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大纲修订稿75.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8093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大纲修订稿7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西方经济学大纲修订稿7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西方经济学大纲修订稿7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西方经济学大纲修订稿7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西方经济学大纲修订稿7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大纲修订稿75.docx

《西方经济学大纲修订稿7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大纲修订稿75.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大纲修订稿75.docx

西方经济学大纲修订稿75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名称:

西方经济学

总学时:

104(96、80)

总学分:

6.5(6、5)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经济、管理类本科、经济数学专业本科

预修课程:

经济数学英语

课程性质:

西方经济学是教育部首批确定的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掌握这门课程对于整个财经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在教学计划中,西方经济学又是一门业务理论基础课,它的开设一般先于其它专业课。

它一方面是为以后的各门专业课打下业务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对各门专业课起综合作用。

西方经济学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强调基础性、强调培养学生的经济直觉感、强调借助于理性思维的穿透力来透视实践中的微观经济问题和宏观经济问题。

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知识是经济研究者和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一块基石。

学习西方经济学,可以帮助学生吸收、借鉴其科学、合理的成分,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一是为学生较为系统地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经济分析方法,使其能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而能学好其它专业课并为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为学生熟练运用经济理论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研究经济问题提供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三是使学生了解企业、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内容和方法,能运用经济理论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独立地研究经济问题。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⑴要较为系统地介绍基本知识,教师必须全面把握、深刻领会西方经济学的每一内涵,有很高的西方经济理论修养。

⑵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与我国的经济实践相结合。

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与国情不同,即便在西方经济理论中被证明是有用的在东西,也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以便决定它的适用程度和范围,不能完全照搬。

⑶要突出重点,深入浅出,注意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西方经济管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微观经济学(部分)

章节

内容

学时

学时

学时

第一章

导论

2

2

2

第二章

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6

6

6

第三章

效用论

6

6

6

第四章

生产论

4

4

4

第五章

成本论

4

4

4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6

6

6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8

6

6

第八章

生产要素市场

8

6

6

第九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4

4

4

第十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6

4

4

机动

2

——

——

小计

56

48

48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一章

导论

2

2

——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4

4

4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6

6

6

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6

6

6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8

8

6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4

4

4

第七章

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6

6

4

第八章

经济增长理论

6

6

——

第九章

开放条件下的收入决定理论

4

4

——

机动

2

2

2

小计

48

48

32

总计

104

96

80

教学大纲的使用说明

1、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经济管理类本科各专业《西方经济学》必修课,经济类专业总学时为104课时,非经济学专业,总学时为96(80)课时。

2、“*”内容非经济类专业可删去不讲。

3、各章重点是对本课程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深入细致地讲解使学生和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

4、各章难点是大多数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要求教师慎重选择有效的授课方法或清晰的事例,使学生能够顺利接受这部分内容。

5、各章节习题参见课本及习题集。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部分)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微观经济学以个别经济单位(如厂商、消费者)、个别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个量分析方法,所以又称个量经济学。

本章作为导论,着重论述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的功用,从而为以下各章内容的展开提供一个最为一般的方法论和概念基础。

本章计划2学时。

本章重点:

⑴西方经济学的产生

⑵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⑶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

⑷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⑸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本章难点:

⑴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⑵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产生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特点及假设条件

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价格理论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微观经济学对经济问题的研究,解决社会资源最优配置,就是通过市场运行中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这里所说的价格是指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均衡价格。

本章教学着重说明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均衡价格与价格机制,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等,这些基本问题是全面把握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起点。

本章计划6学时。

本章重点:

⑴需求的含义与需求规律。

⑵供给的含义与供给规律。

⑶供求定理。

⑷需求价格(收入、交叉)弹性的含义、计算、分类。

⑸弹性的应用。

⑹恩格尔定律。

本章难点:

⑴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

⑵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

⑶弹性的应用

第一节需求

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三、需求规律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供给

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

三、供给规律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三、价格管制

第四节弹性理论

一、需求弹性

二、供给弹性

三、弹性理论的应用

案例一

第三章效用论

本章是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加深理解需求定理。

消费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因而研究消费者行为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效用论的核心在于阐明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消费品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本章通过两种方法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决定。

本章计划6学时。

本章重点:

⑴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⑵消费者均衡

⑶无差异曲线

⑷用无差异曲线说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⑸用无差异曲线解释价格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本章难点:

⑴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⑵消费者均衡

⑶价格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一、欲望与效用

二、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曲线的推导

三、消费者均衡

四、消费者剩余

第三节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一、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

二、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三、消费者的预算线

四、消费者均衡

五、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

六、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

第四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二、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三、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四、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案例二

第四章生产论

本章以企业生产为研究对象。

经济分析中的企业,一般假定其生产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我们展开生产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生产理论涉及企业投入和产出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面临着两个基本的生产决策:

⑴如何在现有市场条件下使投入成本最小,产出规模最大,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⑵如果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能力,应该怎样进行规划?

通过本章的理论研究,我们可以对这两个问题做出解答,以加深对企业生产决策的理解,并为更深入的分析打下基础。

本章计划4学时。

本章重点:

⑴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⑵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最优投入量的确定

⑶等产量曲线

⑷生产者均衡

⑸规模报酬

本章难点:

⑴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⑵生产者均衡

⑶规模报酬

第一节厂商及生产函数

一、厂商及其目标

二、生产函数

第二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三、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曲线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

三、脊线与生产的经济区域

第四节生产者均衡

一、等成本线

二、生产者均衡

三、扩展线

第五节规模报酬

一、规模报酬的类型

二、影响规模报酬的因素

案例三

第五章成本论

成本分析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任何管理决策都要对成本和利润进行分析,只有能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方案,才是可接受的方案。

本章中将探讨管理决策中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企业的成本函数与其估计,以及进行成本利润分析的科学方法。

成本分析是经营管理决策的关键一环,它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章计划4学时。

本章重点:

⑴机会成本

⑵短期成本的分类、变动规律及相互关系

⑶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及其相互关系

⑷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本章难点:

⑴机会成本的含义

⑵短期成本的分类、变动规律及相互关系

⑶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⑷长、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成本的概念

一、成本与机会成本

二、显成本和隐成本

三、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

第二节短期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的类型

二、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长期成本分析

一、长期成本的分类

二、长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节影响长期平均成本的因素

一、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二、学习效应

三、范围经济

案例四

第六章完全竞争的市场

前两章分析的生产者行为是企业本身的生产决策,即企业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

在分析这一问题时,对企业的限制主要是技术限制。

企业在作出这类生产决策时完全是独立的。

但是,企业只有在市场上把产品卖出去,才能实现自己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才能把在企业内实现的经济效率变为实际的收益或利润。

市场构成了对企业行为的另一种重要限制。

本章和下一章所要讲的正是企业在市场上的行为,即在既定的市场限制之下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

本章是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行为。

本章计划6学时。

本章重点:

⑴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⑵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⑶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与长期均衡

⑷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本章难点:

⑴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⑵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与长期均衡

⑶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⑷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一节市场结构

一、市场结构划分标准

二、市场结构的划分及意义

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与条件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一、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四、生产者剩余

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和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二、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案例五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而言,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说明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这三种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并就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在内的不同市场结构的经济效率进行比较。

计划学时8(6)学时。

本章重点:

⑴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与条件

⑵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与长期均衡

⑶价格歧视含义与条件

⑷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决定

本章难点:

⑴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⑵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决定的方式

⑶博弈论

第一节完全垄断市场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

二、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三、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四、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五、价格歧视

第二节垄断竞争市场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第三节寡头垄断市场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二、寡头垄断模型

三、博弈论初步

第四节市场结构与经济效率

一、经济效率的含义

二、四种类型市场的长期特征及经济效率的比较

三、对不同市场结构的评价

案例六

第八章生产要素市场

在前几章中,我们主要研究产品的价格,解决了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的问题。

本章将以要素的价格为中心,主要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收入分配问题。

在社会上,每个人都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他们的收入由其拥有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做出的贡献决定,这种贡献的大小则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价格。

本章的中心内容就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本章计划8(6)学时。

本章的重点包括:

⑴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⑵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⑶不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原则

⑷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

⑸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⑹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本章难点:

⑴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原则

⑵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原则关系

⑶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

⑷租的有关概念

第一节要素市场概述

一、生产要素理论及其发展

二、生产要素市场的特点

第二节要素需求及其价格决定

一、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二、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三、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

四、不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三节要素供给及其价格决定

一、要素供给概述

二、劳动供给和工资的决定

三、土地供给和地租的决定

四、资本供给和利息的决定

第四节社会收入分配与分配政策

一、社会分配平等程度的量衡

二、公平与效率

三、收入分配政策

案例七

第九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以前各章对单个家庭或市场均衡的分析,实际上属于局部均衡分析理论。

尽管局部均衡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面对现实中相互联系的单个家庭或市场,还有必要分析所有家庭或市场的同时均衡。

由此形成了一般均衡理论,即要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整体来加以研究。

因此,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它相关商品的价格。

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

与一般均衡理论类似,福利经济学是从经济体系总体的角度分析经济现实。

它分析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标准,达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所需要的条件。

简言之,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

本章计划4学时。

本章重点:

⑴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

⑵帕累托最优条件

⑶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状态

⑷社会福利函数

本章难点:

⑴帕累托最优及其实现条件

⑵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状态

⑶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第一节一般均衡理论

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分析

第二节帕累托最优条件

一、帕累托最优的概念

二、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三、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三节社会福利函数

一、效用可能性曲线

二、社会福利函数

三、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案例八

第十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在现实社会中,市场机制的运转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即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必须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来加以克服。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微观管理主要通过制订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来进行。

微观经济政策的内容很广泛,如反垄断政策、共公部门的管理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价格政策、收入政策、劳工政策等等。

本章计划6(4学时。

本章重点:

⑴政府反垄断政策

⑵外部性的影响及对策

⑶科斯定理

⑷公共物品的含义、特征与分类

⑸不完全信息

本章难点:

⑴政府反垄断政策

⑵外部性的影响及对策

⑶公共物品的含义、特征与分类

第一节垄断

一、垄断与低效率

二、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三、反托拉斯法

第二节外部性

一、外部性的含义及其分类

二、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

三、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政策措施

第三节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的特征与分类

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三、政府对公共物品供给的介入

第四节不完全信息

一、不完全信息与市场失灵

二、对不完全信息的纠正

案例九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一章导论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总量分析方法,所以又称总量经济学。

本章作为导论,着重论述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为以下各章内容的展开提供一个最为一般的方法论和概念基础。

本章计划2学时。

本章重点:

⑴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难点:

⑴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⑵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

二、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30年代的宏观经济学

三、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四、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各种经济总量中,衡量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总量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即广义的国民收入。

阐明GDP或GNP及其有关总量衡量的规定与技术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和前提。

本章要说明的是经联合国确认的适应于市场经济各国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

本章计划4学时。

本章重点:

⑴GDP(或GNP)的含义

⑵GDP(或GNP)的核算方法

⑶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关系

⑷名义GDP(GNP)、实际GDP(GNP)和人均GDP(GNP)

本章难点:

⑴GDP(或GNP)的核算方法

⑵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关系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含义

二、GDP的核算方法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一、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

二、实际GDP(GNP)、名义GDP(GNP)潜在GDP(GNP)

三、人均GDP(GNP)

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案例一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的决定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本章主要说明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原理。

均衡国民收入以计划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原理为依据。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根据凯恩斯理论,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相等之处的总需求之值称为有效需求,这是国民收入变动的最重要因素。

本章所论述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与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

本章计划6学时。

本章重点:

⑴均衡国民收入(或均衡产出)

⑵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

⑶储蓄函数、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⑷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⑸各种乘数的含义与计算

本章难点:

⑴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⑵各种乘数的含义与计算

第一节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一、均衡国民收入(或均衡产出)的含义

二、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三、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节乘数理论

一、乘数的含义

二、乘数的计算

三、乘数理论的适用性

案例二

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现代经济实际上是一个货币经济,货币市场的状况对投资和总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本章正是要引入货币因素,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决定,这就是IS—LM模型。

IS—LM模型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对比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货币理论时提出,后由美国经济学家汉森、萨缪尔森等人的发展与完善。

这一模型被认为用一般均衡方法概述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并为分析储蓄、投资、货币、利率之间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果,提供了一个十分方便的工具。

本章计划6学时。

本章重点:

⑴IS曲线含义、IS曲线斜率和位置的决定

⑵LM曲线含义、LM曲线斜率和位置的决定

本章难点:

⑴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

⑵IS曲线、LM曲线斜率和位置的决定

第一节投资的决定

一、投资与利率

二、资本边际效率

三、投资边际效率

第二节IS曲线与产品市场均衡

一、IS曲线及其推导

二、IS曲线斜率的决定

三、IS曲线位置的决定

第三节利率的决定

一、货币需求

二、货币供给

三、均衡利率的决定和变动

四、凯恩斯陷阱

第四节LM曲线与货币市场均衡

一、LM曲线及其推导

二、LM曲线斜率的决定

三、LM曲线位置的决定

第五节IS—LM模型: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

一、IS—LM模型

二、均衡收入的决定机制

案例三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迫使各国政府走上国家干预经济的道路。

由此应运而生的宏观经济学就是要说明国家为什么必须干预经济,以及应该如何干预经济,即要为国家干预经济提出理论依据与政策指导。

因此,经济政策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章重点讨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本章计划8(6)学时。

本章重点:

⑴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⑵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与运用

⑶自动稳定器

⑷挤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⑸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与运用

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本章难点:

⑴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⑶挤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

第二节财政政策

一、西方国家财政的构成

二、财政政策工具

三、自动稳定器

四、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

第三节财政政策效果

一、财政政策效果

二、财政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

三、挤出效应

四、财政政策特例

第四节货币政策

一、西方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