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9624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8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x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x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卷一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题(6题,每题4分,共24分)

1、什么是科学案例教学法?

2、按《科学课程标准》的规定,中学科学课程是以什么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

3、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有哪些?

4、什么是行为观察?

5、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或指导原则)是什么?

6、什么是学习任务分析?

二、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

1、请简述科学课程整合的特点。

2、按“第三代教学设计理论”进行中学科学教学设计时,其主要由哪五个部分组成?

3、简述案例教学的六大特点。

4、简述自主学习的四个特征。

三、辨别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

1、你认为案例教学能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

请说明理由。

2、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在设计理由、教学目标、教学分析、策略制定和作业设计、教学过程、效果评价等6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请你从2个方面对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进行比较。

四、观点论述(2题,每题8分,共16分)

1、“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严格依据教材进行教学”——教学的本质仅仅是执行教材。

”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

2、有人认为:

“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是两码事,不需要相匹配”;也有人认为:

“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要绝对相匹配”。

请你就此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案例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案例:

(初中一年级科学课)

课间,两名学生正在给大家的课桌上摆放各种各样的蔬菜。

一声上课铃,把各色不同衣着、神态各异的一群学生瞬时归入五十多个座位。

“今天的《科学》课,我们要‘与蔬菜交朋友’。

大家看到课桌上摆放的蔬菜了吗?

现在就4人一组,认识各种蔬菜,把它们的名字、子叶类型、食用部位等填在你们课本第#页的那张表格里,4人填写的内容不能相同。

”老师微笑着给同学们布置任务。

安静的教室立即热闹了。

大家纷纷拿起他们熟悉的蔬菜,有带绿叶子的白萝卜、有大葱、有土豆,等等,真的太熟悉了。

但如果要说出它们的学名、可食用部位甚至是双子叶还是单子叶,还是有点难。

“老师,这是什么?

”一个女孩的声音。

“菠菜。

你们没见过吗?

“哦,对了,对了,是菠菜。

耳边又传来有趣的对话

“这是土豆。

“不对,是马铃薯。

“哎,土豆就是马铃薯。

”接着一阵欢快的笑声。

因为每个人都要写与小组其他成员不同的植物,所以,大家必须互相帮忙、互相请教,才能完成任务,而且没有人可以偷懒。

半个小时过去了学生们仍然沉浸其中,老师则轻松地徜徉在学生中间,听他们的讨论,给他们个别的指点。

“现在,请小组代表发言,把自己认识的蔬菜给大家讲讲。

一个被老师观察已久的小组代表被首先叫了起来。

“韭菜的食用部位是根、茎、叶子。

”话音刚落,周围踊跃的小手立刻举了出来。

“不对,根不能吃。

“能吃。

一个全班性的讨论开始了……

以上案例可以说明:

(填序号)。

①新课堂,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

②新课堂,不再只是一门课程的“独木”,而是学科知识的“林”。

③新课堂,学生不再是接受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

④新课堂,不再是机械训练,而是注重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⑤新课堂,学生评价的功能不是“筛子”,而是“泵”。

请你就以上某一论点作一分析说明。

2、重视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学习心理、思维障碍的表现与成因的分析,结合学情考虑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的心理特征及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根据学习心理特征考虑是什么原因造成学习困难,像学生的知识准备、思维特征、迁移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去研究分析。

如: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用力推桌子,桌子就运动,停止用力,桌子就静止了,于是和两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一样错误地认为: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为此,教师应善于在教学设计中设置误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追根究底的问题意识。

根据以上所述,请你对《科学》(7—9年级)任选一内容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方案。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卷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题(6题,每题4分,共24分)

1、案例教学就是根据科学教学的需要和教学目标选用一定的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教学方式,它通过对有关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研究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中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

3、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有: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4、行为观察,也叫表现评价,是由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或对各方面表现的抽样观察,观察前必须建立一个衡量的标准尺度。

5、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或指导原则)是教学模式的操作规范,介于教学程序与理论依据之间,是指导教学程序实施的比理论依据更为具体的要求与指示。

实施原则主要叙述:

①师生各自的角色,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应予鼓励的各种行为规范;②指导教师教学的一些具体原则和做法。

6、学习任务分析就是要明确教学的初始点与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之间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中间学习阶段或途径。

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教学目标—已有学习状态==学习任务。

一个学习任务,不但是包括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学习,而且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任务。

二、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

1、一是试图超越学科界限,保留带有结构性的基本内容,注意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过程、方法与能力进行结合与渗透,并力求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与关联。

各领域的具体内容目标均按此科学素养的四要素统一设置。

2、由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策略设计、学习过程设计和学习评价设计五个部分组成。

3、①针对性②情景性③启发性④实践性⑤互动性⑥开放性

4、①参与的全程性②参与的主动性③参与的情感性④参与的有效性

三、辨别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

1、案例教学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

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反过来讲,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至少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

其一,它的连贯性强。

这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例如生态环境部分。

其二,在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的传授中,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如果将其模式化地加以滥用,都必然会带来诸多负效应。

2、(从2个方面进行比较即可)

设计要素

传统教学设计

现代教学设计

1、

设计理由

知识观

知识是客观的,可以传递给学生

知识不是纯客观的,是学生与外在环境交互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学生观

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学生是有生命意识、社会意识、有潜力和独立人格的人

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教学生学的过程

是课程创生和开发、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教学目标

以教师为阐述主体,使学生掌握双基和培养能力

以学生为阐述主体,在双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发展

3、教学分析

教材教法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对任务、目标、内容、学情等方面做分析

4、策略制定

和作业设计

①传授的策略和帮助学生记忆的策略②以传统媒体为主③以技能训练、知识(显性)记忆和强化作业设计为主

①学法指导、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媒体使用、反馈调控等策略②多媒体的教学设计③根据不同需要如知识、技能、方法、态度、能力的培养来设计作业

5、教学过程

传授知识,鼓励学生模仿记忆的以教为中心的五环节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在体验、探究、发现、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自身提高和发展的教学过程设计

6、效果评价

掌握知识技能,解决问题

知情意都得到发展,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观点论述(2题,每题8分,共16分)

1、可以从“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教材的开发、创生者,应用教学资源、调整课程进度、设计教学活动、选择练习”等方面考虑。

2、学习与教学互动且不可分割,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之间也是共存且互动的关系。

研究表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相匹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而有意识地使二者有些错位则能弥补学习方式的欠缺或不足。

例如:

偏爱独立学习的学习者,在独立学习时能够集中注意进行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学习效率高。

如果与他人一起结伴学习或进行小组学习,却可能出现“社会干扰现象”。

而喜欢小组学习的学习者,在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时,往往因为受益于相互激励,相互启发,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表现出“社会促进作用”或结伴效应。

因此,教师应识别并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所偏爱的学习方式。

对于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均衡地实施匹配策略。

同时,教师还应采取有意识的错位失配策略以鼓励学生以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或学习情景。

五、案例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①③④略2、略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卷二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题(6题,每题4分,共24分)

1、课程的概念是什么?

2、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3、什么是学习过程?

4、什么是教学模式的要素?

教学模式的要素主要包括哪五项?

5、什么是板书?

6、什么是案例(个案或实例)?

二、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

1、请简述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2、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特性方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有效教学的实现有赖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课堂中的落实。

为此,探讨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是探索有效教学之路不可回避的议题。

那么“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呢?

请简单例举4例。

3、学习过程有哪些要素?

4、简述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意义。

三、辨别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

1、请谈一下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2、“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培养科学人才”,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请说出你的看法。

四、观点论述(2题,每题8分,共16分)

1、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本次改革的重点之一,你认为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如何改变学习方式?

2、教学目标设计主体应该指向教师还是指向学生?

请亮出你的观点。

五、案例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案例]:

血液循环

1.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基本途径和关系。

(2)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学会联系、比较、综合和逻辑推理等思维和学习方法。

(3)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及循环意义的掌握,体会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2.教学模式设计

选择“谈话模式”进行本课的教学。

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也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性质。

3.教学策略设计

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运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寻求答案。

教师通过边问、边讲、边绘图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采用与课件相结合的形式讲解。

4.教学过程设计(略)

5.教学评价设计(略)

请你从“教学设计的程序”的顺序、“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三方面对本案例进行案例评析。

 

2、科学课上,当教师按预定教学方案,让学生分组自行设计实验来检验他们对某种现象成因的猜测是否成立时,却出现了全班学生无人能设计的局面。

这时,教师应该采取哪些做法?

请写出简明的教学案例。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卷二答案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题(6题,每题4分,共24分)

1、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学科或活动的总和,指教学计划、教学进程,指教学内容的组织等某一方面。

广义的课程概念是指学校教育中为所有学生提供的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

2、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3、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4、教学模式的要素是指构成一个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

教学模式的要素主要包括:

理论依据、教学程序、实施原则(指导原则)、辅助条件、效果目标五项。

5、板书是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白板)上所写的文字、公式符号和所画的图表等内容。

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和内容,从而也是学习过程的浓缩,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6、案例是指通过实地调查并进行加工,具有典型性,能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紧密结合的事例。

是用一定的视听媒介(文字、录音和录像等)所描述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情景。

二、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

1、一般系统论、传播学、学习论与教学理论。

2、①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②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③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④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⑤当学生遭遇到得知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⑥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⑦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⑧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⑨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⑩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3、学习过程有许多要素,用现在的说法可以说是学习资源,例如:

教师、学生、校长和其他教学管理人员;教科书和其他教材、学习设备、教学媒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测量、教学评价等等。

4、教学目标是教学开始之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

教学目标大体说来具有指导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指引学生学习三大功能。

因此,教学目标的分析对于教学设计来说是前提性的工作、是设计的基础。

三、辨别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

1、说课与备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是课前的活动;说课是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说明,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后进行。

课前进行的说课可以看作是备课的一部分,课后进行的说课不是备课。

从内容上看,备课是进行教学设计,说课是对教学设计进行解释。

而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备课)也就是寻求设计依据的过程(说课),所以两者是一致的,把备课过程说出来就是说课的一种。

从参与者来看,备课可以是任课教师个人的活动,也可以是若干任同样课的教师的集体活动;说课则必须有多人参加,参加者不必是任同样课的教师甚至不必是教师。

但是,集体备课可以采用“每人说课大家讨论”的形式进行。

2、课程标准指出: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要以社会、学科、学生自身发展所广泛需要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和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科学课程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其具体表述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了解或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会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并能用它们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科学的世界观;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以科学的知识和态度解决个人问题的意识;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能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四、观点论述(2题,每题8分,共16分)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迫切任务。

它要求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丰富且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和教师都在努力探索学习的新形式,出现了许多好的学习形式。

这些形式的共同特点是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或者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情况,提供示范、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大胆阐述并讨论他们的观点,让学生说明他们获得的结论的有效性,并对结论进行评价。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

2、以前教学目标应该叫教学目的。

陈述教师应该怎样做,做什么,多采用“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等语言形式,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是绝对权威。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主体指向学生,学生是课程主动学习者和构建者,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所有经验,关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以及将要获得的发展。

在教学目标设计上,陈述为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

真正使作为行为主体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什么”、“做什么”的意义,体现出“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五、案例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通过这个案例可以清楚地看出:

①教学设计的程序的确是由教学目标设计,到教学模式设计,再到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顺序不可弄乱;②教学策略的设计的确是对教学方法的元思考,或简单来说,就是对使用什么教学方法、依什么顺序、怎样使用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方案。

教学策略的制订要依据教学目标等项,而且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③本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有“过大”的问题,特别是能力目标方面。

2、①教师加入到一个小组中去,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实验设计。

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一个设计方案很快就形成了。

②教师巡回于各组之间,并对各组学生说:

“××小组的同学已经设计出了一个很不错的实验方案,你们可以去看一看。

想想能不能在他们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更好的方案”。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卷三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题(6题,每题4分,共24分)

1、试列举中学《科学》教学的基本策略(4例)?

2、什么是学习方式?

3、自主学习的基本含义。

4、教学策略的含义是什么?

5、什么是学习日记?

它有哪些特点?

6、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二、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

1、现代教学设计包括哪几个因素?

2、在学科领域,《科学课程标准》认为7~9年级学生应该了解或理解基本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学会或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请简述学生应该了解或理解哪些基本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

3、请简述浙江教育出版社版《科学》(7—9年级)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4、《科学课程标准》有哪些活动教学要求?

三、辨别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

1、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有何不同?

试进行比较。

2、填表比较:

“替代型策略”与“生成性策略”的关系。

名称

替代型策略

生成性策略

控制者

教师

学生

控制者

行为

指明教学目标

建构教学环境

组织教学内容、顺序、重点

引起教学活动

吸引学生注意

较多地为学生加工信息

形成学习的自我目标

按自己的需要和风格建构自己的学习环境

自我组织①

自我活动

自我监控

自我进行②

特点

信息加工强度大

具有非常集中、有效、可预测的学习结果

学习者投入的智力活动少

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有较高的要求

学习结果因人而异、高度个性化

学习者信息加工投入越多学习效果就越③

优点

可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学习较多材料

对于先决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比较少的学生非常有效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自我动机

自我策略得到充分的实用和修正,实现学习的迁移

信息加工深入,学习效果好

缺点

信息加工不够深入,学习效果有限,缺乏挑战性和刺激性

缺乏④,缺少个性和动力

学习效果依赖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宽广度

易于引起认知超负荷、使学生情绪受挫折

四、观点论述(2题,每题8分,共16分)

1、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请谈谈你的观点。

2、中学《科学》不仅是在《纲要》的指导下编制出来的一门新课程,而且是一门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内容,包涵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综合课程。

请你谈谈中学《科学》课程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

五、案例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在中学《科学》课程标准下,教师教的策略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由以知识、技能掌握为本向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具体说明“问题”情境的创设。

[案例]:

“摩擦的利和弊”

设计一个“拔河比赛”的问题情景。

取一根木棒,事先一端涂上油。

让一位班里公认为力气较大的男同学和一位力气较小的女同学分别用一只手握紧木棒两端后互相拉,并且涂油的一端给男同学,进行“拔河比赛”。

结果在全班同学都认为男同学必胜的情况下,女同学赢了。

学生大惑不解。

这种反常现象使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吸引到“摩擦”上来。

请你根据上例,就“大气压强”一节内容设计一个案例(片段),将“问题”情境用于引入新课。

 

2、思考性问题和研究性问题能引起有效教学,能促使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是极为有价值的问题,也就是教学中的“好”问题。

请你就《蜗牛》一课的若干大问题提出一些小问题或将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进行探究。

[案例]:

《蜗牛》一课的若干问题

1.到大自然中捉蜗牛,你认为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

①?

②?

③?

2.你是在什么地方捉蜗牛的?

捉到时它是怎样的?

为什么是这样的?

与你的设想(指问题1中的3个小问题的回答)有什么不一样?

3.蜗牛的形态有什么特点?

①?

②?

③?

4.怎样饲养蜗牛?

①?

②?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中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卷三答案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题(6题,每题4分,共24分)

1、中学《科学》教学的基本策略:

①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②萨奇曼探究模式下的资料收集策略;③有效组织小组讨论与交流的策略;④多媒体网络化课堂学习环境建设的策略。

2、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3、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动学习”和“他主学习”。

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根据研究成果,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②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③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4、目前我国学者对教师的教学策略的认识大致有三种:

一是把教学策略看作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的综合性方案(李康,1994);二是把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主张“教学策略可以看作是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通过教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