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类规则67正式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8769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类规则67正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科研类规则67正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科研类规则67正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科研类规则67正式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科研类规则67正式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研类规则67正式版.docx

《科研类规则67正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类规则67正式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研类规则67正式版.docx

科研类规则67正式版

2010年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竞赛规则

一、电动滑翔(无线电遥控电动模型滑翔机)

1.任务描述

以电动机为动力源,用无线电遥控设备操纵,模型飞机升空后可进行滑翔飞行,并最终在指定区域着陆。

以定点着陆准确、留空时间恰当取胜。

2.技术要求

模型的动力必须为电力,总重量不大于2kg。

3.比赛时间

每名运动员每轮比赛时间为6分钟。

4.试飞次数

在比赛时间内试飞次数不限,运动员在飞行过程或模型着陆后可以声明该次飞行为试飞,声明试飞后的成绩无效。

5.运动员

由操纵员、机械员各1人组成机组参加比赛,上场时必须穿戴大会指定标志物,在竞赛过程中其他人不得提供帮助。

6.比赛方法及成绩评定

6.1在比赛中电机的工作时间不限,但着陆前应关闭电机。

动力时间不计入留空时间,每次飞行过程中只容许开启动力一次。

6.2每轮成绩为:

留空时间分、着陆定点分与研制分之和。

1)留空时间分:

模型起飞后,从电动机关闭开始计时,到模型着陆并停止前进终止计时。

最大测定时间120秒,1秒记作1分。

留空时间超过120秒,每超过1秒扣1分。

记时均取秒的整数,小数4舍5入。

2)着陆定点分:

记分公式为:

Y=100-4X(其中X是模型飞机着陆停稳后机头在地面的垂足到靶心的距离,以米为单位,精确到1位小数。

最小分值为零。

3)研制分:

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模型加20分,使用商品模型不加分。

6.3比赛进行两轮,取最高一轮成绩为比赛正式成绩;若成绩相同,则以另一轮成绩评定;

再相同,则名次并列。

7.以下情况该次飞行定点成绩为0分

7.1模型着陆过程中模型解体或主体结构损坏。

7.2模型着陆时与运动员相碰。

7.3模型着陆时刻电机未关闭。

8.以下情况该轮成绩为0分

8.1飞行中开启动力两次及以上者。

8.2飞行过程中模型解体或零件脱落。

8.3弃权,或在比赛时间内模型未起飞,或超过比赛时间2分钟模型未着陆。

8.4模型带动力两次及两次以上飞入禁区。

8.5教练入场或调整、操纵模型。

二、载重空投(1kg级遥控电动模型飞机载重空投)

1.任务描述

遥控电动模型飞机搭载一定质量的载荷从起降区起飞,飞行至载荷投放区上空一定高度后将载荷释放,模型飞机安全返场,完成比赛任务。

比赛以搭载质量大、投放准确取胜。

2.技术要求

2.1模型的动力为大会指定电机、电调及电池。

指定电机为兴耀华公司的N3536-KV1100,现场发放电机,且不得改动。

电池电压最大值为12.6v。

(赛前兴耀华公司为每个参赛院校提供6套指定电机、电调和电池)

2.2模型的空载质量不大于1.00kg。

模型必须以滑跑的方式起飞,起飞不得借助外力或其他装置,模型可带动力着陆但必须在接地后关闭发动机,模型接地且螺旋桨停止旋转后方可触及模型。

2.3每个飞行组在比赛中最多使用2架模型。

飞行组成员应是每架模型的设计、制作者。

模型须经大会审核,否则不得参加比赛。

进行较大维修后的模型要进行重新审核。

2.4一切固定载重物的连接件都视为模型的自重。

2.5模型载重物只允许用水,载重用水不允许有提高比重的人为溶解物。

容器为透明塑料袋,塑料袋壁厚不大于0.2mm。

每次投放的各单体标准载重物上必须系有尺寸不小于1m长、0.1m宽的自备彩色飘带。

标准载重物质量(包括容器)为0.1kg及0.1kg的整倍数,不足0.1kg的超过部分质量不计。

2.6标准载重物由参赛队自行准备,赛前须经大会审核标注。

3.比赛场地

3.1比赛场地划分为:

模型起降区、投放区、工作区和观众区四部分。

3.2模型起降区为200×50m(实际尺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土质、草地或硬质跑道。

跑道及其两端各150m为禁区,除工作人员和参赛运动员外,其他人员在比赛期间一律不得进入该禁区。

3.3比赛场地设直径分别为10、30、50(m)的三个同心圆载重物投放区。

投放区及其上下风方向各250m为禁区,除工作人员和参赛运动员外,其他人员在比赛期间一律不得进入该禁区。

比赛中参赛运动员不得进入投放区。

3.4工作区、观众区设在跑道的同一侧。

4.运动员

4.1由操纵员、领航员和机械员各1人组成机组参加比赛,上场时必须穿戴大会指定标志物,在竞赛过程中其他人不得提供帮助。

4.2允许一名教练员入场口头指导,但不能动手调整遥控设备和模型上的任何部件。

5.竞赛方法

5.1比赛共进行三轮。

5.2前两轮比赛各队领队(教练)须在每轮比赛净空前以密封的方式向执行裁判长提交“装载质量报告单”。

5分钟内,执行裁判长召集领队会,用唱读的形式公示各队所提交的“装载质量报告单”。

领队会在净空信号发出后立即召开,不论领队是否到齐。

静空信号发出后5分钟时间内仍未提交装载质量报告单者以该轮弃权论。

公示后载重质量在本轮比赛期间不得更改。

按申报载重质量由小到大排列比赛出场顺序,载重量相同的参赛运动员的出场顺序以电脑排序为准。

5.3第三轮比赛采用“举牌竞飞”的方法确定比赛出场顺序。

1)执行裁判长从第2轮比赛的最小装载质量开始唱报装载质量;以后,每次递增0.1kg。

参赛小组可以举牌表示参加该级别装载质量的比赛,也可以等到装载质量增加到某值时再举牌。

每个装载质量唱报3次,最后一次一锤定音,停止举牌。

2)如有2个及以上的飞行组举牌参加同一装载质量比赛,则用抽签的方式确定出场顺序。

3)每个飞行组只能举牌一次参加1场比赛,记录为第三轮比赛的成绩。

4)竞拍至没有参赛小组举牌为止。

没有举牌的飞行组以弃权论。

5.4比赛时间:

参加当轮比赛的小组在检录后进入待飞区,自进场开始计比赛时间。

一轮比赛时间为9分钟。

比赛时间内运动员须完成进入起降区、起飞、空投和着陆等程序。

5.5模型离地即为正式飞行,每组运动员一轮只允许进行一次正式飞行。

5.6空投高度不得低于18米长系留绳所系气球的高度,空投时模型航向必须与起飞航向夹角在45度以内。

5.7运动员须在投放前提出空投申请,得到裁判员允许后方可进行空投作业。

在比赛时间内申请投放次数不限。

6.成绩评定

6.1成绩计算方法:

载重分、空投分与着陆分之和为单轮成绩。

6.2载重分计算方法:

载重质量每克计作1分,模型飞行高度超过18米长系留绳所系气球的高度即可获得载重分。

在模型起飞离地后、飞行高度低于18米长系留绳所系气球的高度之前,如果载重物破裂或脱落,该轮飞行载重分为0分。

6.3空投分计算方法:

1)投入到1、2、3号区内的载重物,分别按入区载重物质量的50%、30%、10%计算空投分;载重物未投入投放区时,空投分为0分。

2)载重物坠落到地面的位置是否投入1、2、3号区,硬质地面以裁判判定的第一落点为准,软质地面以与飘带连接的载重物包装的主体部分停止位置为准,压线即视为入内,无论是否破损。

3)空投载重物违反第5.6和5.7条规定之一者判为空投犯规,给予警告,该次所投载重物不予计算空投分。

4)模型获得载重分之后,发生载重物破裂、脱落或没有投放,空投分为0分。

6.4着陆分计算方法:

模型安全着陆在起降区,得200分。

着陆点以起落架第一接地点为准,压线即视为入内。

着陆过程中如果模型的机翼、尾翼、机身构架发生折断或模型未降落在起降区,着陆分为0分。

6.5比赛成绩计算方法和名次排列:

以飞行组的最高一轮成绩为比赛正式成绩并以此排列名次;如成绩相同,以载重质量高者名次排前。

如果还相同,按次高轮的成绩排列;如果还相同,按另外一轮的成绩排列。

如果还相同,按模型的空载质量排列,值小者列前。

如果仍相同,则名次并列。

7.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该轮总成绩判为0分

7.1模型在空中解体或脱落零部件。

7.2模型在本轮起飞时借助外力。

7.3修改或更换模型主要部件未经审核。

7.4参赛人员、教练员在比赛时违反规定。

7.5模型对机场重要设备造成损坏(同时承担赔偿责任)。

7.6模型在比赛中两次飞入观众区或工作区上空。

7.7声明弃权。

8.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该参赛小组整个比赛资格

8.1运动员操纵水平不能保证安全飞行。

8.2使用未经审核的模型及动力装置。

8.3使用未经审核的载重物,或擅自更改已审核的标准载重物。

8.4发生其它严重违纪行为。

8.5将载重物投放到观众区内。

三、限时载运空投(3kg级遥控油动模型飞机限时载运空投)

1.任务描述

遥控内燃机模型飞机搭载一定质量的载荷从起降区起飞,飞行至载荷投放区上空一定高度后将载荷释放,模型飞机安全返场,循环往返直至比赛结束。

比赛以搭载质量大、投放准确取胜。

2.技术要求

2.1模型的动力只允许使用总工作容积不超过指定容积的甲醇发动机(无减速器发动机限6.5cc,带减速器发动机限3.5cc),模型的空载质量在无燃油的情况下不大于3.00kg。

2.2模型必须以滑跑的方式起飞,起飞不得借助外力或其他装置,模型可带动力着陆但必须在接地后关闭发动机,模型接地且螺旋桨停止旋转后方可触及模型。

2.3每个飞行组在比赛中最多使用2架模型。

飞行组成员应是每架模型的设计、制作者。

模型须经大会审核,否则不得参加比赛。

进行较大维修后的模型要进行重新审核。

比赛中对发动机进行抽检,比赛结束后对获得名次飞行组的发动机的气缸容积进行统一审核。

2.4一切固定载重物的连接件都视为模型结构质量。

2.5模型载重物只允许用水,载重用水不允许有提高比重的人为溶解物。

容器为透明塑料袋,塑料袋壁厚不大于0.2mm。

每次投放的各单体标准载重物上必须系有尺寸不小于1m长、0.1m的自备彩色飘带。

标准载重物质量(包括容器)为0.5kg及0.5kg的整倍数,不足0.5kg的超过部分质量不计。

2.6标准载重物由参赛队自行准备,赛前须经大会审核标注。

3.比赛场地

3.1比赛场地划分为:

模型起降区、投放区、工作区和观众区四部分。

3.2模型起降区为200×50m(实际尺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土质、草地或硬质跑道。

跑道及其两端各150m为禁区,除工作人员和比赛运动员外,其他人员在比赛期间一律不得进入该禁区。

3.3比赛场地设直径分别为10、30、50(m)的三个同心圆载重物投放区。

投放区及其上下风方向各250m为禁区,除工作人员和参赛运动员外,其他人员在比赛期间一律不得进入该禁区。

比赛中参赛运动员不得进入投放区。

3.4工作区、观众区设在跑道的同一侧。

4.运动员

4.1由操纵员、领航员和机械员各1人组成机组参加比赛。

4.2允许一名教练员入场口头指导,但不能动手调整遥控设备和模型上的任何部件。

4.3允许2名助手入场,助手不得调整和操纵模型,不得启动发动机。

4.4上场运动员及助手必须穿戴大会指定标志物,在竞赛过程中其他人不得提供帮助。

5.竞赛方法

5.1比赛进行三轮。

5.2各队领队(教练)须在每轮比赛净空前以密封的方式向执行裁判长提交“装载质量报告单”,要求每次飞行的装载质量与报告单相符。

净空信号发出后5分钟内,执行裁判长召集领队会,用唱读的形式公示各队所提交的“装载质量报告单”。

领队会在净空信号发出后立即召开,不论领队是否到齐。

静空信号发出后5分钟时间内仍未提交装载质量报告单者以该轮弃权论。

公示后载重质量在本轮比赛期间不得更改。

按申报载重质量由小到大排列比赛出场顺序,载重量相同的参赛运动员的出场顺序以电脑排序为准。

5.3准备时间及比赛时间:

参加当轮比赛的小组在检录后进入待飞区,有5分钟准备时间,用于核定载重量;自点名开始计比赛时间,一轮比赛时间为9分钟。

比赛时间内运动员装运水空投起落次数不限。

超过竞赛时间后不再记成绩。

5.4模型的起飞

1)模型载重物的装载必须在比赛开始计时后进行。

2)主机在没有离地的情况下出现故障,允许更换备机进行比赛,主机离地后不允许再使用备机。

在启用备机前,禁止在备机上提前装载载重物。

3)模型达到18米长系留绳所系气球的高度以上后,即可获得载重分。

5.5模型的空投

1)空投高度不得低于18米长系留绳所系气球的高度,空投时模型航向必须与起飞航向夹角在45度以内。

2)运动员须在投放前提出空投申请,得到裁判员允许后方可进行空投作业。

在比赛时间内申请投放次数不限。

5.6模型的降落

模型在起降区域内安全着陆,即可获得着陆分。

6.成绩评定

6.1单轮成绩为该轮每次飞行的载重分、空投分与竞赛时间内着陆分之和。

如模型在比赛时间内发生解体、空中掉零件或其他导致模型无法继续飞行的故障,则该轮比赛结束,比赛成绩记录截止至本次起飞前为止;本次比赛起飞之前已取得的相应成绩有效。

6.2单次飞行载重分计算方法:

载重质量每克计作1分,模型飞行高度超过18米长系留绳所系气球的高度即可获得载重分。

在模型起飞离地后、飞行高度低于18米长系留绳所系气球的高度之前,如果载重物破裂或脱落,该次飞行载重分为0分。

6.3单次飞行空投分计算方法:

1)投入到1、2、3号区内的载重物,分别按载重物质量的50%、30%、10%计算空投分;载重物未投入投放区时,空投分为0分。

2)载重物坠落到地面的位置是否投入1、2、3号区,硬质地面以裁判判定的第一落点为准,软质地面以与飘带连接的载重物包装的主体部分停止位置为准,压线即视为入内,无论是否破损。

3)空投载重物违反第5.5条规定之一者判为空投犯规,给予警告,该次空投所投载重物不予计算空投分。

4)模型获得载重分之后,发生载重物破裂、脱落或没有投放,空投分为0分。

6.4单次飞行着陆分计算方法:

模型安全着陆在起降区,每次着陆获得200分。

着陆点以起落架第一接地点为准,压线即视为入内。

着陆过程中如果模型的机翼、尾翼、机身构架发生折断或模型未降落在起降区,着陆为0分。

6.5比赛成绩计算方法和名次排列:

以飞行组的最高一轮成绩为比赛正式成绩并以此排列名次;如成绩相同,以载重质量高者名次排前。

如果还相同,按次高轮成绩排列;如果还相同,按另外一轮的成绩排列;如果还相同,按模型的空载质量排列,值小者列前。

如果还相同,则名次并列。

7.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该轮成绩判为0分

7.1模型在本轮起飞时借助外力。

7.2修改或更换模型主要部件未经审核。

7.3参赛人员、教练员在比赛时违反规定。

7.4模型对机场重要设备造成损坏(同时承担赔偿责任)。

7.5模型在比赛中两次飞入观众区上空。

7.6声明弃权。

8.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该参赛小组整个比赛资格

8.1运动员操纵水平不能保证安全飞行。

8.2使用未经审核的模型。

8.3使用未经审核的载重物,或擅自更改已审核的标准载重物。

8.4发生其它严重违纪行为。

8.5将载重物投放到观众区内。

8.6发动机审核不合格者。

四、模拟搜救(遥控模型直升机模拟搜救)

1.任务描述

遥控模型直升机从起降区起飞,飞行至救援物资存放区,通过机载图像设备寻找、选定并拾取某一分值的救援物资。

飞越障碍后将救援物资投放给待救区内同等分值的待救对象,完成一趟搜救任务。

循环往复直至完成规定搜救任务。

比赛以搜索、拾取、投放迅速准确取胜。

2.技术要求

2.1允许使用内燃机或电动机为动力的模型直升机。

内燃机的最大容积须在91级以下(含91级),电动机电压须在42伏以下。

每个飞行组在比赛中最多使用2架模型。

2.2模型直升机必须通过无线机载图像设备搜索目标。

2.3只允许使用机械装置对救援物资进行拾取和释放,不得以人工的方式进行。

2.4允许模型在拾取和投放救援物资过程中触地。

3.运动员

由操纵员、领航员和机械员各1人组成机组参加比赛。

4.比赛时间

每轮比赛进场准备时间为1分钟,比赛时间为7分钟。

运动员须操纵模型在比赛时间内完成起飞、救援和着陆动作。

超过比赛时间完成的动作不予评分。

5.场地设置

5.1设运动员操纵区(25×2m)、模型起降区(直径1m的圆)、物资区(15×6m)和待救区(15×6m)、障碍物(高3m,长6m)。

5.2物资区内设8个物资存放区,每个存放区(直径1m)中心内摆放一件救援物资。

每个救援物资每轮对应不同分值,分值标注在各存放区的分值牌上。

分值牌背向运动员,与地面夹角40度(0.3×0.15m为分值的数字面积)。

救援物资所对应分值的排布方案由运动员抽签确定。

5.3待救区内设8个待投区,每个待投区中心内设一待救对象。

每个待投区由直径分别为0.4m和1m的两个同心圆组成。

每个待投区每轮对应不同分值,分值标注在各待投区的分值牌上。

分值牌背向运动员,与地面夹角40度(0.3×0.15m为分值的数字面积)。

待投区分值的排布方案由运动员抽签确定。

5.4救援物资为边长50至80mm的长方体,单件救援物资的最大质量为300g。

每轮比赛大会统一提供8件救援物资。

6.飞行和救援规定

6.1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必须在操纵区内操纵模型。

6.2模型直升机必须在起降区起飞和着陆(拾取救援物资时除外)。

6.3一次救援的定义:

直升机从起降区起飞后成功获得某件救援物资,飞越障碍物,将救援物资投放到待投区的过程。

6.4每轮最多只能进行5次救援。

每个待投区只能接受一件救援物资。

6.5严禁模型直升机飞越安全线。

7.成绩评定

7.1每轮比赛成绩为起飞分、着陆分、拾取分和投放分之和。

时间评定——比赛时记录每轮比赛用时,作为得分相同情况下名次排定的依据。

起飞分——在起降区平稳起飞,迅速飞向搜救区,得100分。

着陆分——模型直升机平稳落在起降区内(以模型起落架为准),得100分;起落架压起降区边线,得50分;模型落在起降区外,得0分。

比赛时间内,只给最后一次的着陆计分。

单次拾取分——模型必须从物资区成功拾取救援物质并成功飞越障碍物方可获得该次拾取分,分值取所拾取物资的分值。

拾取分——各次拾取分值之和。

单次投放分——模型必须将救援物资成功释放到待投区内方可获得该次投放分,救援物质压线视为入内。

投放分计分办法如下:

1)救援物资分值与待投区分值相同时:

a)如将救援物资投放在待投区直径为0.4m的范围内,该次投放分为待投区分值的2倍。

b)如将救援物资投放在待投区直径为0.4m至1m的范围内,该次投放分为待投区分值。

2)救援物资分值与待投区分值不同时:

a)如将救援物资投放在待投区直径为0.4m的范围内,该次投放分为待投区20分。

b)如将救援物资投放在待投区直径为0.4m至1m的范围内,该次投放分为10分。

投放分——各次投放分值之和。

7.2比赛进行两轮,取较高一轮成绩为运动员的正式比赛成绩。

若成绩相同,则另一轮得分高者列前。

如果还相同,则单轮完成任务用时少者列前。

如果仍相同,名次并列。

8.以下情况该轮成绩为零

8.1飞行过程中模型直升机掉零件。

8.2弃权或比赛时间内模型直升机未起飞。

8.3模型直升机飞入禁区。

8.4模型直升机碰撞障碍物。

8.5比赛过程中操纵员两次出操纵区。

五、双机分离(遥控模型双机分离定点救援)

1.任务描述

主机载运子机起飞迅速上升到一定高度,主机和子机分离,主机迅速返回机场着陆,子机在空中飞行,并安全降落到指定着陆区。

子机从起飞至着陆均要求采用第一视角方式飞行。

2.技术要求

2.1两架模型飞机为一个组合,分别为主机和子机。

每队允许使用主机和子机各2架。

主机为油动或电动遥控模型飞机,子机为遥控模型滑翔机。

2.2主机、子机重量和不大于6Kg,翼展均不大于2m。

2.3主机和子机分离时,模型飞机必须发出明显的信号。

2.4搭载方式不限。

3.运动员

3.1由主机操纵员、子机操纵员和机械员各1人组成机组参加比赛。

主机和子机的操纵员在比赛过程中不允许互换。

3.2允许1名助手进场,助手不得调整和操纵模型,不得启动发动机。

4.飞行规定

4.1每轮比赛时间为7分钟(含准备时间)。

运动员操纵模型飞机在比赛时间内完成起飞、双机分离和主机、子机的定点着陆动作、主机降落到指定着陆区。

超过比赛时间完成的动作不予评分。

4.2模型飞机滑跑后没有离地为一次试飞,在比赛时间内允许进行3次试飞。

模型飞机未离地,允许更换主机和子机。

4.3模型飞机起飞离地即为正式飞行。

每轮比赛只允许进行一次正式飞行。

4.4主机、子机分离前运动员须提出分离申请,得到裁判员允许后方可进行分离作业。

分离时必须有明显的信号:

如施放彩带、拉烟等。

在比赛时间内申请分离次数不限。

分离必须在起飞区上空进行。

4.5主机使用目视遥控方式飞行,并使用滑降方式落地。

子机从起飞至着陆均要求采用第一视角方式飞行,子机操纵员需独立完成任务,不允许他人协助或指挥。

5.成绩评定

5.1模型飞机起飞分、双机分离分、主机着陆分、子机留空时间分和子机着陆定点分之和,再扣除主机飞行时间分为每轮运动员的正式比赛成绩。

5.2模型飞机起飞分:

主机搭载子机安全、正常起飞进入航线,航线高度不低于18米长系留绳所系气球的高度,可获得相应的起飞分:

拖曳式,得50分,其它形式得20分。

5.3双机分离分:

飞行高度高于18米长系留绳所系气球的高度,主机、子机安全分离并发出明显的信号可获得相应的双机分离分20分。

5.4主机飞行时间分:

主机从起飞到着陆停止前进为本次飞行时间,1秒记作1分,记时均取秒的整数,小数4舍5入。

5.5主机着陆分:

主机在着陆区(50×20m)内正常触地并停止前进,方可得到相应的分值(50、40、30、20、10分),分值以模型停止前进时,机头在地面的投影所位于区域的分值计,压线视为入内。

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则主机着陆分为0分:

主机在比赛时间内未着陆;主机着陆触地点不在指定起降区;主机着陆触地后发生解体;主机着陆触地前未关闭动力;主机停止前进时机身轴线与着陆方向矢量夹角大于90度。

5.6子机留空时间分:

子机从分离到着陆停止前进为本次留空时间;留空时间在120秒以内时,1秒记作1分;超过120秒后,每超过1秒减1分;最高分为120分。

记时均取秒的整数,小数4舍5入。

5.7子机着陆定点分:

模型滑翔机着陆定点在长20米靶线两侧各1米内得100分。

着陆在靶线1米以外的记分公式为:

Y=100-4X(其中X是模型飞机着陆停稳后机头在地面的垂足到靶线的垂直距离,以米为单位,精确到1位小数)。

最小分值为零。

以下情况该轮子机着陆定点成绩为零:

1)子机着陆时与运动员或其助手相碰;

2)子机在比赛时间内未着陆;

5.8比赛进行两轮,取其中最高一轮成绩为运动员的正式成绩;若成绩相同,则另一轮得分高者列前;再相同,则进行附加赛,附加赛子机的留空最长测定时间每轮递增60秒。

6.以下情况该轮成绩为0分

6.1主机和子机分离时高度低于18米长系留绳所系气球的高度。

6.2飞行过程中模型解体。

6.3弃权或比赛时间内模型未起飞。

6.4主机两次飞入禁区。

6.5子机使用动力系统。

6.6违反4.5规定。

六、空对地摄影(遥控模型飞机空对地定点摄影)

1.任务描述

遥控固定翼模型载机从空中对地面固定目标进行摄影,在满足基本的清晰度要求下,以摄影照片准精确度评比成绩。

该项目旨在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利用航空模型开展实际应用工作的能力,为其进入航空遥感领域、无人机侦察等领域积累知识和技能。

2.技术要求

2.1遥控固定翼模型载机及摄影设备总重量不大于6kg。

2.2参赛运动员必须以遥控方式操纵模型;并要求模型上用于驱动气动舵面的舵机与飞行姿态控制用接收机直接相连。

2.3摄影器材:

限用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所拍摄图片的宽高比为4:

3,不允许使用摄像截图。

焦距、CM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