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小论文.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061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doc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数学小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doc

0的认识

(1)温林峰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

”这是小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除法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

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

例如:

30÷0、12:

0,等等

“204、105房间、2010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

2010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

105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

(1)”与“房门号(5)”的(即表示一楼五号房),可删去。

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

1、零碎;小数目的。

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指导老师:

宋成娟

有趣的遗嘱

(1)史善元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

比如这样一道题:

一个老人临终留下遗嘱:

把家里的17头牛全部分给三个儿子。

其中大儿子分得二分之一,二儿子分得三分之一,小儿子分得九分之一,但不能把牛杀掉或卖掉。

三个儿子按老人的遗嘱要求怎么也分不好你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我认为题目是荒唐的。

这时爸爸走过来说:

咱们一起想办法吧。

最会通过我们的努力想到了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可以先借给他们一头牛,分完后迁回。

17+1=18(头),大儿子分得9头,二儿子分得6头,小儿子分得2头,18-(9+6+2)=1(头)。

第二种方法,大儿子分得头数:

二儿子分得头数:

小儿子分得头数为9:

6:

2,9+6+2=17.所以大儿子分得9头,二儿子分得6头,小儿子分得2头。

小伙伴们,你们读懂了吗?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

只要平时多读书,勤思考,就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指导老师:

宋成娟

有趣的推理

韩山中心小学五

(1)班李雨竹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

“stva

+vtst

ttvtt

这道题乍一看太难了,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是太难。

其实,在这里我们需要抓住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千位上的s+v=tt”s和v这两数最大只能是9,也就是说这两个数加起来只能是十几,所以我断定t是1,这时式子就变成s1va

+v1s1

11v11

,现在再看式子就简单多了,再看十位和千位上的s+v=11,十位上的s+v=11,向百位上进一,百位上的1+1再加上进上来的1,一共是3,所以我可以推出v=3进而得出s=8,最后通过a+1=1,求出a=08130

+3181

11311

我越做越高兴,自己能解出这么难的题,也渐渐悟到:

其实做难题并不难。

(指导教师:

宋成娟)

从疑问中探求解题方法

韩山中心小学三(6)班孙雨丝

我一直是我班公认的数学小天才哦,可前不久老师出了一道题却把我难住了:

箱子里装有同样数量的乒乓球和羽毛球。

每次取出5个乒乓球和3个羽毛球,取了几次以后,乒乓球没有了,羽毛球还剩12个,原来乒乓球和羽毛球各有多少个?

我感到有困难,就问爸爸,爸爸笑眯眯地说:

“小姑娘,自己好好想想哦”

对,遇到困难不能害怕。

我就对题目里的条件进行了整理1、两种球的个数相同2、每次取出的个数不同,羽毛球每次都比乒乓球少拿了2个3、最后羽毛球还剩12个

最后之所以羽毛球还剩12个,因为每次少拿了两个所以我可以求出一共是拿了12÷2=6次,再通过5×6=30个求出乒乓球的个数和羽毛球的个数。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不能只看表面上的问题,应该更深入的理解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的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这样的话,做数学题时你会觉得是一件有趣的事。

(指导教师:

李静)

长方形周长计算思路

作者沭阳县韩山中心小学三(6)班宋少轩

不同的解题思路,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只习惯用一种方法,得到一个结果。

在我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后,老师为了巩固和检测我学过的知识,特地出了一道有关的习题,题目是:

“把两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

8厘米

我先画出了我想的思路的图形

(1):

6厘米

计算到的周长是:

4×8=32(厘米)2×6=12(厘米)32+12=44(厘米),我马上对老师说:

“我算出来啦!

等于44厘米”。

可老师说:

“还有别的办法吗?

”于是我又在草稿上画了起来。

哦,原来还可以这样我又画出了图形

(2):

8厘米

6厘米

这样拼的话,周长就不一样了,2×8=16(厘米)4×6=24(厘米)16+24=40(厘米).

老师对我说:

“思考问题一定要认真、全面啊!

”是的,我一定要学会用多种思路全面地思考问题,这样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指导教师:

李静)

数学和诗

韩山小学三(6)司梦杰

我们刚考完《统计和可能性》这一单元。

在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

出示了一个四月份天气情况的条形统计图。

图上我们一看就明白雨天有15天,是这个月出现最多的天气。

题目中让我们用一句诗来形容这个月的天气。

太奇怪了,这是在考语文还是在考数学呀?

不过倒是挺有意思的。

我仔细一想,四月份有什么节日呢?

对了,清明节!

于是,我就写上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

后来在评讲的时候,我知道还有同学写的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诗句。

是啊,四月份不是在春天吗?

可是,也有好多同学没写出来。

现在看来要学好数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难怪李老师常说语文和数学是相通的呢!

(指导教师:

李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