17.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沛县父兄们仍(为免除丰县赋税徭役)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县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

 

《李将军列传》

一、文学常识

1.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卢纶《塞下曲》(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谚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二、通假字

1.尝从行:

“尝”通“常”,常常。

2.上山陈:

“陈”通“阵”,布置阵地。

3.广详死:

“详”通“佯”,假装。

4.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莫”通“幕”,幕府,将军所住的账幕,后泛指将帅办事的地方。

5.军亡导,或失道:

“或”通“惑”,迷惑。

6.南绝幕:

“幕”通“漠”,沙漠。

向南横穿沙漠。

7.悛悛如鄙人:

“悛悛”通“恂恂”,诚恳的样子。

三、古今异义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于是,这时。

四、词类活用

1.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2.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前,名词作动词,前进。

3.胡兵终怪之: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4.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5.鞭马南驰数十里: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6.呵止广/止广宿亭下:

止,动词使动用法,使……止。

7.士以此爱乐为用: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五、特殊句式

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者,……也”是固定格式,表示判断,还有其它几种变形,也表示判断,如“……者也”“……也”“……者……”。

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所所字结构。

有冲锋陷阵、破关以及打击猛兽的事。

3.为虏所生得:

被动句

4.广即请霸陵尉与(之)俱,至军而斩之:

省略句

5.士以此爱乐为用:

被动句

6.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被动句

7.其李将军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

8.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被动句

六、一词多义

【数】

非在数十步之内:

广数自请行:

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

命运的定数

【得】

今乃得一当单于:

得到

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

俘获

【将】

诸将多中首虏率:

将领

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

率领

【没】

中石没镞:

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

覆灭

【见】

见敌急,度不中不发:

看见

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

拜见

【辞】

固自辞于大将军:

辞免,不接受

口不能道辞:

言辞

 

《管仲列传》

一、文学常识

1.《管子》是先秦诸子时代百科全书式的巨著,记录了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言行事迹。

至汉代,刘向编定八十六篇,后亡佚十篇,故今本《管子》仅七十六篇。

2.六亲:

父、母、兄、弟、妻、子

3.四维:

礼、义、廉、耻

4.韩兆琦《世纪通论》

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二、词类活用

1.齐桓公称霸霸,形容词作动词,称霸。

2.召忽死之死,形容词为动用法,为……而死。

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羞、耻,意动用法。

4.管仲既任政相齐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

5.富国强兵富、强,形容词使动用法。

6.贵轻重,慎权衡贵,形容词意动用法。

慎,形容词作动词,谨慎对待。

7.管仲因而信之信,动词使动用法,使……守信用。

8.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小,形容词意动用法,轻视。

三、特殊句式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判断句

2.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被动句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被动句

4.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判断句

5.岂管仲之谓乎?

宾语前置句

 

《屈原列传》

一、文学常识

1.屈原,创立了“楚辞体/骚体诗”,“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

2.《楚辞》为西汉刘所整理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楚辞章句》),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3.《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5.江上吟(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在木兰为桨沙棠为舟的船上,箫管之乐在船的两头吹奏着。

船中载着千斛美酒和美艳的歌妓,任凭它在江中随波逐流。

黄鹤楼上的仙人还有待于乘黄鹤而仙去,而我这个海客却毫无机心地与白鸥狎游。

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并悬,而楚王建台榭的山丘之上如今已空无一物了。

我兴酣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

功名富贵若能常在,汉水恐怕就要西北倒流了。

二、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同罹,遭遇。

2.人穷则反本:

反同返,返回。

3.靡不毕见:

见同现,显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同旨,旨趣。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同浊,污浊。

6.皦然泥而不滓者也:

泥同涅,染黑。

7.屈平既绌:

绌同黜,罢免。

8.乃令张仪详去秦:

详同佯,假装。

9.厚币委质事楚:

质同贽,见面礼。

10.亡走赵,赵不内:

内同纳,接纳。

11.被发行吟泽畔:

被同披。

三、古今异义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明年——第二年。

2.颜色憔悴:

颜色——脸色。

3.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容貌。

4.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变化。

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从容——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四、词类活用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入,作状语,在国内。

2.出则接遇宾客:

出,作状语,对外。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听,动词作名词,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

4.谗谄之蔽明也:

谗谄,动词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5.邪曲之害公也:

邪曲,形容词作名词,邪恶小人。

6.方正之不容也:

方正,形容词作名词,端方正直的人。

7.屈平正道直行:

正、直,形容词使动用法。

8.明道德之广崇:

明,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9.蝉蜕于浊秽:

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

浊秽,形容词作名词,污浊的环境。

10.皦然泥而不滓者也:

泥,同涅,黑土,这里名词作动词,染黑。

1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内、外,名词作状语,在朝内,在国外。

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形容词作动词,说短处,诋毁。

13.其后楚日以削: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14.又怪屈原以彼其材……: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15.同死生,轻去就:

同、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相同;轻视、看淡。

五、特殊句式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判断句

2.方正之不容也。

被动句

3.离骚者,犹离忧也。

判断句

4.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判断句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动句

6.其志洁,故称其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被动句

7.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状语后置句

8.奈何绝秦欢。

固定句式

9.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宾语前置句

1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被动句

11.为天下笑。

被动句

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状语后置句

13.是以见放。

被动句

14.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被动句

15.而自令见放为?

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16.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句

17.屈原既死之后……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被动句

18.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被动句

19.观屈原所自沉渊。

固定句式

 

《项羽本纪》

一、文学常识

①论赞体制,司马迁首创。

②《管锥篇》钱钟书

③诗歌积累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守四方!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拜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二、通假字

①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

繇同徭,徭役。

②乃持项王头视鲁:

视同示,出示、展示、给……看。

③乘埶起陇亩之中:

埶同势,情势;陇同垄,田埂。

④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寤同悟,觉悟、明晓。

三、古今异义

①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于是:

在这时

②期山东为三处山东:

山的东面

③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地方:

土地方圆

四、词类活用

①毋妄言,族矣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②梁以此奇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

③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④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西——名词作动词,西征。

⑤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使动用法,使……称王。

⑥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师——名词作动词,效法。

五、特殊句式

①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判断句

②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状语后置句

③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定语后置句

④项王军壁垓下状语后置句

⑤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固定句式

六、重点句子翻译

①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②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

③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

希望大王快快渡江。

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

④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

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

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⑤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

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项王已死,楚地全都投降了汉王,只有鲁县不降服。

汉王率领天下之兵想要屠戮鲁城,但考虑到他们恪守礼义,为君主守节不惜一死,就拿着项王的头给鲁人看,鲁地父老这才投降。

⑥自矜功伐,奋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

七、成语积累

破釜沉舟、霸王别姬

 

《滑稽列传》

一、通假字

1.三年不蜚又不鸣:

蜚同飞

2.诸侯振惊:

振同震

3.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

溢同镒

4.威王大说:

说同悦

5.帣韝鞠跽:

同跽

6.久不相见,卒然相睹:

卒同猝,突然,急遽。

7.合尊促坐:

尊同樽,盛酒器。

8.微闻芗泽:

芗同香

9.髡尝在侧:

尝同常

10.楩枫豫章:

章同樟

11.铜历为棺:

历同鬲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