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苏科版实验探究型专题01声音产生的产生传播条件探究.docx
《中考物理苏科版实验探究型专题01声音产生的产生传播条件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苏科版实验探究型专题01声音产生的产生传播条件探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苏科版实验探究型专题01声音产生的产生传播条件探究
专题01-声音产生的产生、传播条件探究
1、(2020秋•莆田期末)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将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3)如果在月球上进行图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乒乓球 (选填“会”或“不会”)弹起,说明 。
2、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81
79
80
81
78
82
80
双层
22
23
25
21
23
24
21
25
22
24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 玻璃(单层/双层).
3、(2020秋•新乡月考)学习声学时,我们探究了下面两个实验:
(1)如图1所示,将一块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响度会变 (填“大”或“小”),此实验推理可说明 。
(2)如图2所示,敲响音叉,观察到紧靠音叉的塑料球被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4、(2019秋•东莞市期末)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它说明了 。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
(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
5、(2020秋•崇川区校级期中)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小华用手敲鼓面,则声音是由 振动发出的。
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的目的是 。
(2)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
b、打开阀门,空气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变大。
c、推理过程:
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
了.
d、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 (选填“①”或“②”)是正确的。
(3)小明还想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2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它的瓶胆夹壁
中是真空。
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
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将同一个暖水瓶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同一个瓶胆中进行比较
6、(2020•枣庄)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
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7、(2019秋•鼓楼区期末)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声现象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不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②轻敲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③用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1)由①②对比可以说明:
物体的 产生声音。
(2)由②③对比可以说明:
声音的 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3)在本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填序号)。
A.仅起转换作用B.仅起放大作用C.同时起转换和放大作用
8、(2020秋•港南区期中)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甲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
气逐渐抽出,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发现声音的响度又逐渐增大,此实
验说明:
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是需要 的。
(2)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①小丽用小锤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能观察到乒乓球
被弹起跳动,此实验说明:
发声的音叉在 .
②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这种科学探究方法叫做 (选填“等
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③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看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此实验说
明: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
9、(2020秋•东港市期中)小明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
了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悬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
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
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10、(2020秋•扬州期中)课上老师带领同学探究“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
乓球靠近音叉:
(1)老师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多次弹开,通过实验现象
得出的结论是 。
(2)乒乓球在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这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理想推理法
(3)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
A.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B.能听到声音,但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C.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D.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11、(2019秋•河池期末)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本实验说明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
(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党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这个实验说明了 。
专题01-声音产生的产生、传播条件探究
1、(2020秋•莆田期末)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将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3)如果在月球上进行图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乒乓球 (选填“会”或“不会”)弹起,说明 。
【答案】
(1)振动;
(2)空气;(3)不会;真空不能传声。
2、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81
79
80
81
78
82
80
双层
22
23
25
21
23
24
21
25
22
24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 玻璃(单层/双层).
【答案】
(1)②中随意拉开橡胶球;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的多少;
(3)受敲击时,单层玻璃的振动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双层.
3、(2020秋•新乡月考)学习声学时,我们探究了下面两个实验:
(1)如图1所示,将一块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响度会变 (填“大”或“小”),此实验推理可说明 。
(2)如图2所示,敲响音叉,观察到紧靠音叉的塑料球被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答案】
(1)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弹起;振动。
4、(2019秋•东莞市期末)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它说明了 。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
(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
【答案】
(1)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
(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空气;
(4)声音逐渐变小;真空不能传声。
5、(2020秋•崇川区校级期中)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小华用手敲鼓面,则声音是由 振动发出的。
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的目的是 。
(2)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
b、打开阀门,空气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变大。
c、推理过程:
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
了.
d、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 (选填“①”或“②”)是正确的。
(3)小明还想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2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它的瓶胆夹壁
中是真空。
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
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将同一个暖水瓶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同一个瓶胆中进行比较
【答案】
(1)鼓面;将鼓面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①;(3)C。
6、(2020•枣庄)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
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答案】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减弱;真空;(3)传声。
7、(2019秋•鼓楼区期末)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声现象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不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②轻敲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③用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1)由①②对比可以说明:
物体的 产生声音。
(2)由②③对比可以说明:
声音的 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3)在本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填序号)。
A.仅起转换作用B.仅起放大作用C.同时起转换和放大作用
【答案】
(1)振动;
(2)响度;(3)C。
8、(2020秋•港南区期中)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甲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
气逐渐抽出,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发现声音的响度又逐渐增大,此实
验说明:
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是需要 的。
(2)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①小丽用小锤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能观察到乒乓球
被弹起跳动,此实验说明:
发声的音叉在 .
②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这种科学探究方法叫做 (选填“等
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③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看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此实验说
明: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
【答案】
(1)空气;真空;介质;
(2)①振动;②转换法;③幅度。
9、(2020秋•东港市期中)小明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
了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悬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
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
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答案】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变小;真空;(3)传声。
10、(2020秋•扬州期中)课上老师带领同学探究“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
乓球靠近音叉:
(1)老师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多次弹开,通过实验现象
得出的结论是 。
(2)乒乓球在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这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理想推理法
(3)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
A.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B.能听到声音,但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C.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D.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答案】
(1)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2)B;(3)A。
11、(2019秋•河池期末)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本实验说明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
(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党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这个实验说明了 。
【答案】
(1)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发声体在振动;
(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3)空气;(4)变小;真空不能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