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09941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第七单元教案20恐龙教学要求:

1学会本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4背诵。

教学时间:

两时第一时一揭示题1今天,我们学习的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这篇是以这种动物的名称为题的。

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写什么呢?

(教师深情描述,再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激发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二初读指导(自读,积极思考,学会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查词典,联系上下理解词义等,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或观察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导观察字形,弄清每个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有重点的书写。

(3)指名结合上下解释词语。

(4)齐读生字词语。

3各自试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理清层次

(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给分段。

三布置作业1用钢笔描红2抄写生字新词。

3练习朗读。

第二时一精读训练(和学生一起走进“恐龙”,在这一部分教学里,以读为主,以读代讲。

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在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字描绘不同种类恐龙的不同外形。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拟制到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导读第2—4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仪。

如何用“首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把这三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说一说?

(1)品读第2自然段①默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说的。

用笔在中画出有关句子。

②具体介绍了哪几种恐龙?

这些恐龙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③读一读,想一想:

是怎样具体介绍恐龙的特点的?

(2)品读第三自然段。

①想一想:

这一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哪一句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②再读一读这一段,看看二三两句话说的是什么?

③朗读(3)品读第四自然段①恐龙是怎么样繁殖后代的?

②朗读(4)朗读的2—4自然段,感悟一下恐龙的千奇百怪的形态特点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

3导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这一自然段工有句话,请说好所每句话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3总结。

(整理资料,对恐龙有更全面的了解)

(1)朗读。

(2)教师小结。

二背诵指导。

1指导学生抓住的脉络先背诵。

2学生试背。

3指名试背。

4齐读。

三布置作业有感情的背诵板书设计恐龙种类 多   形态 千奇百怪            食物 食草食肉            繁殖 卵生最后,让学生做小小解说员,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恐龙,从内学习延伸到外探究,大大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学生通过查资料交流的方式,获得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最后,让学生猜测恐龙灭绝的原因,学生踊跃发言,答案丰富多彩,极大地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1槐乡五月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会本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

3理解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学情分析:

本行如流水,语言诗化,读起琅琅上口,是值得学生诵读的好。

它素洁高雅,恬淡隽永,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值得学生背诵积累。

由于篇幅较长,学生在背诵时可能有一些难度。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时间:

两时第一时教学要求:

学会本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

初步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激发兴趣(由荷藕之乡茶乡橘乡引入)板书题,提醒“槐”的写法。

读好题。

当“槐乡五月”这个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新词。

大声朗读,可以自由结合找同伴。

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检查生字:

洋槐坡坡岗岗瑞雪初降酿出挎走喜盈盈浓香傻乎乎拌上咸的浇上

(1)读准字音

(2)哪些字易读错?

哪些容易写错?

(3)比较:

破坡槐环酿浪跨垮挎(4)找出的叠词,仿照形式说说。

2各自轻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分节朗读。

相机齐读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说说每一节的意思。

(概括能力的训练)学生自由朗读,看看最喜欢的哪个地方?

把自己喜欢的,有把握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三堂作业1写生字。

(描红,评议)2熟读。

第二时教学要求:

理解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

1春光明媚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能背诵描写春景或物的古诗吗?

(宿新市徐公店,村居等)2春天是令孩子们最兴奋的季节。

读了《槐乡五月》,你已经有了哪些收获?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槐乡之美和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

出示句子: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二自由读一读,看看你最喜欢读的哪个地方?

你最喜欢什么呢?

自由板块式学习(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感受洋槐花开时,槐乡的景美(媒体展示了槐乡五月花开的一幅幅美丽画面,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利于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感悟五月的淮乡之美,将中的字与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更好地感受五月槐乡的一片“白茫茫”的美丽意境。

同时,为学生进行表达描述槐花的美提供了感性语言与想象空间。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为什么喜欢它呢?

2逐步让学生总结归纳出:

花多色白:

瑞雪初降茫茫一片花形多姿:

玉雕圆球?

花香花甜:

香气扑鼻沉浸香海3指导朗读,谁的槐花最美丽最芬芳?

4引读指导背诵:

有的…………远看……有的……近看小蜜蜂飞了……孩子们跑了……这时候……整个槐乡……小结: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感受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2-3)(借助于,学生能较好地感悟槐乡孩子喜爱槐花享受槐花的那种心情。

)1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你喜欢什么呢?

2讨论归纳:

热情好客聪明能干(拉到送外加)俊俏美丽(别戴)纯朴可爱(大大咧咧塞上一把)3指导朗读,哪些词语写出孩子的这些特点?

(各种形式朗读)4指导背诵。

试背重点句子小结:

五月,是……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三小结(再次整体观察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将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并将作业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将堂的学习向后延伸。

)1读了,你想说什么?

2教师小结:

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扮孩子,让孩子们大饱口福的花。

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是纯朴可爱的孩子。

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真切自然地抒发作者对槐乡五月的喜爱之情。

3练习背诵。

四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花多色白:

瑞雪初降茫茫一片槐花花形多姿:

玉雕圆球?

花美花香花甜:

香气扑鼻沉浸香海槐乡五月热情好客聪明能干(拉到送外加)孩子俊俏美丽(别戴)人美纯朴可爱(大大咧咧塞上一把)22海底世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引起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对本重点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参”,会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时教学设计 第一时一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初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并联系上下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学习的兴趣)同学们,你到过海边吗?

你看见过大海吗?

大海一望无际,大海波澜壮阔。

这一切都令人感到神奇,感到壮观,你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海底旅行,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奥秘吧!

(二)教师范读。

(配乐),学生边听边想海底世界的样子。

(三)学生听读后简述海底世界的样子。

(能找出中心句或训练概括能力。

)(四)学生自读,边读边标画出中生字,并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可让学生采用填表法按要求进行自学。

(五)检查自学。

(检查反馈读书情况)1.指名按自然段读,纠正读音。

2.提醒学生注意特殊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

例:

“却”:

que韵母中“ue”中的“u”上面的两个点去掉了,这是因为ü见到qx后要脱帽行礼。

“私”si和“异”i是整体认读音节。

3.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4.指名分析字形结构。

“却”是左右结构,右半部是“卩”,不要写成“阝”。

“异”是上下结构,上半部是“巳”,不要写成“己”。

.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私(   ) 兔(   )        煤(   )         和(   ) 免(   )谋(   ) 异(   )   峡(   )饥(   )      导(   )狭(   )肌(   )(六)让学生轻声读,找出不懂的词语质疑。

1.比较近义词,理解词义。

奇异——特别,与“平常”不同,与“奇怪”意思相近。

但“奇异”多用形容景色,而“奇怪”可以形容人事景物,应用范围广。

蕴藏——与“储藏”的意思相近。

用在潜藏而未显露或等待开发的地方。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2.联系上下理解词义。

窃窃私语——原指人们偷偷地小声说话。

本是把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比作人在“窃窃私语”,显得很生动。

物产丰富——物产:

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

丰富:

(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种类多或数量大。

即:

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数量大。

(七)再次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

(八)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背诵第3自然段。

 第二时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二)通过34自然段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三)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二)指导学生读懂34自然段,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看录相。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

1.指名按自然段读。

2.让学生思考,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指读有关句子: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

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粗读,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堂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

4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

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四)精读,理解内容。

1.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

(1)指读第2自然段。

思考:

海底有风浪吗?

有光吗?

(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句。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3)堂讨论:

“依然”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将句中“依然”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依然”指依照原的样子。

经过讨论,句中“依然”一词,可换成与它相近的“仍然”,句义不变。

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一样宁静。

(4)海底有光吗?

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

“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

2.学习第3自然段。

(理解并能体会海底神秘的声音,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探索欲望)让学生运用学习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1)思。

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

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的?

(2)指读句子,并分别说句意。

(3)出示句子: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让学生讨论:

“是否”是什么意思?

将“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句意不变。

“是否”是“是不是”的意思,让学生采用换词语的方式理解句义。

3.学生自读3~句。

想想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讲的?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明白这三句话是围绕着第2句“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的意思讲的。

(1)指读重点句,理解词语。

(2)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形容声音细小。

“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

本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3)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

(4)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中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式具体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同时用“蜜蜂小鸟小狗”的叫声比喻海底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特别能引起儿童的情趣。

讲时,可采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

)(6)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还有许多种动物的声音。

)(7)教师读句子: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提问: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各种动物还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声音。

)(8)指读这段话,并小结这段话表述的内容:

静中有声。

(奇特)(9)小结学法:

学习这段话我们主要抓住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必须注意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

(10)让学生自己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黑中有亮静中有声)4.用上面的学法自学4至6自然段,理解海底世界物产丰富。

(1)指名分自然段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海底有哪几类物产?

中分别写了些什么?

(1)指名回答,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

.学习第4自然段。

(1)指读,想想这段话有几句?

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本段共有五句话。

第1句讲“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后四句分别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鱼和贝类的活动方式。

(2)“已经知道”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海底动物不只是三万多种,还有很多很多,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发现。

)(3)第1句与2至6同之间是什么关系?

(先总述后分述。

)(4)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一概括词语中看出的。

)()出示填空练习。

________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________每小时能________,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

________自己不动,能________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6)填空后指读句子,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句话作者给贝类赋予了人格化的描写,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6.指读6自然段。

(1)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

(2)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

(“有……有……还有……”作者用这样的排比句式描写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

)(3)让学生找最有特点的植物。

(最大的最小的)(4)海底有丰富的矿产,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的?

(“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稀有金属是很宝贵的矿产资。

在陆地上蕴藏都很少,但海底也有这种稀有金属,说明海底有丰富的物产。

)()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

(让学生体会作者抓最突出的特点描写的方法,同时说明海底丰富的物产中也包含着“奇异”。

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

)(五)根据板书总结全。

(六)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七)看图,再激趣展开想象。

(对全的深层的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

2.谈话激趣。

学习了这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

想象一下,假如你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

以此深化和延伸内容,激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三时一教学目标

(一)检查背诵第3自然段。

(二)练习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练习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练习造句。

1.理解词义。

2.指读原句,弄清句式及用法。

3.师范引路。

(1)普通。

妈妈是一位普通的教师。

(2)学生口头造句练习。

(3)物产丰富。

原句: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例句:

西沙群岛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

(4)学生口头造句练习。

(二)检查背诵第3自然段。

(三)作业:

画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画。

板书设计景色奇异宁静有声音22海底世界动物多种多样物产丰富植物色彩形态矿产蕴藏丰富23日月潭的传说教学目标1、学习中的10个生字。

2、用自己的话复述。

3、通过了解大尖和水社克服重重困难救出了太阳和月亮的动人故事,学习他们不畏强暴不畏艰辛的精神。

教学内容分析本通过学习大尖和水社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太阳和月亮的传说故事,使学生体会他们不畏艰辛不畏强暴的崇高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词语,理解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3理解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4默读,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

两时教学过程:

第一时一导入题(激发兴趣)1板书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指的是民间流传下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

)请你举个例子说说,我们都学过或听过哪些传说?

(《鲁班学艺》等)那这篇将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呢?

(日月潭)2介绍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的南投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

潭中有个小岛叫珠仔岛,将湖分为两半。

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月亮和太阳而得名。

周围有大尖和水社等环抱,树木葱茏,是台湾省著名的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3初读,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给生字注上声调。

(2)指名分节读,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

拯是后鼻音,潭是前鼻音。

(3)再读,交流讨论:

  

(1)写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2-)写日月潭的传说。

  (6)写大尖水社和日月潭的名字的由。

(4)学生再读,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和觉得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

4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

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些什么?

是从哪一句中知道的?

(知道了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

知道了日月潭的景色很美知道了日月潭还有一个传说。

)指导书写。

商字的里面要和滴字的里面区别。

注意漆的下半部分的书写。

筹字注意要写得紧凑一些。

6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

第二时一复习生字(复习巩固)二学习1—2自然段1通过前预习,查阅资料,日月潭在哪里你们都知道了吗?

2这节,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去看一看那里美丽的风景。

(教师解说第一自然段12句)齐读第一自然段。

3日月潭究竟还有什么动人的传说呢?

请同学们自读2~6自然段。

4能用最简洁的话概括这个传说吗?

(大尖哥和水社姐拯救日月)(概括能力的训练)是如何具体描述这个传说的呢?

我们一起学习,谁读读这个故事的起因?

三学习第3自然段1两条恶龙吞食了日月,天地间漆黑一团(板书:

漆黑一团),人们分不清白天黑夜。

这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了许多困难。

所以人们必须要杀死恶龙,救出日月。

2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

(1)为了降伏恶龙,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请你默读第三自然段。

找出人们商量拯救日月的语句。

(2)出示人们说的两句话。

指名读。

(3)人们商量出的办法是什么?

(只有请到水性特别好的人,只有拿到阿里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能制服恶龙,暂时能恶龙。

)3出示两个问句。

引读两句问话。

4此时,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焦急的,无可奈何的)书上用了哪个词?

“一筹莫展”就在人们一筹莫展心急如焚,甚至有点绝望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板书:

挺身而出

(1)你觉得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需要什么?

(勇气,战胜恶龙的决心)

(2)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把这句话读好。

齐读四学习第4自然段1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那么这两位英雄是如何降服恶龙,拯救日月的呢?

请同学们读读的第四自然段,学生自读。

(1)他们是如何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的?

(他们翻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齐读

(2)展开想象,体验艰苦(发挥想象力把故事说得更生动)现在就让我们体验一下大尖哥和水社姐在拿金斧头和金剪刀过程中的艰辛。

①高挡住了他俩的去路,遇见挡住去路的高他们就,遇见峻岭就。

②他俩手握砍刀,走在布满荆棘的林中,遇见带刺的灌木就,遇见密林中的野兽就。

③一路上,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累了就,饿了就,渴了就。

是呀,这金斧头和金剪刀得可真不容易啊。

大尖哥和水社姐不但勇于克服困难,而且也勇于用智慧战胜困难。

(3)比较句子出示:

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同学们,看看这两句哪句好?

为什么?

除了感受到得到金斧头金剪刀是那么之不易,也感受到人物的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品质。

(4)继续交流当他们拿着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

他们又冒着生命威胁降伏恶龙。

他们是怎样降伏恶龙的。

(板书:

降伏恶龙)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读)五学习第--6自然段1师述:

降伏恶龙以后,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龙肉充饥,吃下龙肉后,身体一个劲地往上长,转眼间,就化作了两座青,永远的守卫在潭的两边。

2人们再也看不到大尖哥和水社姐了,看到的只是两座青。

此时此刻,乡亲们会对着两座青说什么呢?

3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了大家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板书:

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把这两座叫做大尖和水社,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4让我们带着份崇敬之情,读读的最后两个小节。

六分享幸福,与书相伴(能讲述故事)1从此,人们到日月潭就会看到这两座。

导游也会满怀深情的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

各位小导游,当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日月潭旅游时,你会如何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呢?

练习一分钟,指名讲述。

2同学们,古今中外流传着很多传说故事,像类似于《日月潭的传说》《大禹治水》这样的传说还有很多,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去看一看这些:

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七作业1把这个动人的传说说给爸爸妈妈听;2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如何翻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在补充习题上。

板书设计:

23日月潭的传说漆黑一团一筹莫展挺身而出降伏恶龙为民造福习作七教学要求:

1能掌握日记的格式,并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

2能知道日记的内容比较广泛。

3能了解这则日记的内容及叙述顺序。

4能按要求写一则简单的日记,特别要注意把事情经过写清楚。

教学时数:

两时教学过程:

第一时一让学生弄清日记的格式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所学的日记的格式吗?

2指名学生回答。

3我们不妨再看看例的格式。

4教师小结。

二使学生明白写日记的内容1观察插图,看看:

图上画了哪些人?

主要人物是谁?

他在做什么?

2阅读例,想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