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8291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上科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科学教案

【篇一: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关心天气》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教学背景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天气现象并不陌生,他们可以通过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以及各种信息资料对天气有一些初步印象,但并不能对天气现象进行科学的观察、记录和描述,用比较规范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天气的基本特征,因此,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能用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提高学生关心天气变化、准确地观察与记录天气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能用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2、了解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3、在观察和研究天气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增强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激励学生去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5、使学生能坚持观测天气和长期测量、记录天气数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体验,运用多种感官判断天气变化,从云量、降水量、风、气温等不同方面描述天气,用天气符号观察和记录天气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各种天气的了解,意识到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平时观察积累和自学,认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能用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体验,能运用多种感官判断天气变化,从云量、降水量、风、气温等不同方面描述天气,用天气符号观察和记录天气状况。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资料

动画:

天气预报图

课件:

天气。

2、实物:

记录单、笔等。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首先通过让学生谈一谈今天的天气状况,了解学生对天气的初始认识,引起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关注;

第二部分:

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报的天气预报资料,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再进一步让学生说出表示天气状况的符号分别代表的含义,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描述天气状况;

第三部分:

观测分类活动。

在观察前使学生明确要从云量、降水量、风、气温等方面来观察描述天气,并利用天气符号进行分类活动。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同学们,谁来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评价学生的发言情况。

(二)新授课

1、你们知道每天的天气预报都报道哪些情况吗?

2、出示课件(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图)讲述:

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观察图中都有哪些主要城市,每个城市的天气如何,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和图中相关符号,说一说你的理由。

3、组织学生记录、汇报交流。

4、小结:

每天的天气预报可以告诉我们云量、降水量、气温等方面的情况。

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和图中相关符号,说一说你的理由。

5、你们除了知道图上的几种天气符号外,还知道其它天气情况用什么符号表示吗?

老师这有一些天气符号,请你按提示进行分类。

6、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学习识别各种天气符号并分类。

学会从云量、降水量、风、气温等不同方面描述天气,会用天气符号观察和记录。

7、汇报交流。

8、评价。

9、请你用天气符号的方式记录下今天的天气状况。

10、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全课总结

天气符号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通用的,天气预报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一般从云量、降水量、风、气温等不同方面描述天气,利用天气各种符号记录,简单方便,这是科学的记录方法。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用这些符号记录每天的天气状况。

三、教学评价

1、能说出每天的天气预报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2、能识别各种天气符号,并归类。

四、拓展活动

用天气符号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教学背景分析:

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

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观测气温。

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观测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观测气温,并将观测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观测气温。

3、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

4、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方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观测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观测和记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分小组观测并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2、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3、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4、多媒体资料:

动画:

气温计与实验用的温度计有何不同。

视频:

气温的定义。

板书设计:

【篇二:

四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电

一、单元教学意义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

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

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

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日的是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认识,比较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

学生从认识电的本质一电荷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个安全的电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要把安全用电的教育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4、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6、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7、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

8、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过程与方法:

1、组装简单的电路。

2、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3、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4、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5、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6、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7、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3、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准备

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橡皮、木质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属材料、丝、棉、皮、各类布料(湿和干)、铅笔、钢笔和玻璃等。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

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

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

----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

----出示课题: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

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

----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

如:

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

(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

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

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

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教学后记:

【篇三: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

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

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

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

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

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

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

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

(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

(4)学生汇报与补充。

三、巩固新课

(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重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

空气,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

(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4)教师讲解三种玩具的做法,并简要介绍原理。

四、作业

完成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板书设计〗

1、空气的性质

占据一定的空间

有质量

压缩空气有弹性

2、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难点:

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空气会流动么?

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

谁来描述一下?

4、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

二、进入新课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②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

有能说明什么呢?

④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⑤能不能再想一个实验证明热空气是上升的?

你准备怎么做?

⑥书上的实验你能看懂么?

谁来做?

⑦实验再一次说明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生活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冷空气?

②打开冰箱冷藏室。

冰箱里的“白气”往哪里流动?

③冬季的冷风从哪里钻进来?

④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

3、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

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

(4)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

(5)由于地面冷热不同导致的空气流动就是风。

三、巩固

(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3)教师、学生一起来完成一只热气球。

四、作业回家做一个热气球。

〖板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空气的成分。

2、难点:

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蜡烛、水槽、集气瓶、杯子、石灰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空气。

2、蜡烛的燃烧能离开空气么?

你怎么知道的?

3、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蜡烛能燃烧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