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07自考 高级财务管理重点摘要.docx
《00207自考 高级财务管理重点摘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207自考 高级财务管理重点摘要.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207自考高级财务管理重点摘要
高级财务管理(00207)
第一章财务战略管理
1.财务战略的类型
(一)从资金筹措与使用的角度分类
根据财务风险承受态度不同,从资金筹措与使用的角度分类,财务战略可分为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和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1.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是指以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一种财务战略。
为了实施这种战略,企业往往需要将绝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润留存,同时进行大量外部筹资,以弥补内部积累对于企业扩张需要的不足。
在外部筹资中更多地利用负债而不是股权筹资,这是因为负债筹资既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又能防止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稀释。
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也往往会使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表现为相对低的水平,因为收益的增长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一般表现为“高负债,高收益,少分配”的财务特征。
这种财务战略的优点是通过推出新产品或扩大市场发展空间,可能会给公司未来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现金净流量。
它的缺点是一旦投资失误,公司财务状况可能恶化,甚至导致公司破产。
2.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是指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实施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的企业,一般将尽可能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和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效益作为首要任务,将利润积累作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
为了防止过重的利息负担,这类企业对利用负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张往往持有十分谨慎的态度。
这种财务战略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外集中竞争优势,兼有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的双重特点,一般表现为“适度负债,中收益,适度分配”的财务特征。
但是,当公司现有产品或服务本身已属夕阳产业,发展前景黯淡时,如果仍然实行这种财务战略,则可能给公司带来财务危机,影响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
3.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是指以防御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实施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的企业,一般将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和尽可能增加现金流入作为首要任务,通过采取削减分部和精简机构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节约成本支出,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资源用于企业的主导业务,以增强企业主导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由于这类企业多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曾经遭遇挫折,也很可能曾经实施过扩张的财务战略,因而历史上所形成的负债包袱和当前经营上所面临的困难,就成为迫使其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的两个重要原因。
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一般表现为“低负债,低收益,高分配”的财务特征。
这种战略的特点是公司规模迅速收缩,现金流入量增加,资产报酬率提高,债务负担减轻。
它的优点是公司财务状况稳健,财务风险降低,为将来选择其他财务战略积聚资金。
它的缺点是公司会因此失去一部分领域和市场空间,若不能及时创造机会调整战略,则会影响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长和现金流量。
(二)从财务活动的具体内容角度分类
从财务战略的具体内容角度,可以将财务战略分为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和分配战略。
1.筹资战略,即反映公司资金筹集的战略,主要解决长期内与公司战略有关的筹集资金的目标、原则、方向、规模、结构、渠道和方式等重大问题。
筹资战略是根据公司内外理财环境的状况和趋势,对公司资金筹措的目标、结构、渠道和方式进行长期和系统的筹划,旨在为公司经营的实施和提高公司的长期竞争力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并不断提高公司的筹资效益。
筹资战略的直接目的就是既要使公司资本成本最小化,又要确保公司财务风险最小化。
2.投资战略,即反映公司资金投放的战略,主要解决长期内与公司战略有关的公司资金投放的目标、原则、方向、规模、方式和时机等重大问题。
投资战略是公司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决定着公司是否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
投资战略的直接目的是既要确保投资有可靠、及时和足额的资金来源,又要在控制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获得预期投资效益。
3.分配战略,即反映公司利润分配的战略,主要解决长期内与公司战略有关的公司收益特别是股利分配与发放等重大问题。
恰当的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可以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而且能够激发广大投资者持续投资的热情,从而能够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
分配战略的内容主要涉及资本收益的管理、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等。
(三)从涉及的时间跨度分类
按照所涉及的时间跨度,财务战略可以分为长期财务战略,中期财务战略和短期财务战略等。
1.长期财务战略所涉及的时间跨度一般在10年以上,属于公司的远景规划,主要涉及公司财务的长远发展目标,具有趋势性和发展性,一般不涉及具体细节问题。
2.中期财务战略所涉及的时间跨度一般为3~5年,是长期财务战略的阶段性分解。
中期财务战略是长期财务战略的阶段具体化,是长期财务战略执行的阶段保证。
3.短期财务战略是中长期财务战略目标在近期的落实,时间一般在3年以内。
他明确了最近一个时期的财务战略目标和实现者一目标的行动方案,是执行中长期战略的行动纲领。
第二章并购
(一)并购的概念和类型
1.并购的概念
并购(M&A)是兼并与收购的统称,它是公司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段。
兼并(Merger)通常是指并购方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目标公司的产权,使目标公司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目标公司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包括两种形式:
吸收合并:
A+B=A
例:
新湖中宝吸并新湖创业;东方航空吸并上海航空。
新设合并:
A+B+C=D
收购(Acquisition)是指公司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目标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目标公司资产或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A+B=以A公司为母公司的企业例:
西子联合收购百大集团
2.并购的类型
1.按并购双方产品与产业的联系,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横向并购:
当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处于同一行业、生产或经营同一产品,并购使资本在同一市场领域或部门集中。
消除竞争,确立行业地位,形成规模效应。
如:
银泰收购百大集团
纵向并购是对生产工艺或经营方式上有前后关联的企业进行的并购。
纵主要目的是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实现产销一体化。
如:
中钢收购澳中西部公司
混合并购是处于不同产业领域、产品属于不同市场、且与其产业部门之间不存在特别联系的企业进行并购。
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散投资、多样化经营降低公司风险,达到资源互补、优化组合、扩大市场活动范围。
2.按并购的实现方式,可分为承担债务式、现金购买式和股权交易式并购。
3.按涉及被并购公司的范围,可分为整体并购和部分并购。
4.按并购双方是否友好协商,可分为善意并购和敌意并购
5.按并购交易是否通过证券交易所,可分为要约收购与协议收购。
6.按并购是否利用目标公司资产来支付,可分为杠杆收购与非杠杆收购。
(二)并购的动因
1.谋求管理协同效应
当并购公司存在着过剩的管理能力或者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在管理效率上存在着差异,通过并购使并购方的管理优势向目标公司扩散,可以提高目标公司的效率。
2.谋求经营协同效应
由于经济的互补性及规模经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后可提高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这就是所谓的经营协同效应。
获取经营协同效应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产业中的确存在规模经济,且在并购前尚未达到规模经济。
3.谋求财务协同效应(提高偿债能力,节税效应,预期效应。
并购使股票市场对公司股票评价发生改变而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
)
4.开展多元化经营,实现低成本扩张
企业通过经营相关程度较低的不同行业的并购,可以分散风险,稳定收入来源,增强企业资产的安全性。
5.获得特殊资产
特殊资产可能是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专门资产。
例如土地。
另外,并购还可能得到目标企业所拥有的有效管理队伍、优秀研究人员或专门人才以及专有技术、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
6.降低代理成本
在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经理是决策或控制的代理人,而所有者作为委托人成为风险承担者,由此造成的代理成本包括契约成本、监督成本和剩余损失。
通过企业内部组织机制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环节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
(二)贴现现金流量法
(一)基本思路
目标:
计算公司股权的价值,作为并购中交换股权的股价。
步骤
(1)计算公司自由现金流量
(2)计算贴现率(WACC),其中的股权资本成本根据CAPM确定。
(3)以WACC为贴现率计算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现值。
(4)估算公司股权自由现金流量贴现价值
公司股权的价值=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贴现值-负债价值
(二)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
有两种方法,但一般用第二种:
1、公司自由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债权人现金流量(筹资法)
=(股利分配-股权发行、回购)+(利息费用-利息抵税-有息债务净增加)
2、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形成法)
=经营现金流量-资本支出
=息前税后利润+折旧与摊销-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增加
●息前税后利润的计算又有两种方法
(1)平均税率法
息前税后利润=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
=(净利润+所得税费用+财务费用)×(1-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
(2)调整法
息前税后利润=息税前利润-(所得税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率)
两种结果有差异
折旧与摊销(查利润表或折旧摊销费用表可得)
营运资本增加额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额-无息流动负债
无息流动负债主要指没有利息支出的流动负债,一般有利息支出的主要是短(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营运资本增加额=分析期营运资本-基期营运资本
●资本支出增加
=购置长期资产的支出-无息长期负债
长期资产包括固定、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及其他
无息长期负债是指长期应付款、其他应付款和其他长期负债等
资本支出增加=分析期资本支出-基期资本支出
●自由现金流量总和计算(P106表4-3)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的寿命是无限的。
为了避免预测无限期的现金流量,大部分估价将预测的时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详细预测期”,或称“预测期”。
在此期间,需要对每年的现金流量进行详细预测,并根据现金流量模型计算其预测期价值;第二个阶段是“后续期”,或称为“永续期”。
在此期间,假设企业进入稳定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增长率,可以用简便的方法直接估计后续期价值。
【特别提示】对预测期各年的现金流量必须进行详细预测,后续期可以采用简化方法。
在企业价值评估实务中,详细预测期通常为5年,如果有疑问还应当延长,但很少超过10年。
企业增长的不稳定时期有多长,预测期就应当有多长。
这种做法与竞争均衡理论有关。
竞争均衡理论认为,一个企业不可能永远以高于宏观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下去。
如果是这样,它迟早会超过宏观经济总规模。
竞争均衡理论还认为,一个企业通常不可能在竞争的市场中长期取得超额利润,其投资资本回报率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投资资本回报率是指税后经营利润与投资资本(净负债加股东权益)的比率,它反映企业投资资本的盈利能力。
(三)贴现率的计算
●债务资本成本:
=平均借款利率×(1-所得税率)
●权益资本成本: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借用同类上市公司的β系数
●K=kf+β(km-kf)
●WACC
=债务资本成本×债务市值比例+权益资本成本×权益市值比例
【提示】折现率与现金流量要相互匹配。
(四)公司价值的计算
●
5年后假定现金流稳定:
=
●公司价值
=前五年各年自由现金流的现值和+第五年末后续价值的现值
例题:
os公司价值评估P109例4-2
(四)确定并购支付方式与筹资方式
并购支付:
现金支付、杠杆收购方式、股票支付和混合证券支付等三种方式。
1、现金支付方式
现金支付是由并购方向目标企业的股东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以获得目标企业的股权。
公司取得现金的来源,通常是增资扩股、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债券等,也可以通过出售部分原有资产换取现金。
现金支付是并购活动中最简便快捷的一种支付方式,在各种支付方式中较常见。
优点:
现金支付中只涉及到目标企业的估价,简单明了;
支付金额明确界定,不会发生变化;
对并购双方都给予明确的现金流,便于并购双方股东决策;
如果现金流问题不大,便于交易尽快完成。
不足:
现金支付对目标公司股东而言会涉及到较重的税务负担。
在证券市场处于活跃期(股价可能上涨期),现金支付的吸引力并不大。
完全使用现金支付给并购方巨大的现金压力,在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并购交易金额越来越大的现实中,完全使用现金支付来完成交易的案例越来越少。
一般认为,现金支付适合小规模公司的并购交易和敌意并购,也常用于组合支付方式。
2、股票支付
股票支付是指并购方通过发行本公司的股票以一定对价换取目标企业的股票,达到并购目的的一种支付方式。
采用股票对价方式,可以避免并购方公司现金的大量流出,从而使并购后能够保持良好的现金支付能力,减少财务风险。
但这种方式可能会稀释并购方公司原有的股权控制结构与每股收益水平,倘若并购方公司原有资本结构比较脆弱,极易导致并购方公司控制权的稀释。
而一旦无法掌握控制权,也就是无法取得并购整合后的综合效应。
●股票支付常用于善意并购,当并购双方的规模、实力相当时,被采用的可能性较大。
3.混合证券支付
●混合证券支付是指并购方的支付方式为现金、股票、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的组合。
●对并购方而言,发行公司债券的成本较低;发行可转换债券能以比普通债券更低的利率和较宽松的契约条件出售债券,也提供了一种能以高于现行价格出售股票的可能性;发行认股权证可能为公司提供额外的股本基础。
对目标企业而言,获得认股权证和可转换债券,意味着可以约定价格购买公司股票或转换公司股票的权利。
●混合证券支付通过发行股票、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等方式筹资。
●此外,在目标公司获利不佳、急于脱手的情况下,还可采用卖方融资支付方式。
卖方融资是指并购方公司暂不向目标公司支付全额价款,而是作为对目标公司所有者的负债,承诺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分期、分批支付并购价款的方式。
杠杆收购方式
●杠杆收购(LBO)是指并购方公司通过借款的方式购买目标公司的股权,取得控制权后,再以目标公司未来创造的现金流量偿付借款。
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并购方公司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为抵押取得贷款购买目标公司股权;
●另一种是由风险资本家或投资银行先行借给公司一笔“过渡性贷款”(或称“过桥贷款”)去购买目标公司的股权。
●最著名的例子:
KKR收购RJR公司
杠杆收购成功的条件:
——目标公司应具备的条件
●有较高且稳定的盈利历史;
●有可预见的未来现金流量;
●有一支富有经验且果断的管理队伍。
●在市场上有明确的地位;
●具有良好的抵押价值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不是资本高度密集型的公司
●目标公司近期不需要重大的资本投资或基础设施投资
●目标公司增长不能过快
●目标公司的利润与现金流量有明显的增长潜力
卖方融资方式
●卖方融资是指并购方公司暂不向目标公司支付全额价款,而是作为对目标公司所有者的负债,承诺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分期、分批支付并购价款的方式。
●这种付款方式,通常用于目标公司获利不佳,急于脱手的情况下。
公司并购付款是一门学问,如何确定一种有利于并购双方的付款方式是一种极有技巧性的实务操作。
因为如果只要有一方认为并购不能增加财富,就不能达成并购协议。
对并购公司来说,只有从长期看,通过并购能够增加普通股每股收益或公司价值时,才愿意进行这种并购活动;对目标公司来说,只有当并购时它得到的现金或证券价值大于它现时的公司价值时,才愿意被并购。
第三章集团公司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体制的焦点:
集权与分权
衡量标准:
•决策有效性——是否以集团整体利益为目的
•控制——信息传递的速度、精确度
•成本——逆向选择与代理成本
•子公司经营效益——积极性、主动性、活力
总之,集权有利于控制,达成有效决策,成本较小,但子公司没有积极性,经营效益下降;分权不利于目标达成和控制,成本较高,但能使子公司积极主动,效益较高。
(二)财务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
(一)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
扩张战略:
分权为主;
稳定战略:
集权为主
混合型战略:
对不同的子公司实行不同的模式
(二)集团公司总部的控制素质
公司总部的决策机制:
建立决策层、管理层和经营层分立的集体决策机制来代替个人决策
公司总部的管理能力:
一个人的管理辐射范围不超过8人,应建立多层次的授权管理制度
(三)成员企业对母公司战略影响的重要程度
重要影响的核心子公司,集权
关系一般,影响不大的子公司,分权
与发展无关的子公司,高度自治
(四)企业集团的不同发展阶段
初创时集权,成熟时分权
(五)管理文化的结构差异
西方,民主自由文化:
分权
东方,集中统一文化:
集权
(三)财务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
财务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主要涉及母子公司之间重大财务决策权的划分,包括对外筹资权、投资决策权、收益分配权,营运资金控制权、资产处置权等。
常见的有三种模式:
集权模式
分权模式
混合模式(集权和分权混合使用)
在集权模式下,企业集团的各种财务决策权均集中于集团母公司,集团母公司集中控制和管理集团内部的经营和财务,并作出相应的财务决策,所有子公司必须严格执行集团母公司的决策,各子公司只负责短期财务规划和日常经营管理。
母公司财务部门成为集团公司财务的总管,不但参与决策和执行决策,在特定情况下还直接参与子公司决策的执行过程,子公司在财务上被设定为母公司的二级法人。
1.集权模式下母公司对子公司所拥有的财务权限
(1)所有重大财务决策事项的决策权
(2)对子公司所有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经理任免权
2.集权模式的优缺点
(1)集权模式的主要优点有三个:
财务管理效率较高,能够全方位地控制子公司的财务行为。
便于实现资源共享,集团公司较易调动内部财务资源,促进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集团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整体优化,有利于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2)其最大缺陷在于无法调动子公司经理层的积极性。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因决策信息不灵带来的低效率。
最高决策层(母公司)远离经营现场,信息掌握不完整易造成决策效率低甚至失误。
制约了子公司理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部分剥夺了子公司的理财自主权,甚至侵犯了其独立法人的地位。
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环境。
由于决策集中、效率降低,应付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降低。
3.集权模式的适用范围
企业集团的规模不大,且处于组建初期,需要通过集权来规范子公司的财务行为。
子公司在集团整体的重要性使得母公司不能对其进行分权,如子公司是母公司的原料供应或采购单位,或是母公司产品的销售对象。
子公司的管理效能较差,需要母公司加大管理力度。
(二)分权模式
在分权模式下,母公司只保留对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或审批权,而将日常财务事项的决策权与管理权下放到子公司,子公司只需将决策结果提交母公司备案即可。
这种模式,子公司相对独立,母公司不直接干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与财务活动。
1.分权模式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
–分权管理的重心在于强化对结果的评价
–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重大财务事项决策权
–子公司财务机构具有相对独立性
2.分权模式的优缺点
主要优点有:
–有利于调动各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财务决策周期短,应付市场变化能力较强。
明显的缺陷:
–各子公司间资源调动受到一定限制,不利于整个集团资源的优化配置。
•影响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导致内部资源配置上的浪费,使集团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下降。
•因此,分权模式主要适用于资本经营型企业集团和某些对集团没有重要影响的子公司。
(三)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结果的重要性,但同时对可能出现的财务控制点倾注于力度,实行关键点控制。
•这种模式不同于集权模式,它不是过程控制,而是点控制;同时它又强调结果控制,汲取了分权模式的优点。
第四章国际财务管理
(一)外汇交易
外汇交易就是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进行兑换的过程。
体现在具体操作上就是:
个人与银行、银行与银行、个人与交易经纪商、银行与经纪商、经纪商与经纪商之间进行的各国货币之间的规范或半规范的交易过程。
外汇交易特点:
外汇交易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交易笔数最频繁的资金流动形式,每天成交金额约逾14000亿美元。
与其他金融市场不同的是,外汇交易市场没有具体地点,也没有集中的交易所,所有交易都是通过银行、交易经纪商以及个人间的电子网络、电话、传统柜台等形式进行的。
正因为没有具体的交易所,交易的参与者遍布全球,因此外汇市场能24小时运作。
外汇交易主要有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套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等。
其中即期外汇交易和远期外汇交易是外汇市场的基本交易活动。
即期外汇交易也称现汇交易,是指外汇买卖双方以当天的外汇市场价格成交,于当日或两个营业日内办理收付的外汇业务。
进行即期外汇交易的市场就是即期外汇市场(又称现汇市场),是外汇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是进行货币兑换,在最短时间内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
远期外汇交易是指外汇买卖双方事先签订外汇买卖合同,规定双方买卖货币的种类、数量、使用的汇率以及交割的时间,到了合同规定的交割日,双方按合同规定的内容进行外汇交割的外汇业务。
(二)外汇风险的概念及类型
1.外汇风险的概念
外汇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活动中,由于各国货币的国际汇价的变动而引起的企业以外币表示的资产价值、负债、收入、费用的可能增加或减少产生的收益或损失,从而影响当期的利润和未来的现金流量的风险。
2.外汇风险的类型
一.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也称为交易暴露风险,它是在外币结算的交易中,从买卖成立到货款收付结算的期间内,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或损失的外汇风险。
二.会计折算风险
会计折算风险,又称会计风险、会计翻译风险或转换风险,是指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外汇项目因汇率变动而引起的转换为本币时价值变动的风险。
三.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也称为经济暴露风险。
它是指由于未能预料的汇率波动,引起公司未来收益和现金流量发生变化的潜在风险。
(三)外汇风险的管理
(一)外汇风险管理程序
第一步,确定恰当的计划期。
第二步,预测计划期内汇率的变化情况。
第三步,计算外汇风险的受险额。
第四步,确定对外汇风险受险额是否采取行动。
第五步,选择适当的避险方法。
(二)交易风险管理策略
交易风险对国际企业利润的影响最直接。
因此,外汇风险管理的重点是交易风险的防范。
防范交易风险的措施主要有两类,即利用外汇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和利用企业内部的经营策略。
(1)利用外汇市场上的金融工具
利用外汇市场上的金融工具来防范外汇交易风险,就是利用外汇市场上金融工具的交易,将汇率固定在一个较小的变化幅度内。
常用来防范外汇交易风险的金融工具主要有:
外汇即期交易、外汇远期交易、外汇掉期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和外汇期权交易。
①外汇即期交易。
它是采用外汇市场上的即期汇率将外汇转换成本币,由于这种交易一般是在交易日结束后立即交付外汇,因此,汇率以后再发生变化便不会影响到企业。
例如,某企业目前持有大量美元,不久后需要支付日元货款。
经预测得知,日元与美元的汇率将发生较大变动,如果是美元对日元将要贬值的话,企业现在应该在外汇市场上立即将美元兑换成日元,以备将来支付日元货款。
这样,即使将来美元对日元真的大幅贬值对企业不再会产生影响,从而消除了外汇风险。
②外汇远期交易。
它是以远期外汇合约为依据进行的外汇交易,远期外汇合约是与银行达成的一种协议,要求按约定汇率在将来某个时间买卖成交约定数量的外汇。
当企业在未来有外汇头寸出现时,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