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学年福建省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泉港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
我们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
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
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
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
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
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D.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
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D.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B.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买画
余显斌
那时,程豫已致仕。
所谓的致仕,就是退休,离开官场,归隐田园。
他雇了一只船,一路白帆飘飘,回到老家高坝。
他的家在高坝街的那一边,进了门楼,一个四合院,一排砖墙瓦房,十分朴素。
但是,不大的院子,却洁净雅致,种着菊花,还有别的花儿。
每天早晨起来,程老爷子喝罢茶,会走到院子里,这株花前站站,那株花前停停,心里,清闲得如吹过花叶的风,如对面山上的白云。
多年官场生活,已让他心生厌倦。
只有在老家,在这个古镇上,他才感到心地清净,浑身舒爽。
当然,早饭后,一人品茶看书,十分舒适。
有时也会拄着拐杖,到处走走,看看山,看看水,和故旧交谈。
这天,他出外访友,两人正品茶间,仆人匆匆赶来,俯身对他耳语几句。
他一惊,抬起头道:
“怎么,少爷与人争吵?
”
仆人没说话,只是点点头。
他站起来,对老友抱拳道:
“家里有事,改日再来请教。
”说完,在老朋友的相送下,走了。
表面上,他一脸淡定,心中却很生气,自己的儿子一直很懂礼的,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与人争吵,太不像话了。
走过小桥,走过镇街,前面就是自己的家,里面传来争吵声。
他疾步走进去,看见儿子正拉着一个布衣书生,不许离开。
他冷着脸,对儿子道:
“放手!
”
儿子见了他,忙松开手,告诉他,这个书生是一个骗子。
原来,不久前,程家少爷在街上经过,看见一个卖画的书生,声称自己有八大山人名画一幅,名《枯木小鸟图》。
程少爷一听大喜,忙让看看。
那书生打开包袱,拿出一轴,徐徐打开,纸张古旧,一看就是古物。
再看画面,翰墨流畅,烟云满纸,一只鸟,站在一根枯木上,白眼看天,如同铁铸。
程少爷大喜,知道自己父亲特爱八大山人的画,于是,当即答应以五百两银票卖下。
书生勉强答应,说不是老母生病,无钱买药,绝不会如此低价出售。
一切谈妥,程少爷伸手入兜,哎呀一声,告诉对方,自己没有带钱,让他改天来拿,分文不少。
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
他拿了画,一个人暗暗在书房里细看,谁知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八大山人画鸟,鸟眼为方形,而画中鸟眼却是弧形。
因此,今天,书生来拿钱时,程少爷一把抓住他,大骂骗子,准备送往官府治罪。
程豫听了儿子的解释,拿过了画,仔细看了,对程少爷道:
“无知!
”
程少爷一惊,问道:
“爹,怎么?
”
程豫小心卷了画,装入木匣,告诉程少爷,此画乃真品无疑,怎能是假。
程少爷听了,忙指出鸟眼存在的破绽。
程豫哼了一声,解释道:
“八大山人画鸟多为方形鸟眼,但兴致来时,偶尔也画弧形鸟眼。
”说完,程豫吩咐,将五百两银票送给书生。
看书生一身单衫,寒颤颤的,他又走近房内,亲自包了一包自己半旧的衣服送上。
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
看书生走远了,程豫转身,将画递给儿子道:
“烧了,以免此画以后骗了别人。
”
程少爷一惊,问道:
“为什么?
”
程豫轻声说:
“这画是赝品。
”
程少爷望着自己的爹,大惑不解。
程豫长叹,告诉儿子,这人是读书人,又有这样深的绘画功底,仿造赝品,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能帮一把,为什么不帮一把呢?
程少爷听了,轻轻点点头道:
“爹,我明白了。
”
程豫长叹一声,望着书生远去的方向。
书生拿了银子和那包衣服回家,打开包袱,里面有一张纸,上写:
君之丹青已上层楼,假以时日,定为大家,赠银五百,以助君成功。
书生读罢,红了眼圈,久久无言。
多年后,丰阳出现一个画家,提笔濡墨,满纸云烟,俨然已成画坛名家。
这人,就是那个书生。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谈妥价钱后,程少爷发现自己没有带钱,便让那书生改天来拿,书生爽快答应,可知书生涉世未深,轻信别人。
B.“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其中“低了头”只是一处闲笔,只是单纯的表现书生内心的情感。
C.一直很懂事的儿子竟然会与人吵架,这个情节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能够激发读者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
D.文章虽然短小,但是波澜起伏;作者通过大量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程豫这一人物形象,给人以启示。
5“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
”一段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5分
6.程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51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7、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逮奉圣朝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8、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而莫之夭阏者②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③石之铿然有声者④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⑤之二虫又何知⑥彼且奚适也⑦《齐谐》者,志怪者也⑧彼且恶乎待哉
A:
①④│②⑦⑧│③⑤│⑥B:
①⑤⑥⑧│②│③│④⑦
C:
①⑤│②⑥│③④│⑦⑧D:
①⑥│⑤⑧│②│③④⑦
9、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复驾言兮焉求(言:
助词,无义)②引壶觞以自酌(觞:
酒杯)③景翳翳以将入(景:
风景,景物)
④或植杖而耘耔(耔:
除草)⑤审容膝之易安(审:
觉察,自知)⑥策扶老以流憩(扶老:
手杖;流憩:
游息)⑦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舛:
乖违、不顺)⑧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等:
等到)⑨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狂:
狂放、不拘礼法)⑩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彩:
日光)
A.③④⑤⑥⑩B.①②⑤⑦⑨C.①③④⑥⑧D.②⑤⑦⑧⑨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
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
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
除大理评事,迁寺丞。
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居数月,改参知政事。
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
“盗不足虑。
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
”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
“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
”事遂寝。
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
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
育曰:
“不杀绶,无以示天下。
”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帝语大臣曰:
“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
”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
育曰:
“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
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
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
”帝数欲大用,为谏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息钱。
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
夏人既称臣,而并边种落数侵耕为患。
庞籍守并州,欲筑堡备之,育谓:
“要契未明而亟城,则羌人必争,争而受患者必麟府也。
”既而夏人果犯河外,陷骁将郭恩,而太原将佐皆得罪去。
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
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
辩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
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
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晚年在西台,与宋庠相唱酬,追裴、白遗事至数百篇。
体素羸,少时力学,得心疾,后得古方,和丹砂饵之,大醉,一夕而愈。
后数发,每发数十日乃已。
已而卒,年五十五。
赠吏部尚书,谥正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B.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C.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D.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宋朝时“甲科”是进士分档的概念,一档为甲科,二档为乙科。
B.“除”“迁”是古代官职变动的常用词语。
“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迁”指调动改派官职,“右迁”表示升职,“左迁”表示降职。
C.“庆历”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众大臣拟定,每位皇帝使用一个年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
D.“山东”在秦汉时期一般指崤山以东地区,宋朝时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也被称作山东,二者都与现在山东省的地理范围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向绶以很严重的罪名陷害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因为他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们想轻判,吴育却认为应该判死罪,最终向绶被判流放南方。
B.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说他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
C.吴育聪颖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
他遇事不随意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没人能够阻止他执行。
D.本文以具体事例和人物语言,体现出吴育直言敢谏、刚直不阿、忠心为国的可贵品格,他的谥号“正肃”是对其品格的最好概括。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
(5分)
(2)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回答14—15题。
(11分)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5.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野鸭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到了蜩与学鸠的自我满足并对大鹏不以为然的态度。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密在《陈情表》中为了打消国君的顾虑,表明自己愿意为官,无意炫耀节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蜀相》中表现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陆游《书愤》中表明诗人壮心不已,以古名人自况,矢志恢复中原,干出一番报国大业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繁琐 频烦 暇瑜互见 艰苦卓绝
B.娇惯 满襟 一文不名 要言不繁
C.商榷 祠堂 映阶碧草 怨声载道
D.纰漏 捷报 迫在眉捷 轩然大波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1)鞠小薇先后五次进藏,经历过各种危险状况,每每谈起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她都会豁达地说“九死一生,两世为人,就是我跟西藏的缘分”。
(2)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3)科研人员要想成功,必须做到静心治学,要耐住寂寞,师心自用,刻苦钻研,正如科学家丘成桐所说:
“好的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
”
(4)对日本肆意篡改教科书,美化侵略历史的行径,亚洲各国纷纷口诛笔伐,用正义的力量声讨日本无知、无耻的行为。
(5)虽然身体不是很好,但老王还是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6)泰山的岱庙、曲阜的孔庙,都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它们古朴典雅,庄严肃穆,气宇轩昂,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
A.
(1)(4)(6)B.
(2)(5)(6)
C.
(1)
(2)(4)D.
(2)(3)(4)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2017年上半年,泉州市发生了几起初中生骑摩托车群死事件,学校和交警部门一再提醒未成年的学生不能骑摩托车电动车上路,最大限度地消除潜在的交通安全隐患。
B.从胡适、陈独秀、鲁迅对文学革命的态度来看,尽管有个性、见识的差异,但他们的行为是团结一致的,是攻击旧文化的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C.预计于2017年建成的港珠澳大桥,是桥、岛、隧一体化超级交通集群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港珠澳三地交通的问题,成为深化港珠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D.农村治理法治化有赖于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用法、守法、学法意识的增强,有赖于法律信仰和法律权威的逐步形成。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你的文稿,我已认真拜读,由于鄙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只对其中有疑的一处,斗胆进行了斧正。
21.(4分)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成为综艺界清流。
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体会到字句下面的悲欢和浪漫,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而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从而引起更强烈的共鸣。
①不是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00后,指2000年1月1日00时00分至2009年12月23时59分出生的新一代公民,现阶段的高中生大部分为2000年之后出生的孩子。
作为出生在21世纪的新中国公民,有着自己的视野和人生,你认为哪些词能够概括00后高中生的生活?
考试补习班阅读刷题旅行运动移动网络时事电子游戏人生规划
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两到三个作为关键词,来阐述你所理解的00后高中生生活。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泉港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
1.D(D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2.C(选项C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
3.B(选项B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
)
小说阅读
4.C
5.【答案】
(1)照应文章情节。
程大少对书生以五百两的低价卖八大山人的画,心中有怀疑,所以假装没有带钱,让他日后来取;(2分)
(2)推动情节发展。
正是因为他的进一步鉴定,才有下面程豫帮助书生的情节;(2分)(3)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1分)
6.【答案】
(1)心性淡泊。
他厌恶官场,喜爱田园生活。
(2)严格教子。
儿子一直很懂礼。
(3)宽厚包容。
书生卖假画,他却仍然帮助书生。
(4)慧眼识人。
从画上他看出书生以后的成就。
(答对3点给满分)
古诗文阅读
7、C
8.B
9.B
10.C[解析]原文断句应为: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
育论辨不已,乃请曰:
“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
11.C[解析]考查常见古代文化常识。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一般由皇帝发起。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后形成制度。
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年号,故后世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12.B[解析]“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发配”属对原文“判延州”中的“判”理解不当。
此处“判”是古代表示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可译为“做……通判”“管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