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排序方法大班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8238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趣的排序方法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有趣的排序方法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有趣的排序方法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有趣的排序方法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有趣的排序方法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趣的排序方法大班数学教案.docx

《有趣的排序方法大班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趣的排序方法大班数学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趣的排序方法大班数学教案.docx

有趣的排序方法大班数学教案

有趣的排序方法大班数学教案

关于有趣的排序方法大班数学教案

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排序材料:

积木、几何图形、吸管、数字卡、玩具等等。

日常用品:

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建筑物等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物品娃娃,并请幼儿给物品娃娃玩排队的游戏。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娃娃进行排队,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二、交流排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方法。

2、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教师小结:

排序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长短等特征来排队,排序的规律也有很多,如:

ABAB、ABBABB、ABCABC…………

三、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提出如下问题:

除了上面这些排法,还有其它不同的排法吗?

谁想到了?

除了横着排,还可以怎样排?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探索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3、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排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4、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

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

四、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五、延伸活动:

装饰服装

活动过程:

一、出示信件

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王老师今天收到张老师的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封信吧。

哦!

原来,这封信上说,张老师刚搬进漂亮的新房子,她想请我和小朋友一起去她家玩。

她说她家在快乐锦苑A幢201室。

二、买水果

那么我们要带些什么礼物去看张老师呢?

(让幼儿学着用形容词,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最后我们决定,还是去水果超市挑一些水果送给张老师。

师:

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要求,你们挑的水果要在10以内(幼儿自由挑选)

师:

你来说说你挑了几个什么水果?

三、找家

1)、师:

东西买好了,我们出发去张老师家了,我记得她家在快乐锦苑A幢201室,201是什么意思呢?

(幼儿回答)

2)、原来2代表第2层,1代表从左往右数第1个房间。

就是第2层的从左往右数的第1个房间。

你们真棒,都知道门牌号的意思了,可有两个小朋友他们也正要去朋友家玩,可看不懂这个门牌号的意思,该怎么办呢?

(请幼儿帮忙)

小方要去的朋友家的门牌号是302(第3层,从左往右数第2个房间)

小雪要去的朋友家的门牌号是504(第5层,从左往右数第4个房间)

四、破解密码

1、复习巩固10以内的加法

1)、设疑激趣

师:

到了到了,到张老师家了,诶,楼下的门铃怎么按不起来呢?

(可能坏了)那该怎么办呢?

(打电话)

师:

你们知道张老师家的电话号码不?

(不知道)她们家的电话号码啊,是带密码的,我想请你们帮忙解一解,猜一猜。

2)、破解密码

师:

通常我们家里的电话号码都有几位数啊?

(8位)(出示编译好的电话密码)张老师家的电话号码的数字分别是:

第一个是4和4合起来的数,第二个是3和3合起来的数,第三个是1和2合起来的数,

第四个是3和4合起来的数,第五个是2和3合起来的数,第六个是1和1合起来的数,第七个是1和8合起来的数,第八个是1和3合起来的数。

这个电话号码是多少啊?

3)、验证号码

师:

你们猜出来的电话号码到底对不对呢?

我们来打一下,听一听。

(张老师的电话铃声响后接起:

“喂,你好”。

“喂,是张老师吗?

我是王老师,我带小朋友来你们家做客了”“哦,欢迎欢迎,快上来吧”)是不是张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呀?

(是)你们真棒!

2、互解密码——督促检查

师: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呀?

我家的电话号码也是带密码的,我设置的密码跟张老师家的不一样,请你们认真看一下,解一下(出示编译好的.号码)

3、编译密码

1)、到了张老师家,把你们的礼物送给了张老师,并参观了张老师的新家,这时,张老师也想要你们的电话号码,那你们想不想也来编一编电话密码?

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些记录纸,先在记录纸的正面写上你家的电话号码,再在记录纸的反面把你家的电话号码编成密码。

2)、幼儿各自编译电话密码。

3)、幼儿互解密码并验证。

五、活动结束

电话号码留好了,我们也该回家了,跟张老师再见吧。

六、活动延伸

1、假如你的好朋友转学到了外地,在拨大电话的时候,前面应加拨什么?

(所在地区的电话区号)我们的电话区号是多少?

(0577)

2、假如你的联系电话改了,你怎样做才能和好朋友继续保持联系?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

都有6个图形组成。

不同点:

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

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

(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

“(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

”(不一样)“怎么不一样?

”(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

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

(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

”(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

“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现在请你们拿出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

每个面一样吗?

(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

)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

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

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

“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

”(正方体、长方体。

)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大班计算活动:

比较轻重

活动目标:

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

2、学习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学具筐:

面霜瓶、积木、天平8个。

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提出概念。

1、请一名幼儿上来。

(1)今天老师想给XXX小朋友比重量,你们觉得一个人可以比重量么?

那有什么办法呢?

你们觉得谁重?

(2)今天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一点?

我给重一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

(3)小结:

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一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儿探索。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一比轻重。

(2)我请两个孩子一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

2、小结:

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工具测量。

1、出示三样物品。

(三个玩具)

(1)刚才我们给两样东西比了重量,我这里有三样东西,谁愿意上来给他们比较轻重。

谁跟他有不一样的意见?

(2)那到底谁排的对呢?

我也不知道。

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

他就是天平。

(4)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

一起来说说看。

(贴上箭头)

(5)教师示范记录表。

2、幼儿操作。

(1)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测量,给三样物品比轻重。

(2)教师检验:

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3)找出不一样的检测一次。

(4)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轻重,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

蝴蝶24,剪刀。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图片:

蝴蝶,感知理解对称。

教师: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你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

你发现这些图片奇妙的地方了吗?

(幼儿互相议论。

2.教师小结:

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

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演示图形对折。

(1)教师:

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

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

4.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提问:

它们对称吗?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

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

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

(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

提要求:

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

对称轴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作品(眼镜)

教师:

你们看这是什么?

它对称吗?

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片折叠对称图形。

四、结束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

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3、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探索数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

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

《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奇怪的门卡。

——教师:

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

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力口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

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幼儿思考。

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

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

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

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

(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

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然后结束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对中班幼儿来说,“>”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活动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认识“>”和“<”

1、问: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

”(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

几只蝴蝶?

”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

“蜜蜂和蝴蝶比,谁多?

谁少?

”“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

哪个数字小?

师:

“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

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

“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

”(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

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

“大于号和

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

“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

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

学做“>”“<”

请2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一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6大于4“4小于6。

设计思路:

大班数学活动:

认识“>”和“<”设计思路:

对中班幼儿来说,“>”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活动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认识“>”和“<”

1、问: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

”(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

几只蝴蝶?

”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

幼儿说出数量,

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

“蜜蜂和蝴蝶比,谁多?

谁少?

”“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

哪个数字小?

师:

“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

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

“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

”(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

“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

“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

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

学做“>”“<”

请2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一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6大于4“4小于6。

对中班幼儿来说,“>”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活动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

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认识“>”和“<”

1、问: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

”(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

,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

几只蝴蝶?

”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

“蜜蜂和蝴蝶比,谁多?

谁少?

”“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

哪个数字小?

师:

“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

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

“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

”(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

“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

“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

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

学做“>”“<”

请2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一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6大于4“4小于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