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来的江山美国拓疆历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9075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下来的江山美国拓疆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打下来的江山美国拓疆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打下来的江山美国拓疆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打下来的江山美国拓疆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打下来的江山美国拓疆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下来的江山美国拓疆历史.docx

《打下来的江山美国拓疆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下来的江山美国拓疆历史.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下来的江山美国拓疆历史.docx

打下来的江山美国拓疆历史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叶是世界近代史上风起云涌的时代,汹涌而至的资产阶级大革命浪潮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封建旧体制的大堤,这几十年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与资产阶级革命相伴随的是世界各地此起彼伏的独立战争。

进步与落后势力间的斗争处于白热化的阶段,资产阶级革命一度处于低潮期,连拥有拿破仑这样天才战将的法兰西也被封建势力复辟了。

幼年期的美国处于如此恶劣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却成功地坚守了自己的信仰,使国力得到长足发展,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一盏明灯。

美国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也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充满了罪恶与不义,这一阶段的美国发展史明暗相间,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这时的革命人民中也涌现了大批的风流人物,独立战争中的少年已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他们代表着那个时代最有活力、最有进取精神、最进步的一切。

 

  一、美国建国初期的风流人物

  丹尼尔·谢司。

独立战争老兵,领导了谢司起义,以他为代表的美国人民催生了1788年通过的美国《宪法》,加速了美国现代政府原型的建立。

  安东尼·韦恩。

在美国常备军的建立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美国史书上称韦恩是“美国常备军之父”。

  詹姆斯·麦迪逊。

美国第四任总统。

他是1788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的起草人,被称为“美国《宪法》之父”,他身体虚弱,从未在军中任职,却发动了第二次独立战争,重修了白宫。

  詹姆斯·门罗。

美国第五任总统,17岁时投军参加独立战争,21岁被提升为少校,提出了著名的《门罗宣言》,为以后美国的扩张埋下了伏笔。

  安德鲁·杰克逊。

他出身贫苦,13岁时参加独立战争,属于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潘冬子一类的人物,为人十分有骨气,性格暴烈,一生中多次与人决斗。

他在十三岁就与二哥参加了独立战争,而他们的大哥在这之前就牺牲了。

他曾被俘,因拒绝为一个英军军官擦鞋而被一刀砍中手与面部,后被释。

在独立战争中他失去了两个哥哥与母亲,而他得到的除了脸上留下的一条刀疤外就是心中对英国人的终生仇恨。

他在美国扩张的战争与印第安战争中立下大功,绰号“老山核桃木”,因为当时人美国人认为这是最坚硬的,美国第七任总统。

  威廉姆·哈里森。

美国第九任总统,他出生于弗吉尼亚富裕的大庄园主家庭。

他曾担任过“美国常备军之父”安东尼·韦恩的副官,在印第安战争中成名,从1800年他27岁时开始连续12年担任印第安那地区的统治者,这一地区包括今天的印第安那州、依利诺斯州、威斯康星州与密歇根州的大部分和明尼苏打州的一部分。

1811年他率军在蒂普卡努河畔与印第安人大战,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取得胜利,成为国人眼中的英雄,“蒂普卡努”成为他的绰号。

他1840年当选为总统,因就职演说过长而受风寒,一个月后死于肺炎。

  詹姆斯·若克斯·波尔克。

美国第十一任总统,他在任期间发动了墨西哥战争,使美国领土横跨两大洋,奠定了美国现在领土的基础,是美国拓疆过程中的功臣。

  扎卡里·泰勒。

美国第12任总统,美国初期杰出的职业军人,绰号“老粗”。

在墨西哥战争与印第安战争中成为美国英雄。

他从军40年从未打过败仗,却在总统任上仅一年便死于胃肠炎。

  富兰克林·皮尔斯。

美国第十四任总统,他曾为美国最年轻的参议员,成名于墨西哥战争,他主张用建设军队的方法建设政党。

他派马修·佩里准将轰开了日本门户,迫使日本放弃了闭关锁国,逐步进入资本主义强国行列,最终因争夺太平洋的控制权日本于1941年袭击了美国珍珠港。

  黑鹰。

活动在密歇根湖南端大草原及密歇根湖与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印第安人部落酋长,曾奋起反抗美国人的不平等条约,赢得了对手的尊敬,其名字被用来命名美军的直升机。

他的名言:

我爱我的乡村,我的玉米地,我的人民,我就为这些而战。

  特姆库塞。

印第安人肖尼族酋长,杰出的军事指挥员、组织者、演说者,第二次独立战争时期北美印第安人独立运动的核心人物,差一点就建立了北美第一个印第安人国家。

  二、美国由邦联制国家向联邦制国家的过渡

  当美国人民在独立战争中浴血奋战推翻英国殖民统治时恐怕都不会想到独立后他们的生活会比独立前还差,旧世界的摧毁者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美国在建国初期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早在1781年,大陆会议就根据《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组成了邦联政府。

邦联是由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实现军事、贸易或其他的共同目的而组成的一种国家联合,各成员拥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力,没有全国统一的宪法、军队与财政,主要政府机关是议会,当时美国政府集中行使的权力极为有限,实际是一个松散的州际联盟。

这是因为在独立战争中以各州代表组成“大陆会议”决定军政大事的制度使各州拥有了较大的权力与独立性,各州出于本位主义再加上美国建国初期的极端民主倾向使本为一体的英属北美十三州实际上分裂为了十三个国家。

当然不可能指望这样的政府有什么作为,而一个刚从长期的全面战争中走出来的国家最需要的就是有一个强力政权来安定社会、革故鼎新、振兴经济。

  当时各州的统治阶层借新法制定之机扼取了大量权力,将战争带来的经济损失转嫁到了曾为国家独立浴血奋战的老百姓身上。

在马萨诸塞州,仅人丁税就占了一般农民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因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财政,州权与邦权的斗争很激烈,而在独立前各州又是作为一个统一的经济区来运作的,国家经济发展十分无序;再加上旧币与大陆卷作废而硬币稀少使货币短缺,很多人不得不以物易物,或被迫以极低的价格将地产卖出,经济秩序很混乱;北美十三州的经济长期以来是英国经济圈中的一环,而今一旦脱离出来立刻给美国经济造成极大危机,十三州各自为政没能形成合力,全国经济日益恶化。

以马萨诸塞州为例,该州曾为独立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而马萨诸塞州1780年宪法规定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财产资格限定却比革命前还要高,参加选举的人必须是土地拥有者,每年纳税不少于3镑,或者其财产值60镑,只有拥有价值达300镑的人才有被选资格,而竞选参议员的财产要求就更高了,在下议院各地代表数目依各地人口的多少而定,但在参议院,代表席位却根据缴税数目的多少而分配,这样一来,东部沿海较富裕的地区代表数就明显多于西部,充分体现了这部州宪法的不公正性。

同时因英国的经济封锁使经济恶化。

独立战争中立下大功的民兵返回家乡后却面临着个人破产的窘境。

有一个小村在独立战争中有四百人战死,一千多孩子作了孤儿,幸存者回到村里后迫于生计不得不将国家授与的土地证书低价卖出以缴税、还债,他们刚赶走了一个压迫者就又沦为另一个压迫者的奴隶。

因债务案件大量增加,法院根本无力处理,律师就趁机抬高诉讼费,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愤怒,美国人对于律师的反感就是从此开始的,有一则广泛流传的笑话就是问如律师掉到河里了你是去喝酒还是去跳舞?

美国人民浴血奋战八年后只是获得了国家的独立,而国家经济与个人生活水平反而不如独立以前了,人民所期望的民主也未到位,这使人民十分失望,不满在一点点聚集。

华盛顿这时就忧心仲仲地说:

“每一个州都有易燃物,一粒火星就可以让它们变成燎原大火。

  局势正如华盛顿所预料的那样,马萨诸塞州人民因反抗统治者的政治、经济压迫于1786年发起了一场由独立战争中的老兵丹尼尔?

谢司领导的起义,起义不久就被独立战争时的陆军部长本杰明?

林肯扑灭,谢司等领导者被俘,后迫于人民压力被释放,而直接引发这场起义的州长与大多数议员在下一次选举时均落败,人民的要求部分得到满足。

这次起义规模不大,影响却不小,美国统治集团认识到迫切需要强化国家政权机关,加强资产阶级专政。

1787年5月,以修改《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为名,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除罗得岛以外的十二州代表出席。

华盛顿当选为会议主席,经过四个月的反复讨论,按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原则制定了《美国宪法草案》。

确定联邦政府为州的中央政府,包括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部分,

1788年6月,该宪法(见附件)通过九个州以上的代表批准,正式生效。

1789年3月,按照宪法产生出来的美国第一届国会开幕,4月,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届总统。

美国由此成为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国。

联邦国家也称联盟国家,是由若干成员(国家或地区)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立法、司法及行政机关。

因人民群众对宪法没有保障人民权利的任何条款而表示不满,宪法正文后面便增加了10项修正案,这就是《人权法案》。

这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政治文献,从此美国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美国的这段历史充分说明催毁了一个旧世界后不一定会立刻出现一个完美的新世界,在催毁旧世界后的初期可能还不如太平地作奴隶的时候,而且在这期间革命可能还会出现反复,新世界的建立是一个艰苦摸索的过程,但历史正是这样一步步地走向辉煌。

  三、建国初期的军队建设

  独立战争胜利之时,华盛顿手握几十万重兵,美国人民与士兵对他十分崇敬,必竟是在对大英帝国的作战中取胜了呀!

这时军队内外都有很多人认识到美国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保卫胜利,可他们却不知怎样将民主与强力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政府里,有人认为拥有令人信服的人品的华盛顿能担此重任,打算让他作克伦威尔一样的独裁者,当时如华盛顿同意这样做,谁也没办法阻止他,因为这在当时看来可能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华盛顿之所以为华盛顿就在于他的眼光比一般人要远得多,他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振兴不能寄托在个人的魅力与人品上,如当权者是一个伪君子或是在职时腐化了怎么办?

权力很容易让人坠落啊!

华盛顿坚决制止了这种思想。

 

  由于担心强大的军队成为民主的障碍,当时的大陆会议的代表们天真得可爱,独立战争刚一胜利就拿立下大功的大陆军开刀,手笔还挺大的,要求只保留80人的军队。

他们脑子里总也搞不明白宣布停止敌对行动与宣布实现和平之间的差别,往往把停止敌对行动与从此太平无事画等号,认为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他们认为民兵可以胜任正规军的一切职责。

但民兵毕竟是组织纪律性与作战技巧均不强的非职业化军队,战斗力水平的提高需要有一个发力的过程,民兵战争的策略实际是消耗战,如七伤拳一样欲伤敌先伤已,是弱者战胜强敌的法宝。

如是与实力接近的或是弱于自身的对手作战就没必要用了,否则是得不偿失。

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大规模地快速歼灭敌军主力,使其战力损失速度快于补充速度,这便非正规军莫属,所以单凭民兵是很难获得胜利的,虽说独立战争中民兵每每挽狂澜于即倒,但最终还是靠普鲁士人斯图本对大陆军进行正规化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而取胜,这被很多人认为是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尽管当时有许多士兵也想解甲归田,可对解散军队想不通的与想建立一个强力政府的人也为数不少。

军人本就有个从众心理,这时如有人就此在军中加以煸动,来个陈桥兵变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华盛顿实在不愿看到美国步克伦威尔建立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后尘,他来了个自解兵权,以他巨大的个人威望成功地解散了几十万大军,按当初的承诺回到维尔农山庄隐居,为美国的民主制度开了一个好的先河。

华盛顿在解散军队时充许军人将武器带回家,这使当时美国人的持枪率位居世界各国前列,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当代,现在的美国是二亿人民四亿枪。

  在感受了谢司起义与英国在边境地区的驻兵的威胁后,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就建立怎样的一支军队进行了激烈辩论。

自由派认为独立战争中在关键时刻屡立大功的是民兵,所以只要有民兵就够了;而强硬派则认为如独立战争时有一支正规军就可能早日结束战争,所以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常备军。

华盛顿是主张建立常备军的,他的理由主要有三条:

保卫独立战争的胜利,保持国内的安定,保证西进运动的顺利进行。

但他同时也要考虑到不能让军队阻碍了民主的进程,在充分吸收了英国防止军事专制的措施后,制宪会议在宪法中规定,国会拥有建立、征收款项供养军队及宣战的权力,而总统拥有军队的指挥权与部分人事权,美国军队就这样从根本上被制约了发挥更大的政治作用,杜绝了在美国出现美洲最常出现的军政府执政局面。

  由于国会中自由派的反对,常备军建立初期的规模并不比80人的军队大多少,华盛顿多次力争均无成果,只是当常备军与印第安人的战争中吃了苦头后才使国会警醒。

1892年12月27日,国会同意将新建立的陆军改编成“美国军团”。

这使美军不仅作为常备军独立于社会,而且其编制有了现代的味道。

“军团”一词,从十八世纪八十年代起,在军界特别是在东欧军界就很流行,意思是指由骑兵和步兵混编的小型战斗团体。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英美双方都使用了这一术语组织过这种部队,但没有在编制上固定下来。

此时,美国把军团一词应用于一个更大的战斗团体,在编制体制上是一项改革。

  当时的“美国军团”由四个分军团组成。

每个分军团各有1280人,由一名准将指挥。

建立军团的军事目的,在于通过组成4个小型的各兵种混合体来提高战术灵活性。

在常备军中建立军团还有一个感情色彩的动机,那就是,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高兴地认为,军团一词源于古罗马共和国的军队,美军在创立美利坚合众国中与古罗马共和国军队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

华盛顿总统任命安东尼?

韦思准将为美军第一军团的指挥官。

安东尼?

韦恩在正规军的建设中以斯图本为样本起到了很大作用,美国史书上称韦恩是“美国常备军之父”。

  当今世界上横行一时的美军的诞生也是如此的充满坎坷与艰辛,如同他们在独立战争中的第一次战斗一样,这支军队的特色不是屡战屡胜,而是屡败屡战,最终胜利,但这是在他们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之战的前提下。

如伤亡惨重的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就没有让他们退缩半步,而当今的各次干涉战争中,只要伤亡稍大就有人出来反战了,这不是因为美国人越来越怕死,而是因为这些是非正义的战争,我们在分析美国人的战力时千万不要把这点忘了,否则在分析一场我们认为是非正义的而美国人认为是正义的战争时就会犯大错误,由此我们也可得出一条对美作战原则:

攻心为上。

  四、第二次独立战争

  独立战争以后,英国对于北美十三州的独立一直耿耿于怀,时刻想恢复英国在那里的殖民统治。

它首先在外交上排挤美国,八年不派驻美大使;却派出重兵占据着按《巴黎和约》的规定早就应撤出的同美国接壤的西北地区七个据点,直到1796年两国签订《杰伊条约》后英军才完全撤走,但仍在加拿大集结了军队时刻想重新占领美国,英军在北方的重兵压境成为长期悬在建国初期美国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英国还利用在殖民统治时期造成的北美十三州在经济上对英国本土的依赖使美国在渡过建国初期的危机后不得不成为英国的“经济殖民地”,美国对英国的原材料出口占了其出口总额的75%,而英国输入美国的却是高附加值的成品,英国从中扼取了大量的利润,英国财政大臣洋洋自得地宣称1789年的英国对美出口已达到独立战争前的规模,美国政治上的独立并未立即带来经济上的独立。

  曾在独立战争中给予美国大力援助的法国在1789年7月14日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波旁王朝被推翻。

以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的拉法耶特伯爵(美国电影《爱国者》中法国志愿者的原型)为首的一大批法国志愿者成为这次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拉法耶特伯爵还将巴士底狱的钥匙送给了华盛顿,历史就是这样的峰回路转,旧势力的掘墓人往往出身于旧势力中高层,且多为年青人,不过拉法耶特与后来俄国的多余人相比他是幸运的,毕竟他找到了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虽说他也险些登上了革命的祭坛。

据说美国人为了报恩将路易十六的儿子接到了美国避难,不管这是否属实,华盛顿在拉法耶特被奥地利扣留期间将他的儿子接到身边抚养却是千真万确。

华盛顿与拉法耶特在艰苦的独立战争中结下了名为同志、情同父子的深厚友谊,拉法耶特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如同白求恩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一样。

受法国革命的影响,美国在欧洲的利益受到了英、法两国的侵害,特别是英国以执行大陆封锁令为名大肆掠夺美国船只,沉重打击了美国人的经济利益。

美国欲排脱英国的经济殖民政策与还击英国侵害美国利益的行为成为爆发第二次独立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原因就是美国资产阶级和南方奴隶主早就对加拿大与广袤的西部垂涎三尺了,他们想趁英国深陷在于拿破仑战争时把英国人从北美赶走吞并这两个地方,同时南取佛罗里达。

美国这时已十分热衷于拓殖疆土,早在1802年,美国总统托马斯?

杰斐逊就做了一笔好买卖:

由于拿破仑当时在经济上正处于困境,杰斐逊以区区6千万法郎买下了法国占领地路易斯安那,他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地产商。

  1812年6月18日,美国国会批准总统麦迪逊的咨文,正式对英宣战,第二次独立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又被称为英美战争或经济独立战争,对于美英两国的关系与美国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战争爆发时,美英两国的军事实力对比仍是悬殊的,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1809年上台时仅有正规军3000人。

他不顾国会的反对加紧进行战争准备,到1812年4月美国已有陆军1.74万人,其中有5000名是当年招收的新兵。

美国人有个良好的习惯就是重视后勤保障,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在作战还是工作中。

为增加军队后援机构的效费比美国于1812年3月设立了军需部,类似于中国的总后勤部,陆军部中设立了采购军粮局,受陆军部长领导。

后勤供应从文官手中转到了军队直接控制下。

国会还成立了军械部,负责军事装备的研制和生产,扩建了工兵与炮兵等技术兵种,新设立了坑道工兵与地雷工兵,扩充了西点军校,并屯集了大量军火,海防建设也初具规模,经过20多年建设,大西洋海岸已修建要塞24个,大炮三百余门,新型快速战舰六艘,十几艘较小军舰,150只快艇,318艘私掠船。

宣战后美国国会授权将陆军增至13个团2.5万人,再增加5万民兵服现役,还准备建造四艘战列舰与六艘快速战舰,但这些军舰未等建造完成战争就已结束了。

  这时的美国与独立战争时相比经济实力大增,全国人口770万人,国土面积较独立初期扩大四倍,工业革命已开始。

英国人口1800万人,陆军总兵力近10万人,海军有15万水兵,800艘军舰,其中有230艘超过美国最大的军舰,曾有人戏言:

英国军舰总数比美国大炮总数还多。

但英国因欧洲大陆战事的影响真正能投入的兵力不多,当时加拿大人口才50万,驻加英军仅有7000人,还在不断抽调到欧洲战场,另外还可动员民兵1万人,战争开始时仅有1艘战列舰与七艘快速舰,整个战争期间英军最高兵力仅1.65万人,还有2500名印第安人的支持。

英军的训练与装备均超过美军,指挥人员有经验,部队战斗力强。

美军在人员数量方面占有优势,并占有天时与部分人和,而英军的海军占有优势,掌握制海权,封锁了美国海岸,在海军的支持下英军可以随心所欲地调动兵力,在美军的薄弱环节进行袭击,取得了战略主动权。

而美军的民兵虽多,但装备差、素质低,这主要是组织性差,而不是枪法不好,肯塔基仍是枪手如云的地方。

美军上层指挥人员腐败无能,没有战斗经验,陆军少将迪尔博恩60多岁了从未指挥过团以上的队伍,陆军部长尤斯迪斯是文官,毫无军事知识。

  第二次独立战争从1812年6月起到1815年1月止,共打了2年半,战争共有四个战场,美加边境、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海上,以美加边境为重点,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美国的进攻阶段(1812.6.---1813)

  这时的英军兵力空虚,仅在加拿大驻军4500人,形势对美国十分有利,早在1812年初,美国陆军部就拟定了战略计划。

美军的目标是夺取加拿大,要动员四、五万兵员,分三路进攻,东路进攻加拿大首府蒙特利尔,中路从安大略湖两侧北进,西路从底特律向加拿大进攻。

但开战后,各州不愿参战,使征兵额未达预定的4万人,计划被迫改变,麦迪逊总统决定进攻蒙特利尔,新英格兰各州怕把战火引到自己身边,坚决反对开战,西部地区则力主从大湖地区进攻,最后美放弃了三路进攻的计划,先向西部地区进攻,美国的战略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没有攻首---蒙特利尔,把加拿大一分为二,最后断英军的腿,通向大西洋的海路,迫使加拿大英军投降。

而是去进攻枝末---圣劳伦斯河支流及五大湖区。

英军一开始没有准备,美军达到了战略的突然性。

英将布罗克指挥军队在民兵和印第安人的支援下,于7、8两月击退了美军进攻,还占领了美国边境上的几个重要堡垒,8月15日迪尔本堡美国守军35人在撤退途中遭印第安人伏击全军覆灭。

8月16日密执安准州州长威廉?

赫尔在防守底特律时一枪未发就率2500人向700名英军缴械投降,英军将重点转到中路,10月12日晚在尼亚加拉河以1000人击退了3美军3000人的进攻,在这次战斗中,美正规军还未交兵便四散而逃,民兵则按兵不动。

东路美军11月向蒙特利尔进军,但民兵拒绝进入加拿大,美军只向前进攻了20公里就回师了,美军三路进攻都失败了,西北地区的印第安人纷纷开始参加对美作战。

这次作战的失利与美国邦权过大有关,重大决策的产生可以是群策群力,但在具体执行中必须权力集中,这时再讲民主就会出现美国当时遇到的情况,这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主与集中的问题,但这不应成为独裁的借口。

  在海战方面美军却取得重大胜利,私掠船起了很大作用,海上游击战令英军不知所措,以保罗?

琼斯为代表的独立战争老兵留下的传统仍然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战争的头几个月,美海军就击沉英舰三艘,俘获英舰船500艘以上,使英国大为震惊。

海战的胜利抵销了陆战的惨败,很多美国人都认为战争已经打赢了。

  这一段战事,美军陆败海胜,陆败原因是陆军指挥人员无能,麦迪逊总统缺乏军事才能,陆军部长尤斯迪斯指挥不得力,如宣战的当天让赫尔赶到底特律而不告诉他战争已经开始,使他措手不及而率众投降,而当迪尔博恩任西北战区司令时,却认为底特律不在他的辖区,对赫尔不管不问,尤斯迪斯对此几周不去纠正。

想起来赫尔也是够惨的,这简直就是迫害,当时他主动投降也是为了避免无谓的牺牲。

不过当时要是由共产党当领导肯定会血战到底,主动投降是不为接受的,这两种行为到底哪种更有利于历史进程还真是让人费思量。

美军还缺乏训练部队纪律涣散,民兵本位思想严重,只想守家卫土不愿支援正规军作战,1812年改建的后勤供应系统没经过调试,效率低下,部队供应时常得不到及时的供应,大大影响了战斗力,哈里森率军在西北地区作战时,就主要靠老百姓制造子弹和衣服来支援作战,美军失去了得胜的大好时机。

  英军转守为攻夺取主动权(1813-1814)

  1813年英军从欧洲抽调了大批海军到北美,掌握了制海权,从而夺取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只是陆军还难以抽调较大兵力因而无法扩大战果。

  美军吸取了前段作战的教训,改组了指挥机构,由约翰?

阿姆斯特朗取代了尤斯蒂斯任陆军部长。

国会设立了总参谋部协助陆军部长指挥战争,大提高了部队的指挥作战效率。

这一阶段美军的目标是收复底特律,加强五大湖区的的水上力量,越过安大略湖进攻加拿大,作战范围扩大到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主战场是五大湖区。

在底特律,1813年初美军在哈利逊指挥下兵分三攻底特律。

布罗克指挥英军,不等三路美军会师就将其中两路击溃,美军有900人遭到屠杀,以后战事转到五大湖区。

  五大湖区是通往加拿大的门户,以安大略湖最为重要。

1813年4月美军在安大略湖海军的支持下,攻占了上加拿大首府约克(今多伦多),焚毁此城后撒出,为争夺对五大湖的控制,双方开展了造舰竞赛。

9

月10日美军司令佩利率领由9艘舰艇组成了小舰队,同英舰队在伊利湖的普特因湾激战,迫使拥有6艘军舰的英国舰队扯起白旗,这是英国海军史上唯一的一次整个舰队投降的事件。

美军控制了伊利湖就打开了通往安大略湖的门户,切断了英军的后勤供应线,迫使英军撤出底特律,美军哈里森部3500人乘机追击,10月5日在泰唔士河边的莫拉维安镇追上了英国与印第安人组成的联合部队约1600人,将其击败,英军被歼500多人,被俘600多人,印第安人著名首领特库姆塞被杀。

这是美军当年在陆战中取得的唯一次胜利,它使英印联盟瓦解,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控制,10月,美军13000人兵分两路向蒙特利尔发起钳形攻势,但还未到蒙特利尔就被英军击退,到了年底,英军举行反攻,将美军赶出了乔治堡。

在比伏坦之战中印第安人歼灭了美军一支小部队,不久英军又攻占了尼亚加拉,加强了对美加边境的控制。

  1813年春天,英国海军对从缅因到弗吉利亚的整个东海岸进行炮击、骚扰、烧毁了一些工厂和村庄,美国军民进行了抵抗,如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