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四五六单元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8711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四五六单元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四五六单元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四五六单元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四五六单元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四五六单元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四五六单元附答案.docx

《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四五六单元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四五六单元附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四五六单元附答案.docx

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四五六单元附答案

七下语文单元小测(第四、五、六单元)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43分)

一、(9小题,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羁(jī)绊  归省(shěnɡ) 凫水(fú)  忧心忡忡(zhōnɡ) 

B.拽住(yè)  冗杂(rǒnɡ)  蓦然(mò)  叱咤风云(zhà)

C.嗔视(chēn)  脐带(jī ) 蹒跚(pán) 养精蓄锐(xù)

D.恬静(tián) 惬意(qiè)  迸射(bìnɡ) 秩序井然(zhì)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劝诱(yòu)筛糠(kānɡ)羸弱(léi)芸芸众生(yún)

B.步履(lǚ)沮丧(sànɡ)遒劲(qiú)冻饿之虞(yú)

C.颦蹙(cù)吞噬(shì)贮藏(zhù)孜孜不倦(zī)

D.犁铧(huá)遗孀(shuāng)庇荫(yīn)相得益彰(zhāng)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静穆坚持不泄凛冽毛骨耸然

B.无垠扬扬得意疆域央央不乐

C.怂恿珊珊来迟娴熟疲惫不勘

D.逞能语无伦次畸形慷慨以赴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鸟的花冠,鸟的羽毛,鸟的翅膀与它们个性迥异的叫声相得益彰,成为大自然天造的杰作。

B.有经验的羚羊的跳跃能力要比年轻的羚羊的跳跃能力略胜一筹。

C.他的挑战欲极强,越是进退维谷的境界,他越是兴奋不已。

D.王刚同学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李梅做的好事比他有过之无不及。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

B.今年的《考试说明》对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及要求作了一些新的调整。

C.管教人员对犯罪青少年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使自己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提高了觉悟。

D.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数理化和外语等基础课程,而对于与这些基础课程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娃哈哈AD钙奶,运用高科技手段,解决了维生素A易氧化、不稳定的问题,确保维生素被充分吸收,发挥保护视力之功效。

B.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们都认识到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C.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用于探测引起事物中毒的微生物的生物传感器。

D.应该承认,就小说本身能激活读者想象力这一点而言,幻想小说不失为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7.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8.参照下面的示例,为“成长的足迹”设计两种恰当的意象,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要求:

形象具体,句子形式基本一致。

(4分)

示例:

成长的足迹,像装着调味料的五味瓶。

小小的五味瓶,却记录着我的酸甜苦辣咸。

(1)成长的足迹,像

(2)成长的足迹,像

9.有这么一个真实故事:

1704年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这一故事引起轰动,也引起作家们的关注。

其中一位叫___________的作家据此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小说《________________》。

小说的主人公把被救的土人取名为“_________”,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3分)

 

二、(2小题,15分)

10.古诗文默写。

(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B.荷笠戴斜阳,青山独归远。

C.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D.峨嵋山月半轮秋,映入平羌江水流。

E.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F.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2)根据课文内容,补写出下列名篇空缺部分。

(4分)

,落花时节又逢君。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

③,杳杳钟声晚。

④有约不来过夜半,。

(3)根据意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2分)

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雄才大略的风云人物不断涌现。

他们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人类文明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如赵翼在《论诗》中所说的那样,“,”。

11.按照课文,解释下面文言文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5分)

(1)会宾客大宴。

(《口技》)

(2)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逐日》)

(3)天柱折,地维绝。

(《共工怒触不周山》)

(4)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5)一狼洞其中。

(《狼》)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7分)

三、(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

(10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众宾团坐妇抚儿乳

A.B.

满坐寂然儿含乳啼

于厅事之东北角以为妙绝

C.D.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群响毕绝

1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大到小,从屋里到屋外。

B.本文描写的特点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C.第四段文字极力渲染了火场和大厅里的嘈杂,表现了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

D.第四段文字出现了很多“百”“千”这些数字,不能把它看成是实数,而是虚数。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题2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什么情感?

最能体现着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2分)

(2)试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四、(9小题,41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17题。

(6分)

对称

①对称,是自然界一种普遍而又奇妙有趣的现象。

镶嵌天际的恒星、行星呈球状对称;小巧玲珑的雪花,精巧细腻的蜂巢呈平面对称;大多数花朵呈辐射对称;有中央叶脉的叶片呈左右对称,人和鸟兽虫鱼的五官、四肢左右无不对称。

②“对称”能给人以整齐、沉静、稳重的美感,但由此也造成变化少、不自由,限制了灵动和飞跃。

曹雪芹是古代第一个对“对称”显得不安分的人。

如他笔下的芳官,连戴耳环也是一边大一边小的,显得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风韵。

事实上,正如古代有位哲学家所说,世界上没有两样完全相同的东西。

仔细观察有中脉叶子的细微结构,两边叶脉的数量和分布、叶缘缺刻或锯齿的数目和分布都是不同的。

绝大多数人的面部发育也不对称,66%的人左耳稍大于右耳,56%的人左眼略大,59%的人右半侧脸较大。

人的躯干、四肢也不完全对称,左肓往往较高。

75%的人右侧上肢较左侧长。

人的两手的掌纹,不但细脉络不同,粗蚊也不完全一样。

可以说,生物界里的不对称是绝对的,而对称是相对的。

实验研究证明,这是由于细胞内原生质的不对称性所引起的。

从生物体内蛋白质等物质分子结构可清楚地看到,原生质一般呈不对称的结构形式。

研究发现,不对称原生质的新陈代谢,比起左右结构相等的化学物至少要快3倍。

由此可见,不对称性对生命的进化有重要意义,自然界的发展,正是一个对称性不断减少的过程。

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这就是瑰丽多姿的自然界。

16.第1自然段摆出自然界对称的主要类型有几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3种B.4种C.5种D.6种

17.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瑰丽多姿的自然界的对称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

B.生物界的对称是相对的,不对称是绝对的。

C.自然界是一个对称而又不完全对称的统一体。

D.不对称性对生命的进化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19题。

(10分)

悦读”的“姿势”

①从一定意义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它的阅读史,一个人亦如此。

②犹太人将阅读置于很高的地位。

他们会在书上涂一层蜂蜜,让孩子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他们还喜欢将书放在枕边和过道上,可随时翻阅。

有资料说,每4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

以读书为乐已经深深融入犹太人的血液里,也使他们在人类长河中光芒四射。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800多人获诺贝尔奖,有犹太人血统的就占了近四分之一,而犹太人数量不到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三。

③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

唐代刘禹锡的诗句“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

“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追念儿时读书时的情景。

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故事,“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让人心生敬畏。

④将中外读书情形做一番比较,不免让人心生遗憾:

有时我们过于强调“苦学”而忽略了“乐学”,过于强调“正襟危坐”而忽略了“随性阅读”,过于强凋读书的“功利性”而忽略了它的“功能性”。

这就使得阅读难以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难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过于浓烈的功利色彩亦极有可能将知识庸俗化,将读书引入歧途。

⑤就以读书的姿势为例,其实大可不必讲究。

古人马上、枕上、厕上的读书法看似不雅,实则领略到了读书的真谛。

而今,公园里的“晨读”、公交上的“走读”、倚床挑灯的“夜读”,无一不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正如有人所说,“先要把读书看得很平常,才可以读书……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随性而读,是与生命相伴始终的。

”只有把读书当做平常之事,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才会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⑥阅读的身体姿势也许并不重要,但心灵的姿势却不可或缺。

这种“心灵的姿势”,既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经典的敬畏,也是对读书选择性的把握。

喜欢读书是一种态度,而善于读书则是一种能力。

读理论之书,打牢“基本功”;读经典之书,占领“制高点”;读大家之书,开扩“大视野”;读哲学之书,掌握“金点子”……让心灵俯就于经典,让灵魂与灵魂对话,自能积累底蕴、提振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

⑦《朗读手册》中有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和绝望的终极武器。

”世界上很难有东西永恒,作为精神财富的文字却是特例。

“俯而读,仰而思”,走进书香世界,俯下身子亲近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姿势,一种世界上最美的姿势,一种能给民族和我们个人带来希望的姿势。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8.与本文所阐明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随性而读,是与生命相伴始终的。

B.阅读能积累底蕴,提振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C.阅读能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将给民族和个人带来希望。

D.苦读让人心生敬畏。

19.结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划线句“亲近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姿势,一种世界上最美的姿势,一种能给民族和我们个人带来希望的姿势。

”语意含蓄而深刻,联系上文,请把你的理解写出来。

(3分)

(2)文章第④段的结尾说“过于浓烈的功利色彩亦极有可能将知识庸俗化,将读书引入歧途”,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0~24题。

(25分)

宝贝,你能原谅我吗?

①那是一顶可爱的无边帽,用安哥拉纱线编织而成,帽子的软顶上挂着个安哥拉绒毛做的小球,两边垂下两条系带。

②买这项帽子的时候,茉莉才6岁。

由于她的耳朵很容易发炎,我们要她在冬天出门时戴着这顶帽子。

但是她很讨厌戴帽子,她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

当她找不出什么理由的时候,她就会把它藏起来,害得我们经常到处找帽子。

③有一天早晨,校车在外面鸣着喇叭等她,我们又一次开始找她的帽子。

④“我昨晚没把它藏起来。

”茉莉委屈地喊。

⑤“可你以前常把它藏起来,你叫我怎么信你?

”我愤怒地质问她。

⑥我生气地把她拖上校车。

她哭叫起来,我冲着她大声吼:

“今晚你耳朵痛时,别对着我哭!

⑦我用力关上门,校车开走了。

在收拾脏衣服的时候,我的怒气又上来了。

她一定知道自己把帽子藏在哪里,我一边嘀咕着一边打开洗衣机。

天啊,帽子竟然在洗衣机里面,我竟然忘记了是我自己头天晚上把它丢进去的!

⑧我是多么惭愧啊。

我不停地在地板上踱来踱去,时不时看看时钟,第一次课间休息是在9点15分,我必须告诉她,我有多么抱歉。

⑨9点钟,我开车来到学校,把车停在运动场边焦急地等侯着。

终于,下课铃响了,一年级的小学生像小鸟一般唧唧喳喳地跑了出来。

茉莉在那里!

我下车大声叫她,她转过头来看见我,喜形于色,接着飞一般地朝我跑过来。

⑩“这是我妈妈!

”她向她的朋友们介绍我。

她张开双臂拥抱我,看得出她真的很开心。

我紧紧地搂着她,眼睛湿润了。

⑪“哦,茉莉,”我流着泪说,“真的很抱歉,我找到了帽子,是我昨晚放在洗衣机里了。

宝贝,你能原谅我吗?

”她愣了一会儿,随即抱着我咯咯地笑起来,然后飞快地跑回去玩了。

⑫多年以后,我偶然发现了茉莉大学时代的一些手稿和笔记。

当打开其中一本旧笔记本时,我发现了她写的一篇作文。

那是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要求以生活中对个人影响最大的一件事为题材。

⑬她的作文题目很简单——帽子。

⑭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茉莉总结了“帽子事件”对她的人生的影响:

“从此,我知道了,我的妈妈是个多么可爱的人,妈妈不仅能承认错误,还会为自己所犯的错误道歉.我爱她……”

⑮我的眼睛湿润了。

([美国]莫利·莱蒙斯/文,选自《情感读本》2010年12月上,有改动)

20.面对女儿的辩解,“我”为何不但不信,反而认为是她藏了起来?

(4分)

21.哪些细节表现了“我”找不着帽子时的愤怒?

(4分)

22.第⑩段和第⑮段画线句子分别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8分)

23.读了本文,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6分)

24.下列作品的作者与本文作者属于同一国家的一项是()(3分)

A.《最后一课》B.《走一步,再走一步》C.《皇帝的新装》D.《绿色蝈蝈》

 

七下语文单元小测(第四、五、六单元)

参考答案

1.B2.D3.D4.D

5..B(A主语残缺,去掉“对于”C改“自己”为“他们”。

)D去掉“被”。

6.D(“为”“是”重复)

7.B

8.

(1)成长的足迹,像一本写满秘密日记本。

厚厚的日记本,却记录着我的点点滴滴。

(2)成长的足迹,像一场有声有色的电影。

短短的影片,却记录着我的童年趣事。

9. 丹尼尔· 笛福 、鲁宾逊飘流记星期五

10.

(1)CE

(2)①正是江南好风景②何人不起故园情③苍苍竹林寺④闲敲棋子落灯花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1.

(1)适逢,正赶上

(2)跑(3)断(4)通“只”(5)打洞

12.C

13.A

14.

(1)客人们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或稍微)坐端正了。

(2)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改变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

15.

(1)对春景的喜爱,怜字体现

(2)全诗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以及一个历经宦海沉浮的文人想要脱离繁华尘世,追求自然闲静的心态。

16.B

17.A

18.D(3分)

19.

(1).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多阅读,让自己积累底蕴,提振精神,修身明理,使精神变得丰富因读书而精神富足,就会给自己和民族带来希望(扣住多阅读能给人精神营养和精神富足的好处谈,不求文字的一致,只要答对一层给2分,答对两层给3分。

(2).示例:

一些低俗作家为牟利将名著恶意改编,甚至加进色情、暴力等内容,吸引青少年阅读,这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将读书引入了歧途。

(结合实例扣住“功利”“庸俗”“歧途”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4分)

20.因为她很讨厌戴帽子,常会找出各种理由拒绝;当找不出理由时,还会把帽子藏起来。

21.“愤怒地质问”、“生气地把她拖上校车”、“)申着她大声吼”、“用力关上门”。

22.第⑩段画线句子:

①“我”为自己的武断,为冤枉女儿,为自己的粗暴行为,感到深深的歉意,也感到十分难过。

②为女儿的纯真、不计前嫌而感动。

第⑥段画线句子:

①因孩子对自己的宽容和深深的爱而感动。

②因孩子对自己的理解而欣慰。

23.①遇事要冷静,不能凭主观臆测,武断地下结论。

②知错能改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③父母应重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应尊重孩子。

(言之有理即可)

24.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