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规程编制模板征求意见稿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98315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6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规程编制模板征求意见稿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作业规程编制模板征求意见稿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作业规程编制模板征求意见稿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作业规程编制模板征求意见稿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作业规程编制模板征求意见稿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业规程编制模板征求意见稿1.docx

《作业规程编制模板征求意见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规程编制模板征求意见稿1.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业规程编制模板征求意见稿1.docx

作业规程编制模板征求意见稿1

第一篇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全处施工作业规程的编制和实施,加强我处技术基础工作,促进安全生产,特编制《施工作业规程编制模板》。

第二条本《施工作业规程编制模板》适用于我处施工的所有矿建工程。

第三条编制施工作业规程的原则是:

(一)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建设安全规范》、《煤矿防治水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程和相关技术规范。

(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经济效益。

(三)单位工程开工前,必须严格按照“一工程,一规程”的原则编制作业规程,不得沿用、套用作业规程,严禁无规程施工。

第二篇作业规程模板

第一部分:

作业规程编审流程(以流程图的形式出现,主要反应部门和工作内容的流向)

 

第二部分 作业规程编制概要

第一条 作业规程编制前,项目部工程技术组应根据作业计划,及时向矿方索要图纸、相关地质资料;

第二条 项目部技术经理或工程技术组组长组织工程、机电、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并进行现场调研。

第三条 由技术负责人根据施工图纸及会审记录、地质资料及调研结果研究确定施工方案。

第四条 将图纸会审及确定方案向施工队组队长、主管技术员进行技术交底。

要求保存会审记录及技术交底记录。

第五条 施工队组收到项目部技术交底后,由施工队长组织副队长、技术员、班组长召开施工作业规程编制会议,确定施工安全技术方案。

要求保存会议记录。

第六条 作业规程编制要符合现场施工实际。

第七条 施工作业规程的编制要求是:

(一)施工作业规程统一采用A4纸打印,页面设置要求:

上边距26mm、下边距26mm、左边距30mm、右边距26mm、页眉18mm、页脚20mm,装订线在左边侧。

(二)作业规程应有前引部分、正文部分和补充部分构成,按顺序采用打孔装订。

(三)前引部分的构成包括下列内容:

封面,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项目部和工程处)、会审提出的问题(工程处),整改纠正措施(封皮、项目部审批签字)、规程目次。

(四)封面应包括:

规程名称、编号、工作面名称、编制人、施工负责人、编制日期、批准日期、执行日期等。

(五)作业规程名称编写规范:

应由矿名、单位(分部等)工程名称、专业(掘进、安装等)加作业规程组成。

(六)规程的目次应从第一章按顺序列出,包括:

章名、节名、节中第一层次名、附录名、附表名、附图名及其起始页码。

规程的页码应起始于第一章。

(七)正文标题分为二级标题。

第一级标题标注:

章节号如“第一章”,后空一字加标题,要求使用黑体四号字体;第二级标题标注:

章节号如“第一节”,后空一字加标题,使用黑体小四字体。

两级标题排版居中,与正文内容或下一级标题空一行。

(八)每节内容层次序号排版要求为:

第一级为“一、”,第二级为“

(一)”,第三级为“1.”,第四级为“

(1)”,第五级为“a.”。

(九)正文使用仿宋小4号字,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正文内容首行缩进两个字。

(十)补充部分应包括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作业规程补充学习和考试记录、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作业规程的贯彻记录按班组分三次贯彻,另有补充学习贯彻记录。

(十一)页眉页脚:

使用五号宋体字,在页眉中标注简要(特殊情况下)说明,页脚中注明页码(封皮不得显示页码,页码设在对齐方式的右侧为“-1-”数字格式)。

(十二)所有标题及序号不能采用自动生成,全部手动输入。

(十三)附表按下列要求编写:

1.正文中表应有表名,表应按章节编号,编号在前,空一字加表名,并应列于表格上方居中。

表应排在有关条文附近,与正文的内容相呼应。

2.表中的栏目和数值可根据情况横列或竖列。

当遇大表格需跨两页及以上时,应在每页重复表的编号,并在续排表的编号前加“续表”二字。

3.表内数值对应位置应对齐。

当表栏中无内容时,应以短横线表示,不留空白。

4.表内同一表栏中数值应以小数点或者以“—”等符号为准上下对齐;数值的有效位数应相同。

5.表中各栏数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时,应把共同的计量单位加括号后紧接表格名右方书写。

若计量单位不同时,应将计量单位分别写在各栏标题或各栏数值的右方或正下方。

(十四)公式按下列要求编写:

1.正文中的公式应按章节编号,并加圆括号,列于公式右侧顶格。

正文中的公式应居中书写。

2.公式应接排在正文有关内容的后面,与内容相呼应,并可采用“按下式计算”或“按下列公式计算”等典型用语。

3.公式中符号的涵义和计量单位,应在公式下方“式中”二字后注释。

公式中多次出现的符号,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注释,以后出现时可不重复注释。

4.公式中符号的注释不得再出现公式。

“式中”二字应左起空二字,加冒号后接写需注释的符号。

符号与注释之间应加破折号,破折号占两字。

每条注释均应另起一行书写。

若注释内容较多需要回行时,文字应在破折号后对齐,各破折号也应对齐。

(十五)附图按下列要求编写:

1.图应有图名,图应按章节编号,编号在前,空一字加图名,并应列于图下方居中。

2.图应排在有关条文内容之后。

可在正文中采用括号标出图的编号。

也可将图放在附图中。

3.图中不宜写文字,可采用图注号1、2、3、......或a、b、c......,图注应在图的编号及图名下方排列。

第八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重新编写作业规程。

(一)地质条件和围岩有较大变化。

(二)改变了原巷道规格和支护形式。

(三)改变了原施工工艺和主要工序安排。

(四)原作业规程与现场情况不符,失去可操作性。

第三部分 作业规程模板

中煤第五建设公司第一工程处

×××煤矿

×××掘进作业规程

编号:

××××掘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编制人:

施工负责人:

编制日期:

年月日

批准日期:

年月日

执行日期:

年月日

编审人员

措施名称

部门或职务

姓名

专业及职称

日期

编制人

施工负责人

工程组

机电队

通风队

安监站

技术经理

机电经理

安全经理

生产经理

项目经理

会审意见

 

项目部技术经理:

作业规程会审记录

作业规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会审记录:

 

部门或职务

姓名

专业及职称

日期

工程科

机电科

安监处

副总

副总

副总

副总

总工

施工方案调研会议记录

工程名称

组织单位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调研内容:

 

参加人员签字:

目录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编写依据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第三节地质构造

第三节水文地质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第二节矿压观测

第三节支护设计

第四节支护工艺

第四章施工工艺

第一节施工方法

第二节凿岩方式

第三节爆破作业

第四节装载与运输

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第五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通风

第二节压风

第三节瓦斯防治

第四节综合治理

第五节防灭火

第六节安全监控

第七节供电

第八节排水

第九节运输

第十节照明、通信和信号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劳动组织

第二节循环作业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一通三防

第二节顶板

第三节爆破

第四节防治水

第五节机电

第六节运输

第七节其他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附表:

附图:

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作业规程补充学习和考试记录

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井巷名称、位置与煤(岩)层、相邻巷道的关系、井巷的用途、设计长度、工程量、坡度、服务年限、开竣工时间、施工条件等。

附图1-1:

巷道布置平面图(按比例绘制)。

第二节编写依据

一、经过审批的设计及其批准时间等

二、建设单位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说明书

三、说明有关矿压观测资料

四、其他技术规范

五、施工作业计划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巷道相应的地面位置、标高、区域内的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影响等。

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近巷道的层间关系,附近已有的采掘情况对工程的影响。

分析老空区的水、火、瓦斯等对工程的影响。

附表2.1: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叙述煤(岩)层产状、厚度、坚固性系数(f)、预计巷道揭露的各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特征分析。

预测巷道瓦斯涌出量、瓦斯突出倾向、煤层自然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指数、地温、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情况等。

附表2.2:

煤层特征情况表

附表2.3: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附图2-1:

综合柱状图

 

第三节地质构造

煤(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断层,褶曲,裂隙,火成岩侵入的岩墙、岩床,陷落柱,导水性及其控制程度等参数。

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矿井应有瓦斯地质描述。

附图2-2:

预计地质平面图、剖面图;

附图2-3:

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矿井应有瓦斯地质图

第四节水文地质

分析巷道区域的主要水源,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形式、涌水量、补给关系、

影响程度等。

分析巷道区域相邻老巷、老空积水,钻孔终孔位置、封孔质量,构造导水等,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

分析第四纪砂砾层水、承压水等的水量、水压及其与工程的距离和关系,进行隔水层安全厚度计算。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描述巷道布置:

层位、水平标高、断面、工程量、坡度、中腰线、开口的位置、方位角等。

附图3-1:

巷道剖面图

附图3-2:

巷道开口大样图。

第二节矿压观测

一、观测对象

二、观测内容

矿压监测为日常监测。

主要作用是为了保证巷道安全。

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顶板离层观测,锚杆(索)锚固力抽检和锚杆(索)预紧力检测。

三、观测方法

(一)顶板离层

采用顶板离层指示仪测量顶板岩层锚固范围内外位移值,巷道掘进过程中,每50m在巷道中间位置安装一个,在巷道所有交岔处中间打设顶板离层仪。

深基点10m,浅基点2.4m。

1、离层仪的安装方法和步骤:

(1)钻孔:

采用B19中空六方接长式钻杆、Φ28mm钻头用锚杆机在巷道中线处打垂直钻孔,深度10m;

(2)深部基点:

用安装杆将深部基点锚固器推入孔中,直至孔底,抽出安装杆后,用手拉一下钢绳,确认锚固器已固定住。

(3)浅部基点:

用安装杆推入浅部基点锚固器至2.4m处,抽出安装杆后,用手拉一下钢绳,确认锚固器已固定住。

(4)孔口套管:

安装孔口套管。

(5)对准刻度:

将A刻度(浅部基点刻度)与孔口套管边缘刻度0对齐,将其绳卡卡死并截去多余钢绳;将B刻度(深部基点刻度)与孔口套管边缘刻度0对齐,将其绳卡卡死并截去多余钢绳。

(6)初读数:

记录初读数。

2、安装注意事项:

(1)离层指示仪安装位置距迎头不得超过1.5m,否则无法捕捉顶板离层的全过程;

(2)钢绳应事先盘好,推入锚固器时逐圈展开,以防纠缠打结;

(3)推入锚固器时,安装杆不能回拉,否则锚固器双爪会从安装杆上端的槽中脱出;

(4)浅部基点锚固器一定要准确定位,为此可提前在安装杆上做好标记;

(5)安装后,两个刻度均应处于自由状态,不得有任何卡阻现象。

3、观测频度:

根据深浅基点显示的刻度,离层仪安装后前5天每班观测一次,直接读取数据,五天后每周观测一次,仅观测颜色。

由验收员或跟班队长负责观察,其他人员也应随时注意观察,以便及早发现异常现象,确保安全。

离层指示仪以红、黄、蓝三种颜色表示顶板离层松动的严重程度,蓝色表示顶部松动离层值较小,处于较稳定的状态;黄色表示离层松动已达到警界值;红色则表示顶板离层松动值较大,已进入危险的状态。

(二)锚杆(索)受力

锚杆(索)受力使用锚杆(索)拉拔仪进行抽检,抽检时达到锚固力的90%即可。

(三)锚杆锚固力抽检

巷道掘进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按不小于10%的比例和不大于二天的时间间隔对锚杆锚固力进行抽测。

(四)锚杆预紧力矩检测

巷道掘进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按不小于30%的比例和不大于二天的时间间隔用力矩示值扳手对锚杆螺母预紧力进行抽测。

四、数据处理

(一)锚固力抽检:

抽测时只做非破坏性拉拔(拉至锚杆设计锚固力的90%),达到设计要求的90%后即停止拉拔。

若发现不合格锚杆,要在附近补打锚杆。

(二)预紧力抽检:

用力矩扳手对每根锚杆螺母预紧力进行抽测,不合格锚杆需重新拧紧。

(三)锚杆、锚索的锚固力及预紧力的抽检由当班安全员负责,采集的数据记录在验收表上。

(四)采集的数据由安全员负责,分析处理由技术员负责,并及时汇报工程部门。

第三节支护形式

一、永久支护:

描述巷道设计的永久支护形式、支护参数、质量标准;

(一)支护形式

(二)支护参数

(三)质量标准

1、掘进质量标准:

(1)掘进尺寸:

中线至任何一帮距离不小于设计,不大于设计200mm;腰线至顶、底板距离不小于设计,不大于设计200mm;

(2)喷层厚度:

不小于设计值。

(3)巷道坡度:

±0.5‰底板平整,

(4)巷道表面质量:

表面基本平整密实,墙基无明显裸露。

在1m²范围凸凹≤50mm

(5)基础深度:

达到设计规定的90%

2、锚网支护质量标准:

(1)锚杆的杆体及配件的材质、品种、规格、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锚杆安装应牢固,托板紧贴劈面、不松动。

锚杆的拧紧扭矩不得小于100N·m。

(3)锚杆的抗拔力最低值不得小于设计值的90%。

(4)锚杆(索)的间排距允许偏差应为±100mm。

(5)锚杆支护锚杆外露长度不应大于50mm。

(6)锚杆孔的方向与井巷轮廓线的角度或与层理面、节理面、裂隙面夹角不应大于75°。

3、喷射混凝土质量标准

(1)喷射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2)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外加剂的掺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3)喷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强度检验符合规范要求。

(4)依据设计断面要求和中线,检查成巷段顶帮尺寸

a.巷道净宽度中线距离任何一帮不小于设计值,不大于设计值150mm。

b.巷道净高度腰线距离顶、底板不小于设计值,不大于设计值150mm。

(5)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值的90%。

(6)喷射混凝土支护的表面平整度不应大于50mm。

(7)基础深度允许偏差应不大于设计值的10%

4、钢筋绑扎质量标准

(1)钢筋加工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搭接接头错开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3)钢筋的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

扎丝规格符合设计规定;缺扣、松扣的数量不得超过应绑扎量的20%,且不应连续。

(4)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为±20mm;

b.受力钢筋排距允许偏差为±10mm;

c.箍筋、构造筋间距允许偏差为±30mm;

d.受力钢筋保护层允许偏差为±10mm。

钢筋绑扎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

5、模板质量标准

(1)支模时应保证混凝土厚度,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a.立井为-50mm;

b.斜井、平硐、巷道、硐室均为-30mm。

(2)模板基础深度允许偏差为-30~+100mm。

(3)稳模时模板轴线位移应不大于5mm。

(4)底模上表面标高允许偏差为±10mm。

(5)模板的垂直度应不大于10mm。

(6)相邻模板表面高差应不大于5mm。

(7)模板表面平整度应不大于5mm。

6、混凝土质量标准

(1)依据设计断面要求和中腰线,检查断面规格:

a.巷道净宽度中线距离任何一帮不小于设计值,不大于设计值50mm。

b.巷道净高度腰线距离顶、底板不小于设计值,不大于设计值50mm。

(2)井巷混凝土支护壁厚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a.立井局部应为-50mm;

b.斜井、平硐、硐室、巷道局部应为-30mm。

(3)混凝土支护的表面质量应无明显裂缝,1m2范围内蜂窝、孔洞等不超过2处。

(4)壁后充填应饱满密实,无明显空帮、空顶现象。

(5)防水、防渗混凝土应符合设计要求。

(6)井巷混凝土支护基础深度应不小于设计值。

(7)混凝土支护接茬立井应不大于30mm,斜井、平硐、硐室、巷道应不大于15mm。

(8)表面平整度应不大于10mm。

(9)预埋件或预留孔中心线偏移应不大于20mm。

二、临时支护:

描述临时支护形式、参数及临时支护距离等;

附图3-3:

巷道支护断面图、

附图3-4:

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

第四节支护工艺

说明各类支护方式的支护材料、支护工艺要求;支护工序安排与支护要求;控顶距;掘进、支护成巷、水沟之间距离的要求;工程质量检验。

一、支护材料

二、支护工艺要求

(一)锚网支护工艺要求:

1、每班配备验收员,配合项目部质检员全面验收工程质量,并在班后填写质量验收表。

2、打眼前要认真敲帮问顶,及时用长柄工具找掉危岩,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

打眼人员必须站在临时支护下进行作业。

3、打眼前,要根据中腰线检查巷道断面的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不符合要求时,必须处理。

4、巷道拱(顶)部锚杆打眼和安装应使用锚杆机打眼,帮部使用锚杆机或风钻打眼。

使用锚杆机打眼时要先送水、后送风,停锚杆机时要先停风、后停水。

5、锚杆必须用机械或力矩扳手拧紧,确保锚杆的托板紧贴巷壁

6、锚杆(索)安装前,必须对支护材料进行认真检查,严禁使用不合格支护材料。

7、联网质量:

铺平铺展、紧贴壁帮、每根锚杆的托盘均要压住网片、网片要铺设到位,不准漏铺、搭接合理、双丝双扣、孔孔相联,扭结不少于3圈,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梳理成辫。

8、锚杆角度:

靠近巷帮的顶锚杆安设角度为与垂线呈20°,靠近顶板的巷帮锚杆安设角度为与水平线呈+10°,靠近底板的巷帮锚杆安设角度为与水平线呈-10°。

9、锚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上下成排成线,并保证每根锚杆都打设在梯子梁的限位孔内。

10、在同一个断面内,帮部锚杆起锚高度大于500mm,顶部巷帮一侧超过300mm以上,必须进行锚杆补打。

11、当班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锚杆失效或者打设不合格必须及时在该锚杆周围300mm范围内重新补打一根合格锚杆。

12、钢筋托梁布设必须成线贴面。

锚杆垫片方向一致,贴面严密。

锚杆上下成线,锚杆打设必须在限位孔内,顶、帮梯子梁打设在同一断面内。

13、树脂锚固剂合格不过期,数量保证,安装顺序正确,搅拌时间不少于30秒。

(二)喷射混凝土支护工艺要求:

(分初喷、成巷)

1、依据设计断面要求和中线,检查未成巷段顶帮尺寸。

2、锚网支护后应及时初喷封闭,初喷厚度为30~50mm,强度同永久支护强度。

铺设金属网时要将金属网封闭。

3、混合料的配合比应准确,严格按配合比配料。

4、干混合料宜随拌随用;不掺加速凝剂的混合料的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h,掺加速凝剂的混合料的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0min。

5、混合料在运输、存放过程中,应防止雨淋、滴水及石块等杂物混入,装入喷浆机前应过筛。

6、作业区应有良好的通风和足够的光照亮度。

7、喷射前应清除墙脚的岩渣,并应凿掉浮石;基础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冲洗受喷岩面;遇水易潮解、泥化的岩层,应用压气吹扫岩面。

8、喷浆前必须挂喷射标准线,两帮挂线的数量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9、撤出作业区的管线、电缆、风筒、设备等进行掩护,防止回弹物料落到被掩护体表面。

5、速凝剂要按比例均匀加入,应随上料,随往料斗内撒入少量速凝剂。

6、喷射工作结束以后,喷层必须连续洒水养护7d以上,每天洒水不得少于1次。

7、喷浆工作结束以后,关闭风水阀,卸开喷头,清理水环和喷浆机,将输料管及风水管送到固定点盘好、放好。

(三)钢筋绑扎工艺要求

1、钢筋绑扎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

2、钢筋下放时必须绑扎牢固,采用矿车或箕斗下放时,不得超过矿车或箕斗上边缘;

3、钢筋接头方式符合施工组织设计及作业规程要求;

4、钢筋绑扎时搭接长度不小于35d;

5、直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套连接,接头应分散错开,同一截面内(搭接长度内属同一截面)钢筋的接头数不得超过25%;

6、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50mm(均指钢筋外缘至井壁混凝土边缘之距离);

7、钢筋在使用前必须除锈。

8、钢筋绑扎时,必须预留出下一模接茬长度。

(四)模板工艺要求

1、稳模施工前必须由测量人员给出井筒中心线及腰线并做出标记;

2、稳模前先将左右两墙基找平;

3、拱部模板采用[10#槽钢,墙部模板可采用建筑用模板;

4、模板采用矿车或箕斗下放时,不得超过矿车或箕斗上边缘;

5、模板架设牢固可靠;

6、碹腿必须保证由上向下、由前到后一条直线,严格按《井巷验收质量评定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7、上模板前必须先清理干净模板表面的混凝土残留物,然后逐块均匀上隔离剂,变形的模板且影响混凝土表面质量的严禁使用。

(五)混凝土支护工艺要求(现场搅拌、长距离运输、泵送)

1、浇注井筒混凝土时,由下至上整体连续浇注,两帮墙部必须对称上料。

2、浇注时两帮必须同时振捣,每300~400mm厚为一层,振动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再冒气泡和混凝土不再下沉为准。

3、在施工过程中要防止漏振或过振,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狗洞等现象。

4、在浇筑时必须有一跟班干部或技术员始终跟在现场,负责检查质量问题,要经常复查模板尺寸,若发现跑模现象,必须立即停止浇筑,及时整改。

5、待整模完毕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继续进行浇筑。

6、浇筑时,井壁混凝土的接茬面必须做打毛处理并用清水冲刷干净,严禁有泥土、杂物。

7、每班必须配一名质量检查员进行检查,监督混凝土的配比、混凝土的塌落度、混凝土质量,对不符合设计标准要求的不准浇筑,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后进行浇灌,以及浇灌后的养护。

8、砼浇注碹股、碹板符合施工要求,井壁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井壁光滑、无蜂窝麻面;

9、冬季施工时,水泥、黄砂、碎石必须进行防冻保护,混凝土搅拌采用热水搅拌,保证砼入模温度≥15℃

10、合龙门时模板后必须采用同等强度混凝土充填密实。

11、浇注完毕后,脱模时间不低于24小时。

(六)架棚支护工艺要求

 1、架棚前要保护好工作地点的电缆、风水管及机电设备。

  2、敲帮问顶,找净施工地点的危岩、活石。

  3、搭设牢固可靠的工作平台或脚手架,斜巷施工其下方5m处设置牢靠的挡矸设施。

  4、按中、腰线检查掘进断面的规格质量,发现不合格的部位及时处理。

  5、按设计位置和要求挖柱窝、立棚腿并支撑稳定。

  6、上顶梁,背实背严帮顶,保证构件齐全牢固。

  7、检查梁腿接口、棚腿两端至中线的距离、腰线至棚梁及轨面的距离、迈步、梁腿平直、刹杆、拉筋、螺丝是否符合规程要求标准。

  8、柱窝下是软岩(煤)时,要采取防止柱腿钻底的措施。

  9、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