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的形成和扩散以及产业化分析.docx
《行业标准的形成和扩散以及产业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业标准的形成和扩散以及产业化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业标准的形成和扩散以及产业化分析
行业标准的形成和扩散以及产业化分析
一、行业标准的形成和扩散
1.标准的转化和发展过程
标准化的过程是从内部标准化到外部标准化的不断转化过程。
内部标准化是由于标准零件能用于多个产品所以在企业内部形成标准的过程。
内部标准化可以在一个企业的不同产品中实现,例如,通用汽车公司的几种轿车都采用3.8升v6型发动机,就是一个零件内部标准化的例子。
多家汽车制造商所使用的10毫米内六角螺钉则是一个外部标准化的例子。
内部标准化主要为了实现产品的快速开发和制造;外部标准化源于内部标准化,并随着行业标准化活动外化到供应链中。
按照技术标准颁布的主体不同,可以大致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六类。
标准的发展过程则是:
先产生企业标准,再将企业标准转化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内部标准化的结果是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由企业制定并发布的标准,将产品规格固定下来。
在企业标准阶段,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极其重要。
注意企业内部的标准往往并不是严格地称为标准,有的时候可能称为“技术规范”等技术文件。
但是企业标准和技术文件在企业中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而且企业要采取各种手段检测每一道工序是否正确执行了企业自己的标准。
外部标准化的结果是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
行业标准是指由行业组织通过并公开发行的标准,具有民间自愿性质。
民间自愿性标准(或协会标准)对企业来说并不是强制性的。
自愿性标准只有在市场交易中的双方商定的条件下,通过契约引用标准以后,执行标准才变成强制的。
这种标准先在行业内部形成,然后扩展到国家范围。
国家标准则是指由国家标准机构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各国按照本国的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制定国家标准,并支持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国际标准。
标准由于国际化而扩大了应用的范围,成为国际贸易的语言和全球化制造的手段之一。
影响技术标准扩散的主要因素包括标准的技术本身、该技术的用户基础以及外部环境(例如政策、市场、中介、社会支撑环境)等。
一个标准经确立和扩散,成为行业标准甚至国际标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一般地,技术越先进、越成熟,技术的使用寿命就越长,技术的获利能力就越强,该技术的价值也就越大;技术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越强,技术得到应用的机会就越大。
然而,技术的先进性并不自然导致标准的确立。
良好的兼容性与开放性会减小消费者的顾虑从而扩大标准的用户基础;落后的技术如果用户基础很大也可以成为事实标准。
此外,标准支持者特别是企业联盟、国家的强大的示范效应,是影响消费者预期的重要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能够显著地影响创新集群的发展,因此影响着标准的扩散。
外部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中介环境及其他社会支撑环境。
政策环境促进集成创新的核心是政府激励。
市场环境促进集成创新主要指市场类型、市场需求、市场竞争要求的作用。
中介组织提供创新扩散的路径和各种服务。
其他社会支撑环境还包括资金支撑环境、人才支撑环境、社会资本支撑环境等。
2.标准的生命周期及特点
标准是不断发展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多个标准体系经历并存、竞争、取代的过程,称之为标准的生命周期。
按照技术标准的市场地位的变化,将标准生命周期划分为标准形成阶段、标准发展阶段、标准成熟阶段和标准淘汰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技术标准的作用和地位不同。
相似地,还可以将标准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标准形成阶段、标准实现阶段、标准扩散阶段。
与四阶段理论相比,三阶段理论没有相对独立地考察标准的淘汰阶段。
(1)标准形成阶段:
新技术出现到技术标准形成时期。
标准形成起始于创新——科学家和工程师创造出新的技术,形成不同的技术体系。
掌握核心专利的少数企业或者企业联盟通常在形成阶段处于垄断地位。
在这一时期新产品研发活动较为突出,是某一新产品或新技术从出现到形成系统技术的阶段,在此阶段技术标准逐渐形成。
技术标准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
在标准形成时期,标准的竞争程度相对较低。
在这个时期技术联盟、标准联盟出现。
企业竞争行为采取以技术研发、专利申请、专利谈判、许可谈判、专利丛林、专利池等技术竞争为主的竞争策略。
(2)标准发展(或实现)阶段:
在标准形成阶段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研发,形成可商用的产品。
这个阶段仍然会出现大量创新,也是知识产权形成的重要阶段。
产品设计中的一部分技术经验成为专利,一部分经验在企业内部以技术秘密或隐性知识方式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同技术标准形成后,不兼容的技术标准之间进行市场竞争。
这个时期标准竞争激烈,是一个市场通过竞争选择主流技术的过程,技术标准的市场地位逐渐得到加强。
在此阶阶段,表现为企业对市场的争夺。
企业往往采取扩大用户基础,加强对消费者的锁定效应,降低已采用竞争对手技术标准消费者的转移成本等竞争策略。
(3)标准成熟(或扩散)阶段:
经过标准竞争,标准市场达到均衡的阶段。
商用产品的出现实现了从书面标准到实际产品的过渡,产品质量不断改进、提高和稳定,产品市场不断扩大、销量增加,进行大规模制造,直到产品中的技术和市场完全成熟。
在此时期,主流技术已经在市场中取得了统治地位,技术标准市场竞争强度有所降低。
技术标准的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是技术标准市场地位最为突出的阶段。
此时,要么在竞争中获胜的标准获得市场、战败的淘汰出局,形成统一技术标准;要么不兼容的标准在市场上形成均衡。
在此阶段,企业采取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用户基础等竞争手段,更多地表现为产品的竞争。
(4)标准淘汰阶段:
也叫标准衰退期。
随着技术发展技术标准进行更新换代。
已有的技术标准市场地位逐渐降低,新一代技术标准出现,新一轮的技术标准竞争重新开始。
在标准换代时期,旧的技术标准已经不适应市场的要求,新的技术标准即将产生,此时为了获得新的技术标准市场的统治地位,技术标准的竞争程度将进一步增强。
现有技术标准为了能够维持、延长垄断地位,在竞争的内容上更多地表现为服务的竞争。
3.标准产业化的目标分析
标准产业化的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表现出标准先进性的“技术领先”目标;表现出标准效益性的“市场领先”目标;表现出标准的经济性的“广泛兼容目标”;以及表现出标准的公平性的“超低门槛”目标。
考虑标准产业化的目标区分,是由于企业在产业中的地位和竞争能力不同:
技术领先企业主张标准的先进性,是为了保持和发扬技术领先的地位;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以市场规模为基础主张标准的效益性,则是为了保持和发扬市场领先的地位;相对保守的企业强调标准的经济性,主张标准化应以实现广泛兼容性为目标;后来者企业强调标准的公平性,以降低标准中技术门槛为目标,有利于企业进入市场。
(1)标准的先进性——技术领先目标
标准的先进性是由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所决定的。
当新技术的应用能显著改变生产、生活的方式,则要求这样的新技术通过产业技术标准来促进规范化的生产和运用。
例如随着通信技术的大发展,人类已经广泛地进人了高度动态化、个性化、智能与多媒体的个人信息交换时代,新的技术标准大量涌现。
先进技术成为标准有助于整个产业链的技术迁移,以其为基础的技术演化和运用会导致产业新一轮的竞争与繁荣,增加社会福利。
因此,将先进的技术写入标准是技术发展趋势市场化的客观要求。
标准化是技术优势企业进行优势延伸的手段。
在市场竞争中,技术优势是重要的优势,标准化能帮助企业形成和发展技术优势。
在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全球标准”成为最具有技术优势的口号,一些企业把主持或参与编制技术标准作为企业技术领先的象征。
(2)标准的效益性——市场领先目标
标准的效益性是由标准化促进规模经济的性质决定的。
标准限制产品特征的数量和范围,从而限制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因此在产品种类下降的同时,扩大每一类产品所能获得的市场规模,有利于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
如前文所述,并非只有最优的技术才能获得最大的应用规模。
具有强大用户基础的技术、潜在技术规模性强的技术,市场效益最高。
商业成功的因素十分多样,只要是高市场效益的技术,就会使产业链产生路径依赖。
如果一项技术应用广泛,其实施标准化的风险就小,则容易形成事实标准。
用户基础强的企业以其市场成就作为技术标准化的理由和依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用户基础好的技术成为标准,会引入竞争、增加社会福利。
对市场力量强大的企业来说,机会和挑战并存。
技术标准化后,标准的大范围实施会增大企业经营的市场空间;同时由于竞争加剧而有可能使本属于企业独有的用户基础遭到瓦解。
(3)标准的经济性——广泛兼容目标
标准化的原则是通过协商与妥协来保证最稳定的产业关系和成熟的市场应用。
以促进产业健康成熟发展为宗旨的标准化,最符合消费者的利益,也符合各行业最广泛的生产者的利益。
标准的兼容性是提高标准经济性的重要因素。
兼容标准的意义在于:
能够在市场中容纳更多企业,多个企业通过兼容性标准共享市场能够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标准的兼容性使不同技术和产品用户之间产生网络效应;代际产品的兼容性能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
在创新性技术高度多样化的时代,很多行业已经不是少数技术垄断企业的神话;如果不考虑标准的广泛兼容性问题,仅靠一些技术突破并不一定会为客户带来新的价值。
因此在标准化活动中要消除一些企业的“技术冒险”。
所谓“技术冒险”,是指一些企业希望发挥局部的技术领先优势来实现市场拓展,以及希望借助标准产生高于实际需求的技术壁垒。
(4)标准的公平性——降低门槛目标
标准作为经济活动中的基础信息,具有准公共品的性质。
通过共同遵守标准中的所包含的规范,可以减少交易成本、降低供求双方在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因此标准的使用者希望标准披露尽可能多的知识,以减少市场失败的可能性。
标准中所包含的知识产权给标准的使用者带来了经济上的代价。
要平衡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
从公益角度出发看,标准中应尽可能地不包含专利权;如果专利是必要的,则专利权人向标准使用者收取的许可费应公平、合理,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实施标准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