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8500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农业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农业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农业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农业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化.docx

《农业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化.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化.docx

农业化

对贵州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2004-11-30

省统计局陶谋立

  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完成1070.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是近11年来同期增长最快的一年,全省经济呈现增长速度比较快、结构调整力度比较大、经济效益比较好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全省生产总值一季度增长11.1%,上半年增长11.2%,前三季度增长11.2%,经济增长速度均在11%以上。

这种稳定增长,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下,努力克服煤、电、运等生产要素紧张状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

  今年我省经济加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二、三产业全面提速,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35.38亿元,增长5.1%,比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90.37亿元,增长13.5%,比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44.69亿元,增长10.8%,比上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8、6.4和4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形势好

  今年我省农业生产在政策好、气候好、人努力的共同促进下取得了超过预期的较快增长,农业与农村经济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向前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

农业生产的良好增势,为全年经济增长提供了基础。

全省农业生产表现出三个突出特点:

  第一,农民生产积极性回升。

继夏粮较大幅度增产后,秋粮又获丰收,初步预计全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4%左右。

油菜籽产量74万吨,比上年增长15.4%,产量创历史新高。

烤烟生产在上年减产的基础上有所回升,预计产量可达30万吨左右;增长4%左右。

三大产品的增产使农业增加值上升2个百分点以上。

  第二,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结构调整继续向优质化和多样化方向推进。

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确保粮食安全的情况下,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杂交水稻、优质烟叶、双低油菜、水果、花卉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其中中药材、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861.3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4.2%。

经初步测算,优质品种和经济类作物产量增加使农业增加值上升1.5个百分点。

  第三,畜牧业增势良好,继续成为促进会省农业增长的重要支撑。

前三季度肉类总产量为112.0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禽蛋和奶类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1%和7.7%。

  

(二)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

  在宏观经济形势趋好、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的有利条件下,全省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尽管受宏观调控影响,部分行业及部分产品生产出现较大波动,但前9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有5个月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03.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

促进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因:

一是随着工业结构调整,传统优势产业继续得到较快发展,烟草、电力、煤炭、饮料、化工五大行业成为支撑全省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67.8%,拉动工业增长12.9个百分点,其中烟草行业贡献率为各行业之最,为22.5%;电力、煤炭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1%和11.7%。

上年同期居于贡献率前两位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工业今年则分别退居第9、第6位。

二是轻工业增势突出。

今年轻工业扮演了“举轻若重”的角色,尽管9月份烟酒两大行业因调整等原因产量下降致使轻工业增幅回落,但前三季度轻工业增加值仍增长23%,高于重工业6.1个百分点。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新产品产值累计完成59.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96以上。

四是优势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势强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44.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近70%,工业品出口拉动工业生产增长2.7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总体效益持续向好。

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8.38,比上年同期提高19.18点,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8%,净增利润15.5亿元,是同期工业效益最好的时期。

  (三)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有所加快

  今年以来全省第三产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在铁路运输周转量和邮电业增长较快的拉动下,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4.4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5.2个百分点;金融保险业由于强化管理、剥离不良资产以及改组上市等原因,效益明显提高,其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2.6%,增幅比上年同期高5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受行政事业单位调资和社会服务较快发展的影响,其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0.7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四)消费和投资仍是全省经济增长的两大推动力量

  随着经济增长的加快,居民收入增加,以及住房、通讯、旅游等消费热点的逐步形成和居民消费理念的变化,全省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

餐饮业持续高速增长依然是拉动省内消费市场稳定增长的重要方面,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已接近两成。

在统计的17类商品中,有16类商品零售额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增长最快的依次是c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药品、化妆品、服装、通讯器材,其增幅均在60%以上。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前三季度已接待国际旅游人数14.85万人次,完成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74.92万美元,分别增长183.8%和172.6%。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在经历四年多的高速增长之后,今年有所回落。

1—9月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3.85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1.8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4%和15.5%。

基本建设、房地产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两大领域前9个月的投资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1.2%和17.1%。

投资增幅经历了3—8月连续6个月回落后,9月份出现了回升势头。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主要优势和重点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煤炭、电力、烟草等投资增长均高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其中电力完成投资125.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3%;煤炭完成投资10.92亿元,增长100.9%;烟草完成投资1.96亿元,增长94.4%钢铁飞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增长持续减缓。

1至9月,全省在建的钢铁、水泥、电解铝投资项目共184个,完成投资23.59亿元,增速持续大幅度下降,1-4月与1—9月比,钢铁投资增幅由612.6%回落到88%,水泥、电解铝投资则由大幅增长转为下降,水泥投资由增长105.3%转为下降18.3%,电解铝投资由增长43%转为下降6.6%。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全省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月度进出口增幅均稳定在30%以上,前三季度,全省完成进出口总额1102亿美元,超过上年全年进出口规模1.1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6%,进出口总额与增幅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进口4.93亿美元,出口6.1亿美元,分别增长84.4%和64.2%。

  消费的持续升温和不断增加的投资促进了全省内需的进一步扩大,从拉动GDP增长的情况看,前三季度,GDP增长11.2%中,消费拉动5个百分点,投资拉动4.9个百分点。

  (五)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1--9月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13.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比上年同期增幅高4.9个百分点,已完成预算数的81.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3.88亿元,增长20%。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加,但增长幅度有所下降。

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55.14亿元,比年初增加256.71亿元,增长13.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34.43亿元,比年初增加121.6亿元,增长13.3%,二者增幅分别低于上年同期2.2和1.9个百分点。

贷款余额1924.8亿元,比年初增加236.62亿元,增长14%,增幅低于上年同期2.9个百分点。

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160.43亿元,增长18%,比上年同期增幅低7.9个百分点。

  (六)物价涨幅较高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在粮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部分行业投资增长速度过快,以及国际油价上扬的共同影响下,前三季度全省市场物价呈现上升态势。

1~9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4%,今年的物价上涨,是1998年以来连续五年低位运行之后的恢复性上涨。

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8个大类分析,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成为拉动物价上升的主要因素,食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2.3%,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升3.8个百分点,影响程度高达95%。

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7.3%、11.6%和8%。

  (七)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受机关事业单位调资和下岗分流人员转入从事个体经营活动人数不断增加、个体经营效益转好等因素影响,城镇居民收入继续较大幅度增加,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88.01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7.9%。

由于农副产品价格回升,农副产品出售量增多,农民现金收入多年来首次达到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37.4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3.06元,实际增长10.7%。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今年以来我省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保持了速度、结构、效益的较好统一。

但必须看到,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体制性和结构性问题还比较突出,应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投资问题

  总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有三个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投资增幅回落过大,1-9月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年初回落了2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6.6个百分点,虽然有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但主要是国有投资增幅回落过大。

二是施工项目减少。

1~9月,全省在建的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其他投资施工项目共有3532个,比上年同期减少84个,下降2.3%,其中新开工项目比上年同期减少201个,下降8.9%,这对下阶段乃至明年投资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三是各类资金到位量增长速度减慢,特别是国家预算内资金比上年同期下降23.5%。

给今后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煤电运问题

  要素市场供应紧张给工业增长带来不小压力,特别是煤、电、运等生产要素紧张状况在今年表现得尤为突出。

由于用电需求增长加快,部分电厂燃煤库存紧张状况至今仍未有根本缓解,从目前情况看,煤电紧张的矛盾仍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延续。

经过集中抢运,铁路运力从日均装车1600辆提高到1900辆,但到9月底仍有100万吨左右的积压物资等待运出,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

  (三)物价问题

  2004年以农产品价格上涨为核心的市场物价上涨,对20%的城镇低收入家庭影响明显,对中等收入家庭有一定影响,对高收入家庭基本没有影响。

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5.7个百分点,达到重4.5%。

食品价格上涨最高的8月份,因食品价格上涨,城镇每户家庭多支出86元,占当月可支配收入的5%,低收入家庭每户则多支出62元,占可支配收入的7.8%。

同时,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抵消了部分因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农民获得的收益。

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发布时间:

2003-11-14 文章来源:

作者惠寄文章作者:

龚晓宽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贵州省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粮食产量自1991年突破800万吨大关后,相继登上900万吨、1000万吨、1100万吨三个台阶,2000年达到1161.3万吨,比1949年增长2.9倍,农村人口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以上,初步实现了农村人口粮食自给。

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因地制宜地逐步建成了粮食、烤烟、油菜、生猪、牛、羊、林木等商品生产基地。

农业内部结构也不断优化,初步改变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小农经济模式,开始形成农、林、牧、渔共同发展的格局,实现了主要农产品从长期供不应求到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从总体上说,贵州省农业在稳定发展中进行调整、在调整中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农业持续发展为稳定全省经济发展的大局作出了巨大贡献。

贵州省农业结构呈现的主要特点,一是农林牧渔结构逐步优化,但种植业比重偏大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二是种植业内部结构逐渐优化,但是烤烟的相对优势有所弱化;三是生态环境出现改善势头,但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没有改变;四是畜牧业稳定增长,结构逐步优化,但距离建成畜牧大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五是产品结构有所优化,但特色农副产品仍然偏少,以初级品、大路货为主体的产品结构仍未根本改变。

贵州省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生长季长,降水丰沛,小雨日多,而且光、热、水配合良好,雨、热、光同季。

省内大部分地区种植业可以做到一年两熟,部分地区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同时,由于地处高原山区,气候局部差异明显,故有“一山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立体气候的突出特点有利于各种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和发展,也造就了若干特色农林牧作物生长的特殊条件,有利于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

贵州独有的高原丘陵山地地貌决定了土地资源空间立体格局,从东南部海拔137米的河谷到西北部海拔2903米的高中山峰巅,垂直带幅宽达2766米。

中小地貌组合错综复杂,高原上有山地、丘陵、盆地、谷地和洼地。

全省总土地面积中山地占71.34%,丘陵占20.97%,洼地、盆地占7.69%。

由于地貌多样,母岩组合复杂,土壤、植被各别,因而土地类型复杂,仅黔中地区就有山地、高丘地、低丘地、岗丘地、平坝地、沟谷地、洼地和水域等土地类型。

不同的土地类型自然属性各不相同,对农、林、牧、副各业的适宜性也不一样,可供农、林、牧、副、渔多向选择,许多土地类型具备发展名优特产的良好条件。

实践证明,从喜温的水稻、玉米、甘薯到喜凉的小麦、油菜、洋芋,从需要热量多的甘蔗、芭蕉、柑橘,到需热量次多的油桐、油菜,从喜温的常绿阔叶林种到喜干的针叶林种,在省内都有适宜生长的地方。

这种土地条件尤其适宜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的立体布局,这是气候条件与土地条件相互结合的结果。

贵州生物资源丰富,全省有70种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其中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

有3700余种药用植物资源,占全国中医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

全省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作物几乎应有尽有,已栽培的有近600个品种。

有天然牧草1441种,是畜禽喜居之地。

饲养的主要畜禽品种有30多种。

各种经济林木种类繁多,果茶桑资源发展潜力巨大。

这些都是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连续六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利用国家投资,扩大利用国债规模,1998至2002年,贵州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连续迈过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四个台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能够保障财政投入的稳步增长,加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央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使农业具有越来越雄厚的资金投入。

近年来,贵州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特别是交通业和电信业呈现超常规发展态势。

龙洞堡大型机场通航使贵州省与国内外的空中联系上了一个新台阶。

株六复线贵州段、贵新高等级公路、铜仁大兴机场等项目投入运营,大大改善了陆路交通。

水运北可通长江出海、南可通珠江出海,通航里程达1773公里。

以贵阳为中心,以铁路、干线公路为骨架、水运和航空相配合的连接省内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形成,各地县公路也有相当大的发展。

通信方面,全省九个地州市所在地及大部分县市已进入国内国际长途自动网,可与全国各地以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话,移动电话、传呼机等发展迅速。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使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进入市场的渠道更为流畅。

贵州省农村人口人均占有粮食已达到350公斤以上,初步实现了农村人口粮食自给。

当然,整个粮食形势不容乐观,近两年粮食因灾有不同程度减产就是一个信号,但比较而言,贵州省比十年前拥有了较为可靠的粮食基础。

粮食产量基本稳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前提。

在这个意义上说,贵州省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使农业综合开发所必然导致的生产结构调整更有余地。

但是,应该看到,新时期贵州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制约因素也明显。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结构调整的投入。

二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结构调整面临“四大挑战”,即单家独户传统的小规模经营水平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难以实现有机连接,市场信息不灵,市场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难以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国内外、省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性、盲从性、模仿化突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名特优新产品创新能力弱,还处于原料输出型为主的发展格局;社会化服务滞后,普遍存在着服务范围和领域狭窄,服务内容单一、手段落后,服务质量和水平较低,不能有效地满足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是农业投入增幅趋缓,资金扶持存在“四难”,即省地县三级财力十分困难,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难;金融机构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龙头企业难以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农村“空壳村”比重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对农业的投入难;农户收入低,影响对于结构调整的投入。

四是干部观念转变落后于实践,结构调整受“五重五轻”思维方式制约,即重生产轻市场,市场波动损失大;重产量轻质量,市场竞争力弱;重开发轻保护,可持续发展受制约;重管理轻服务,政府职能转换滞后;重城市轻农村,对农业结构调整重视不够。

贵州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应是:

确立有限目标,突出科技导向,依托优势资源,选择特定市场,兼顾三大效益,适应全局需要。

指导思想应是: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确保一个前提(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突出两大重点(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三个比重(特色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优质农产品在农产品总量中的比重、商品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实现四大目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生活实现小康、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调整的方向在农、林、牧、渔四业结构中,加快实施建设畜牧大省的步伐是重点,农、林、牧、渔的结构目前为66.9:

3.6:

28.3:

1.2,力争经过四年左右调整为60:

5:

33:

2,经过八年左右调整为55:

7:

35:

3。

种植业要大幅度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将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在粮食作物中,扩大优质稻种植比重、减少小麦面积、扩大玉米特别是优质玉米种植的比重,扩大各类小杂粮种植的比重。

进一步扩大优质经济作物种植的比重,力争在发展优质茶叶、烤烟、油菜、中药材、花卉、苗木、干鲜水果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林业要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深化改革,加强天然林保护,大力封山植树,扩大森林植被,遏制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发挥资源优势,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力争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8%,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森林面积达到9780万亩;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竹林、工业原料林、珍贵用材林和特色经济林。

在继续开展对木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同时,重点发展林化产品、竹系列产品、森林食品、森林花卉、森林药品、森林香料等少消耗或不消耗木材资源的特色产业和深加工产品。

突出抓好竹业。

畜牧业是贵州省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要按照建设畜牧业大省的要求,坚持把畜牧业发展为贵州省农村经济的一个大产业,调整品种结构,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牛羊特别是优质肉牛和乳牛,重点是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商品量和商品率。

把基地生产同大户养殖、千家万户养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积极推进畜牧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把畜牧业做大做强。

力争到2010年,全省人均肉类占有量接近或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商品牛羊出栏量进入全国前十名行列,人均牛羊肉占有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畜牧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35%以上,农民来自畜牧养殖业的现金收入达到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三分之一以上转移到从事养殖业生产、加工、储运、销售领域;畜牧养殖业、畜产品加工业及相关产业交纳各种税费占地方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

渔业要在稳定大宗水产品的同时,加速品种的更新换代,增加各类名、特、优水产品的比重,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效益。

布局结构调整要结合贵州省各地地形、气候特点,依照农业区域规划,建设十类农产品生产基地。

一是高产粮油基地,为了确保粮食安全,贵州省高产粮油基地的建设要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所推进。

要以优质稻和优质玉米为重点,建设30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县。

二是优质烤烟基地。

实行计划种植,主攻单产和质量,种植区域向优质烟区集中,重点建设道真、湄潭、余庆、威宁、毕节等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

三是畜牧基地。

以“百亿工程”为中心,大力推进草食牲畜基地的建设。

充分利用宜牧草山草坡,大力发展优质饲草,推广秸秆氨化、青贮,重点在遵义市、安顺市、黔东南州、黔西南州、黔南州、毕节地区和铜仁地区建设一批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在贵阳市、遵义市及各市、州、地所在地城郊发展乳牛基地;在遵义市、铜仁地区、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建设一批商品羊生产基地。

商品猪基地稳定生猪生产,从二元杂交快速推广到三元杂交,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在全省建设一批商品猪生产基地县。

四是中药材基地。

贵州省是我国四大药材基地之一,目前中药材生产已经形成一定规模,预计到“十五”期末所有中药骨干生产企业将通过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培育出5至8户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特色药业是贵州省相当有前途的产业。

要适应这一形势,建立一批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的中药材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天麻、石斛、桔梗、党参、金银花、鱼腥草、喜树等贵州地道、大宗药材。

所有基地都要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无公害的目标。

五是蔬菜基地。

根据不同气候类型,建立黔中温和蔬菜生产基地、黔西北冷凉蔬菜生产基地和低热地带早熟蔬菜生产基地,发展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蔬菜。

辣椒基地是蔬菜基地建设的重点,要在遵义、绥阳、花溪、大方、独山、平坝等地重点建设,带动全面发展。

要在发展多类食用品种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辣红素、辣椒碱等深加工产品。

六是名特优果品基地。

在特殊地理和气候地区,建设传统地方优质水果、干果基地,引种和推广名优果品。

重点发展核桃、板栗、黄梨、金秋梨、杨梅、猕猴桃等适销对路的品种。

结合建设商品林和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取向,充分利用气候、地形及土壤条件优势,改造与新建相结合,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淡季水果、小水果和优质干果,引进、繁育名优水果。

七是茶叶基地。

以提高单产、增加名优茶比重为目标,重点在遵义市、黔南州和黔东南州建设高产名优茶基地。

八是花卉基地。

从气候、市场、保鲜和运输等因素出发,在贵阳近郊建立观赏花卉和鲜切花基地,在兴义建立细叶棕竹基地和球根花卉生产及制种基地。

立足贵州省花卉资源和气候优势,积极开展野生花卉驯化及选育,引进、试种和发展适应贵州省环境的名优花卉。

九是特种养殖基地。

严格按照产品地域分布,重点在黔东南州、黔南州和铜仁地区建立香猪、小香鸡、三穗鸭等地方特色畜禽产品和冷水鱼类基地。

要利用贵州省丰富的山区和冷水资源,发展生态养殖和附加值高的鲟鱼、鲑鳟鱼等名优鱼种,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效益。

十是竹类生产基地。

立足于现有资源保护,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实施低产竹林改造工程,新建高产竹林基地。

重点布局于遵义市及黔东南州、铜仁地区和黔南州部分县。

产品结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