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好 动物生理学 考试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8481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上最好 动物生理学 考试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史上最好 动物生理学 考试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史上最好 动物生理学 考试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史上最好 动物生理学 考试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史上最好 动物生理学 考试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上最好 动物生理学 考试资料.docx

《史上最好 动物生理学 考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上最好 动物生理学 考试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上最好 动物生理学 考试资料.docx

史上最好动物生理学考试资料

1、生命活动调节: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2、载体介导易化扩散特点:

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3、离子通道状态:

电压门控,化学门控通道。

4、细胞兴奋后的兴奋状态由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组成。

5、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突触前末梢、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6、神经肌肉传递特征:

单向传递、突触延搁、高敏感性、易受药物和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

7、EPSP/I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Ach乙酰胆碱。

8、连接神经元突出的类型:

电突触和化学突触。

9、突触输入的总和是:

时间总和、空间总和。

10、神经元分为:

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11、味觉的类型甜、酸、苦、咸。

12、皮肤的四种感觉:

触觉、压觉、温度觉、痛觉。

13、细胞外液体包括血液、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

乳酸和酮体等

非挥发性酸所产生的H+最终随尿排出,挥发性酸直接通过肺排出。

14、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形成。

15、肌梭:

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腱器官是感受肌肉张力的变化。

16、一个血红蛋白可结合(4个)氧分子。

17、血小板在(血液凝固)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18、巨噬细胞分为(定居巨噬细胞)和(游走巨噬细胞)。

19、肾小球进行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它包括三种力量;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小囊内压)。

20、影响率过滤的因素有:

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膜的面积、有效率过压的改变。

21、肌节:

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2、艾滋病病毒进入体内是转胞吞。

23、产生静息电位的离子主要有Na+、K+和A-。

膜静息时钾离子的通透性是钠离子的50-75倍

24、自身调节:

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征,不依赖外来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是一种内源性调节。

25、原发性主动运输:

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势梯度进行跨膜转运过程。

26、继发性主动转运:

多种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27、胞吞作用:

通过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称胞吞泡)将外界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

28、胞吐作用:

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它某些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质膜运出细胞的过程。

29、静息电位:

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侧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

30、极化:

对于机体中的大多数细胞来说,只要处于净息状态,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其膜电位总是稳定在一定的水平,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这一现象称为极化。

31、运动单位:

一个a-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32、受体:

是指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效应的特殊蛋白质分子。

33、等张收缩:

即长度变化而张力维持一定的收缩形式。

34、等长收缩:

张力变化而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称等长收缩。

35、反射:

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36、脊髓反射:

一种反射活动如果设计的中枢神经系统部位只是脊髓,也就是说只需要脊髓存在即能完成反射活动。

37、牵张反射:

当一块骨骼肌受到外力牵引而伸长时,他能够反射性的发生收缩,这种反射活动称为牵张反射。

38、屈肌反射:

以捏夹、灼热等疼痛或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动物肢体时,即发生相应部位关节的屈肌收缩,这种反射活动称为屈肌反射。

39、去大脑僵直:

如果在中脑上丘和下丘之间及红核的下方水平面上将麻醉动物脑干切断,则动物立刻出现全身肌紧张加强,四肢强直,脊柱反张后挺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40、特异投射系统:

是指丘脑的感觉接替核接受各种特异感觉传导通路来的精神纤维,经换元后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区域,并具有点对点投射特征的感觉投射区。

41、非特异投射系统:

是指从网状结构投射到丘脑内髓板内核群的纤维,经换元后弥散性的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特征。

42、脑电图:

把引导电极安置于颅外头皮表面所记录到的皮层自发电位活动称为脑电图。

43、皮质脑电图:

在动物实验或给病人作开颅手术时,也可把引导电极直接安置在大脑皮层表面,这样所记录到的皮层自发电位活动称为皮质脑电图。

44、诱发电位:

是指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引起的电位变化。

45、学习是人或动物通过获得经验(或训练)改变自身行为以适应的神经活动过程,它是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表现。

46、记忆是将学习到的信息贮存和独处的神经活动过程,是学习后行为变化的保持和贮存和提取。

47、习惯化:

是指当一个不产生伤害性效应的刺激重复作用时,对盖茨记得反射性行为反应逐渐减弱的过程。

48、适宜刺激:

每种特化的感受器类型对某种性质的刺激较其他性质的刺激更容易起反应,这种性质的刺激就是适宜刺激。

49、视力:

眼辨别物体细节或精细结构的能力放映了光刺激在视网膜上空间分辨力。

50、视野:

是指单眼固定不动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他可以度量静止眼的周边视网膜对光反应区域大小。

51、色盲:

是一种对全部颜色或某种颜色缺乏分辨力的颜色视觉障碍。

盲点:

即是眼内视网膜的神经束汇集中心处,因为没有感光细胞而不能传感视觉,但仍能被另一只眼的视域补充。

52、等渗溶液:

与血浆渗透压一致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53、红细胞的脆性:

通常将红细胞所具有的抵抗低渗溶液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脆性。

54、渗透性溶血:

如果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则水分将过多地进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膨胀;若此时进一步降低盐溶液的浓度时,部分细胞膜将由于过渡膨胀而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溶血。

55、血液凝固:

血液从血管流出后,几分钟内就由可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称血液凝固。

56、血清:

纤维蛋白交织成网,将大量血细胞网罗在内城凝胶状,血凝块在血小板释放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回缩并析出出淡黄色的血清。

57、补体:

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58、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的抗原类型。

红细胞膜上的绝大多数抗原的抗原性很弱,在输血中不会产生明显的凝集反应,但某些抗原的抗原性很强,在这些抗原中对人类最重要的是ABO血型和Rh血型系统。

59、心电图:

通过放置在人体表面一定部位的敏感电极,可以连续记录到这种心脏电变化的波形,即心电图。

60、正常起搏点:

正常心脏的自律性活动,实际上受窦房结控制,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61、异位起搏点:

产生异位节律的自律组织,称为异位起搏点。

62、期前收缩:

指在某些病理或刺激条件下,心肌组织可以在窦性节律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和下次节律性兴奋传来之前,可以使心肌产生一次额外的兴奋和收缩。

63、代偿间歇:

当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以前,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到心室时,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以内,因而不能引起心肌兴奋和收缩。

这样,在一次期外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次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代偿间歇。

64、第一心音:

发生在心脏收缩期开始,音调低沉,持续时间较长(约0.15秒)。

65、第二心音:

发生在心脏舒张期的开始,频率较高,持续时间较短(约0.08秒)。

66、心脏的Starling定律:

舒张末期心室肌纤维的长度(前负荷)和每搏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称为心脏收缩的施塔林定律(Starling’slaw),或称异长自身调节。

67、肺活量:

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68、生理无效腔:

吸入的气体在上呼吸道以及没有气体交换功能的支气管这一段呼吸道中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因而这部分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有时因为肺血流量的减小而不能充分进行气体交换,未能进行气体交换的这部分气体体积称肺泡无效腔,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合称生理无效腔。

69、氧离曲线:

表达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称为氧解离曲线或氧离曲线。

70、何尔登效应:

氧气和Hb结合可促使二氧化碳的释放,而去氧Hb则容易与二氧化碳结合,这种效应称为何尔登效应。

71、人工呼吸:

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

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

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

72、咳嗽反射是常见的重要的防御性反射。

它的感受器位于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

大支气管以上的部位的感受器对机械刺激敏感,二级支气管以下的部位对化学刺激敏感。

传入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入延髓,触发咳嗽反射。

73、喷嚏反射鼻粘膜或鼻咽部受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防御性呼吸反射。

感受器存在于鼻粘膜,传入神经是三叉神经。

反射中枢主要是延髓呼吸中枢。

74、基础代谢率:

体内能量的消耗只用于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能量代谢比较稳定,所以把这种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而把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75、呼吸商:

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的量与吸入的O2量的比值(CO2/O2)称为呼吸商。

76、脑-肠肽:

一些产生胃肠道的肽,不仅存在于胃肠道,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而原来认为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肽,也在消化道中发现。

这些双重分布的肽被统称为脑-肠肽。

77、激素:

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此种化学物质称为激素。

78、第二性征:

不直接与生殖相关的,区别男女两性的所有外在特征。

青春期开始后,睾酮诱导并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

79、精子获能: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精子必须在雌性生殖管道内停留一段时间,才能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的过程。

80、着床:

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它涉及子宫内膜和胚胎之间的相互作用。

81、分娩:

成熟的胎儿从子宫经阴道排出体外的过程,分为子宫颈张大、娩出胎儿、娩出胎盘三个时期。

82、胚胎:

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要经历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这里只能简要地介绍胚胎发育的情况。

卵细胞受精以后即开始分裂、发育,形成为胚胎。

83、胎盘单位:

与孕酮的合成类似,妊娠期雌激素的合成需要在母体、胚盘和胎儿之间建立一定的协作关系。

84、避孕:

阻止怀孕或终止妊娠。

可通过制止排卵,防止受精,干扰受精卵着床和抑制胚胎发育等方法,达到避孕效果。

分为可逆和不可以两种方式,一般的避孕药和避孕工具可逆,而结扎生殖管道不可逆。

85、机体生理活动3调节方式特点:

1神经调节,机体不同部位之间信号传递,神经细胞间靠释放神经递质实现。

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调节机制,不仅使机体内部联系起来,而且使机体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通过反射实现。

特点:

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局限,持续时间短2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特异性化学物质,可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特点:

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广泛,持续时间长3自身调节,组织细胞自身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变化是内源性调节。

特点:

作用精确的局部调节,对维持机体细胞的自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86、神经冲动一般特征:

1生理完整性,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2双向传导,冲动可沿纤维两侧传导分顺向冲动逆向冲动。

3非递减性,传导中,峰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不因距原兴奋点渐远而减小,是由于传导能量来源于兴奋神经本身4绝缘性,纤维之间各自传导,不相互干扰,绝缘性由于髓鞘的作用5相对不疲劳性,与肌肉组织相比,神经具有相对不易疲劳性。

87、神经-肌肉传递过程:

1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运动神经终末2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加,钙沿化学梯度内流进入轴突终末3钙驱动Ach从突触囊泡重释放至突出间隙中4ACH与终模板上的ACH受体结合,增加了模板对钠和钾的通透性5进入终模板的钠的数量超过流出终模板的钾的数量,使终模板去极化,产生EPP6EPP是临近的肌膜除极化至阈电位,引发的动作电位并沿肌膜向外扩散

88、突出传递特征:

1、单相传递,只能由传入神经元向传出神经元方向进行不能逆向传布2、突触延搁,兴奋到达突触前终末和突出后细胞膜电位发生改变的时间为突触延搁,突出数目越多,神经信号传递时间越长。

3、突触活动的可塑性调节,突出传递的效率可发生可塑性改变,长时程抑制使效率降低,突出受体数量也会改变如受体脱元敏现象;4、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易受体内各环境影响,Ca2+浓度,激动剂,拮抗剂,缺氧,二氧化碳,麻醉剂。

89、神经递质,候选神经递质满足条件:

1突触前神经元含有并能合成这种物质;2给予适当的刺激后可被突触前神经元释放;3将此物质电泳至突触后膜中能模拟刺激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的作用;4突触前刺激和微电泳这种物质能够被药物用相同的方式改变;5在突触前细胞中含有生物合成这种物质的酶或重吸收这种物质的转运载体。

90、NO合成释放作用:

NO存在于肠神经系统抑制性运动神经和胃肠平滑肌细胞间形成的突触处,从合成处向周围细胞扩散,胞质钙浓度的增加可刺激一氧化氮和酶催化精氨酸合成NO,NO除了作为神经递质,还具有神经元和非神经细胞中信号转导分子功能,可调节鸟核苷酸环化酶催化cGMP的生成

91、单位平滑肌结构功能特点存在部位:

某些类型的平滑肌细胞在没有任何神经性或激素类因子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发产生动作电位,由于这类型的平滑肌纤维间以缝隙连接通过电偶合来传递信息,因此,兴奋会扩散到相互连接的所有细胞,这些细胞作为一个功能合胞体形成一个共同单位同步产生收缩,称此类为单位平滑肌。

存在于腔器官的管壁和内脏器官中,如消化道呼吸道生殖器官。

单位平滑肌没有恒定的静息膜电位,能自我兴奋逐步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在肌细胞复极化后,膜重新除极化。

具肌源性活动。

92、小脑功能:

根据小脑的传入、传出纤维联系,可将小脑分为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皮层小脑三个功能部分,各部分小脑对躯体运动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前庭小脑主要控制躯体的平衡和眼球的运动。

脊髓小脑则调节正在进行过程中的运动,协助大脑皮层对随意运动进行适时的控制。

此外,脊髓小脑还有调节肌紧张的功能。

小脑前叶蚓部起抑制肌紧张作用;小脑前叶两侧部和半球中间部则起易化肌紧张作用。

皮层小脑在精巧运动学习中,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制。

93、交感副交感神经的节前节后纤维分布特征“节前纤维为有髓鞘的B类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节后纤维为无髓鞘的C类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慢。

交感神经离效应器较远,因此节前神经短而节后神经长,副交感神经离效应器较近,因此节前神经长而节后神经短。

94、大脑皮质第一感觉区感觉投射特征:

①一侧大脑皮层运动区主要调节和控制对侧的躯体运动,而头面部肌肉有的属双侧性支配,咀嚼及喉部运动肌肉均受双侧运动区支配;②运动区具有精确的机能定位,一定的运动区支配一定部位的躯体和四肢,在空间方位关系上呈现一种头足倒置式样的安排;③身体的不同部位在皮层所占的代表区大小不同,这主要取决于所支配器官运动精确和复杂的程度,手和头面部占有更大的区域,躯干所占的部分很小;

95、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

.睡眠可分为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两个时相。

成年人睡眠时,首先进入慢波睡眠,持续约80~120min,转入异相睡眠;异相睡眠持续约20~30min后,又转入慢波睡眠。

(1)慢波睡眠是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

慢波睡眠的一般表现为:

①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减退;②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减弱;③自主神经功能的普遍下降。

(2)快波睡眠是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

快波睡眠的表现为:

①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唤醒阈提高;②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肌肉几乎完全松弛;③伴有间断性阵发性表现。

做梦是其特征。

96、条件非条件反射区别:

.①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活动;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形成的高级的反射活动,其数量无限,可以建立,也可消退。

②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在长期的种系发展中形成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不断建立起来的;③非条件反射的建立可无须大脑皮层的参与,通过皮层下各级中枢就可完成,条件反射的主要中枢部位在大脑皮层;④非条件反射使人和动物能够初步适应环境,对于个体生存和种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条件反射大大提高了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和预见性。

非条件反射:

1.在种族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反射2.脑干和脊髓的反射3.永久的固定的神经联系4.已通反射5.必须用该感受器的特殊刺激才能引起6.比较简单7.适应有很大的限制;条件反射;1.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建立的获得性反射2.大脑反射3.暂时的易变的神经联系4.接通反射5.任何无关刺激都可变成条件反射的刺激6.有高度分化性7.适应的范围广大.

97、LTP与学习记忆:

1影响LTP的因素可以影响学习记忆过程2影响学习的因素也影响LTP的长生3学习过程中可以产生LTP

98、左右大脑半球功能不对称:

左侧半球称为优势半球,左半球为言语优势半球,左脑主要控制著知识、判断、思考等,和显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右半球有着方位知觉、触摸觉、绘画、雕刻等艺术活动方面的优势。

一侧优势现象是相对的。

99、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及功能:

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组成了。

系统。

①吞噬消化作用:

能吞噬并消化病原微生物、凋亡细胞和损伤组织;②分泌功能:

能在抗原或多种非特异性因子的刺激下分泌多种物质;③处理和递呈抗原:

激活淋巴细胞并特异性免疫应答;④杀伤肿瘤细胞。

100、生理止血过程:

1受损局部小血管的收缩,使血流减弱或停止2血小板止血栓塞的形成3血小板栓塞周围形成纤维蛋白网4血凝块收缩和血栓溶解。

101、血液凝固基本过程:

血凝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FⅩ的激活,凝血酶原(因子Ⅱ)的激活,纤维蛋白原(因子Ⅰ)转变成纤维蛋白(Ⅰa)凝血因子Ⅹ的激活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完成。

如果完全依赖于血浆内的凝血因子激活因子Ⅹ,而引发的血凝过程,称为内源性途径;如果血管破损后,引起引起损伤组织释放因子Ⅲ,而激活因子Ⅹ的过成,称为外源性途径。

 

schemas-microsoft-com:

vml"/>第一阶段FXFXa

(Va+Ca2+)

第二阶段凝血酶原凝血酶

 

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催化方向

变化方向

102、树突细胞(DC)及其功能:

树突状细胞是一类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树根形状的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控制者,当机体遭遇病原微生物侵袭或体内有细胞发生恶变时,树突状细胞很快即能获知这些信息,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免疫系统,并将病原微生物或恶变细胞从体内清除出去,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103、影响动脉血压因素:

1)每搏输出量:

在外周阻力和心率的变化不大时,搏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大于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

(2)心率:

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

(3)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

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动脉管壁的顺应性:

它主要起缓冲血压作用,当大动脉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5)循环血量:

如失血、循环血量减少,而血管容量改变不能相应改变时,则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

104、淋巴循环的意义:

①回收蛋白质。

组织间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容易透过毛细淋巴管壁而形成淋巴的组成部分。

②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

由肠道吸收的脂肪80%~90%是由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

③调节血浆和组织间液的液体平衡。

④防御作用,淋巴流动还可以清除因受伤出血而进入组织的红细胞和侵入机体的细菌。

105、寒颤与非寒颤产热:

寒颤产热是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的表现,其节律为9~11次/分钟。

发生寒战时,代谢率可增加4-5倍。

非寒颤产热又称为代谢产热,机体所有组织器官都有代谢产热功能,以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量最大,占百分之七十。

106、散热方式:

1辐射散热:

人体以热射线(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的散热形式称为辐射散热。

2传导散热:

是指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3对流散热:

对流散热是指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人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薄层同皮肤接触的空气,人体的热量传给这一层空气,由于空气的不断流动便将体热散发到空间。

4蒸发散热:

蒸发散热是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失体热的一种形式。

107、消化与吸收:

1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机械性消化,即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磨碎,并使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同时将其向消化道远端推送。

另一种消化方式是化学性消化,即通过消化液的各种化学分解作用,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通常这两种消化方式同时进行,相互配合。

2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过程,称为吸收。

两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108、胃的运动方式:

1容受性舒张当大量摄入食物时,胃开始舒张以容纳食物,从而使胃内压维持比较恒定的水平。

2紧张性收缩胃的平滑肌经常保持某种程度的持续收缩状态,由胃壁肌肉内在神经丛调节,这种收缩在空胃时尤为显著。

3蠕动蠕动起始于胃的中部,每分钟约3次,连续不断进行。

4移行性复合运动空腹时,胃运动呈现以间歇性强烈收缩伴有较长的静息期为特征的周期性运动。

109、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⑴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有的胃肠激素起促进作用,也有的激素起抑制作用。

⑵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有些胃肠激素可刺激其他激素的释放,如抑胃肽可刺激胰岛素的释放。

有些激素可抑制其他激素的释放,如生长抑素可抑制促胃液素、胰岛素的释放。

⑶营养作用:

一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的作用,称为营养作用。

110、排泄器官的功能:

1、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2、维持纳、钾、钙、碳酸氢盐、氢等离子的适当浓度;3、清楚代谢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4、产生并分泌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OH)2-D3等。

这些功能在维持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水及渗透压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111、肾单位及组成:

每个肾有100万个以上肾单位,是肾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根据肾小体在皮质内的位置,又分为表浅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

表浅肾单位髓袢短,仅达髓质外带;髓旁肾单位的髓袢长,可伸达乳头。

从数量上看,前者为后者的7倍。

112、肾小管对几种物质的吸收:

Na+和Cl-的重吸收①近端小管在近端小管前半段,重吸收量最大及在近端小管后半段②髓襻在髓襻降支细段③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量较少。

HCO3-的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的HCO3-有80%--85%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

如果滤过的HCO3-量超过了肾小管分泌的H+,HCO3就不能以CO2的形式全部被吸收。

由于它不容易透过管腔膜,所以余下的HCO3-便随尿排出了,由于近端小管的Na+--H+交换,小管液中的HCO3-与H+结合并生成CO2,CO2透过管腔膜的速度明显高于Cl—的速度。

因此,HCO3-的重吸收率明显大于Cl的重吸收率。

K+的重吸收肾小球滤过液中的K+在近端小管重吸收回血,终尿中的K+主要是由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

水的重吸收近端小管。

葡萄糖重吸收近端小管前半段。

113、激素及其分类:

激素就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一般经血液或组织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

按化学性质可将激素分为四大类型:

1.含氮激素。

此类激素分布最多,主要由脑、消化器官、肾上腺髓质、甲状腺、甲状旁腺、脂肪组织等组织类固醇激素、固醇类激素和脂肪酸衍生物。

114、甲状腺素的作用:

(一)对代谢的影响:

1、产热效应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绝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增加产热量。

2、对蛋白质、糖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1)蛋白质代谢

(2)糖代谢(3)脂肪代谢。

(二)对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