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基础作业指导书已y.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9893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注基础作业指导书已y.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灌注基础作业指导书已y.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灌注基础作业指导书已y.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灌注基础作业指导书已y.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灌注基础作业指导书已y.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灌注基础作业指导书已y.docx

《灌注基础作业指导书已y.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注基础作业指导书已y.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灌注基础作业指导书已y.docx

灌注基础作业指导书已y

A类

500kV5275梅坊线/5276里坊线改造工程

灌注桩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苏州市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00kV5275梅坊线/5276里坊线

改造工程项目部

2008年8月10日

目录

1编制和施工依据1

2工程概况2

2.1概述2

2.2线路前进方向2

2.3基础配置2

2.4基础序号3

2.5地脚螺栓和钢筋3

2.6地质3

2.7施工基面3

3原材料的质量控制4

3.1水泥4

3.2砂4

3.3石4

3.4砼用水4

3.5混凝土配合比5

3.6基础钢材5

3.7钢筋焊接5

4灌注桩施工5

4.1施工准备5

4.2护筒的埋设7

4.3钻机就位7

4.4泥浆制备和处理8

4.5钻孔和清孔8

4.6钢筋笼制作及吊装10

4.7砼的拌制与水下砼灌注11

5质量检验12

6冬季施工措施12

7安全注意事项14

8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15

9质量薄弱点的预防和处理措施17

10首斗量18

11基础支模尺寸及预高值表(见附表)18

1编制和施工依据

1.1《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

1.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1.6《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

1.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1.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10《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DL/T5024-2005)》

1.11《110kV及以上送变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DL/T782-2001)》

1.1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DL5009.2-2004》

1.13《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DL409-91》

1.14《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

1.15《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2005版)

1.16《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1.17《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质量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1.1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19其他有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1.20本公司质量程序文件及有关管理规定、本公司以往送电线路施工经验。

2工程概况

2.1概述

500kV5275梅坊线/5276里坊线位于苏州市吴江区车坊镇,本工程从原500kV渎车/渎坊#113塔开始向500kV车坊变将原5275梅坊线/5276里坊线和220kV车水线进行归并改造施工,改造长度2.217km,其中同杆混压四回路0.811km、同杆双回路约1.406km,新建铁塔7基,其中500kV/220kV混压四回路直线塔1基、转角耐张塔3基,500kV双回路直线塔1基、直线转角塔1基、转角耐张塔1基。

500kV部分改造工程导线采用4×LGJ-630/45导线,220kV部分2×LGJ-300/25型钢芯铝绞线;一根地线采用167截面的OPGW光缆,分流地线采用LGJ-95/55型钢芯铝绞线。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灌注桩基础施工。

2.2线路前进方向

本段线路前进方向:

500kV车坊变构架至原500kV渎车/渎坊#113塔(即#1至#9,小号往大号)为前进方向,线路转角以此方向来确定左转或右转。

2.3基础配置

本工程所有基础均为灌注桩基础,共7基,具体情况见下表:

序号

基础

形式

桩号

数量

(基)

基砼量

(m3)

小计砼量

(m3)

1

GSZH

#7

1

93.64

93.64

2

GSZJH

#8

1

232.24

232.24

3

GSJH

#2

1

563.32

563.32

4

GSSZA

#4

1

216.08

216.08

5

GSSJC

#5

1

553.04

553.04

5

GSSJF

#3、#6

2

788.68

1577.36

总计

7

3225.68

2.4基础序号

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在基础上表面用油漆标识出基础序号及前进方向。

基础编号:

面向线路前进方向,从小号向

大号自左向右顺时针方向在四条腿上用红漆写明编号A、B、C、D(如右图所示);桩号写在A腿,转角塔应标明拔、压腿,分别标注在立柱上表面。

2.5地脚螺栓和钢筋

2.5.1地脚螺栓

地脚螺栓均为#45钢,严禁点焊。

2.5.2钢筋

采用HRB335螺纹钢和HPB235光圆钢。

2.6地质

本工程地基土质大都为粉质粘土。

施工时若发现异常地质情况时应及时汇报项目部,由项目部联系设计后再确定施工方案。

2.7施工基面

本工程铁塔基础施工基面以塔位中心桩地面为准;杆塔明细表中注明有基面降低时,则以基面降低的标高为准;当中心桩在田埂上,应去除田根高度确保基础埋深;在塘里的基础,以塘埂为施工基面;地形有高差的需兼顾。

3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3.1水泥

施工用水泥为普通42.5硅酸盐水泥。

水泥到货后须验证其水泥出厂报告,品质须符合GB175-1999的标准,施工前须对每批水泥进行复检,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吨为一批,复检必检项目为:

安定性、强度、细度、初、终凝时间。

对其他指标的合格性有怀疑时应予检验。

对水泥用量大的基础,为保证连续浇制,根据施工和供货情况,现场应设置临时水泥库,水泥库须防潮、遮雨,堆放高度不超过10包,底层离地面在100mm以上,并注意安全。

3.2砂

浇制用砂使用中砂。

施工前应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质量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分批检验并进行筛分分析,品质应符合JGJ52-2006标准。

必检项目为:

颗粒级配,泥含量,泥块含量。

3.3石

浇制用石应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施工前应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质量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分批检验并进行筛分分析,品质和级配符JGJ52-2006标准。

必检项目:

颗粒级配,泥含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

3.4砼用水

使用饮用水或清洁的河塘水。

当对现场用水有怀疑的,需进行抽样送试验室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5混凝土配合比

本工程灌注桩混凝土均为C25级,配合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试配后经试验确定,现场施工用配合比应根据现场砂、石的含水量对试验室配合比作适当调整使用。

3.6基础钢材

到货钢材须做复检,质保书和复检报告须符合相应的标准。

钢筋集中存放在材料站,每种规格的钢筋应挂牌标识,以免错用。

3.7钢筋焊接

焊接采用电弧焊,焊接工艺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的要求进行。

焊接接头以300个同牌号、同类型接头作为一个批次,不足300个时仍按一批做外观检查和焊接试验,每批随机切取3个接头,做拉伸试验,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规程JGJ18—2003中5.4.2的要求,试验结果应符合规程JGJ18—2003中5.1.7的要求。

4灌注桩施工

4.1施工准备

4.1.1测工应由经过培训、考试合格的人员担任,测量使用最小读数为1″的经纬仪操作,测量用的器具必须经过计量检定。

4.1.2测量用的仪器及量具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误差超过标准时应加以校正。

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mm,水平度盘气泡偏离值不应大于1格。

4.1.3分坑测量前,必须复核设计勘测时钉立的杆塔位中心桩的位置,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a)方向桩的偏差大于1′;

b)以设计勘察钉立的两个相邻直线桩为基准,其横线路方向偏差大于30mm;

c)当采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距离时,顺线路方向两相邻杆塔位中心线间的距离与设计值的偏差大于设计档距的1%;

d)转角桩的转角值,用方向法复测时,对设计的偏差大于1′30″。

4.1.4施工测量时,应对下列几处地形标高进行重点复核:

a)地形变化较大,导线对地距离有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的标高;

b)杆塔位间被跨越物的标高,尤其是新增加跨越物的标高;

c)相邻杆塔位的相对标高。

复核值与设计值比,偏差不应超过0.5m,超过时应及时提请设计单位查明原因,予以澄清。

4.1.5设计交桩后,个别丢失的杆塔中心桩,应按设计数据予以补钉,其测量精度应符合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的规定。

4.1.6杆塔中心桩移桩的测量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采用钢卷尺直线量距时,两次测量值之差不得超过量距的1‰;

b)当采用视距法测距时,两次测量值之差不得超过测距的5‰;

c)当采用方向法测量角度时,两测回测角值之差不超过1′30″。

4.1.7施工测量时,应根据杆塔位中心桩的位置钉出必要的、作为施工及质量检查的辅助桩,施工中保留不住的杆塔位中心桩必须对其钉立的辅助桩位置作记录,以便恢复该中心桩。

4.1.8使用红外线测距时,档距读数误差不应大于1m。

4.1.9在相邻耐张段线路复测无误后才能分坑,分坑前,必须复核相邻档档距及转角度数,以确保塔位桩的准确。

4.1.10基础分坑采用双测制,项目部主测工分坑,分段质检员复核。

4.1.11分坑时,对塔位中心桩钉出必要的辅助桩并做好记录,作为施工及质检的依据,对施工中难以保留的中心桩,施工结束后要予以恢复。

4.1.12施工现场应配备与钻机、泵、搅拌机、电焊机等功率相匹配的发电机。

成桩机械必须经鉴定合格,不合格机械不得使用。

4.1.13桩基施工用的临时设备,如供水、供电、道路、排水、临时房屋等,必须在开工前准备就绪,施工现场应进行场地平整处理,以保证施工机械正常作业。

施工现场供电必须安全可靠。

4.1.14施工现场所有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具配件以及个人劳保作品必须经常检查,确保完好和使用安全。

4.1.15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

各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用。

孔上电缆必须架空2m以上,严禁拖地和埋在土中,孔内电缆、电线必须有防磨、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

现场照明应严格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

4.1.16灌注桩的钢筋笼侧面保护层应满足设计要求,事先可预制能控制保护层厚度的环形混凝土垫块,穿在外钢箍上,以满足保护层的要求,或按施工图纸要求在主筋外层焊护板,以满足保护层的要求。

4.1.17钻头直径须与桩径相匹配,钻杆须正直。

4.1.18灌注用的漏斗必须满足首斗压浆的要求。

4.2护筒的埋设

4.2.1护筒采用内径大于钻头直径100mm、壁厚4—8mm的钢制护筒,其上部设有1—2个溢浆孔。

4.2.2护筒埋设位置应准确、稳定,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20mm。

护筒埋设深度:

在粘土中不宜小于1m,砂土不宜小于1.5m,高出地面30c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

护筒与坑壁之间应用粘土分层夯实,确保护筒垂直、稳固,在钻进过程中不发生位移、漏浆、下沉。

4.3钻机就位

4.3.1钻机就位时应稳定,用水平尺操平钻机底座,用经纬仪检测主钻杆,使之垂直,钻头中心对准桩中心,钻机底座四周应有固定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钻机扭转、下沉、位移。

4.3.2为准确控制成孔深度,在桩架或桩管上应设置控制深度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察记录。

4.4泥浆制备和处理

4.4.1泥浆制备应选用高塑性粘土或膨胀土。

拌制泥浆应根据施工机械、工艺及穿越土层进行配合比设计。

膨胀土泥浆可按下表指标制备:

序号

项目

性能指标

检测方法

1

比重

1.1--1.15

泥浆比重计

2

PH值

7--9

PH试纸

4.4.2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注入泥浆比重,并定期测定粘度、含砂率、胶体率。

为防止坍孔,排出泥浆的比重控制在1.3—1.5。

4.4.3泥浆循环系统:

根据现场布置造浆池及泥浆沉淀池。

废弃的泥浆、碴应按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处理,不能随意排放。

4.5钻孔和清孔

4.5.1根据钻机功率的大小、土层的类别、孔径的大小、钻孔的深度、供浆量确定钻进的速度。

施工期间护筒中的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米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米以上,且钻进速度以钻机不发生跳动为准。

4.5.2为了保证钻孔的垂直度,钻机设置的导向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潜水钻的钻头上应有不小于3倍直径长度的导向装置;利用钻杆加压的正循环回转钻机,在钻具上应加设扶正器。

4.5.3钻杆的垂直度可用仪器予以测量,其偏差≤1%。

若发生钻孔偏斜,应减慢钻速并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孔纠正,如纠正无效,应在孔中回填粘土至偏孔处0.5米以上,重新钻进。

4.5.4在钻孔过程中如发现在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冒气泡,出渣量显著增加,有时护筒内的水位突然下降,这都是塌孔的迹象。

此时应判明塌孔位置,在塌孔段投入粘土,钻头空转不进尺,加大泥浆比重以稳定孔壁。

若塌孔严重时,应立即回填粘土,待孔壁稳定后再钻。

也可根据施工单位的经验采取其它有效的措施予以处理,直至符合施工图及规范的要求。

4.5.5成孔的控制深度以设计的桩长和地面标高来控制。

当钻孔到达深度后,应认真测量孔深、孔径、垂直度。

其允许偏差(见下表)符合要求后,及时清孔。

对注入制备泥浆的钻孔,可用换浆法清孔;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并始终保持护筒内浆面稳定,直至浇注水下砼;清孔的方法宜采用反循环法。

当孔内泥浆比重小于1.25,孔底沉渣厚度≤150mm,清孔为合格,清孔取样应选在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

达不到要求者,进行二次清孔,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浇注砼前要求泥浆比重<1.25。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桩位

D≤1000mm为D/6,且不大于100mm

基坑开挖前量护桶

开挖后量桩中心

D>1000mm为100mm+0.01H

2

孔深

mm

≥设计值

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测钻

杆,套管长度,岩桩应确保进

进入设计要求的岩高度

 

 

1

垂直度

<1%

测套管或钻杆,或用超声波探测,干施工时用钢尺量

2

桩径

mm

≥设计值

井径仪或超声波检测,干施工时用钢卷尺量

3

泥浆比重(粘土

或砂性土中)

<1.25

用比重计测,清孔后在距孔底50cm处取样

4

泥浆面标高(

高于地下水位)

m

0.5~1.0

目测

5

沉渣厚度:

摩擦

mm

≤150

用沉渣仪或重锤测量

6

混凝土塌落度:

水下灌注

Mm

180~220

塌落度仪

7

钢筋笼安装深度

Mm

土100

用钢卷尺

8

混凝土充盈系数

>1.1

检查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

9

桩顶标高

mm

+30,-50

水准仪,需扣除桩顶浮浆层及劣质桩顶

4.6钢筋笼制作及吊装

4.6.1钢筋笼的制作

4.6.1.1钢筋笼在地面制作成型,采用内圆环成形法制作,主筋与箍筋用电弧点焊。

桩长大于10米时,钢筋笼应分段制作。

4.6.1.2焊工应经过考试并取得合格证方可从事焊接工作。

合格证应注明施焊条件、有效期限。

焊工停焊时间超过6个月,应重新考核。

正式施焊前,应进行焊接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4.6.1.3焊条要求:

HRB335钢筋应使用E5003焊条;HPB235钢筋应使用E4303焊条。

4.6.1.4钢材的焊接工艺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的要求。

4.6.2焊接接头要求

4.6.2.1采用搭接焊,双面或单面焊缝。

4.6.2.2搭接长度:

双面焊缝:

I级钢≥5d;Ⅱ级钢≥10d

单面焊缝:

I级钢≥10d;Ⅱ级钢≥12d

d为钢筋直径

4.6.2.3采用搭接焊时,主筋钢筋应予弯,以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4.6.2.4焊缝厚度为8mm,且不小于0.3倍主筋直径,焊缝宽度不小于0.8倍主筋直径。

4.6.2.5焊接过程中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应平整,加强焊缝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

4.6.2.6焊接接头布置:

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

同根钢筋焊接接头的间距应大于7.5m,相邻主筋的焊接间距应大于875mm。

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该范围内的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

4.6.2.7箍筋焊成封闭环状,在施工前应经过焊接试验,试验钢筋的抗拉强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不出现脆性裂缝。

钢筋制作允许偏差单位:

mm

项目

主筋间距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

钢筋笼直径

钢筋笼长度

允许偏差

±10

±20

±10

±50

4.6.3钢筋笼的吊装

当钻孔、一次清孔合格后,将钢筋笼放入孔中,吊点设在笼的最上一层钢箍下方对称两点布置,在吊装过程中不得变形。

使之垂直对准孔位,扶正缓慢吊入孔中,避免碰撞孔壁。

(如分段吊装,则应当前一段吊入孔内后,用钢管临时搁置在护筒口上,再依次吊起后一段对正位置分层进行焊接。

)最后应用杠棒、钢丝绳等牢固固定在坑口,以防止灌注砼和拨导管时钢筋笼上浮。

对于群桩+承台基础,应控制钢筋笼顶部标高,确保钢筋锚入承台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4.7砼的拌制与水下砼灌注

4.7.1砼采用机械搅拌,砼坍落度宜为180-220mm。

浇制时应根据桩的砼量和砼的初凝时间配备搅拌机,保证在砼的初凝时间内完成砼的浇灌。

4.7.2导管:

采用刚性导管法灌注,导管应平整、正直,并防止导管进水,导管的各连接接头应经试拼平,在0.6—1.0Mpa的水压下试压不漏水。

导管下端距孔底0.3—0.5m,上端用卡具固定。

漏斗的容积应满足砼初灌量。

隔水栓下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用#8铁丝固定,应能保证顺利排出。

4.7.3首斗量:

首次灌入导管内的砼体积V1应经过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V=D2×π/4×h×1.2+d2×π/4×γ1/γ2×H

式中:

D—桩径(m)

d—导管内径(m)

h—首灌后砼在孔内的高度(m)

H—孔内泥浆水深,一般取孔深值(m)

γ1—泥浆比重(1.2)

γ2—混凝土比重(2.4)

首斗混凝土要一次灌入,使导管底端一次埋入混凝土内为0.8米以上,导管内无泥浆水,然后连续灌注。

4.7.4灌注过程中,随着导管内混凝土高度的不断增加,管内外混凝土的压力差相对减少,此时提升导管,在导管上部漏斗处拆卸一节导管,导管底埋入混凝土面以下应保持1.5—2米,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

4.7.5应注意控制最后一次混凝土的灌注量,桩顶不得偏低,考虑凿除桩顶的泛浆高度后,应保证设计桩顶标高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对于桩+承台基础,应保证在破桩头后桩的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4.7.6灌注桩的充盈系数(实际灌注混凝土的体积与按设计桩径计算的体积之比)不得小于1.1。

4.7.7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如发生堵管、导管进水等事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免发生断桩。

4.7.8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导管内外混凝土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的浇注记录。

5质量检验

5.1严格执行《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评定办法(2005版)》。

5.2严格执行《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

5.3水泥、砂、石、钢材必须经过检验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要求,使用中做好跟踪记录,钢筋的焊接接头必须按JGJ18-2003的要求做接头试验且符合要求。

5.4为保证焊接质量,焊工必须是培训合格且持证上岗。

5.5不同品种、批号的水泥不得在同一个基础腿中混合使用。

5.6配合比经试验确认并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后应挂牌公布。

5.7坍落度每班日或每个基础腿应检查两次及以上。

混凝土试块应在浇筑现场制作,其养护条件应与基础相同,并应标明桩号和制作日期,28天龄期后送当地有资质的试验室试压。

5.8灌注桩钢筋笼安装要求:

为确保钢筋笼运输和起吊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可在钢筋笼内每隔3-4米安装一个便于拆卸的十字支承架(入孔时拆除)。

孔口焊接时,使钢筋笼垂直,防止下放时倾斜、弯折及倾倒。

5.9桩主筋净保护层为60mm。

5.10每道工序完毕均需经监理工程师现场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作业。

5.11根据施工图纸交底,本工程的桩基检测按以下办法检测:

采用小应变方法

检测,单桩全检。

6冬季施工措施

6.1基础冬期施工说明:

根据当地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高于5℃时解除冬期施工。

6.2基础冬期施工依据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

6.3基础冬期施工作业及要求

6.3.1钢筋焊接

a.冬期钢筋焊接宜在室内进行,尤其是带肋钢筋的焊接,焊接前必须预热。

焊接后的接头严禁立即碰到冰雪,造成急速冷却,而使焊接区出现裂纹。

b.当焊接大数量的接头时,短时间内完成不了,应搭设临时防护棚,使雨水、雪花不能直接飘落在炽热的焊缝上,保证焊缝焊接过程中的质量。

焊后的接头严禁立即碰到冰雪。

6.3.2混凝土工程

a.本工程基础工程可采用蓄热法养护方法施工。

蓄热养护法是利用砼的初温和水泥的发热量用保温材料覆盖在混凝土表面蓄热,使砼在养护过程中能保持一定的温度,使砼在冷却到0℃前达到设计砼强度标准值的30%以上。

b.本工程冬期施工时,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最小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00kg/m3,水灰比不得大于0.6。

c.拌制混凝土所采用的骨料应清洁,水泥、砂、石堆放现场应防风、防雨和防雪,用油布等覆盖,不得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浇注混凝土骨料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他易冻裂物质。

d.砼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运输砼用的器具应具有保温措施。

e.冬期应选择在0℃以上的白天浇筑砼,并应连续进行,不允许间歇,同时应合理选择搅拌机。

拌制混凝土的最短时间应符合下表要求:

混凝土坍落度

搅拌机机型

搅拌机容积(L)

<250

250~650

≤30

自落式

135

180

强制式

90

135

>30

自落式

135

135

强制式

90

90

f.对已浇筑成型的部位,应在表面加盖覆盖物,覆盖物为一层塑料布+100~150mm厚的稻草+顶部一层塑料布(两层塑料布的作用分别是防止透风和雨淋)。

对桩顶面、棱角部位,采用交错放置草袋。

基础养护期间内不得浇水。

g.浇筑后5昼夜可拆模,拆模应在外界气温高于0℃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拆模后经监理单位代表验收合格后立即回填土,基础不得长时间的暴露于空气中,回填土后立柱表面继续养护。

7安全注意事项

7.1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DL5009.2-2004》、《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D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