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翔《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90551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翔《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程翔《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程翔《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程翔《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程翔《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程翔《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docx

《程翔《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翔《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程翔《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docx

程翔《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

程翔《将进酒》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课

师:

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以前都读过李白的诗,是不是?

好,随便说说吧。

读过他的什么诗,随便一说。

说来讲?

这位同学。

生:

《秋圃歌》《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

师:

你最喜欢他的那一首,你能不能背一下

生:

《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

好,好,请坐,还有那位同学?

生:

我最喜欢李白诗中的一句话: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师:

好,好,还有吗?

哪位同学?

后面那位。

请你来说。

生:

《秋圃歌》

师:

你就是班长,是吧?

生:

不是,这位。

师:

水平不平班长差,是不是?

怪不得你班长说你们班个个都是这个水平,还真是这个样子。

师:

好,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

生:

豪放、浪漫、读了后很痛快

师:

对,不像读其他人的诗,读了使人难受,是这样吧?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读后也很痛快淋漓的感受,就是李白的《将进酒》(板书)同学们把这首诗先看一遍,看的时候要注意书的注释,一边看书一边看注释,有些关键的地方你认为重要的就划一下,圈点勾画。

生看书3分钟(此时老师板书,巡视)

师:

看完的同学请举手,请放下。

这首诗呢,是在高中三年级,就是现在高三的同学,第5册教材里面的,我们同学是高二的,因为今天要上课,同学们才要学这首诗,以前没看过的请举手。

请放下。

以前就看过的,举手我看一下。

还是有几个同学。

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吧。

师:

这位同学,请你来推荐一位同学,谁来读比较好。

生:

就请我们班长吧。

师:

就请你们班长,为什么?

生:

他的声音比较洪亮。

师:

他声音比较洪亮,刚才听到了,确实比较洪亮,那你为什么不推荐自己呢?

生:

我胆小

师:

你胆小,我觉得问题就在这,班长整天发表演说,胆量已经够大了,不能再让他大了,再大就坏事了,就因为你胆量小,所以要练一练,对不对啊?

那你说,你推荐谁来朗读?

生:

我自己(学生读诗)

师:

好,挺好的,这位同学我觉得他读的字音还挺准,声音也算洪亮,是吧?

你别看他胆小,他已经不错了,以后慢慢的练,以后胆子会越来越大。

是吧,同学?

但是胆子大也要有个限度,不能太大,你说是不是这样?

刚才他有一个字的读音读的特别准,那一个字啊?

生:

将(qiang)

师:

对,这个字啊,可是很容易读错,为什么读(qiang)呢?

为什么呢?

你说。

生:

因为在这里的“将”是请的意思。

师:

那“将”是请的意思,那么以前学过这个字音吗?

生:

没有

师:

我不信,学过的

生:

是在《诗经》里面的,学过“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师:

对,非常好,请坐。

这个字有几个读音,同学们?

知道吗?

(板书)第一个读音我们经常读的,是什么?

生:

jiang(一声掉)

师:

对,“将要”,第二个读音呢?

生:

jiang(四声调)

师:

对,“将领”,名词了,对不对?

第三个,就是qiang,是什么意思?

生:

师:

将进酒,是什么意思啊?

生:

请喝酒。

师:

很好很好,下面我们来一齐读一遍。

将进酒,一二。

齐读中······

师:

停停停停,你们觉得读的怎么样?

太快。

读古诗要注意,当然该快的时候要快,是吧?

但是基本上呢,是要稍微的舒缓一点,这是读古诗的一个基本的语调吧,要舒缓,速度放慢一点,同学们读得太快了。

好,重新来,将进酒,一二

齐读中······

师:

好,呼儿将(jiang)出换美酒,还是将(qiang)出换美酒?

生:

jiang

师:

什么意思?

生:

师:

好,注意住。

还有一个字的读音,“千金散尽还复来”,读hai还是huan,那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

我觉得两个都行吧

师:

为什么呢?

生:

因为“千金散尽还(hai)复来”,就是他还会回来的;“千金散尽还(huan)复来”,还(huan)也有回来的意思

师:

言之有理啊,还有其他同学要说说的吗?

这位同学

生:

我觉得应该念huan

师:

为什么呢?

生:

这样比较符合古人的语言习惯

师:

你对古人的语言习惯有研究啊?

生:

不是,因为古文里,大多数这个字都念huan

师:

对啦,很好,我觉得这位同学很细心阿,同学们,如果你查一下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你查到这个字的时候你就发现一个问题啦,什么问题啊?

这个字是没有hai这个音的,也就是说,它在古代就只有一个读音的,对不对啊?

那现在呢,现在汉语当中,它有了两个读音了。

所以读古诗,遇到这个字的时候,读huan,是对的。

那么你要是读成hai,有时候也是对的,是不是?

根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有时候读成huan,有时候读成hai。

读了两遍了,我觉得还不够,下面同学们自己放开再读一遍。

生:

大声自由读(第三遍读诗)

师:

读完了,下面咱们这个样子。

同桌或前后桌你们自由结合一下,互相商量商量,讨论讨论,看看在读的过程中那个句子不好处理,怎么读才能读出味道来。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师:

为什么要同学们商量一下呢?

这首诗是一首叙事诗还是抒情诗啊?

生:

抒情诗

师:

对,尤其是李白的抒情诗是豪放、飘逸的,这是李白诗的特点,因此你在朗诵这首诗时要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先请这位女同学把这首诗读一遍,我觉得不能叫朗读啦,应该叫什么?

生:

吟诵

师:

对,很好,叫吟诵,知道这个词吗?

请这位同学吟诵一遍

生读

师:

好,请坐。

这位同学吟诵得,声音还是挺很好听的,吐字比较清晰,咱们哪位同学主动来试一试?

这位同学。

个别读诗第四遍读

师:

请坐请坐,读的也不错,同学考虑一个问题啊,李白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写这首诗的?

想一想,咱们请一位同学发挥想象,来叙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好不好,你来说。

生:

那个时候李白应该在官场上应该处于不得志,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没有人去赏识他,然后他是相当的清高,也是相当高洁的人品,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然后就因此写下这篇文章。

师:

你说地是当时一个大的背景,讲得挺好的,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镜头再缩小一下,让它聚焦到当时李白和他的几个朋友当时在干什么?

想象这个情景。

那位同学来说,好,这位同学,你来说。

生:

可以想象,当时李白和他的两个好友在一起喝酒,谈语间就谈到了官场的事情。

师:

李白说什么了?

生:

李白就说官场上是比较黑暗的,然后李白就跟他们说,人应该豪放一些,不应该被那些世俗所束缚,应该活出自己的人生。

师:

生:

结果李白就非常的激昂地,心情非常的激动,结果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篇。

师:

好,很好,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同学?

哪位同学要补充呢?

刚才读这首诗时,你感受到一点醉意来没有啊?

感觉出来没有?

大家知道,武术里面有醉拳,是不是啊?

谁打醉拳打得好?

知道吗?

不知道?

武松啊。

对不对?

看过那个吗?

水浒传。

武松舞醉拳打谁呢?

打老虎?

打奖门人?

那打得轰轰烈烈啊。

还有醉剑,知道吗?

耍醉剑,看过吗?

同学们注意了,读李白这首诗要读出一点酒味来,要带着点儿醉意来朗诵这首诗,那才是有点味道的,我看见后面那位同学一个劲地点头,好像老师还是说得可以的,是不是?

请你说一说

生:

李白是官场不得志,然后呢,与几位好友把酒痛饮,酒劲正浓,稍有醉意的时候,李白是借酒消愁,诗意大发,然后就才思如泉,如妙笔生花,大笔一挥,就写下了将进酒,成为万古不朽的名作。

师:

好,这是出口成章阿。

不得了啊!

那就请你吟诵一遍

生:

吟诵

师:

好不好啊?

(鼓掌)同学们,这李白的诗,它确确实实是激动人心的,尤其是他这种抒情诗,因此我们在吟诵的时候呢,就要做一点技术上的处理,比如那一个字我要重读,注意啦,哪一个字我要重读。

刚才那位同学有几个字就重读,很好。

就重音啊。

再就是节奏要注意,有些地方呢,可以把它排得密一点,像是机关炮一样的把它打出去,有的时候呢,要慢一点,非常舒缓,有的时候要高亢,有的时候要低沉。

使整个吟诵赋予感情的起伏变化。

再来试一遍。

请举手,哪位同学试一下,哪怕就第一小段也可以啊。

这位同学,好,来,你来试一下。

生:

师:

好好,请坐请坐,我觉得这位同学是用心在读,声音可以再大一些,再放开一些,好吧

师:

我点这位同学读,对,请你来朗读一遍

生:

读“黄河之水天上来”

师:

停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地上来了,是不是?

示范(高亢),这才是从天上来啊,你说对不对啊?

不能把天读成地,是不是?

好,接着来。

生:

继续读

师:

好,有些地方,咱们商量一下啊,一个“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读得很好,真的上了天了。

但是他说的这句话,你看这我,(指着刚才那个同学),他说的这句话不是目的,他的目的是在第二句话,“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示范),这就有点味道了,对不对?

你请坐你请坐。

所以这个吟诵啊,他是要以生命投入的,同学们,用自己的生命投入的,要把李白的诗变成你自己的语言,似乎李白就是你,你就是李白,你面对的那些权贵们,你要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示范)(掌声)这样就有气魄啊,这样你就是李白了。

师:

同学们啊,这首诗呢确确实实有这么一点感情的窍。

(串讲古诗)

师:

大家看,“高堂明镜悲白发”,这是他感情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什么呢?

这是什么一种感情呢?

生:

师:

对,悲什么呢?

悲的是朝如青丝,怎么了?

暮成雪。

什么意思啊?

啊?

生:

人生苦短吗?

师:

对,人生苦短。

人生已老,转眼之间,满头的青丝,已经变成了满头的白发。

中国古代的文人,在面对永恒的大自然的时候,经常发出这样的一种感慨。

尤其是那种有着宏伟远大志向的人。

当他的这种志向不能够得以实现的时候,报国无门的时候,更容易产生这种一种人生易老的感慨。

从诗经,到古时十九首,到李白这首,再到李白以后许许多多的历代文人都在感慨人生苦短。

所以这是一个“悲”。

悲的是人生苦短。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

李白就提出了一个观点。

什么观点啊?

生:

人生得意须尽欢。

师:

对,人生得意须尽欢。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那就进入了他感情发展的第二阶段。

由悲转成什么了,同学们?

人生得意须尽欢。

悲欢(板书),进入了这样一个阶段。

欢,那么我问同学们,这种欢快,这种欢乐,是发自内心的吗?

是吗?

生:

不是

师:

为什么呢?

谁来说一下。

为什么不是发自内心?

你来说。

生:

我觉得这是李白的一种无奈。

师:

同学们要注意,在第一小节当中啊,有两句我觉得他放在那好像有点不太连贯,但是把这两句给摘出来呢,那诗歌就变得很连贯了,你们看一看,你们看一看第一小节当中有两句放在那呢实在是不太连贯,把它去掉之后啊,第一小节就格外连贯了,哪两句啊?

学生回答

师:

恩,同学们都看出来了,都看出来,那么我们把它拿出来,让你放的话,你觉得放在哪个地方会比较好啊?

啊?

放在哪个地方会比较好?

恩,你说一下。

生:

我觉得放在诗的末尾。

师:

哦哦,师的末尾,我同意你的意见。

老师也有这种感觉,我觉得放在诗的末尾,就这一段的末尾,是吧?

A,那李白为什么会放在这呢?

大家想一想。

一下就插进这么两句来,是吗?

“天生我材必有用”。

好,我有这么一个观点,同学们注意啦。

有的人就说啦,这句话说得真豪放,表现了李白的一种特性。

同意的举手。

同意这种观点的举手。

啊,还有不举手的啊。

不举手的。

请放下。

哪位同学说,老师啊,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啊,你来说。

生:

我觉得李白的这句诗写在这个地方,我觉得他是为了自我,有一种自我安慰的感觉。

他是在说,他人生需尽欢,然后他实在是没有办法的时候,然后说,我是有才智的人,我一定会得到重用,一定会发挥我的才智的。

就这样。

师:

好,哪位同学再说。

“天生我材必有用”,它的隐含意义就是告诉读者,什么?

你说你说。

生:

可能是,认为自己时间未到吧。

师:

哦,你来说。

生:

厄,他总有会被重用的一天的。

师:

厄,好的。

恩,好,你来说。

生:

可能是说统治者他们对人才,他们不能够发现人才。

师:

生:

我觉得他这句话隐含着他现在还没被重用。

师:

好,请坐,你再说。

生:

厄,也许是真金不怕火炼。

师:

天宝二年,就是大概是公元742年,李白当时呢,是42岁,当时唐玄宗下诏书,宣李白进京,让李白呢,进京之后,这个时候李白呢就感觉到好像时机到了,他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在这之前呢,李白进过长安一次,但是那次呢没有得到重用,所以在他42岁的时候呢,唐玄宗诏他进京了,他觉得这个时候可以了,结果他在长安待了两三年,就给了他一个待诏函令,没有怎么重用他,而且后来呢还客客气气地把他从长安打发出来了。

打发出来之后呢,就到了山东,所以写了有一首诗,叫做《梦游天姥吟留别》(···几个字听吾清)。

在那首诗当中呢,他就把长安的三年生活作了一个系统的总结。

最后发出了那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那么这首诗写于哪一年呢?

大家看一看。

这个时候的李白,已经是,可以说是无望了,但是内心的深处仍然还燃烧着那么一团火,而这首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隐含意义就是那一个,就是说我有才,没得到重用。

是不是啊?

他如果已经得到重用的话,他就不会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没得到重用。

这实际上刚才那个同学说得挺好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什么呢,好像是一种自我安慰,或者是一种无奈,或者是一种,一种气愤。

对不对啊?

师:

所以这个欢乐,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再往后发展,大家看啊,再往后发展,这感情的发展阶段又到了什么呢?

大家看一下。

谁来说一下。

好,你说。

生:

我觉得应该是醉。

师:

啊,是醉,好,你读一读。

你说为什么是醉?

生:

因为他下面说的是“会须一饮三百杯”,再往后有“将进酒,杯莫停”,特别后面还有一句是“但愿长醉不复醒”。

师:

恩,好,我觉得这个字抓得很好。

李白在这个地方呢,他把自己啊,好像是处于一种醉意当中,也有些学者研究李白的诗歌呢,说李白的诗歌就是透着一种醉意,读他的诗要有种醉味来,我觉得这确实是抓住了李白诗歌,一部分诗歌的特点。

的确是这样。

那么再往后发展,看下一段啦,再往后发展,李白的感觉到了什么呢?

他认为啊,在这个世上,人活在世上,什么东西是不足贵?

啊?

你来说说。

什么东西不足贵?

生:

厄,富贵豪华的生活。

师:

富贵豪华的生活,也就代指什么呢?

生:

官场,做官。

师:

恩,做官,还有什么呢?

生:

还有,做官,还有,就是权贵一样的。

师:

权贵、地位、金钱。

对吧?

这些东西,好,你请坐。

作者认为人活在世上这些东西不足贵,这是说了一个,另外,他还说了另外一种人,这种人呢,在李白看来,好像也不值得去效仿。

什么人?

你来说。

生:

厄,就是那种追求权贵而趋炎附势的那种人。

师:

这上面有吗?

生:

还有一种是古来圣贤。

师:

你知道圣贤是什么吗?

生:

圣贤就是指那些很有作为的人。

师:

很有作为的人,(点另一个人)你知道圣贤是什么吗?

生:

我认为是那些品德比较高尚的。

师:

品德高尚的人就是圣贤,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比如中国古代谁谁谁是圣贤。

生:

一般公认的都是孔子。

师:

孔子,孟子也是吧?

生:

师:

恩,那么在李白看来,这些人,孔子孟子这些人“皆寂寞”,是什么意思啊?

生:

因为他们都得不到重用,就比如孔子周游列国却依然无法使自己的主张得到实现。

师:

哦,那李白活在世上一直追求的是什么呢?

生:

最值得追求的是那种乐

师:

哪种乐?

生:

那种长醉不复醒

师:

就是喝酒,对不对啊?

是吗?

是的。

同学们,你们同意李白这个观点吗?

····不足贵,那不如喝酒喝个一醉方休好,是吧?

这又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荣华富贵不值得去追求,做圣贤也不值得追求,唯有喝酒值得追求。

同意这个观点的举手。

谁来说一说,我为什么不同意?

恩,你老举手,我不叫你了。

啊,你来说一说。

生:

我认为不得志,他虽然诗上那么写,我想他一定有自己的抱负的,这不是他的最终目的。

我是这样认为的。

师:

哦,恩,好,还有要讲的吗,同学们?

恩,好,你来说一下。

生:

我认为这种想法太消极了,人活在这个世上就要做一番事业,虽然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得到实现,但是他还是要尽力去做,因为不到最后,一切都没有定数。

师;恩,好好,还有要说的吗?

好,你来说一下。

生:

我觉得他这里这么说是因为,首先他比较有才华,应该可以称为一个圣贤,但是他就受不到重用,而且他在官场上又失利,所以他才认为这两种人不足贵。

师:

好,请坐,你来说。

生:

李白还写过一首诗,里面有一句提到“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我觉得李白他的本意并不是要沉醉在酒的欢乐中,只是一时,通过这个酒来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寄托,一时沉醉于这种酒意当中。

但是酒醒之后还是要面对现实的。

师:

还有要说的吗?

啊,你说。

生:

我觉得李白是想通过这种纵情豪饮来掩饰内心的痛苦,使这些痛苦得到暂时的缓解。

师:

哦,好,说得很好。

好,请坐。

你说一下。

生:

我觉得李白所说的“钟鼓馔玉不足贵,古来圣贤皆寂寞”并不是他真正的本意,按理说他真的这么想的话,他之前也不会为了不被重用而那么烦恼,也不会因为得不到重用而有愤怒的感情。

他其实这么说只是为了说明自己很愤怒,说是我不被重用,那么我就沉醉于灯红酒绿中,看你怎么办,那种是,看着自暴自弃,其实是发泄心中的苦恼吧。

师:

借酒来发泄苦恼,这事挺好的,啊。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

他,是要借这个酒,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那么这种不满当中呢,他发出了令人震惊的话:

古来圣贤皆寂寞。

圣贤在他眼里面都无所谓了。

其实李白从内心深处是非常尊敬那些圣贤的,因为圣贤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给了后人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从内心深处是尊重他们的。

在这个时候,他确确实实是借酒来消愁,发出了一种狂吟。

我们说他的这种感情呢,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一种狂傲,一种精神就出来了。

李白这个人是傲岸不屈的,对不对啊?

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由,他不愿受到统治者的那种束缚。

统治者你不重用我,我就明朝散发弄扁舟嘛,一叶扁舟啊,他是这样一种追求解放个性的一个人。

他借这个时候就发出了一种狂吟。

这就是李白的一种性格特点、表现。

好,我们把第二段来一起读一遍。

学生朗读中。

师:

恩,好,下面连起来读一遍。

能背过的同学最好就不要再看书了。

将进酒,一二。

学生朗读中。

师:

恩,咱们试着来背一遍啊,不看了,不看书了,试着来背一遍。

将进酒,一二。

再一次······

师:

恩恩,有的同学还是时看时背,要求同学们呢,课下把这首诗呢,能够背过它,非常熟练地背过它,还要把它给默写下来,知道了吧?

要默写下来。

再就是,这首诗大家一定要勤于吟诵,一定要注意勤于吟诵,吟诵的时候呢,最好是找一个没人的地方,你自己呢,找一个地方,你可以发泄出来,是吧?

你还可以手里边呢,好像是举了一个酒杯,更适于找一个月夜,没有辄在一个小旮旯里面,同学们你在那个地方发狂吟,狂吟,你就体会一下你就是李白,李白就是你的那样一种味道,很有意思的。

真的很有意思的。

再就是在吟诵的时候呢,有些句子啊,不要像我们平时读课文那时候读,那么规规矩矩的,不要那样读,要分开,你想怎么朗诵就怎么朗诵,(示范,鼓掌)。

这样一种味啊,就放开,放开你就觉得挺痛快的,是不是这样?

人生有的时候需要发泄一下的。

好,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同学们再见。

生:

老师再见。

三、名课解读

——《将进酒》教学实录解读

1、以读促情,体味作者思想感情

“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

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可以培养语感,使学生把握文章脉络和总体结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将进酒》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体诗,也是李白悲剧人生的写照。

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教学开始之初,程老师很注意对课文多音字、生涩字的解读,和对部分句子句意的疏通,有效地扫除了学生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文言文阅读教学强调熟读背诵,所以“读”是程老师这堂课贯穿始终的主线,从一开始的初读到最后有感情的朗读,从全班齐读到个别学生诵读,“读”的形式可谓丰富多样。

在读的过程中,程老师并不是放任自流,让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而是根据学生初读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必要时还作亲身示范。

如:

在一名学生朗读后,他点评道:

“节奏要注意,有些地方,可以把它排得密一些,像是机关炮一样地打出去;有的时候要慢一点,非常舒缓;有的时候要高亢;有的时候要低沉。

使整个吟诵赋予感情的起伏变化。

”指导鞭辟入里,形象生动,使学生很快就能领会到朗读的要点。

通过师生间这种“尝试——指导”式的互动,学生很容易就拟请了课文的内容与思路,学习到作者精彩的遣词造句,感受到了作者澎湃的思想感情。

2、激发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

从本质来说,阅读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

当一个人在聚精会神地阅读时,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思考、想象、判断和推理。

想象是一个思维再创造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交流时所迸发出来的耀眼火花。

文本本身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只是有时候拘于文本的限制,措辞会相对单一,文字会相对晦涩。

所以我们阅读时不能流于表面,理解不能局限在文字的表层,而应该展开想象的翅膀,挖掘文学背后的深层含义。

李白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他的作品豪放、飘逸,充满了奇思妙想。

所以我们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也应该大胆想象,让思维随作者驰骋。

程老师深深地认识到了这点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有效地抓住课文中所提供的想象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程老师提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李白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写这首诗的?

发挥想象,叙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一千多年前的事情,学生根本无法明确得知,所以惟有根据课文的关键字眼,进行大胆的猜想。

作答的学生能够紧扣文本,进行想象,得出合理的结论。

这样,教师与学生在“提问—引导—展开想象—得出结论”的有效互动中共同获得了对课文崭新的理解。

要注意的是想象,并不等于胡思乱想、天马行空。

学生的想象必须是在对课文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展开的。

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的思维有所脱轨,应马上纠正,并予以正确的引导。

3、有效评价,让个性飞扬

传统的阅读教学很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而这种评价的方式往往比较固定、单一。

一个所谓“标准答案”就旗帜分明地将学生划分为“对”与“错”两部分。

这种量化的评价,不仅忽略了文章的文学性,而且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扼杀了他们的个性,抑制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其实,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过多地使用量化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必然带来优劣的比较,从而导致对部分学生的挫伤和打击。

②描述性评价则能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获得肯定的同时又得到教师的点拨,十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钱理群先生认为:

“一部分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多层次的、多义的、模糊的,甚至是无法言传的,而且常读常新。

”因此,教师应重新树立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并以有效的评价为纽带,让学生在和谐的师生互动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程老师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

他抽出了“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句话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

学生有的说作者太消极,有的说作者喝酒是感情的寄托,有的说作者用纵情豪饮来掩饰内心的痛苦,有的则认为作者是自暴自弃……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进行分析,理解独特,富有个性,而老师则适时做出点拨,课堂气氛活跃而融洽。

程老师在《试论阅读教学中的“理解”》中说道:

“有些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尤其是文学作品,见仁见智,自圆其说,各有其理。

更重要的是,答案本身并不重要,培养学生地理思考的良好习惯才是目的。

”的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能用僵化的评价标准,去折断学生个性飞扬的翅膀。

四、巧设质疑,促进互动

《全国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目标的阐述是: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这就说明了,在阅读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呢?

互动式阅读教学就是实现心灵对话与沟通的良好方式。

它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忽视“人”的教育,忽视“人”在阅读教学中渴望“互动”的状态,遵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努力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地“动”起来,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产生创造的意识和愿望。

特级教师程翔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出发,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