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96231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docx

《外国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文学.docx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

一、第一章古代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4个时期)

前12世纪-前8世纪:

“英雄时代”“荷马时代”(氏族公社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

前8世纪-前6世纪:

大移民时代(雅典奴隶民主制形成期)

前6世纪末-前4世纪:

古典时期(奴隶制繁荣期)

前4世纪-2世纪:

希腊化时期。

(一)、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

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文学成就:

神话与史诗(第三节)。

文学特点:

口头集体创作。

A古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散见于希腊各种文献中,它反映了人类的“童年时代”,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认识世界最原始的思想表达形式。

表现了他们对自然、社会、历史的认识。

B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

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1、神的故事:

包括神的产生、谱系、活动与创造。

分为前奥林匹斯神系与奥林匹斯神系两大系统。

2、英雄传说: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都是人神结合所生的后代,“半人半神”。

他们实际上是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是对现实和历史中的氏族英雄的神化。

赫剌克勒斯的故事;俄狄浦斯的故事;特洛伊的故事;奥德修斯的故事;能工巧匠代达洛斯父子的传说等。

3希腊神话的艺术特点:

极强的想象力;故事性强;哲理性强,思想内涵丰富;神人同形同性,众神的高度人格化。

普罗米修斯。

潘多拉的匣子

C.希腊神话的价值和影响

1、希腊神话是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基础,是欧洲文学艺术的源泉。

“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马克思语)

2、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3、体现出生机勃勃的抗争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为西方文学确定了人本意识的文化价值观念。

(一)、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

赫西俄德(前8末-前7初):

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神谱》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神话传说。

《工作与时日》第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教谕诗。

活着而无所事事的人,神和人都会痛之恨之,因为其禀性有如无刺的雄蜂,只吃不做,白白浪费工蜂的劳动。

如果你心里想要财富,你就如此去做,并且劳动,劳动,再劳动。

(二)、公元前8—前6世纪:

奴隶主城邦形成时期,历史上称大移民时代。

文学成就:

抒情诗(哀歌、讽刺诗、琴歌)、寓言。

1、萨福:

独唱琴歌。

诗国中的女荷马。

“第十位文艺女神”(柏拉图)。

品达:

合唱琴歌。

诗歌界的“白天鹅”。

2、《伊索寓言》:

古希腊民间流传的以动物生活为题材的寓言故事,相传作者是一个叫伊索的奴隶。

主要反映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

(三)、公元前6世纪—前4世纪:

奴隶制发展的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雅典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

文学成就:

戏剧(第三节)、散文、文艺理论。

1、戏剧:

三大悲剧诗人: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喜剧诗人:

阿里斯托芬

2、散文:

哲学、历史著作和演说辞。

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苏格拉底等。

3、文艺理论:

柏拉图《理想国》;亚里斯多德《诗学》。

(四)、前4—前2世纪:

奴隶制衰落,希腊被马其顿征服,希腊文化向外传播,东西方文化交汇,史称“希腊化”时期。

希腊文化中心,移至埃及的亚历山大城。

文学成就:

新喜剧(米南德)和田园诗(忒奥克里托斯)

新喜剧:

是指希腊化时期,继阿里斯托芬之后描写家庭日常生活的喜剧,又称“世态喜剧”。

它迎合富人口味、回避社会问题,以描写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

代表作家米南德(前342-前292),传世作品《恨世者》、《萨摩斯女子》。

古希腊文学是整个欧洲文学乃至西方文学的开端。

他在神话、史诗、抒情诗、悲剧、喜剧、散文、文艺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就。

它始终洋溢着一种创造性、充满着一种人本精神和现实精神。

二、古罗马文学

古罗马文化主要是继承古希腊文化而逐步发展而来的。

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文学与近代欧洲文学的桥梁。

古罗马文化:

1、尚武精神,军团2、荣誉感,古罗马凯旋门3、享乐精神,古罗马竞技场

4、法制精神。

耶林: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

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古罗马文学的发展分期:

(一)早期古罗马文学(共和时期)前240-前30。

主要代表:

利维乌斯:

古罗马文学奠基人。

埃纽斯:

《编年史》

普劳图斯:

《孪生兄弟》:

失散的兄弟被人误认,莎士比亚的《错误的喜剧》本此。

《一坛黄金》莫里哀的《吝啬鬼》受它的影响。

(二)中期古罗马文学(黄金时期前100-17)(共和末期、奥古斯都即屋大维统治时期)

散文、诗歌、文艺理论

1、散文:

西塞罗演说辞和书信

2、诗歌、文艺理论

古罗马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三大诗人:

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

1)维吉尔(公元前70—前19)

1、生平创作:

生于意大利北部农村,父亲是小土地所有者。

“麦凯纳斯文学集团”的重要成员。

1)《牧歌》,30岁时,发表第一部诗歌作品《牧歌》,一举成名。

《牧歌》十章,抒发爱情及对时政的感受,表达热爱大自然、热爱和平、肯定劳动的思想。

散发田园气息。

2)《农事诗》4卷,每卷500多行,分别写农业、园艺、畜牧、养蜂。

模仿赫希俄德《农作与时日》

《埃涅阿斯纪》12卷:

前6卷写埃涅阿斯为寻找诸神指定的建立新王朝的地点7年的海上漂泊。

(狄多)后6卷写到达意大利后,同当地异族展开斗争的战争场面。

(特洛伊人和拉丁姆人)

主题:

颂扬了罗马祖先的建国功绩和罗马的光荣,表现出诗人的爱国意识。

人物:

埃涅阿斯:

理想的政治领袖的形象。

虔诚敬神、忠诚爱国、克制私情、勇担大任。

与奥德赛比:

同是流浪者。

一为归乡,一为建国使命执行神旨。

与阿喀琉斯比:

同为大将英雄。

一为争夺女奴放弃责任,一为民族责任克制爱情。

在埃涅阿斯身上,表现出更多的理性精神、集体意识、责任观念和自我牺牲精神。

爱情与责任相冲突的主题。

《埃涅阿斯纪》艺术特色:

有意模仿荷马史诗。

但更多的从政治要求出发,采用了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学成就,充分发挥了个人风格和特长。

A.思想倾向:

有鲜明的创作主旨,“遵命文学”。

B.人物塑造:

突出的是国家使命感、责任意识。

C.风格情调:

哀婉、忧郁。

D.语言运用:

诗句华丽,句法整饰,细腻传情。

E.描写技巧:

精于爱情心理的刻画,梦幻、象征、暗示

F.创作方式:

文人史诗,具有高度艺术品质的个人创作。

2)贺拉斯(前65-前8年)。

讽刺诗人、抒情诗人、文艺批评家。

早期《讽刺诗集》《长短句集》,后期《歌集》(颂歌集)抒情诗集;《诗简》诗体书信集,卷2第3封致皮索父子的信,即《诗艺》。

《诗艺》:

模仿说、寓教于乐、学习古典、讲究形式完美等。

上承亚里斯多德,下开文艺复兴及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对16-18世纪西方文艺理论产生过巨大影响。

3)奥维德(前43-18年)

神话诗《变形记》,15卷,250多个故事,集古希腊、古罗马神话故事之大成,有“神话词典”之称。

且采用故事套故事、人物轮换讲故事、描写织物器皿上的故事画、写完一个故事又写一个相反的故事等方式,250多个故事串联成有机整体。

这种结构技巧为后世的框架故事集《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开了先河。

(三)后期古罗马文学(白银时代17-130)

卢肯:

创作《埃涅阿斯纪》之后最好的史诗《法萨利亚》;

尤维纳利斯:

罗马历史上最杰出的讽刺诗人;公认的“小说之父”阿普列尤斯:

《变形记》(《金驴记》)史诗风格、宏大结构、写实风格、批判现实

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对比:

古罗马文学具有更强的理性精神、集体意识、庄严崇高的气质,少了古希腊文学生动活泼的精神灵气、无拘无束的儿童似的天真烂漫。

古罗马文学艺术上更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手法,技巧上偏于雕琢矫饰,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古希腊文学的自然质朴。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

(一)宗教文学(又称教会文学、僧侣文学)

(二)英雄史诗

(三)骑士文学

(四)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

(一)教会文学:

教会文学主要是指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出的文学作品。

是直接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宣传基督教教义、鼓吹禁欲主义、来世思想。

大多取材于《圣经》。

基本体裁有:

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叙事诗、宗教戏剧等。

多采用梦幻故事、寓意性、象征性的表现手法。

5-10世纪,宗教文学是欧洲唯一的书面文学,之后势力仍然很大。

(二)英雄史诗:

史诗与谣曲,是在民间创作基础上形成的。

1、中世纪早期史诗

氏族社会末期形成的口头创作。

描写氏族英雄,表现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

较多神话因素和多神教成分。

早期史诗代表作品:

日尔曼《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冰岛《埃达》和“萨迦”。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是流传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史诗。

2、中世纪中期史诗

封建社会确立时期的艺术作品,有一定的历史事件为依据。

民间创作为基础,12-13世纪经文人整理编订。

歌颂封建国家的英雄,表现忠君爱国观念和封建时代的英雄主义精神。

中期史诗代表作品:

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伯龙根之歌》、古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法国《罗兰之歌》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

以查理大帝征服西班牙的史实为依据,但有较大的改动。

(三)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世俗贵族阶级文学的主要成就。

1、骑士与骑士精神

骑士是封建主为了进行战争和镇压人民豢养的封建武装,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

最早的骑士来源于中小地主、封建主家奴、富裕农民,后也有贵族青年参加。

骑士称号也成为一种荣誉。

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们的典雅爱情,表现骑士精神。

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1、骑士抒情诗。

(普罗旺斯抒情诗)发源地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

骑士抒情诗主要写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与女恩主幽会时的情景和感受。

作者主要是封建主和骑士,也有少数下层社会出身的人。

艺术上受民间诗歌影响很大。

《特里斯丹和伊瑟》歌颂真挚的爱情,抗议封建的婚姻道德观念。

(四)市民文学

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

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

主要内容:

揭露、抨击封建主和僧侣的残暴、贪婪、愚蠢,赞美市民的勇敢、机智、聪敏,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

在艺术上:

讽刺;也采用隐喻、寓意和象征等手法。

城市文学以法国成就最高

1、长篇叙事诗在城市文学中成就最高,代表作有法国的《列那狐传奇》和《玫瑰传奇》。

《列那狐的故事》采用把动物人格化的手法,用动物世界来影射人类社会,反映市民阶层形成后的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态、阶级矛盾和斗争。

2、市民抒情诗:

维庸:

最优秀的抒情诗人,《小遗言集》《大遗言集》。

3、市民戏剧:

代表作品是法国笑剧《巴特兰律师》,把狡猾当做机智聪敏来赞扬。

第二节但丁

一、生平和创作

1、生平:

但丁·阿利盖里(1265—1321)1265年5月,生于佛罗伦萨小贵族家庭。

政治生活:

1300年,佛罗伦萨执政官;1302年,被革除公职,流放。

晚年定居拉维纳,1321年9月14日,病故

2、创作

1)早期文学创作(流亡以前)属于“温柔的新体”诗派。

《新生》是他抒写对贝娅特丽丝爱情的作品。

《新生》体现了温柔的新体的最高成就,开文艺复兴抒情诗的先河。

“温柔的新体”诗:

是指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在意大利出现的一种抒情诗。

诗歌主题是歌颂爱情和女性,但不是以中世纪骑士道德观念和趣味为基础,而是从站在市民阶级营垒的诗人切身体验的感情出发,予以细致真切的描绘。

但丁的《新生》体现了温柔的新体的最高成就,开文艺复兴抒情诗的先河。

《新生》31首诗,散文连缀。

抒发对贝娅特丽丝纯真的爱。

“追求自己灵魂”的近代诗人。

贝娅特丽丝:

“上帝派来拯救世人灵魂的天使”,神圣化的女性。

对贝娅特丽丝的爱是一种理想中的、精神的爱,带有中古时期的神秘色彩;但是表达了摆脱中世纪禁欲主义、追求世俗生活、渴望情爱的情怀。

2)晚期文学创作(流放期间)但丁写了《论俗语》、《飨宴》、《帝制论》以及历经10多年的忧愤之作《神曲》。

《论俗语》:

语言与诗律。

拉丁文写成。

论证了建立统一的意大利民族语言的重要性。

《飨宴》:

4篇。

百科全书性质的诗体论文集。

意大利第一部用俗语写成的学术著作。

《帝制论》政治论著。

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了政教分离、政教平等、反对教会干涉政治的观点。

雪莱:

“第一个宗教改革者”

二、《神曲》

1307年左右开始写作,去世前完成。

1、篇名由来,但丁原来只给自己的作品取名“喜剧”(结局圆满;俗语写成,通俗)。

薄伽丘《但丁传》冠以“神圣的”,后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做书名,中文本通称《神曲》

2《神曲》梗概

采用中世纪特有的幻游形式,叙述了诗人梦游三界的情形。

充满了寓意和象征。

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每部33篇,加上《序曲》共100篇。

14233行。

维吉尔受圣女贝娅特丽丝之托前来救助但丁。

维吉尔(带但丁游地狱和炼狱):

象征理性和哲学。

贝娅特丽丝(带但丁游天堂):

象征信仰和神学。

天堂之路=人智+爱

3《神曲》主题

1)意在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给意大利人民指出政治上和道德上的复兴之路;

2)探讨整个人类的精神出路:

在理性和哲学的指导下,摆脱迷惘与苦难,并通过信仰与神学,达到理想的至善至美的永恒境界。

维吉尔与贝娅特丽丝的象征意味。

4《神曲》的双重性“他是中世纪最后的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神曲》中表现出的新旧思想的矛盾:

旧:

中世纪思想意识和宗教神学观念新: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1)对宗教的态度:

揭露教会罪恶和僧侣阶级的贪婪腐朽;主教教士“日夜在那里用基督的名义做着买卖”揭露教皇对世俗政权的野心、提出政教分离。

歌颂了宗教信仰对人的灵魂的指引作用,将宗教神学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政权和教权是分别照耀尘世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两个太阳,它们之间应当是独立平等、分工合作的关系。

2)对政治的态度:

无情批判腐败的封建统治官僚集团,批判意大利泛滥的党争,贯穿着但丁对意大利复兴和统一的热切盼望;然而但丁憧憬的祖国统一,不过是复兴罗马帝国,并寄希望于神圣罗马皇帝亨利七世。

(弱小的市民阶级软弱性妥协性。

为了对抗专横强大的教会,最初的人文主义者不得不谋求王权的支持。

3)对待人的理智:

赞颂理性和自由意志、尊重知识并推崇古典文化,反对中世纪的宗教蒙昧主义;又从宗教观点出发,把古典文化的哲人及作家、具有进取精神的奥德修斯打入地狱。

鼓励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坚定不移地遵循理性:

4)对待世俗生活:

肯定世俗的感情和爱情追求,对保罗和弗兰采斯加的爱情悲剧表示了深切同情;又将真情相爱的保罗和弗朗西斯卡、殉情自杀的狄多打入地狱,表明但丁难以摆脱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影响。

5、《神曲》的艺术特点(艺术形式的双重性)

1)借梦幻文学形式,反映了现实生活。

幻游三界充满神秘色彩,难解的象征隐喻。

取材于现实生活,“地狱”和“炼狱”中的灵魂,都是一些历史或现实中的人物,表明了自己鲜明的政治倾向。

2)结构巧妙严整。

全诗由三部分组成,每部33歌,加上序曲,共100歌;三界又各分九层(炼狱七层,加上山脚和山顶也是九层),结构匀称,设计精巧。

3)梦幻、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3、10、33等数字的神秘隐喻。

4)细致的性格描写和景物描写;

5)大胆抛弃中世纪官方教会语言拉丁语,用意大利的民族语言写成,采用了民间诗歌的韵律形式,为文艺复兴意大利文学的繁荣开创了道路。

A、“三行连锁韵律”:

隔行押韵,连锁循环,贯穿始终(ababcbcdc…)

B、继承荷马式比喻

意大利第一个民族诗人。

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但丁努力摆脱中世纪文学传统的羁绊,力图用新的形式表现新时代的思想内容,这使但丁成为意大利第一个民族诗人。

小结:

《神曲》不仅是中世纪千余年基督教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对中世纪政治、哲学、科学、神学、诗歌、绘画、文化,作了艺术性的阐述和总结;同时也反映了新的时代人文主义的曙光。

是一部充满了矛盾的交响乐,是划时代的巨著。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三节塞万提斯

一、生平和创作

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作家,他说自己“与其说多才,不如说多灾”。

在他生前,虽然《堂吉诃德》大受欢迎,但作家本人却备遭冷落,坎坷多灾。

前半生动荡惊险,后半生穷困潦倒。

1585小说《伽莱苔亚》;约二三十部戏剧,《奴曼西亚》《阿尔及尔风习》,不受欢迎的征粮员和税收员。

二、《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浮士德并称为西方文学三大不朽典型形象。

《堂吉诃德》写作背景:

骑士小说盛行,作者对荒诞的骑士小说深恶痛绝,宣布自己的创作目的“无非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

1、主要情节:

第一部读书入迷的吉哈那选兵器、盔甲,选坐骑:

驽骍难得决心要做游侠骑士,行侠冒险,仗义直行,救苦济贫,扬名天下。

第一次出游:

2天。

客店受封;解救牧童安德瑞斯

第二次出游:

雇用桑丘潘沙;大战风车;大战羊群;与酒袋巨人作战;释放苦役犯

第二部,第三次出游

◇战胜“镜子骑士”

◇与狮子对阵

◇桑丘任总督判案御敌

◇败给“白月骑士”,回家

◇堂吉诃德的遗嘱

2、思想意义

1)辛辣讽刺粗制滥造的骑士小说。

2)真实地反映了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西班牙广阔的社会现实。

统治阶级空虚无聊:

学驴叫的纠纷;公爵夫妇。

贫富悬殊,百姓铤而走险;宗教冲突,驱逐摩尔人;

3、人物形象

1)堂吉诃德喜剧特征+悲剧色彩

①过时的游侠骑士

可笑:

沉醉于幻想行动盲目的疯子。

可爱:

英雄气概,为了理想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可悲:

理想与现实的脱离

实质:

为了理想忘记现实的疯子。

(既是喜剧的根源,也是悲剧的根源)

②人文主义的代言人:

可敬

清醒时是一个有崇高理想和渊博知识的学者,是人文主义的代言人。

热爱自由;提倡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学识渊博、见解深刻。

2)桑丘·潘沙

西班牙农民的典型。

既有淳朴善良的美德;又有小生产者狭隘功利、胆小怕事的弱点。

与堂吉诃德既对立又互补:

堂吉诃德“愁容满面”,桑丘幽默俏皮;堂吉诃德耽于幻想,桑丘讲求实际;堂吉诃德屡败屡战,桑丘吃过苦头就绝不重蹈覆辙。

随着情节的发展,桑丘的性格境界也是发展变化的。

4、艺术特点

1)“戏拟”(戏仿;滑稽模仿)塞万提斯采用了戏仿的手法,即以“仿”来达到“戏”:

A.人物形象设计

堂吉诃德的出身、形貌装备;堂吉诃德的侍从、女恩主;所有这些要素拼合在一起构成了滑稽尴尬的讽刺效果,也消解了骑士所惯有的高贵光环,一切都被贬低化、平凡化、常态化,把曾经崇高的骑士喜剧化。

B.情节设计方面:

塞万提斯模仿了骑士小说的主体情节,但形似而质异。

无论在胜利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堂吉诃德都不符合骑士的标准,其“威严”的骑士身份消解于举重若轻的胜利和惨不忍睹的失败中,“戏”的意味十足。

C.语言表达方面:

骑士小说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体,通常会有很多诗歌和民谣,塞万提斯在语言表达上也抓住这一特点,营造出强烈的骑士小说的氛围。

主人公堂吉诃德的语言具有强烈的骑士小说的色彩。

戏仿解构的同时,也在重构:

塞万提斯所否定的是被塑造得失去真实可信性的矫揉造作的骑士“英雄”和这类作品。

堂吉诃德所奉行的骑士精神中一些具有普适性的美好品质,如锄强扶弱、追求正义、制止罪恶、维护自由,为了理想屡败屡战、百折不挠,这些都具有永恒的积极意义。

但堂吉诃德以一己之力,无法改变新旧交替时期西班牙社会混乱不堪的状况。

作者借这一形象展现了美好的理想、崇高的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情怀如何被残酷的现实所泯灭,在丑陋残酷的现实面前重建了人类永恒的美好品质。

4、艺术特点

2)虚实交织

3)对比手法塑造人物。

桑丘与堂吉诃德:

身形、坐骑、性格思想、生活、行动、语言。

世俗人本+宗教人本

4)以主人公游历为线索组织情节,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结构形式。

5)民间俗语谚语的运用

三《堂吉诃德》的现代小说特性

塞万提斯被狄更斯、福楼拜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誉为现代小说之父。

《堂吉诃德的元小说性》腾威:

“无论是滑稽模仿、多重叙事视角、故事里套故事、人物的双重人格、暴露叙事者身份、对话、超现实的场景、阅读距离的控制、将读者引入叙事等等。

1.不仅仅停留在讲故事的层面,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人物平民化:

《堂吉诃德》是欧洲近代真正着力塑造人物典型的第一部小说。

主人公从英雄骑士变成了普通的城市平民,诗体韵文变成了市井散文,欧洲小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虚构化情节展示客观真实的人生它在艺术上却又借鉴了骑士传奇的虚构手法,把骑士传奇丰富的想像和离奇曲折的情节与流浪汉小说对人生的客观性展示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小说艺术模式。

3.思想现实化,从反映社会现实看,作者在堂吉诃德的形象中,逐渐注入了新时代的理想。

堂吉诃德多次宣称要在“黑铁的世纪”,恢复原始的“黄金时代”,使人间重归公正和谐;堂吉诃德蔑视权贵,讥讽君主,诅咒教会组织的神圣友爱团;他在漫游过程中热情传播自由、平等的思想,倡导人道主义的社会改革。

所有这些,都使他的形象成为一代人文主义者的艺术写照。

3.多角度叙事、多层叙事、不确定性。

在塞万提斯之前,小说的叙述者一般是无所不知的、或知之甚多的作者。

并且也造成了许多情节的不确定性。

不管是小说整体叙述视角的多层混合,还是具体叙述中的种种不确定性,都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故事叙述者的权威性,激发了读者的参与意识。

4、元小说性。

所谓元小说,就是以小说为对象的小说,这类小说的作者通常一方面创作小说,一方面又对这一行为进行展示和评价。

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类作品不仅拥有小说故事,还有关于小说写作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

这在现代小说中颇为盛行。

《堂吉诃德》在小说中对作品自身写作、阅读、批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揭示,使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元小说”的特点。

塞万提斯的这种写作,无疑使之成为现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第四节莎士比亚

一、生平(1564.4.23—1616.4.23)

1564年,出生在英格兰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镇。

父亲是一个皮手套制作匠和商人,曾做过当地的议员和镇长。

7岁就读于当地的文法学校,14岁时结束了学业,18岁时娶了当地一富农的女儿安妮·哈瑟维为妻。

21岁时就必须操劳一家5口的生活了。

1616年4月23日52岁生日时病逝,葬于镇上的圣三一教堂。

墓地上树有一碑,上刻文字为:

4月23日:

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4月23日,对于世界文学领域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日子,因为塞万提斯、威廉·莎士比亚都在1616年的这一天去世。

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择这一天,向全世界的书籍和作者表示敬意,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二、创作分期及作品概览

莎士比亚在约1590~1612的20余年内共写了37部戏剧,还写有二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的创作可分为3个时期:

第一时期(1590~1600年)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

第二时期(1601~1607年)以悲剧为主,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

第三时期(1608~1612)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

主要作品是4部悲喜剧或传奇剧《泰尔亲王里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一)早期(1590~1600年)

伊丽莎白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