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节能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9545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节能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十二五节能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十二五节能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十二五节能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十二五节能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二五节能规划.docx

《十二五节能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节能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二五节能规划.docx

十二五节能规划

 

肇庆市“十二五”节能规划

 

肇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1年10月

前言

一、“十一五”节能工作成效-1-

(一)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继续优化-1-

(二)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取得较大成效-2-

(三)节能管理工作得到加强-3-

(四)重点领域节能工作稳步推进,节能重点工程取得良好成效-4-

(五)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取得新进展-4-

(六)积极发展绿色新能源项目-5-

(七)绿色照明产品推广取得成效............................................-6-

二、主要存在问题-6-

(一)产业结构重化增加节能工作压力-6-

(二)节能监管条件和服务能力不足,制约了管理节能工作的开展-6-

(三)部分地方政府对节能重要性认识不足-6-

(四)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的金融支持不足-7-

(五)推进节能工作缺乏完善的参照标准-7-

(六)非工业领域节能工作有待推进........................................-7-

三、“十二五”节能面临形势-8-

四、全市“十二五”能源需求分析..........................................-11-

五、“十二五”节能目标-11-

六、“十二五”节能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2-

(一)指导思想-12-

(二)基本原则-12-

七、节能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13-

(一)重点领域-13-

(二)节能重点工程-19-

八、“十二五”节能对策措施-25-

(一)继续强化政府对节能工作的主导作用-25-

(二)加大政府对企业节能的扶持力度-26-

(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26-

(四)进一步推进节能技术进步-27-

(五)加快推进非工业领域的节能工作-28-

(六)加大节能监管和监察力度-28-

(七)培育发展节能服务平台和市场-29-

(八)加大宣传、培训和社会监督力度-29-

前言

当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逐步成为全球意识形态和国际主流价值观,全球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作用下,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世界各国加快发展各种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抢占经济科技的制高点,而低能耗正是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同特征之一。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发展低能耗产业、走低碳的经济发展道路已成为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十二五”时期,我市将进入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历史新阶段,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及高技术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将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进一步推进节能工作、降低能源消耗既是我们实现发展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本规划确定我市“十二五”期间节能工作的努力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通过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等手段,从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出发,在工业、交通、建筑、商贸、公共机构等多方面开展节能工作,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努力构建我市低碳化发展新体系,为把我市建设成为未来广东发展的新增长点和能够代表广东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作出贡献。

一、“十一五”节能工作成效

“十一五”以来,我市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目标责任管理,加强节能工作基础建设,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把节能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变相结合,全市节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继续优化

1.2010年,全市实现GDP1065.9亿元,比2005年增长111.5%,年均增长16.16%;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283.69亿元,2007年至2009年(2006年经济普查),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46%。

在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的同时,全市发展新兴产业、潜力产业成效明显,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加快:

2010年全市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及化学三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30.0%,森工造纸、医药、汽车及摩托车三大潜力产业同比增长19.5%,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同比增长27.6%;先进制造业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6.6%提升至9.8%,六大高耗能行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比上一年度上升0.71百分点;2010年全市三大产业比重为19:

38.5:

42.5。

2.提前完成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共淘汰小水泥产能471万吨、关停4家小火电厂20.08万千瓦、关停10家小钢铁厂产能79万吨;完成了省下达的淘汰小造纸、小味精、小印染等行业落后产能任务。

3.201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757.7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76.2%,年均增长11.99%;全社会用电量105.08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116.3%,年均增长16.68%。

2005年~2010年期间,在我市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全市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GDP年均增长速度分别高于能源消费增长速度4.17个百分点,结构节能工作得到有效加快。

2005年到2010年全市经济及能源增长情况表

项目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累计增长

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煤)

430.1

757.7

11.99%

76.2%

全社会用电量

(亿千瓦时)

48.58

105.08

16.68%

116.38%

GDP(亿元)

435.3

1065.9

16.16%

111.5%

(二)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取得较大成效

全市单位GDP能耗由2000年的1.07吨标准煤下降至2005年的0.988吨标准煤、2010年末下降至0.823吨标准煤。

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16.6%,超额完成省下达下降16%的任务。

 

“十一五”期间全市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表

项目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年度计划目标

-3.03%

-3.43%

-3.45%

-3.33%

-2.4%

年度完成情况

-3.03%

-4.04%

-3.50%

-4.80%

-2.44%

(三)节能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市级以及所属各县(市、区)、肇庆高新区已分别组建了节能监察机构,落实了编制、人员和经费,初步形成省、市、县(区)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启动了节能监察及执法工作,全市节能监察工作正逐步走上正常化、规范化轨道;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节能统计、监测、考核三个体系;开展了对全市各县(市、区)政府、50家市重点耗能企业(包括列入省“双千”的27家企业)的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对节能先进地区、单位及个人进行了表彰;持续开展了企业能源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实施了控制用电工作,合理控制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地区的能源供给;开展了企业节能管理、节能技改、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及公共机构节能等专项监察工作。

(四)重点领域节能工作稳步推进,节能重点工程取得良好成效

工业节能成效较好,建筑、交通、商贸酒店、公共机构节能稳步推进,培育了5个市级节能服务平台。

设立了市县两级节能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重点加大了水泥、生物制药、染整、陶瓷、造纸等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全市累计实施的较大规模节能技改项目81个,总投资5.97亿元,可实现节能量26.98万吨标煤;完成了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目标,新建建筑施工阶段节能工作进展较快;严格限制、淘汰高耗能老旧运输车辆,推广节油型车辆;基本建立了全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费统计制度。

(五)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取得新进展

全市共有6家企业、1个工业园区被列为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其中肇庆市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已成为全国第三个、广东首个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园区,肇庆高新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和省产业转移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全市共有24家企业获省“清洁生产企业”称号;开展了“肇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已有9个项目获得香港政府资金支持。

(六)积极发展绿色新能源项目

“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推进核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管道天然气、智能电网等新能源项目,并取得初步进展。

核电项目和相配套的封开党山抽水蓄能项目已经开展前期工作,三榕工业区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和广宁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已经开展相关申报工作,珠三角能源一体化天然气管网一期工程大旺-鼎湖-高要段已经开工,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肇庆段正加紧推进,列入珠三角能源一体化智能电网工程正在规划实施,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项目已处于选址立项阶段。

(七)绿色照明产品推广取得成效

积极推广应用高效照明产品、LED照明产品,累计完成了推广应用节能灯28万支,每年可节电1354万千瓦时;通过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创建广东省“绿色照明示范城市”,创新LED路灯推广模式,通过在全市各县(市、区)全面推广,探索出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规模推广绿色照明的模式,全面推动我市道路、穿城道路、高速公路、隧道、轻铁、大型桥梁、公共广场、大型公共建筑等领域使用半导体照明产品。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产业结构重化增加节能工作压力

2010年,我市轻重工业比例为31.75:

68.25,重工业比重比2006年增加8.94个百分点,全市工业产业结构呈现不断重化的态势。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重工业项目将不断转移到我市,从近年承接产业转移的情况看,承接的项目中有相当部分是陶瓷、水泥、造纸、压铸、铝型材、玻璃等行业,大多属于高耗能行业,节能压力将越来越大。

(二)节能监管条件和服务能力不足,制约了管理节能工作的开展

目前,虽然我市及各县(市、区)、肇庆高新区已成立了节能监察机构,但由于人员编制少,加上地方财力薄弱,经费不足,必要的监测硬件欠缺,专业素质不强,节能执法工作开展受到制约。

另外,对社会专业节能服务机构的支持和引导不足,节能技术服务力量成长较慢,节能工作难以迅速全面铺开。

(三)部分地方政府对节能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些县级政府对节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仍存在将经济增长与节能目标相互对立,过于追求经济增长,认为经济增长必须靠投资拉动,引入较多高耗能产业。

(四)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的金融支持不足

目前我市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进步项目的投入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企业积累和政策奖励等,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投入仍然依靠企业自身积累,中小企业资金能力不强,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将存在一定时期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主要用于应付正常的生产运行,对节能减排等投资一时难以顾及,而且节能减排技术进步项目投入难以在短期得到回报,部分企业对技术改造投资还存在担忧的想法。

节能技改项目亟需通过创新金融模式解决前期投入问题,以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使节能减排技改得以在更多企业中大规模进行。

(五)推进节能工作缺乏完善的参照标准

由于目前国家及广东省明确制定行业和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只有30项,大部分行业和产品还没有统一的节能技术标准,致使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无法实施统一的节能管理。

节能法律法规还在完善之中,现行符合实际情况的节能政策法规以及执行细则有待进一步修订,一些节能新机制较难推行,制约了节能工作的开展。

法律的强制监督管理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六)非工业领域节能工作有待推进

由于我市经济发展在珠三角核心区仍然相对落后,节能工作的基础不强,加上财政配套资金较少,建筑节能、交通节能以及公共机构节能等领域的节能工作进展不够明显,未能有效发挥政策支持作用,难以拉动整体GDP能耗的下降水平。

三、“十二五”节能面临形势

尽管我市“十一五”期间节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前瞻“十二五”阶段,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时代,各种矛盾和挑战依然存在。

全市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将十分严峻,内外发展环境中仍然存在着制约节能工作深入发展的突出矛盾。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结构性矛盾交织,外部需求减少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交织,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大幅波动与国际市场较高的依存度交织,经济发展还面临着汇率利率变动、新贸易保护主义等不确定因素。

从国际形势来看,发展低碳经济正逐步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以低能耗为重要内容的低碳经济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强大动力,全球低碳化掀起的第四次浪潮正在加速来临。

发达国家的投资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将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绿色壁垒。

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推动节能技术进步,降低能源消耗,将是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从国内形势来看,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同时我国已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广东省也提出广东经济转型与未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有机结合的概念,发展低能耗产业、走低碳经济道路已上升到全省经济转型的层面上。

从全国及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来看,加强节能工作将是“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和基本原则。

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市实现了年均经济增长16.16%,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59%,2010年三大产业比例为19:

38.5:

42.5。

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三产业发展逐渐平缓,而第二产业由低缓变得渐强,产业结构对节能工作形成较大的挑战。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节能技改,现有的工业领域重点耗能企业基本实施了节能改造,“十一五”工业领域节能空间主要依靠新上项目;商贸领域节能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我市属于社会经济后发地区,企业规模不大,资金不足,节能意识不强,本级财政的支持力度有限,企业实施节能技改存在一定的客观难题;建筑、交通领域方面,仍存在应用新型节能建材、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用新型能源和节能车辆、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以及运力结构等方面的不足。

实现这几大重点领域节能以达到拉动全市整体能耗下降的目的,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十二五”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节能工作压力明显增加,未来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四、全市“十二五”能源需求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市外部环境对节能的要求将不断提高,我市工业特别是高耗能行业加快发展,城镇化进程继续加快,工业用能、民生用能、建筑及交通等领域用能需求将逐步增加,对煤炭等石化能源的依赖程度仍然较大。

首先是“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全面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并向工业化高级阶段迈进,产业转移承接进程将进一步提速,第二、三产业尤其是工业将进一步加速增长,基础型、加工型重化工业占工业比重将继续提升。

从“十一五”期末全市新建拟建工业项目情况来看,五金、陶瓷、水泥、铝型材、火电等高耗能行业所占的比例超过50%。

在“十二五”期间投入运行的项目中,陶瓷行业生产线超过150条、水泥产能超过1800万吨、铝型材产能超过90万吨、火电发电能力160万千瓦,仅这几个行业合计将新增用能950万吨标准煤/年,已为2009年全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1.3倍以上,再加上其他行业的用能增量,到“十二五”中期,我市工业能源消费将比“十一五”期末增加两倍左右。

20世纪中叶,发达国家就已逐步完成了能源消费由煤炭向石油和天然气的过渡,然而我市在“十二五”期间仍以煤炭为最主要消费能源。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重化和能源消费品种结构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所带来的能耗上升压力将越来越明显。

其次是随着我市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和消费环境的改善,住房、汽车等消费不断扩大,人均生活用能将大幅上升。

2009年,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96.23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31.1%;2009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为80.5万辆,比2005年增加25.7%;空调、电热沐浴器等家电产品不断进入居民家庭,居民用能的刚性需求不断拉动民用能源的增长。

五、“十二五”节能目标

结合我市“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4%的预期目标,到2015年,全市产业结构得到较大提升,服务业比重达到47%,城镇化水平达到52%。

第一产业缓慢下调,第二产业保持平稳,第三产业增长加快,预期拉动节能5%;各行业推动企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节能技术升级,预期节能3%;通过加强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预期节能3%。

到201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由2010年的0.82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0.6831吨标准煤/万元,GDP年均增长14%的同时,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66%,比2010年累计下降1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比2010年累计下降22.62%。

六、“十二五”节能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坚持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节能技术进步为重点,以节能执法为保障,实行有效的激励措施,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培育节能服务体系,加强节能宣传,在全社会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形成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行动、群众参与、舆论监督的节能工作联动格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结构

围绕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以节能降耗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耗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坚持以产业升级为主线,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2.节约与开发并举

加快建设重点节能工程,加快推广节能设备和技术,降低产品单耗水平;加快推进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节能;加快发展低碳绿色能源和清洁能源项目,增加清洁能源比重。

3.解放思想,先行先试

勇于探索节能工作新途径、新举措、新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EMC);以中小企业节能作为重点对象,加大政策、金融、监管和服务对企业开展节能的引导力度,全面推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努力开拓“十二五”节能工作的新局面。

七、节能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

(一)重点领域

1.工业领域

主要从工业结构节能、工业技术节能和工业管理节能三方面着力,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工业结构朝着节能降耗的方向发展。

适当提高大中型耗能企业的能耗准入门槛,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把好高耗能行业过快发展的源头关。

着力加强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快推广技术节能,鼓励使用节能设备,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以快速有效地实现工业节能目标。

(1)电力行业。

加快推进我市与珠三角能源一体化工作,加快构建我市智能电网,构筑500千伏电网主网架,完善220千伏网架,优化110千伏电网,构建我市的节能、先进、稳固、可靠的输电网络,逐步推广应用智能电表;加快推进本地电源项目建设,争取新的火电项目应用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大力推进核电发展,适当发展以天然气和其他工业废气为燃料的分布式电源站;积极开展农村电气化建设。

(2)陶瓷行业。

重点支持陶瓷企业发展新型工艺技术,改变燃料结构,采用洁净气体燃料无匣钵烧成工艺,减少煤和煤制品的使用量。

支持采用大吨位球磨机、喷雾干燥、全自动液压砖机、辊道窑快速烧成、半成品的快速干燥和智能、模糊控制等技术和设备;鼓励企业开展窑炉改造、低温烧成工艺、变频调速技术、系统能源优化等为主的节能技术改造。

全面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陶瓷产能。

(3)金属加工行业。

提高新建、扩建工程项目的能耗准入标准;实现技术装备大型化、生产流程连续化、紧凑化、高效化,最大限度综合利用各种能源和资源;提高二次能源和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引导企业对熔炉设备、挤压设备和循环冷却等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加快铝加工企业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推广使用先进的短流程铝板带铸轧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加快推进电动机、变压器、风机、水泵、压缩机等设备应用变频技术改造。

(4)造纸及纸制品行业。

加大造林力度,加强林纸结合,实现林、浆、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增加废纸利用量,提高废纸浆比重;加快企业结构调整,提高大型企业比重,发展合理经济规模使造纸工业逐渐形成规模效益;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和高中档产品的比重,通过技术进步,降低造纸行业的产值能耗。

(5)纺织印染行业。

重点开发新技术,缩短工艺流程,减少工序;鼓励棉纺行业采用气流纺、清网联、细络联、高速纺等技术;鼓励化纤行业采用熔融纺、直接纺等技术。

鼓励印染行业采用泡沫染整、涂料印花、高效煮炼、快速退浆、冷轧堆工艺、湿布丝光、湿法上浆,减少烘干加热工序;鼓励企业开展余热利用改造,推广密闭式冷凝水回收利用和高温废水余热回收利用,鼓励染整工业园区实施集中供热。

2.建筑领域

(1)加强建筑节能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推广建筑生态设计和使用绿色建材,积极改进施工工艺和方法,做到绿色施工。

新建建筑设计阶段建筑节能执行率达100%;施工阶段建筑节能执行率2011年达98%,2012年后达100%,2013年~2015年要保持在100%;既有建筑进行全面装修时,其装修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节能率50%),并应通过节能设计审查。

(2)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

推进太阳能光热、光电与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的建设。

加快对工厂企业、市政景观照明、写字楼、公用设施等进行高效节电系统改造,推广使用高效节能荧光灯、LED灯、高效大功率自镇流紧凑型荧光灯、节能型镇流器;逐步推进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酒店、集体宿舍等以及12层以下居住建筑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鼓励应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和太阳能建筑材料构件等技术。

(3)推广应用节能建筑材料。

推广蒸压加气砼砌砖、陶粒砌块、烧结页岩多孔砖、蒸压泡沫混凝土砖、轻质墙板、聚苯颗粒外墙保温系统等外墙及屋面节能墙材;以及建筑隔热保温涂料、建筑节能膜等节能产品。

3.交通运输领域

(1)进一步优化运力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车辆。

在城市公交客车、出租车等逐步推广使用燃气汽车、电动车。

建立并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退出制度,加快高油耗营运车辆退出道路运输市场进度。

推行油耗定额考核制度,加强车辆用油考核;推广使用先进节能内燃机、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清洁能源、车身轻量化等新型高效汽车。

(2)加快珠三角交通一体化建设。

以对接广佛的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争取到“十二五”中期前,基本建立与珠三角各市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一体化体系,充分整合多种交通方式,构建优势互补的综合交通网络。

在各县(市、区)、肇庆高新区合理布局客货运输站场,努力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和“零距离换乘”,创建节能运输、绿色交通的运输枢纽。

(3)加快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优先发展以轻轨为主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建立包括智能交通综合调度系统、信号灯自适应系统、驾驶者信息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紧急情况处理系统等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减少盲目出行和出行延误,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率。

(4)加快对老旧船舶的淘汰速度。

加强对报废船舶的监管,加快更新旧船型的步伐。

加强公路、铁路、水路联运的有效组织,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鼓励有条件的大型运输企业开展现代物流的资源整合,建立运输信息平台,发展集装箱运输,降低空驶率。

4.公共机构领域

(1)建立公共建筑用能集中监管平台。

逐步建立政府机构节约资源的量化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公共机构节能地方标准体系,确保实现每年节能不低于2%的目标。

(2)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对公共机构配电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等高能耗设备开展节能诊断,提高公共机构用能效率:

对白炽灯和T8以上直管荧光灯改造使用新型节能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