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第三十一讲 急症 2题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0792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第三十一讲 急症 2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针灸学第三十一讲 急症 2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针灸学第三十一讲 急症 2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针灸学第三十一讲 急症 2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针灸学第三十一讲 急症 2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学第三十一讲 急症 2题库.docx

《针灸学第三十一讲 急症 2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第三十一讲 急症 2题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学第三十一讲 急症 2题库.docx

针灸学第三十一讲急症2题库

新 疆 医 科 大 学 教 案 首 页

编号:

35

课程名称

针灸学

专 业

中医医疗

班 级

主讲教师

苏菲娜

计划时数

2学时

专业层次

本科

专业技术职称

助教

编写时间

章节名称

第三章治疗各论第五节急症

晕厥*、虚脱*、高热*、抽搐*、急痛*、出血。

使用时间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熟悉掌握晕厥、虚脱、高热、抽搐、急痛重点病症的概念、病因病机,掌握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

2、了解出血等一般病症的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熟悉其针灸治疗。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为晕厥、虚脱、高热、抽搐、急痛等病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分型

难点为晕厥、虚脱、高热、抽搐、急痛等病症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

教学内容

更新情况

1、重点讲授晕厥、虚脱、高热、抽搐、急痛重点病症的概念、病因病机,掌握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

2、了解出血一般病症的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熟悉其针灸治疗。

3、重点病证结合临床病例讲授

教学方法

组织安排

课堂讲授为主。

1、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3—5分钟;2、对晕厥、虚脱、高热、抽搐、

急痛等病症概念、病因病机及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70分钟

左右;3、对出血病症概念、病因病机及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

义20分钟;4、小结3—5分钟;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基本教材

和参考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

《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针经指南》《针灸问对》《中国针灸》、《针刺研究》、《上海针灸》、《针灸临床杂志》

集体备课

教研室

审查意见

同意

 

上次授课内容复习提问:

(一)、提问:

1、风疹、疔疮、痄腮、乳痈、扭伤、腱鞘囊肿、目赤肿痛、麦粒肿、耳聋耳鸣、牙痛、咽喉肿痛、近视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

2、风疹、疔疮、痄腮、乳痈、扭伤、腱鞘囊肿、目赤肿痛、麦粒肿、耳聋耳鸣、牙痛、咽喉肿痛、近视的针灸治法、处方、方义及随症配穴。

(二)、上次课内容梗概:

风疹、疔疮、痄腮、乳痈、扭伤、腱鞘囊肿、目赤肿痛、麦粒肿、耳聋耳鸣、牙痛、咽喉肿痛、近视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治法、处方、方义及随症配穴。

 

第五节急症

一、晕厥

一、定义

晕厥是指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行动的丧失,属于中医“厥证”、“脱证”的范围。

二、特点

其特征为突感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知觉而昏倒,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清醒。

本病常因精神刺激、惊恐、体位变动而诱发。

二、病因病机

发病原因多由元气虚弱,病后气血未复,产后失血过多,每因操劳过度、骤然起立等致使经气一时紊乱,十二经脉气血不能上充于头,阳气不能通达于四末而致;或因情志异常波动,或因外伤剧烈疼痛,以致经气逆乱,清窍受扰而突然昏倒。

现代医学认为,晕厥主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短暂性缺血、缺氧所致。

四、辨证分型

始则自觉头晕乏力,眼前昏黑,泛泛欲吐,继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短时尚能逐渐苏醒。

1.虚证素体虚弱,疲劳惊恐而致昏仆,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气短眼花,汗出,舌淡,脉细缓无力。

2.实证素体健壮,偶因外伤、恼怒等致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呼吸急促,牙关紧闭,舌淡苔薄白,脉沉弦。

五、治疗

1.刺灸法

治则:

苏厥醒神。

处方:

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方义:

水沟位居任督交接之处,督脉入脑上巅,取之以接续阴阳经气,有开窍醒神之功;中冲刺之能调阴阳经气之逆乱,为治疗昏厥之要穴;涌泉引气下行,最能醒神开窍,多用于昏厥之重征;足三里可补气血而和中,以资气血之源。

随证配穴:

虚证配气海、关元、百会,俱灸;实证配合谷、太冲。

操作:

毫针刺,虚证补,实证泻;虚证可灸。

2.耳针法

选穴:

神门肾上腺心皮质下

方法:

毫针刺,强刺激,每次留针15—30min。

六、注意事项

①针灸对情绪激动、外伤疼痛引起的晕厥效果良好,其他原因者可作为临时辅助治疗。

②对晕厥须详细检查,明确原因,以便采用相应治疗措施。

 

二、虚脱

一、定义

虚脱是以面色苍白、神志淡漠,或昏迷、肢冷汗出、血压下降为特征的危重证候,类似现代医学的休克。

二、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大量失血,大吐大泻;或因六淫邪毒,情志内伤,药物过敏或中毒,久病虚衰等严重损伤气血津液,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能供养全身所致。

甚者导致阴阳衰竭,出现亡阴亡阳之危候。

三、辩证分型

面色苍白或紫疳,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或昏迷,或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张口自汗,肢冷肤凉,血压下降,脉微细或大无力。

1.亡阳兼见呼吸微弱,唇发紫疳,舌质胖,脉细无力

2.亡阴兼见口渴,烦躁不安,唇舌干红,脉细无力。

若神志不清转人昏迷,呼吸微弱,心音低钝,脉微欲绝,为阴阳俱脱之危候。

四、治疗

1.刺灸法

治则:

回阳固脱,苏厥救逆。

处方:

素髎水沟内关

方义:

素髎属督脉,有升阳救逆,开窍清热之功,急刺可使血压回升;水沟为苏厥救逆之要穴,急制可回阳固脱;内关宁心安神。

三穴合用,回阳固脱。

随证配穴:

神志昏迷配中冲、涌泉,肢冷脉微配关元、神阈、百会,仅灸。

操作:

毫针刺,用补法,并灸。

2.耳针法

选穴。

肾上腺皮质下心

方法:

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每次留针60~120min。

3.艾灸法

选穴:

百会膻中神关元气海

方法:

艾炷直接灸,每次选2~3穴,用中等艾炷灸至脉回汗收为止。

五、注意事项

虚脱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发病突然,病情复杂,须针对原因采取不同治疗方法,针灸可作为抢救措施之一。

 

三、高热

一、定义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C的急性症状,中医文献所称的“壮热”、“实热”、“日哺潮热”等,均属于高热的范畴。

二、特点

其病因多由外感引起,亦有内伤发热者。

本节主要讨论外感发热的辨证及治疗

三、病因病机

外感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卫失宣散,肺失清肃;或温邪疫毒侵袭人体,燔于气分;或内陷营血,引起高热。

亦有因外感暑热之邪,内犯心包而致者。

四、辩证分型

外感高热,发病急,病程短,体温在39℃以上,初起伴有恶风寒等外感征候。

1.风热表证高热恶寒,咽干,头痛,咳嗽,舌红苔黄,脉浮数。

2.肺热证伴有咳嗽,痰黄而稠,咽干口渴等症。

3.热在气分高热汗出,烦渴引饮,舌红,脉洪数。

4.热入营血高热夜甚,斑疹隐隐,吐血便血,舌绛心烦,甚则出现神昏谵语、抽搐。

五、治疗

针刺法

治则:

清泻风热。

处方:

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

方义:

大椎属督脉,为诸阳之会,总督一身之阳;十二井、十宣皆在四末,为阴阳经交接之处,三穴点刺,具有明显的退热作用。

曲池为阳明经合穴,配合谷清泻阳明实热。

诸穴共奏疏解表邪,清泻风热之功。

随证配穴:

风热配鱼际、外关,肺热配少商、尺泽,气分热盛配内庭、厉兑,热入营血配中冲、内关。

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大椎、十宣、井穴点刺出血。

2.耳针法

选穴:

耳尖耳背静脉肾上腺神门

方法:

耳尖、耳背静脉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余穴用毫针刺,强刺激,每次留针15—30min

3.刮痧法

选穴:

脊柱两侧和背俞穴。

方法:

用特制刮痧板或瓷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脊柱两侧和背俞穴,刮至皮肤红紫色为度。

四、抽搐

一、定义

抽搐是指四肢不随意的肌肉抽动,或兼有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口噤不开等。

引起抽搐的原因很多,临床根据有无发热分为发热性抽搐和无热性抽搐两类。

本证常见于小儿惊厥、破伤风、癫痫、颅脑外伤和癔病等。

二、病因病机

本证病因很多,多为感受时邪,郁闭于内,化热化火;或饮食不节,湿热壅滞,郁久化火,火扰神明,热极引动肝风,经筋功能失常而抽搐;或因脾虚湿盛,聚液成痰,上蒙清窍而致;亦有脾胃素虚、气血不足而致虚风内动者。

三、辨证分型

本证以四肢抽搐为特征,或兼见短时间的意识丧失,两目上翻或斜视,牙关紧闭,或口吐白沫,二便失禁,严重者伴有昏迷。

1.热极生风多兼表证,起病急骤,有汗或无开,头痛神昏。

2.痰热化风多见壮热烦躁,昏迷痉厥,喉间痰鸣,牙关紧闭。

3血虚生风多无发热,伴有手足搐搦,露睛,纳呆,脉细无力。

四、治疗

1,针刺法

治则:

熄风定惊。

处方:

百会印堂人中合谷太冲

方义:

百会、印堂既能熄风定惊,又能开窍醒神;人中为止抽搐之要穴;合谷、太冲相配;称为开四关,为熄风止痉之首选穴。

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先宜熄风定惊,然后对因治疗。

随证配穴:

发热配大推、曲池,神昏配十宣、涌泉.痰盛配内关、丰隆,血虚配血海、足三里。

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

2.耳针法

选穴:

皮质下肝脾缘中耳中心

方法:

每次选用3~4穴,毫针刺,强刺激。

3.电针法

选穴:

内关四神聪合谷太冲神门

方法:

毫针刺后通脉冲电,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每次通电10~3omin,用于急性发作的患者。

 

五、急痛

一、定义

急病泛指人体不同部位出现的剧烈疼痛。

二、特点

针刺治疗各种痛症,其止痛效果已被前人长期实践与现今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所证实。

针刺镇痛原理被逐渐揭示,针刺治疗痛证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篇部分章节已对头痛、牙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分别作了介绍.不再重复。

今选择常见的几种内脏急性病症扼要叙述如下。

 

心绞痛

一、定义

心绞痛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证候。

二、特点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胸骨后和左胸前疼痛,是压榨性或窒息性,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直至无名指和小指。

疼痛一般持续1—5min左右,伴有面色苍白、表情焦虑、出汗和恐惧感。

心绞痛多因劳累、饱餐、情绪激动而诱发。

三、治疗

1.针刺法

治则:

通阳行气,活血止痛。

处方:

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

方义:

心俞、厥阴俞为心和心包之背俞穴,根据脏病多取背俞的原则,取两穴通阳活血;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为治疗心绞痛的特效穴之一;膻中为心包之募,与厥阻俞俞募相配,善治心胸疾患。

随证配穴:

气滞血瘀配血海、膈俞,阳气欲脱配水沟、百会。

操作:

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背俞穴向脊柱斜刺;余穴以‘气至病所”手法使外感上传至前胸。

2.耳针法

选穴:

小肠交感神门内分泌

方法:

每次选3~5穴,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每次留针60min。

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胆囊炎系细菌感染、高度浓缩的胆汁或反流人胆囊的胰液的化学刺激所致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右上腹痛,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胛区,伴有恶心、呕吐,右上腹胆囊区有明显压病和肌紧张。

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和高热,或摸到肿大的胆囊。

胆石症系指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决定于结石的部位、动态和并发症,主要为胆绞痛,其疼痛剧烈,恶心呕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发热。

胆绞痛发作一般时间短暂,也有延及数小时的。

胆囊炎、胆结石可同时存在,相互影响。

四、治疗

1.针刺法

治则:

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处方:

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

方义:

胆俞配日月,肝俞配期门为俞募配穴,每次选用一组,选取右侧,以疏调肝胆气机而止痛;阳陵泉为足少阳之合穴,以利胆腑;胆囊穴为治疗胆腑疾病的经验穴。

随证配穴:

呕吐配内关、足三里,黄疸配至阳,发热热曲池、大椎。

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

2.耳针法

选穴,肝胰胆交感神门耳迷根

方法:

急性发作时采用毫针刺,强刺激,持续捻针,每次留针30—60min;剧痛缓解后再行耳穴压九法,两耳交替进行。

 

胆道蛔虫症

一、定义

胆道蛔虫症系蛔虫钻入胆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病证。

临床表现为上腹中部和右上腹突发阵发性剧烈绞痛或剑突下“钻顶”样疼痛,可向肩肿区或右肩放射,伴有恶心、呕吐,有时吐出蛔虫,继发感染时有发热。

疼痛时间数分钟到数小时,一日发作数次。

间歇期疼痛可消失或很轻微。

本病在农村校为多见,好发于儿童或青壮年。

二、治疗

1.针刺法

治则:

解痉利胆,驱蛔止痛。

处方:

迎香透四白鸠尾透日月胆囊穴中脘阳陵泉

方义:

迎香透四白为治疗本病之经验穴,鸠尾透日月疏通局部气血,胆囊穴为治疗胆腑疾病之经验穴,中脘利胆和胃,阳陵泉为足少阳之合穴,诸穴共奏驱蛔止痛之功。

随证配穴:

呕吐配内关、足三里。

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每次留外1—2h。

2耳针法

选穴:

胰胆艇中十二指肠神门耳迷根

方法:

先刺右侧,疼痛未止再针左侧,强刺激,捻转运针;或以0.25%普鲁卡因在上述耳穴注射,每穴0.3ml,每日1~2次。

肾绞痛

一、定义

肾绞痛多见于泌尿系结石病,结石可发生于泌尿系统的任何部位,但多原发于肾脏。

其临床表现为绞痛突然发生,疼痛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并沿输尿管向髂窝、会阴、阴囊及大腿内侧放射并出现血尿或脓尿,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肾区可有叩击痛。

二、治疗

1.针刺法

治则: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处方:

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方义:

肾俞、三焦俞位于肾区,又为足太阳膀胱经穴,配关元疏利膀胱气机;远取三阴交、阴陵泉以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随证配穴:

血尿配血海、太冲,湿热重配委阳、合谷。

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

2.耳针法

选穴:

肾输尿管交感皮质下三焦

方法:

毫针刺,持续捻转3~5min,每次留针20~30min,每日1次。

六、出血

一、定义

出血即血证,见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下出于二阴或溢于肌肤之疾患,统称为血证,其急症包括咯血、吐血、血、便血、尿血等。

早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就有关于灸治血证的记载。

出血的原因大多与气、火有关。

实证多由外感风热燥邪,灼伤肺络,迫血止逆;或系饮酒、过食辛燥之物,燥热蕴积于胃肠,郁热化火伤络;或郁怒伤肝,肝气横逆犯胃而致吐血。

虚证多因久热久病,肺肾阴伤,相火妄动,络伤血溢;或因劳倦内伤,脾胃气虚,气不摄血而致吐血、便血。

咯血

凡因气管、支气管、肺组织出血,经口腔排出者,称为咯血。

咯血轻者,仅见痰中带血;严重者血从口鼻涌出,可因血块阻塞气道而引起窒息,或大量出血而休克。

出血停止后,还可见持续性血痰。

选穴:

内鼻肺肾上腺额

方法:

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每次留针30min。

 

便血

血从大便而下,或便前便后,或血与便相混杂,甚至单纯下血者,统称之为便血。

因血的来源不同分为远血和近血,凡血在使后者为远血,多来自小肠和胃;血在使前者为近血,多来自大肠和肛门。

便血量多少不一,血色鲜红或暗红。

本证常见于消化道出血、痔疮、脱肛、肛裂、直肠息肉、肿瘤等。

治疗

针刺法

治则:

清热利湿,化瘀止血。

处方:

长强承山大肠俞次

方义:

长强为治疗脱肛、肠风下血之经验穴,承山、大肠俞、次同为足太阳经穴,三穴可疏导肠道气机,仅为治疗后阴病之要穴。

随证配穴:

劳倦内伤配百会、命门、关元,湿热下注配太白、阴陵泉。

操作:

毫针刺,补泻兼施,每日I~2次,每次留针30min。

 

血尿

尿液中混有血液,称为血尿。

用显微镜检查尿液才能发现者,称为显微镜血尿。

若无明显疼痛者为尿血,小便涩痛难忍者为血淋。

常见引起血尿的原因有肾结核、泌尿系结石、肾炎、肿瘤等。

【治疗】

1.针刺法

治则:

清热,凉血,止血。

处分。

肾俞膀胱俞血海阴陵泉三阴交

方义:

取肾俞、膀胱俞以疏利膀胱气机,气海、阴陵泉利水通淋理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对前阴疾患颇为有效。

随证配穴:

湿热下注配中极、行间,心火旺盛配大陵、神门,脾肾两亏配关元、命门。

操作:

毫针刺,补泻兼施。

每日1~2次,每次留针30min。

2.耳针法

选穴:

肾上腺肾交感膀胱内分泌

方法:

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

亦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附注】

疼痛、出血是临床许多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针灸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必须查明原因,明确诊断,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第六节其他

随着人类医疗保健事业的不断发展,针灸在减肥、戒烟、美容、延缓衰老等方面的运用日益受到重视。

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针灸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目前,国内在减肥、戒烟、美容、延缓衰老等方面运用较多,兹将常用方法作。

 

咯血

咯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亦可见于肺脓肿、肺癌、肺瘀血和血液病患者。

【治疗】

1.针刺法

治则:

滋阴降火,清热凉血。

处方:

列缺尺泽肺俞鱼际孔最

方义:

列缺清泻手太阴、阳明之瘀血;尺泽配鱼际清泄肺经热邪,凉血止血,肺俞清热降火;孔最为穴,是治疗咯血的经验穴。

随证配穴:

肺热配大椎、少商点刺,肝火配行间、太溪。

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每日I—2次,每次留针30min。

2.皮肤针法

选穴:

颈动脉搏动区

方法:

消毒颈部及针具后,用梅花针沿颈动脉区自上而下有节奏、有规律地反复叩击,一般叩击5~20min。

吐血

吐血,又称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和肝硬化并发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及肿瘤等。

吐血其血色鲜红或呈褐色,常混有食物残渣;呕血量大时鲜血夺目而出,盈盆累碗,若不急救,常危及生命。

吐血常并发黑便。

【治疗】

刺灸法

治则:

泻肝,清胃,宁血。

处方:

膈俞胃俞公孙内关足三里

方义:

膈俞为血之会穴,取之理血宁血;公孙通冲脉,冲为血海,配内关和胃止呕,统血止血;胃俞配足三里降逆和胃止呕。

随证配穴:

胃热配内庭,肝火配行间,久病体虚配关元、气海及灸隐白。

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

每日1—2次,每次留针30min。

血是指鼻、齿龈、耳、舌及皮肤等不因外伤而出血的病证。

其常见急症为鼻,本节仅对此予以讨论。

鼻 即鼻出血,轻者出血较少,尚易止住压者血流不止,甚则大量出血,面色白,昏晕虚脱,称为“鼻洪”。

本证可见于热病、血液病、高血压、肝硬化、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中毒、多种急性传染病、尿毒症及鼻腔疾患等。

【治疗】

1.刺灸法

治则。

清热止血。

处方:

合谷上星迎香孔最

方义:

合谷清泻阳明之热,止血之效最捷;上星属督脉,取之清泻督脉,清泻诸阳经之热;迎香为局部取穴,疏通鼻部气机;孔最为肺经之穴,为治疗血证之要

穴。

随证配穴:

肺热配少商,胃热配内庭,肝热配大冲,气血两虚灸关元、足三里.

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

每日1—2次,每次留针30min.

2.耳针法

一、减肥

人体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时即称为肥胖症。

肥胖症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不伴有明显神经或内分泌系统功能变化,临床上最为常见;后者常继发于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或与遗传、药物有关。

针灸减肥,以治疗单纯性肥胖为主。

轻度肥胖常无明显症状,重度肥胖多有疲乏无力,动则气促少行动迟缓;或脘痞痰多,倦怠恶热;或少气懒言,动则汗出,怕冷,甚至面浮肢肿等。

肥胖症容易合并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各种感染性疾病。

【治疗】

1.针刺法

治则:

祛湿化痰,通经活络。

处方:

曲池天枢阴陵泉丰隆太冲

方义:

取曲池、天枢以疏导阳明经气,通调肠胃;阴陵泉、丰隆清热利湿,化痰消脂,太冲调节肝肾之气。

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针后按摩,嘱患者适当控制饮食,10次为1疗程。

2.耳针法

选穴:

胃内分泌三焦缘中

方法:

毫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次餐前30min按压耳穴3—5min。

,有灼热感为宜,10次为1疗程。

 

二、戒烟

针刺戒烟是应用针刺消除因长期吸含有尼古丁的烟叶制品,当中断吸烟后所出现的全身软弱无力、烦躁不安、呵欠连作、口舌无味,甚至心情不畅、胸闷、焦虑、感觉迟钝等一系列瘾癖症状。

吸烟对人体的呼吸、心血管、神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它是癌症、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烟草中含的有害物质,长期吸入会导致机体阴阳失去平衡,脏腑经络气血失调。

针刺相应经穴,可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协调阴阳,从而消除吸烟所引起的瘾癖。

【治疗】

1.针刺法

治则:

安神除烦,调和阴阳。

处方:

百会神门戒烟穴(位于列缺与阳溪之间)

方义:

百会、神门安神除烦,戒烟穴为戒烟的有效穴。

随证配穴:

咽部不适配颊车、三阴交,烦躁配泻涌泉,肺气损伤配肺俞,欲眠配劳宫。

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2次,每次留针30min.

2.耳针法

选穴:

肺口交感神门

方法:

毫针刺,用泻法,每次留针20~30min,每日1次,两耳交替应用;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三、美容

针灸美容,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从而调和阴阳,使颜面五官部位气血通畅,面部皮脂腺分泌功能协调,皮肤光洁柔润,达到美容的目的。

针灸美容主要用在减少皮肤皱纹和颜面部色素沉着。

皮肤皱纹是皮肤衰老的表现,人到中年以后逐渐出现。

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若肺脾气虚,则出现皱纹。

此外,人体的健康、营养状况不佳和遗传、日光及紫外线照射,均可导致皮肤老化而产生皱纹。

其表现为皮肤松弛,失去光泽,多见于额部、眼角、面颊、口角等处。

黄竭斑常见于慢性疾病,多因脾肾两虚,脾不化生精微,肌肤失养;或肾亏水不制火,湿热内蕴,郁结皮肤。

现代医学认为是由雌激素及黄体酮促使色素沉着所致,多见于妊娠或绝经期妇女,其对称分布于颜面部,又称蝴蝶斑,表面平滑,少数伴有月经不调、烦躁易怒等。

颜面雀斑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其发展与日晒关系密切,多见于女性,青春期可达高峰,老年逐渐减少。

它好发于鼻梁、眼眶下,为针头大小色素斑点,夏季常加重。

色素痣多为色素细胞聚集,由肾气虚、浊气阻滞皮肤而形成。

青春期及中年后显著,大小不等,有的呈疣状、乳头状。

老年班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年老肾气虚而致,为棕色或暗褐色色素沉着斑,散在分布,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治疗方法】

1.针刺法

治则:

活血化瘀,祛斑美容。

处方:

阳白太阳颧髎脾俞肾俞肝俞三阴交

方义:

针刺局部穴位可以疏调经气,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营养,清除堆积废物;取脾俞、肾俞、肝俞、三阴交,滋补肝肾气血。

随证配穴:

气滞血瘀配血海,肾虚配太溪。

操作。

毫针浅刺,补虚泻实,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

2.耳针法

选穴:

内分泌肝肾交感面颊

方法:

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四、延缓衰老

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与脏腑经络气血的盛衰关系密切。

人体气血不足,经络之气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减退,阴阳失去平衡,均会导致、加快衰老。

表现为精神不振,形寒肢冷,纳差少眠,腰膝无力,发脱齿摇,气短乏力,甚则面浮肢肿等。

针灸有良好的调整功能作用,能协调阴阳,调和脏腑经络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治疗方法】

1.刺灸法

治则:

调理气血,补益脏腑。

处方:

足三里关元百会神门三阴交

方义:

足三里健补脾胃,提高机体免疫力;关元培本固肾;三阴交健脾益胃;百会升阳举陷,醒脑安神;灸神门可鼓舞元气。

诸穴相合可以调整人体阴阳气血,保持机体正常功能活动。

随证配穴:

肾虚配肾俞,脾虚配脾俞,心肺气虚配心俞、肺俞。

操作:

毫针刺,补虚泻实,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

2耳针法

选穴:

皮质下内分泌肾心脑耳迷根

方法。

毫针刺,两耳交替应用,每日五次,每次留外20—30min,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本次课内容复习思考题:

1、晕厥、虚脱、高热、抽搐、急痛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

2、晕厥、虚脱、高热、抽搐、急痛的针灸治法、处方、方义及随症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