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docx
《第四章 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
第四章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
教学目标:
1、掌握幻觉、妄想的常见类型及其表现
2、掌握强迫思维、强迫动作的常见类型及其表现
3、掌握常见的情绪障碍的类型及表现
4、熟悉注意障碍、意志过程障碍、意识障碍的常见症状
5、思维形式障碍、记忆障碍的常见症状
6、了解常见的精神障碍综合征
教学重点:
认知过程障碍、情感过程障碍、意志过程障碍、意识障碍
教学难点:
幻觉的常见类型及其表现;妄想的常见类型及其表现;思维形式障碍的常见类型及其区别;强迫思维、强迫动作的常见类型及其表现;自我意识障碍的常见类型及其表现;自知力的定义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说明法、PPT演示
教学时数:
9学时
教学内容:
具体如下:
引言:
症状一词,从医学的角度解释就是机体因发生疾病而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包括患者自身的各种异常感觉与医者的感觉器官所感知的各种异常表现。
本章涉及的内容就是当个体出现心理异常时的各种表现。
通过明确常见的心理异常的表现和症状,对于早期防治变态心理或精神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异常的各种症状丰富多彩且相互关联,对这些症状进行严格区分和描述有时很困难。
本章将从现象学角度,根据临床分类方法,对常见的几类异常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讨论。
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好多同学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是心理咨询,那么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们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哪些属于我们的服务对象。
超越了我们的服务能力,不仅会耽误当事人的病情,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因此,为了明确我们的服务对象,掌握心理异常症状,以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是一项重要任务。
一般来说,精神障碍患者首要选择的治疗方式不是心理咨询,而是药物治疗。
要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要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病态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2、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3、要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第一节认知过程障碍
一、感知障碍(板书)
知识回顾:
1、什么是感觉?
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有哪些?
感觉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如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疼痛)。
3、什么是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
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4、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5、知觉的特点有哪些?
种类有哪些?
其特点是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其种类包括空间(大小、形状、方位、距离或深度)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
感知觉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知障碍常见于各种神经、精神疾病,它影响到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甚至会使人惊恐、拒食、伤人或自杀。
(1)感觉障碍(板书)
1、感觉过敏:
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
如感到风吹的声音震耳欲聋。
多见于神经症、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
[病例]男,38岁,“神经衰弱”20年,对极轻微的响动都感到如雷贯耳般难以忍受,因此长期失眠。
5年来挖地三尺筑地窖而卧,虽密封得令人窒息,仍不能忍受蚊鸣般细小声音。
2、感觉减退:
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迟钝。
如用手摸物象戴着手套。
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时常常有感觉减退。
3、感觉倒错(paraesthesia)。
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感觉相反的感觉。
如对凉水的刺激感到烫手。
多见于转换型障碍。
4、内感性不适:
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往往难以表达。
如感到体内有牵拉、挤压等特殊感觉。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症。
[病例1]男,18岁,两年前集体食物中毒,其他人很快康复,而他一直认为毒素在体内没有完全清除,经常有全身皮肤粘连感、肌肉酸痛感、血脉不通或者血液漫溢感、关节紧张感、肠胃胀气感。
这些感觉若有若无游离不定,遍求名医不得治。
近一年认为那次中毒是有人故意害他,别人都康复而他至今不愈是因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搞鬼,继续给他下毒药(此为妄想)。
临床诊断:
精神分裂症。
[病例2]女,44岁,半年来感到肠胃不适,有胀气游走感。
经治不愈,认为得了肠胃癌症,经各种检查未发现病变,但仍然坚信不疑。
两个月来明显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
虽继续坚信已患癌症,但不再寻求诊治,认为自己余日不多而数次企图自杀。
临床诊断:
抑郁障碍。
(二)知觉障碍(板书)
知觉的障碍是心理过程障碍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许多精神病的主要症状。
其临床诊断意义普遍要大于感觉障碍。
1、错觉: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如将草绳看成蛇。
错觉的产生与感知条件(如光线暗淡)和心理状态(如恐惧、紧张及期待等)有关,如在黑暗处将风吹动的小树看成是坏人,“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等描述的都是错觉。
正常人偶有错觉发生,但经现实验证后,可加以纠正,例如听错别人叫自己的名字等。
精神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例如一个肺炎高烧患者,将输液的塑料管看成是一条蛇而拼命躲避,最终甩掉输液管。
2、幻觉:
无对象性的知觉。
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
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意义。
正常人偶然出现的幻觉(如入睡前幻觉)没有临床意义。
根据幻觉涉及的感受器官不同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
(1)幻听。
是精神科临床最常见的幻觉,是指在没有声音刺激时,出现声音的知觉体验。
其表现形式多样,有非言语性幻听如噪音、机器声、音乐、鸟兽声等,一般临床诊断意义不大。
诊断意义较大的是言语性幻听,最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以人数不等的陌生声音较多,有些患者听到亲友、同事或其他熟人的声音。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如酒中毒性幻觉症、苯丙胺依赖)、脑外伤性精神障碍、重性抑郁患者也常出现幻听,各有其特点。
①言语命令性幻听。
患者听到声音用命令的口吻让他去干违背意愿的事情,患者犹豫时,声音还可能催促和威胁,最终迫使患者完全或部分遵从。
该症状是暴力和自伤、自杀行为的明显危险因素,临床上要引起高度注意。
[病例]男,26岁,一个多月来频繁听见一个自称是“仙女”的陌生女声命令他:
“杀了你老婆,然后和我结婚!
”他和妻子感情很好,不愿遵从声音指令,遂向“仙女”辩解和求情,招致愈加严厉的命令和斥责:
“还不动手?
我亲自动手时就杀你全家老小。
”他最终只好用刀背将妻子砍伤以便向“仙女”有个交代。
②言语评论性幻听。
表现为听到一个或几个人在议论他,有男有女,内容多是讽刺、辱骂,少数情况下有赞扬声。
有时声音用第二人称“你”的口吻和患者进行交谈,患者可以加入议论中,旁人看来患者似乎在与看不见的人对话,表现为自言自语。
其中一类追踪评论性幻听比较特殊,临床也较常见。
患者听到两个以上的声音在一旁将患者称为“他”来评论其一举一动,犹如实况转播,如“他在做饭,他现在出门了,他要进厕所了”等。
此类幻听往往令患者感到没有任何私密可言,并继发内心被洞悉妄想,构成对精神分裂症具有高度诊断意义的一类幻觉妄想综合征。
有学者认为,此类幻听几乎只见于精神分裂症。
③思维鸣响或思维化声。
是一种特殊的幻听,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障碍。
患者凭空听到陌生的声音将自己的思想或内心活动讲述出来,如他想到“是吃饭的时间了”,声音就说“该吃饭了”。
有的患者凭空听到声音逐字逐句地复述他正在看书的内容。
病人对此的体验是“自己的思想变成了声音”。
多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鸣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之一。
④机能性幻听(functionalauditoryhallucination)。
患者在听到一个真实声音的同时出现一个幻听,二者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且互不重叠,患者能够明确区分这两种声音。
机能性幻听的内容一般机械而重复。
如一个患者总是要将闹钟藏起来,原来他听到闹钟走秒的节奏声中有人在骂他:
“流氓,流氓,流氓……”机能性幻听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病例]男,22岁,向医生诉说:
“经常听见别人的脚步声在说话,很烦人。
”原来每当有人经过时,他就听到别人的脚步中发出一个陌生的声音在骂他“笨蛋,笨蛋……”,节奏和脚步声一致,脚步声消失,幻听也消失。
(2)幻视:
是指在没有视觉刺激时出现的视觉形象的体验。
缺乏具体形态和明确结构的幻视,叫做原始性幻觉。
如见到闪光、火花等。
幻视也可以同外界事物的形象一样。
幻视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和高热患者。
[病例]女,46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两日来夜间不眠,在屋子里寻找东西,在被子里摸索,有时喊叫:
“有鬼,打,打。
”询问下答称:
看见地板上有小鸡,墙上有壁虎,被子里有老鼠等。
这些东西还变来变去,有时就变成了鬼向她扑过来。
(3)幻嗅,指在没有嗅觉刺激时,出现了嗅觉体验,常常是闻到不愉快的气味,如腐烂食品、烧焦物品、化学药品的气味,因此表现出掩鼻动作。
幻嗅往往与其它的幻觉和妄想结合在一起。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癫痫、癔病和神经衰弱患者。
某些脑部器质性病变,也可引起幻嗅。
此外,正常人在极度疲劳、极度恐惧、极度寒冷、极度饥饿、长期孤独、失眠和某种药物作用等情况下,也会产生幻嗅。
(4)幻味在精神病中较少见,病人尝到食物里有某种特殊的或奇怪的味道,而拒绝进食。
常和其他幻觉妄想合并出现。
(5)幻触,临床上常见的是皮肤或黏膜麻木感、针刺感、触电感、虫爬感等。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及脑器质性精神病。
(6)内脏性幻觉:
可产生某一固定的器官或躯体内部。
病人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某一内脏断裂、穿孔、或有虫在里面爬动、游走等。
这一症状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结合。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发作。
[病例]男,34岁,一年前曾因胆道蛔虫穿孔感染接受外科手术,术后恢复好。
近三个月来自觉病情复发,感到蛔虫在肝胆和肠胃里钻孔、爬行,还交配产卵。
在外科就诊未发现任何体征,也没有疼痛感,不接受医生的解释和劝说,遂转诊精神科。
按幻觉体验的不同真实性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1)真性幻觉:
病人所感知的幻觉与真实的事物完全相同。
病人通常叙述这是他亲眼看到的,听到的。
病人常常坚信不疑,并对幻觉做出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反应。
(2)假性幻觉:
幻觉形象模糊、不生动、位置不精确,与客观事物不一样。
它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牙齿内),叙述幻觉不是通过相应的感觉器官感知到的。
例如,患者说闭上眼睛能看到东西、人像,不用耳朵,脑子也能听到声音。
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为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反射性幻觉、心因性幻觉。
(1)功能性幻觉:
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
功能性幻听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两者互不融合。
如听收音机时听到别人骂他的声音,关闭收音机后就听不到了。
多见精神分裂症、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等。
(2)反射性幻觉:
是当某一感官受到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时,另一感官出现幻觉。
如当病人听到敲门的声音时,就马上看到一个人物的形象<幻视>;又如病人听到别人打喷嚏时马上感觉自己的头痛。
这种幻觉常见于癔症,也见于精神分裂症,有时也可见于癫痫发作前兆阶段。
(3)心因性幻觉:
是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
幻觉内容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幻想性,是患者急切盼望出现的事情。
仅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等。
(三)感知综合障碍(板书)
感知综合障碍是指病人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空间距离等产生与该事物不相符合的感知。
1、空间感知综合障碍:
是指对事物大小、方位、距离等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如看物体形象比实物大得多,称视物显大症;比实物小得多,称视物显小症;看到人的脸面变形,鼻嘴歪斜或者台凳橱柜形状改变,称为视物变形症;如把远物看得很近或把近物看得很远,称为视物错位症。
以上各种空间感知综合障碍多见于癫痫和精神分裂症。
2、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
如感到时间在飞逝,似乎身处于“时空隧道”之中,外界事物的变化异乎寻常地快;或者感到时间凝固了,岁月不再流逝,外界事物停滞不前。
多见于颞叶癫痫或精神分裂症。
3、非真实感:
患者觉得周围事物像布景、“水中月”、“镜中花”,人物像是油画中的肖像,没有生机。
可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
4、窥镜症:
患者认为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自己的模样发生了变化,因而在一日之内多次窥镜。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思维障碍(板书)
知识回顾:
1、什么是思维?
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其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间接性是指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其他事物作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概括性是指思维不是反映个别事物或其个别特征,而是反映某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
2、思维有哪些操作过程?
思维有哪些种类?
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信息进行复杂加工的过程,其操作的基本形式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其种类有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习惯性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思维与其他心理过程的相互影响
见教材P67
正常思维过程具有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
思维内容付诸实践则产生一定效果,并能接受现实检验自行矫正错误。
此外,进行思维的人都有相应的内省体验,知道自己思维活动属于自身,为自己所控制。
如果思维过程和内容发生异常时,上述正常思维特征常有改变,称为思维障碍,是变态心理的主要症状,也是精神科医师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由于思维是通过语言表达的,所以检查思维有无障碍主要通过和病人的谈话来发现,有时也要收集病人的书面材料,并听取病人对其行为的解释。
根据临床分类,思维障碍一般分成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又可分为思维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
(板书)
包括思维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常见症状有13种。
1、思维奔逸:
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又称观念飘忽。
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患者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自诉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好像机器加了“润滑油”。
这一症状严重时,患者谈话的内容中夹杂着很多音韵的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
即患者按某些词汇的音韵相同或某句子在意义上相近的联想而转换主题。
患者的谈话内容很容易被环境中的变化所吸引而转换谈话的主题(随境转移)。
多见于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典型病例1】女、50岁、双相障碍躁狂发作。
医生请病人读当天的报纸,标题是“朝着光明的道路前进”,病人边读边加以说明:
“朝即是朝廷的朝,革命不是改朝换代,我们家门是坐北朝南,朝字上下有两个十字,中间有个日字,子曰学而时习之,朝字左半有日字,右半有月字,两字合起来念明,光明黑暗,开灯关灯,电灯管儿灯。
(医生催她念报)朝中方、四方形、三角形、几何面、方的、圆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此时,进来一位老医生,病人马上站起让坐,说向白衣战士学习,向白衣战士致敬。
(音联、意联、随境转移)。
【典型病例2】女,33岁,母有躁狂症。
二年前有过失眠、抑郁、浑身无力,甚至悲观消极数月。
近2周出现躁狂发作,言语增多,内容夸大,自称:
“我现在讲话象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
“讲话讲得快,心理充满乐观”。
“我现在记忆力特别好,比以前聪明”。
医生问她几岁,答道:
“三十三,三月初三生,三月桃花开,开花结果给猴吃,我正好是属猴的”。
睡眠需要减少,认为一天二三小时睡眠已足,在病房爱管闲事,唱歌跳舞,稍不如意,则大发脾气。
[典型病例3]男,28岁,临床诊断为躁狂症。
医生几乎无法打断他的话,问他姓什么,他答:
“姓王,大王的王,王者之气,气冲霄汉直捣黄龙,杨子荣打虎上山,(唱)唱不上去了,老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昏头昏脑,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医生你结婚了吧,我猜你老婆一定很漂亮,就像你的这条领带一样,是她送的还是情人送的?
(伸手摸医生的领带)咦?
外面什么声音,我去看看……”
2、思维迟缓:
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与上述思维奔逸相反,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语量少,语速慢,语音低沉,反应迟缓。
患者自诉:
“脑子不灵了,脑子迟钝了”。
这一证症状严重时,虽然患者本人非常努力,但是一篇作文或简短的发言稿,经过很长时间还是写不出来,学习或工作效率很低,患者因此而苦恼。
多见于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
3、思维贫乏:
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患者体验到脑子空洞无物,没有什么东西可想。
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简单。
严重的患者也可以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
但回答时的语速并不减慢,这是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精神症状鉴别要点之一。
患者对上述精神症状漠然处之,并不以为是精神病态表现。
见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或晚期阶段的精神衰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
4、病理性赘述:
患者在与人交谈过程中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回答问题,谈话过程中夹杂很多不必要细节。
患者并不觉得自己说话啰嗦,反而认为这些都是其认真交谈和回答问题时必不可少的。
患者不听劝说,坚持要按他原想法把话讲完。
患者思维速度缓慢,但不离题,在讲了很多完全可以省略的谈话内容以后,最后终于讲出其本次谈话主题和中心思想。
多见于痴呆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典型病例】男、44岁、麻痹性痴呆。
当医生问“你们工厂几点上班时”,病人答:
“我每天七点起床,洗脸,漱口,到厂对面的锅炉房打水,那里的开水很热,锅炉房有值班的老头,六十多岁了,他有一个孩子,大概是七八岁的样子,孩子的妈妈常来,提着一个篮子,里头放着吃的东西,我打开水时碰见过她。
洗完脸后才去食堂吃饭,人很多,要排队,我每天吃一大碗稀饭、两个馒头、一分钱咸菜,工人常常吃完饭打乒乓球,我不会打,所以吃完饭就上班了,不到八点就开始工作……。
”
5、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
思维联想的连贯性障碍,临床特征是联想过程松弛,言语交流过程中显现出明显的“接触性离题”,即谈话似乎与当前话题有关,每个句子的语法和表达都正确,有时连续句子的表达也能让人理解,但整段话说下来经常偏离刚开始交谈的话题,让人不知所云。
例如,某技校学生,笔试时监考老师已发现有一道问答题,其所答内容与所问问题毫无关系,曾前后两次提醒这位学生要好好审题。
学生对答题内容仍不做任何修改,还说,“我已经看过了,这道题就这样回答。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
6、破裂性思维:
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
患者在言谈或书信中,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意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
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wordsalad)。
旁人无法理解其意义。
例如:
“鸡在叫,人生,人生,我是周老爷(病人姓周),宝莲灯,保养身体……。
”这是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典型病例】男、23岁、精神分裂症。
问:
“你在哪里工作?
”,答:
“这是多余的问题,卫星照在太阳上,阳光反射到玻璃上,跟着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马马虎虎,捣捣浆糊。
”问:
“你近来好吗?
”,答:
“我不是坏人,家中没有房产,计算机病毒是谁捣的鬼,我想回家。
”
注意:
临床上对思维破裂的确认并不困难,但对思维松弛的判断常存在分歧,原因是患者往往在交谈开始阶段对答完全切题,交流似乎没有问题,只是随着时间推移或者给予带有压力的询问,患者才逐渐表现出思维松弛的特点。
封闭式提问不利于检查出思维松弛。
对于一问一答的提问,此类患者一般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当给他一个开放性问题如“谈谈你最近的情况”时,患者最初的回答是切题的,但很快频繁出现接触性离题,到最后听者越听越糊涂,而且反复提醒他谈话的主题也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
和这样的患者交谈往往使人十分疲劳,经常有焦急与不耐烦感,甚至感到自己的思维也开始混乱。
如果当时没有记录,事后几乎无法准确记录谈话内容。
因此,检查思维松弛的可信方法是给患者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他自由回答,医生即时记录。
依据录音整理记录的思维松弛症状描述是最可信的。
[病例]男,31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以下是一段精神检查录音记录,显示了患者的思维从松弛到近乎破裂的过程。
医:
您自我介绍一下好吗?
患:
自我介绍?
不知道怎么介绍。
医:
您是做什么工作的?
患:
您问我做什么工作是吧?
好像是机械工程工作,对,是机械工程,我原来是学计算机的。
医:
最近工作顺利吗?
患:
顺不顺?
不太顺吧。
医:
具体有什么不顺呢?
患:
有人用电波影响我。
医:
怎么影响的?
患:
比方说作决定吧,也就是思维方式,比方说思维通路本来是直线的,也可以想象成歪的,好比某一点到某一点的距离是直线的,他可以说是正面对着这个定点走,使正面产生一个角度,斜线产生直线走,对,就是这样。
7、思维不连贯:
严重的破裂性思维,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不但主题之间,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而且在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应有连贯性和逻辑性,言语更加支离破碎,语句片断,毫无主题可言,成为语词杂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语词杂拌不是在意识清楚情况下出现的,而是在意识障碍情况下出现的,则这时候的精神症状就不能称之为破裂性思维,而应该称之为思维不连贯。
虽然破裂性思维时的语词杂拌在临床现象学方面很难与思维不连贯时的词语杂拌进行区分,但两者在临床上的严格区分却是非常重要的。
区别两者的要点在于后者是在意识障碍情况下出现的。
思维不连贯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时,也可见于老年痴呆。
8、思维中断:
又称思维阻滞。
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
表现为患者说话时在明显不应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片刻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话题。
这种思维中断并不受患者意愿支配,有患者在回答医生对上述现象提问时说“当时我心理明白,但脑子里一片空白。
”患者可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9、思维插入与思维被夺:
患者在思考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患者对这部分意外联想有明显不自主感,感到这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其脑中。
若患者在思考过程中突然认为自己一些思想(灵感或思想火花)被外界力量掠夺走了,称思维被夺。
两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0、思维云集:
又称强制性思维,是指一种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往往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
这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有的患者说:
“这些乱七八糟的出现,就像夏天天空中的云彩一样,突然乌云密布,突然乌云消失,又见阳光。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注意:
思维中断(blockingofthought)、思维插入(insertionofthought)、思维云集(pressureofthought),这些症状的共同特点是患者感到思维不能自主或异己思维强行进入,对于精神分裂症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
强制性思维与思维插入、思维被夺的区别:
思维插入、思维被夺时,患者还有属于自己的、受意愿支配的思维活动。
而在强制性思维时,患者认为他的思维活动已经完全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已经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了。
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属于概念转换。
患者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的含义。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