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改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0123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改版.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改版.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改版.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改版

2018秋季改版最新教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全册教案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8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

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8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

语文

教学

班级

三年级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每周

节数

总授课

节数

时间

单元

教学内容

计划节数

实授节数

出入

原因

第一单元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花的学校

3、不懂就要问

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

习作:

猜猜他是谁

语文园地一

2

2

2

2

2

4

第二单元

4、古诗三首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6、秋天的雨

7、听听,秋的声音

习作:

写日记

语文园地二

2

2

2

2

2

4

第三单元

8、去年的树

9、那一定会很好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11、一块奶酪

习作:

我来编童话

语文园地三

快乐读书吧

2

2

2

2

2

4

3

第四单元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14、不会叫的狗

口语交际:

名字里的故事

习作:

编写故事

语文园地四

2

2

2

2

2

4

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

8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

语文

教学

班级

三年级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每周

节数

总授课

节数

时间

单元

教学内容

计划节数

实授节数

出入

原因

十一

十二

第五单元

15、搭船的鸟

16、金色的草地

习作例文:

习作: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2

2

2

2

十二

十三

第六单元

17、古诗三首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19、美丽的小兴安岭

习作:

这儿真美

语文园地六

2

2

2

2

4

十四

十五

第七单元

20、大自然的声音

21、父亲、树林和鸟

22、带刺的朋友

口语交际:

身边的“小事”

习作:

我有一个想法

语文园地七

2

2

2

2

2

4

十六

十七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

25、掌声

26、灰雀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口语交际:

请教

习作:

那次玩的真高兴

语文园地八

2

2

2

2

3

二十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10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

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

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

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

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

当,当当!

”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

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

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

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

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

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

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

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

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

,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  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

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

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第2课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

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②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

有关泰戈尔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质疑。

  2、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文。

  2、汇报朗读,点评。

  3、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四、学写生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

  “互”的不顺要注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画一幅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

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②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

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

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2、点评学生绘画。

选择一段配画朗读。

  3、指导背诵第一小节。

四、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1、介绍作者泰戈尔。

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2、推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有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2、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3、课后阅读泰戈尔的作品。

教学反思:

《花的学校》同步练习

一、比较下面的字,再组词。

  裳()碰()棵()

  棠()湿()课()

二、猜字谜。

(答案从课文中找)

  1.把“党”字中的“儿”换成另一个字,可以组成()字。

  2.一只狗从洞里跑出来,是()字。

三、看看下面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几个。

  一群一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哗啦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急忙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你知道这些花经常穿什么颜色的衣裳吗?

  ()的丁香花()的月季花

  ()的玫瑰花()的牵牛花

五、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

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也试着写几个富有诗意的句子。

  泰戈尔的诗句:

  1.湿润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2.花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3.雷拍着大手。

  你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原文填空。

  当雷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的东风走过_________,在竹林中_________。

于是_________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跑出来,在_________上跳着_________的舞。

七、下面的花有哪些是春天开的?

请为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加上花朵)

  梅花丁香桃花荷花

  菊花玉兰花月季花牡丹花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执教者: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课文里是讲谁不懂?

哪儿不懂?

要问谁?

“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

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过渡语:

孙中山就读的私塾,学习模式可跟我们不一样。

我们一起来看看。

1、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出示投影: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先生,学生。

孙中山背得。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

什么叫“私塾”?

“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私塾是古代老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一般只有一个老师。

老师只教学生读背,奉行棍棒教育。

师:

你能用文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他们的学习方式吗?

生:

(跟着念、读熟、背诵、咿咿呀呀、从来不说)

师:

如果我们这样学习,你对知识能了解吗?

既然不懂,那么我们应该?

生:

提问。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1)这段中说明孙中山学习怎样?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照例”、“流利”、“连连点头”等词语突出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

(2)孙中山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

于是,他壮着胆子问先生刚才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3)学生反复练读孙中山想的和说的话,读出当时孙中山的心理。

(4)“壮着胆子”说明什么?

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有什么反映?

学生边读课文边体会勾画相关词句。

然后学生反复练读课文,体会同学们害怕的心情。

3、观察图画,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同学们: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

先生:

(拿着戒尺、厉声问道)

4、投影:

孙中山给教师提了意见以后,别的同学,孙中山却。

学生把这句话说完整。

然后思考讨论:

孙中山敢提意见,难道就不怕挨打吗?

5、讨论练说:

为了,孙中山宁可,也要站起来提问。

6、先生听了孙中山的话后,态度有了什么变化?

指名读课文。

指导学生注意读出先生前后语气的变化。

学生思考讨论:

先生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

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7.学生质疑:

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

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

(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

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

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8、出示投影: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明确:

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拓展延伸,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四)课堂总结。

师小结:

孩子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不懂就要问了吧,为了弄清道理,不懂就要问。

学生再一次大声朗读课题。

(五)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弄清道理

不懂就要问

 

《山行》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山行>》

教材分析:

《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为古诗配画。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感知古诗的画面美,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练:

自主探索,激发情趣

师:

各位小游客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扬帆旅行社

(2),今天,导游老师将带领小游客们去到一个特别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一段朗读,一边听一边想,你听出了什么?

(播放《山行》)[板书:

山行杜牧]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

山白云人家枫林枫叶]

1、出示《山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山行》(生齐读:

山行)讲解多音字“行”。

理解这首诗的题目《山行》[根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行人]

2、跟范读读诗,读准生字读音。

二练:

自主交流,质疑释难

1、出示图片,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你们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山、小路]

2、出示:

远上寒山石径斜,理解“径”和“斜”意思。

根据图片理解诗意:

远远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

3、出示图片,说一说:

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白云,房子)。

[根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白云,房子]

4、出示:

白云生处有人家,结合图片,理解诗意:

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5、结合两句一起理解:

远远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指导朗读。

(师范读,生跟着齐读)

这一句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远方[板书:

远景])既然有远景,那就应该有近景[板书:

近景],近景是什么?

(枫林)

6、出示图片说一说:

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枫树、枫叶)[根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画出枫树、枫叶]跟踪提问:

你觉得这红色的枫叶像什么?

(二月的花朵。

7、出示:

霜叶红于二月花,理解“红于”的意思是“比……还要红”的意思,根据图片理解诗意:

那红色的枫叶比那二月的花还要红。

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

结合图片,理解:

停下车来欣赏这美丽的枫叶。

结合两句理解,师范读,生跟着齐读。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

(师教读,生朗读)生跟范读朗读,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诗人杜牧喜欢这个季节吗?

从什么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这首诗写的是(秋天),诗人杜牧(喜欢)这个季节。

我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一句中体会出来的。

(朗读)

9、小组合作朗读这首诗,进行朗读评比。

三练:

自主展示——提倡合作

小组各选一名同学上台朗读。

学生进行点评:

我觉得()小朋友读得好,因为()。

老师对六个小组的朗读进行客观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练:

自主拓展——创新潜能

再次理解诗意:

学了这首诗,我知道这首诗的意思是:

远远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车来欣赏这美丽的枫叶,那红色的枫叶比那二月的花还要红。

布置拓展任务任务:

画一幅《山行》图,把你们对这首诗的感受全都画进图里。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

会写“于、首”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课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

学习时,重在朗读、背诵。

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可让学生结合课件插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

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什么”。

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可简单讲解。

古诗朗读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

可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教师可通过同桌互相听读、有针对性地抽查、鼓励到台上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

 

 2、教师可讲解:

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它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

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默读古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合作学习。

共同讨论,解决各自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点拨、指导。

5、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齐读古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再读感悟,练习背诵  

试着有感情朗读,教师适当指导。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范读古诗。

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察、思考:

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学生讨论,对上述问题发表见解。

4、质疑:

还有什么问题?

 

5、同桌练习背诵这首诗。

四、趣味实践活动  

1、我说你读。

老师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读出相对应的诗句。

  2、卡片连诗。

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学生按生字出现在诗句的先后顺序,摆好卡片,然后连起来,试着背诗句。

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刘、记、枝”三个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练习。

  

学生仿写一个字后,同桌互相评改,找出问题,进行修改。

 

 5、自己练习写生字。

六、布置课外阅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赠刘景文》。

 

 2、出示课题《山行》。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所获。

 

 3、集体讨论,解决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4、小组比赛朗读《山行》,老师针对学生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趣味实践活动  

卡片连词练背诵。

2、看图贴诗句练背诵。

 

 3、赛诗会。

   ⑴ 每个小组出一个节目,集体背诵两首古诗,一首课内,一首课外。

   ⑵ 小组内先比赛,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

指导写字 

 1、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于、首”两个字。

集体评议。

 

 2、教师范写“枫”字。

学生书空练习。

 

 3、学生描红仿写。

同桌交换评、改。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 夜书所见    总课时课时

预习作业:

1、圈生字,勾生词,并给课后生字注音并组一个词语。

2、看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读《字词句天天练》。

   4、读课文至少三遍。

              

一、板书课题,《古诗两首》,齐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

1、听录音画出停顿线。

2、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顺。

(二)、学生自学

(三)、后教

1、请生读生词:

萧萧、梧叶、促织。

2、请几名学生读古诗,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词、句。

3、分组、分男女等形式读古诗。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

自由读古诗。

1、理解“夜书所见”。

2、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二)学生自学

(三)后教重点理解“书”、“客”的意思。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

反复读这首诗。

1、江上一灯明让作者想到了什么?

2、理解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3、展开想象诗人童年时,与家乡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二)学生自学

(三)后教: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六、当堂训练。

1、展开想象诗人童年时,与家乡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童年时,在草地上,诗人和小伙伴在

童年时,在小河边,诗人和小伙伴在

童年时,在书房里,诗人和小伙伴在

 

2、读背古诗。

 

板书:

梧叶

秋风(动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