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重难点分析.docx
《认识图形重难点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图形重难点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图形重难点分析
《认识图形
(二)》第一课时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初稿:
俞国辉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统稿:
齐胜利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并且初步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画、印、拓)出简单的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既渗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旧知去探索新知。
例1上半部分主题图中的3个学生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立体图形,以描、画、印、拓等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帮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感受平面图形和简答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了解立体图形各表面的特征的同时,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
例1下半部分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把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并抽象出一般图形,介绍其名称。
在正方形、圆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但都是同一类图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
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在辨认中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受“面在体上”,体会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第2题,让学生利用立体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进行展览,继续使学生经历由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的过程,再次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验创作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要精心设计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难点是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体验面和体的不同。
二、重难点突破
1.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体验面和体的不同
突破建议
由于生活中的图形以立体的形态存在,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
⑴教学前要准备丰富的、日常生活用的物品(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直三棱柱等)和白纸,为学生描、画、印、拓平面图形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启发学生描画出立体图形的面。
如“立体图形”通过雪地,在雪地里留下脚印,教师提问学生:
“这些脚印分别是谁留下的呢?
”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通过“同学们想不想留下这些立体图形的脚印?
”启发性语言引导学生描画立体图形的面。
教师也可以由引导学生关注立体图形的面的不同,启发学生将这些面描画出来。
⑵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交流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使学生感受“面在体上”,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⑶让学生利用立体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这一活动给予学生的空间较大,学生有很高的兴趣。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幅由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组成的简笔画,让学生明白操作过程后让学生自主操作。
操作中,学生因需要某种平面图形,而去思考、查找立体图形的面;或由立体图形的面思考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平面图形。
学生自然的经历着由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着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突破建议
⑴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需要经历从某一图形的众多形象中抽象出这个图形的一般图形。
学生需要从这一图形的众多表象中,剔除这一类图形非本质的特征,才能真正的认识图形。
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图形的众多形象:
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正方形和圆,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首先让学生将这些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接着教师提问“这些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怎么都是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类图形的本质特征。
⑵让学生分类计数不同平面图形所组成图案的图形数量。
这一过程是学生由自己所形成的图形的认识去辨认具体的图形,这一过程既可以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也可以衡量学生的认识是否正确。
例:
《认识图形
(二)》第二课时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初稿:
俞国辉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统稿:
齐胜利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例2是一个拼组图形的活动。
通过用学过的、同样的平面图形拼成学过的或没有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
教材呈现了用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宽为长的一半的长方形拼组的例子。
“做一做”用两种颜色、形状大小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组图形,使学生进一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想象力。
本节课的教学,要精心设计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二、重难点突破
1.进一步直观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突破建议
⑴教材提供的是一个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特征和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关系的思路,具体活动时,不应该完全要求学生按书上的拼、摆。
教师可以创造性的设计操作活动:
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能不能用几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让学生动手拼、摆,既可以用几个相同的图形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出没学过的图形。
拼完之后交流一下拼的情况。
⑵教学中可以分为以下4步:
提问:
能不能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分组拼:
自选平面图形,并用所选的同样的图形拼出其他平面图形。
交流:
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拼成了一个新的什么图形,怎么拼的。
自由拼:
利用平面图形的特征自主拼图。
2.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突破建议
教师要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调动学生触觉、视觉等多感官的投入,形成对平面图形的充分感知,为对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的抽象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中不应依赖教师的演示或信息技术的运用,以演示替代学生的实际操作。
学生所接触到的平面图形的实物越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就越深刻,对图形的认识越清晰。
《认识图形
(二)》第三课时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初稿:
俞国辉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统稿:
齐胜利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并直观感知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利用七巧板这一既然学生感到熟悉,又由于其千变万化而易引发学生探索兴趣的素材,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的活动经验。
教材在例3中正式引入了七巧板,并让学生先“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再比一比“看谁拼得多”。
既渗透了数学文化,又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借此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通过3个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反思的能力,使学生逐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如果说例2是学生自由拼组,例3则是学生有目的地(拼三角形)拼组,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就是利用之前的经验去“拼”。
教材分别展示了学生用七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三角形的结果,也暗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做一做”让学生用一套七巧板拼长方形,而且要看能拼几个,与例3的要求是相似的。
“你知道吗?
”介绍了七巧板的由来,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二、重难点突破
1.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突破建议
设计多层次的拼摆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要解决的问题:
先让学生自由拼摆图案,体验七巧板拼出图案的千变万化。
再摆出三角形,然后提出例3中要解决的问题——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看谁拼得多。
明白要解决的问题后,让学生动手拼一拼,边拼边思考“怎样拼出更多的三角形”。
可以先个人拼三角形,在组内交流用了几个图形,拼出了什么样的三角形;也可以先组内讨论应该怎样拼、怎样思考,然后再动手拼。
在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之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梳理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再看看谁拼得多。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突破建议
⑴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
本节课应利用例3和“做一做”所设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有所感受、有所体验。
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让学生能动的拼摆和思考“怎样拼出更多的三角形(长方形)”,切忌由教师给出拼摆的结果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